浙江2010年4月自考认知心理试题及答案00471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答案[推荐5篇]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答案[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5cfb5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d.png)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答案[推荐5篇]第一篇: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答案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课程代码:004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D.强化不相容反应2.有焦虑和恐怖倾向的来访者适合的治疗方法是()A.暴露法B.代币法 C.厌恶法 D.生物反馈法3.发展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的心理学家是()A.艾利斯B.贝克 C.莫兹比 D.麦肯鲍姆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A.华生B.巴甫洛夫C.桑代克 D.斯金纳5.“危险或可怕的事情随时发生”,这属于不良认知中的()A.选择性概括 B.过分担忧 C.无法控制 D.注意推断6.辅导人员把来访者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并以提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A.摘要 B.重复 C.解释 D.指导7.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表现或活动的方法,属于观察法中的()A.实况详录法B.事件取样法C.轶事记录法 D.清单法8.学校心理辅导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是()A.开设心理辅导课B.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C.个别辅导 D.小组辅导9.心理评估中,反映辅导员最基本的道德水准的原则是()A.客观性原则 B.保密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动态性原则10.心理测验的特点不包含()A.间接性 B.典型性 C.科学性D.灵活性11.在各种心理评估法中,最亲切、最能深入探讨问题的方法是()A.问卷法 B.测验法 C.谈话法 D.观察法12.各类人格障碍最主要的特征是()A.一般始于青春期B.紊乱不定的心理特征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C.认为自己对人无任何责任 D.否认自己的人格障碍 13.不适用于多动症儿童的辅导方法是()A.系统脱敏法 B.精力释放法 C.自控训练法 D.行为强化法14.治疗中学生异性交往紧张问题最经典的方法是()A.放松法 B.暴露法 C.系统脱敏法 D.示范法15.人格表现出“思想、行为固执,敏感多疑,自以为是”等主要特点,这种人格属于()A.强迫性人格 B.攻击性人格 C.偏执型人格 D.癔症型人格16.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属于梦的工作规律中的()A.凝缩 B.变形 C.投射 D.移置17.心理辅导目标的制定原则不包含()A.由辅导双方共同制定目标B.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相统一C.辅导目标必须具体可行D.保证辅导目标的全面性18.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破坏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式,把心理上积存的郁闷统统地发泄出来,这种方法属于情绪调节中的()A.呼吸调节法 B.表情调节法 C.自主训练法 D.合理宣泄法19.初中生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体现了初中生()A.情绪体验的冲动性 B.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C.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D.情绪变化的两极性20.中学阶段的友谊特征不包含()A.稳定性 B.亲密性 C.排他性 D.矛盾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认知心理真题

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认知心理真题课程代码:0047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皮亚杰认为2~7岁的儿童属于( )A.感觉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产生心理的器官是( )A.神经元B.人脑C.灵魂D.神经系统3.依据任务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程度叫注意的( )A.分配B.稳定性C.分心D.起伏4.在众多事物中选择人要反映的对象,这是指注意的( )A.广度B.指向性C.集中性D.意识性5.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这是属于( )A.感觉B.再认C.表象D.知觉6.提出“感觉特殊能说”的是( )A.韦伯B.斯蒂文斯C.华生D.缪勒7.将对象从背景中挑选出来,这是指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8.立体与距离知觉又统称为( )A.空间知觉B.三维知觉C.深度知觉D.运动知觉9.用信息加工的语言来说,识记就是( )A.编码B.接受C.贮存D.提取10.人脑对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已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这是( )A.回忆B.再认C.联想D.追忆11.去过天安门广场,之后还能在头脑中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指( )A.粘合表象B.运动表象1C.记忆表象D.想象表象12.鲁迅笔下的“阿Q”的形象是属于(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一般想象13.沿着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是( )A.动作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具体思维14.“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是指创造性思维活动的( )A.准备阶段B.潜伏阶段C.顿悟阶段D.验证阶段15.发生问题的刺激模式称为( )A.外界环境B.问题情境C.问题空间D.目标状态16.触类旁通指的是解决问题中的( )A.下定义B.概括C.定势D.迁移17.解决问题的最佳动机水平是( )A.弱B.中强C.很强D.超强18.按照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为科学概念与( )A.单一概念B.普遍概念C.日常概念D.选言概念19.首次在1920年用实验方法对概念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A.冯德B.赫尔C.比奈D.斯金纳20.以下属于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是( )A.语言表达能力B.视知觉广度C.观察细致程度D.写作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认知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领域是什么?A. 情感和行为B. 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C. 社会关系和群体行为D. 神经生物学基础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神经成像技术答案:C3. 短时记忆的容量限制通常被认为是多少个信息单元?A. 3个B. 5-9个C. 15个D. 30个答案:B4. 认知心理学中的“工作记忆”是指什么?A. 长期记忆的一部分B. 短期记忆的一部分C. 一种临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系统D. 一种永久存储信息的系统答案:C5.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图式”是指什么?A. 一种记忆结构B. 一种思维模式C. 一种感知模式D. 一种行为习惯答案:B6.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注意力B. 决策C. 情绪D. 人格答案:D7.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如何组织信息?A. 随机组织B. 线性组织C. 层次性组织D. 无序组织答案:C8. 认知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什么?A. 认知过程的中断B. 认知内容的不一致C. 认知与情感的冲突D. 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答案:B9. 认知心理学中的“元认知”是指什么?A. 认知的认知B. 情感的认知C. 行为的认知D. 感知的认知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范畴?A. 问题解决B. 创造性思维C. 语言理解D. 运动技能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答案: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神经成像技术等,通过控制变量和测量反应,以揭示认知过程的内在机制。
2.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举例说明。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人可能既想保持健康,又不愿意放弃高热量的食物,这种矛盾会导致认知失调。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校心理学试题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校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学是( A )1-23A.互补的B.互相延伸的C.互为基础的D.互相平行的2.学校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C )2-25A.20世纪30年代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初3.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研究设计是( C )3-62A.时间序列设计B.多因子设计C.准实验设计D.聚合交叉设计4.根据班杜拉的观点,观察学习的作用有( D )5-122A.学会新的行为方式B.抑制或去抑制某些行为C.促进某些行为D.以上3种作用都有5.社会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关系是( D )8-219A.社会能力包含社会技能B.社会技能包含社会能力C.两种相似的心理结构D.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结构6.产生最早而且流行甚广的职业指导理论是( B )9-256A.发展理论B.特质—因素理论C.心理动力理论D.行为理论7.按照适应性行为定义的发展观,青少年后期发展的标准是( C )9-241A.感知运动技能的发展B.言语和语言的发展C.独立进行社交活动,承担工作任务,包括经济上的独立D.应用基本的学习技能,面对外部环境时能做出有效的推理判断8.下列哪一种属于常模参照测评最常采用的模式之一?( D )7-199A.过程分析模式B.行为观察模式C.成就测验模式D.期望函数模式9.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是( D )5-117A.操作性条件反射说B.经典性条件反射说C.社会学习理论D.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10.1896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诊所的学者是( A )2-31A.威特默B.霍尔C.英格里希D.斯雷特11.时间序列设计的变式中,最常用的是( B )3-64A.A—B—A设计B.A—B—B—A设计C.A—B设计D.A—B—A—B设计12.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原则是( A )6-156A.保密性原则B.来者不拒的原则C.感情限定的原则D.伦理原则13.“班级戏剧”是一种社会测量法的________操作形式。
自学考试 浙江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认知心理试题

在 每 小 题 列 出 的 五 个 备 选 项 中 至 少 有 两 个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请 将 其 选 出 并 将 “答 题 纸 ”的
相 应 代 码 涂 黑 。 错 涂 、多 涂 、少 涂 或 未 涂 均 无 分 。
21.下 列 哪 种 心 理 现 象 是 认 知 的 高 级 形 式 ?
A.演 绎 推 理
B.归 纳 推 理
C.直 接 推 理
D.关 系 推 理
18.心 理 学 家 桑 代 克 用 猫 做 研 究 ,得 出 学 习 者 问 题 解 决 的 过 程 是
A.顿 悟
B.尝 试 和 错 误
C.联 想
D.模 仿
19.在 儿 童 言 语 发 展 过 程 中 ,出 现 “电 报 句 阶 段 ”的 年 龄 大 约 是
六 、材 料 分 析 题 (本 大 题 14 分 )
46.同 学 们 正 在 教 室 里 静 静 地 听 课 ,一 只 流 浪 猫 溜 进 了 教 室 ,慢 慢 地 同 学 们 发 现 了 这 只 流 浪 猫 ,
开 始 窃 窃 私 语 ,逐 渐 形 成 乱 哄 哄 的 情 况 ,使 课 程 难 以 继 续 进 行 下 去 。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 擦 干 净 后 ,再 选 涂 其 他 答 案 标 号 。 不 能 答 在 试 题 卷 上 。
一 、单 项 选 择 题 (本 大 题 共 20 小 题 ,每 小 题 1 分 ,共 20 分 )
在 每 小 题 列 出 的 四 个 备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个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请 将 其 选 出 并 将 “答 题 纸 ”的 相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认知心理试题,第二套试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认知心理试题,第二套试卷浙江省xx年4月自考认知心理真题课程代码:004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皮亚杰认为2~7岁的儿童属于( ) A.感觉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产生心理的器官是( ) A.神经元 B.人脑 C.灵魂 D.神经系统 3.依据任务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程度叫注意的( ) A.分配 B.稳定性 C.分心 D.起伏 4.在众多事物中选择人要反映的对象,这是指注意的( ) A.广度 B.指向性 C.集中性 D.意识性 5.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这是属于( ) A.感觉 B.再认 C.表象 D.知觉 6.提出“感觉特殊能说”的是( ) A.韦伯 B.斯蒂文斯 C.华生 D.缪勒 7.将对象从背景中挑选出来,这是指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8.立体与距离知觉又统称为( ) A.空间知觉 B.三维知觉 C.深度知觉 D.运动知觉 9.用信息加工的语言来说,识记就是( ) A.编码 B.承受 C.贮存 D.提取 10.人脑对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已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这是( ) A.回忆 B.再认 C.联想 D.追忆 11.去过广场,之后还能在头脑中浮现出城楼的形象,这是指( ) A.粘合表象 B.运动表象 C.记忆表象 D.想象表象 12.鲁迅笔下的“阿Q”的形象是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梦想 D.一般想象 13.沿着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是( ) A.动作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具体思维14.“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是指创造性思维活动的( ) A.准备阶段 B.潜伏阶段 C.顿悟阶段 D.验证阶段 15.发生问题的刺激模式称为( ) A.外界环境 B.问题情境 C.问题空间 D.目标状态 16.触类旁通指的是解决问题中的( ) A.下定义B.概括 C.定势 D.迁移 17.解决问题的最正确动机水平是( ) A.弱B.中强 C.很强 D.超强 18.按照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为科学概念与( ) A.单一概念 B.普遍概念 C.日常概念 D.选言概念 19.首次在1920年用实验方法对概念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 A.冯德 B.赫尔 C.比奈 D.斯金纳 20.以下属于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是( ) A.语言表达能力 B.视知觉广度 C.观察细致程度 D.写作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4月浙江自考认知心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自学考试认知心理试题课程代码:0047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机体在生活中习得的,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的反射是( )A.无条件反射B.定向反射C.条件反射D.探究反射2.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科学家是( )A.斯金纳B.比奈C.皮阿杰D.冯德3.日常所说的“一心二用”,在心理学中称为(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性4.随意注意的产生是( )A.自然而然的B.有目的的C.不需要意志努力的D.由不随意注意转化而来的5.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所作用的感官特点,平衡觉属于( )A.内部感觉B.外部感觉C.绝对感觉D.差别感觉6.视觉的适宜刺激物是( )A.声波B.红外线C.一定范围的电磁波D.紫外线7.虽然黄昏中的粉笔比阳光下的煤块看起来黑,人们仍然把煤块知觉为黑的,把粉笔知觉为白的,这种现象反应了知觉的( )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18.我们看电视时突然停电,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仍保有刚才最后屏幕上的印象,这属于(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C.错觉D.幻觉9.曾经作用于人的具体事物被保留在头脑中,当该事物不在面前时所浮现的心理形象称为( ) A.想象 B.记忆C.错觉D.表象10.梦的内容多种多样,没有目的性方向性,也不受我们意识控制,这反映出梦的( )A.随意性B.不随意性C.控制性D.意识性11.人们利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称为(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创造性思维1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抽象与概括B.具体化和系统化C.比较D.分析与综合13.“水果”这一概念属于( )A.单一概念B.普遍概念C.日常概念D.关系概念14.概念、判断和推理是( )A.思维过程B.思维形式C.思维策略D.思维变式15.在明确问题过程中,所用的“综合性分析”与“过滤式”相比特点是( )A.从整体问题情境出发B.一步一步地淘汰无效尝试C.采取较少的操作方式D.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16.功能固着是( )A.习得的经验作用B.生来就有的2C.遗传的D.是知识的迁移17.人们借助各种短语和句子进行交流的活动称为( )A.语言B.言语C.思维D.问题解决18.下列哪种方式属于口头言语( )A.对话言语B.写作C.默读D.朗读19.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 )A.一般能力B.才能C.天才D.技能20.提出二因素说的心理学家为( )A.塞斯顿B.艾森克C.斯皮尔曼D.吉尔福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0年4月全国自考(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4月全国自考(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些学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旁,常常会感到不能很好作答,甚至有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这种现象称为A.社会助长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D.去个体化正确答案:B2.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转移B.反向C.文饰D.投射正确答案:D3.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会给人们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正确答案:C4.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A.观察法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D.实验法正确答案:C5.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A.自我中心B.不守恒C.守恒D.不可逆正确答案:C6.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这种人际需要属于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情感需要D.本能需要正确答案:A7.“双生子研究”通常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哪一种因素的最好方法?A.社会文化因素B.家庭环境因素C.自然物理因素D.生物遗传因素正确答案:D8.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A.社会发展的影响B.自然科学的影响C.文化发展的影响D.社会科学的影响正确答案:B9.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它主要活跃于A.19世纪B.19世纪80年代C.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正确答案:C10.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仍能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认知心理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47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机体在生活中习得的,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的反射是( C ) 1-17A.无条件反射B.定向反射C.条件反射D.探究反射2.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科学家是( D )1-25A.斯金纳B.比奈C.皮阿杰D.冯德3.日常所说的“一心二用”,在心理学中称为( B )2-43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性4.随意注意的产生是( B )2-36A.自然而然的B.有目的的C.不需要意志努力的D.由不随意注意转化而来的5.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所作用的感官特点,平衡觉属于( A )3-85A.内部感觉B.外部感觉C.绝对感觉D.差别感觉6.视觉的适宜刺激物是( C )3-57A.声波B.红外线C.一定范围的电磁波D.紫外线7.虽然黄昏中的粉笔比阳光下的煤块看起来黑,人们仍然把煤块知觉为黑的,把粉笔知觉为白的,这种现象反应了知觉的( A )4-97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8.我们看电视时突然停电,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仍保有刚才最后屏幕上的印象,这属于( B )5-131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错觉D.幻觉9.曾经作用于人的具体事物被保留在头脑中,当该事物不在面前时所浮现的心理形象称为( D )6-160A.想象B.记忆C.错觉D.表象10.梦的内容多种多样,没有目的性方向性,也不受我们意识控制,这反映出梦的( B ) 6-169A.随意性B.不随意性C.控制性D.意识性11.人们利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称为( B )7-183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创造性思维1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D )7-184A.抽象与概括B.具体化和系统化C.比较D.分析与综合13.“水果”这一概念属于( B )8-200A.单一概念B.普遍概念C.日常概念D.关系概念14.概念、判断和推理是( B )8-201A.思维过程B.思维形式C.思维策略D.思维变式15.在明确问题过程中,所用的“综合性分析”与“过滤式”相比特点是( A )9-222A.从整体问题情境出发B.一步一步地淘汰无效尝试C.采取较少的操作方式D.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16.功能固着是( A )9-230A.习得的经验作用B.生来就有的C.遗传的D.是知识的迁移17.人们借助各种短语和句子进行交流的活动称为( B )10-237A.语言B.言语C.思维D.问题解决18.下列哪种方式属于口头言语( A )10-240A.对话言语B.写作C.默读D.朗读19.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 B )11-276A.一般能力B.才能C.天才D.技能20.提出二因素说的心理学家为( C )11-281A.塞斯顿B.艾森克C.斯皮尔曼D.吉尔福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认知心理是弄清客观事物面貌的过程,它们有( ABCDE ) 1-2A.感觉B.知觉C.记忆D.表象E.思维22.注意的两个特点是( BD )2-28A.客观性B.指向性C.分散性D.集中性E.不稳定性23.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 )4-92A.选择性B.恒常性C.整体性D.理解性E.主观性24.依据记忆定位说的研究,记忆的脑定位是( AB ) 5-134A.大脑皮层的颞叶B.大脑皮层的额叶C.大脑皮层枕叶D.大脑皮层顶叶E.小脑25.表象有如下特征( ABE )6-160A.直观性B.概括性C.稳定性D.持久性E.由感知到思维的过渡性26.直觉思维的特点( ABC )7-192A.无意识性B.具有感知觉特点C.来源于实践经验D.流畅性E.多方向性27.个体在概念形成中使用的策略包括( ABCD )8-207A.同时性扫描策略B.相继性扫描策略C.保守性聚焦策略D.冒险性聚焦策略E.关系的运用28.解决问题的阶段,一般分为( BCDE )9-221A.准备阶段B.发现问题C.明确问题D.提出假设E.验证假设29.大脑左半球语言区主要包括( AB ) 10-247A.威尔克区B.布洛卡区C.角回D.缘上回E.边缘系统30.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的有( ABCD )11-279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言语表达力E.动机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31.个性倾向性有_____积极性____性和_____选择性___性两个特点。
1-532.费希纳发现刺激量和感觉量的关系是____对数___关系。
3-5633.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叫_意义识记____ 。
5-13834.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表象可以分为____个别表象_____和一般表象。
6-16435._____语言_____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工具。
7-18236.问题解决程序可以分为三个状态,分别是:初始状态,_____中间状态_____和___目标状态____。
9-21837.阅读过程中字词的理解都服从于___知觉整体性__原则。
10-26438.一般能力测验,即指的是____智力测验____。
11-304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39.注意的转移主体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这种品质,就叫做注意的转移。
2-4540.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表明概念所反映的某一种或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8-19941.定势定势是未被意识到的对一定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9-22742.心理测量的标准化所谓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就是使比较的条件尽量一致,最大限度地控制与测验目的无关变量的影响。
11-309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3.简述知觉和感觉的区别和联系。
4-90答;区别:感觉是对外界事物个别属性或特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或特性及其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联系:(1)感觉和知觉都是当前事物在脑中的反映;(2)感觉和知觉同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现象;(3)知觉和感觉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4.遗忘有哪些规律?5-146答:(1)遗忘受识记材料的意义、性质制约;(2)遗忘进程先快后慢;(3)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
45.发现问题依靠哪些条件?9-221答:(1)人对活动的积极态度;(2)认识兴趣;(3)已有的知识;(4)掌握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
46.言语获得理论有哪几种?10-248答:(1)以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理论;(2)斯金纳的强化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4)乔姆斯基转换生成理论(认知理论)。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47.如何理解“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7-187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层次,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一些心理特征。
(一)思维的高度积极主动性思维的高度积极主动性能使人高度集中注意,沉迷于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中。
有成就的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思索问题时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他们无不对自己的事业爱之如迷,都把一生中绝大部分精力和热情倾注在他所从事的活动上,日积月累、最终成功。
(二)思维的敏锐性思维的敏锐性表现在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属于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它能以逆反的方式探索事物的合理内核。
如果缺乏敏锐性,思维就会循着原有轨迹抱着“自来就是如此”的观念运行。
这样的人是与发明创造无缘的。
(三)思维的灵活性灵活性是指人在处理问题时,不为陈规旧俗束缚,能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创造性。
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是属于思维灵活的人。
思维的灵活性有赖于下面两个条件:1.思维的灵活性和对变化的外部条件,能否迅速适应有关。
2.能否摆脱惯性,有成效地变换思维方向,也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
我们考虑问题时,不要以先入为主的经验使思维变窄,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考虑,以便摆脱惯性,使思维加大灵活性。
(四)思维的独创性独创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异乎寻常的独特见解。
创造性和独创性紧密相关。
缺乏独创性,只能是一个平庸者。
(五)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也叫思维的深度。
人与人之间在思维深刻性上是有差异的。
有的人思维活动粗浅些;另些人的思维有深度。
具有深刻思维品质的人,在进行思维时,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能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内核和规律;善于揭露事物产生的原因;善于预见事物的进程及最终结果;善于从多方面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从中理解问题,并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它。
七、案例题(本大题共14分)11-29748.德国音乐家巴哈共有19个孩子,其中5人称为著名音乐家,占总数的26%。
他的家族在200年间出了50个音乐家,其中20个属特别优秀。
在一项研究中,比较了24对同卵双生子和26对异卵双生子在识记和辨别简单材料和复杂材料任务中的差异,结果表明:学前期的成对异卵双生子的成绩上的差异为成对的同卵双生子的3.3倍,学龄期的成对异卵双生子的成绩上的差异为成对的同卵双生子的2.5倍。
(1)案例中的第一个例子说明了影响能力发展的什么条件?案例中的第二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第一个例子说明了影响能力发展的遗传条件。
案例中的第二个例子说明了血缘关系接近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确实有接近的趋势,显示出遗传效应。
(2)结合两个案例,谈谈你对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制约因素的认识。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很多,它们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现做如下分析。
一、遗传(一)遗传及其对能力影晌生物体把它所具有的性状,相对稳定地传给下一代的现象叫遗传。
遗传是通过细胞内的染色体这种遗传物质载体实现的。
对人这一个体来说,也受遗传规律制约是在基因的控制下,合成各种蛋白质,构成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决定其功能的发展。
因此,在个体及其家族中会表现出遗传因素对能力发展的作用。
能力与遗传的关系心理学家曾作了许多研究。
对家族史的调查表明遗传因素对血缘关系中的智力发展起了作用,因此德国音乐家巴哈家族中出现了如此多的音乐家。
对双生子进行追踪研究表明,血缘关系接近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确实有接近的趋势,显示出遗传效应。
但是,在这里必须说明,我们认为,智力本身是不能遗传的,遗传对智力的影响,表现在人的身体素质上。
(二)身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所谓身体素质是指有机体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是儿童最早期活动阶段或还未从事一定的系统活动的成年人中显示出来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