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农学的定义是什么?A)农学是研究针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科学。
B)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C)农学是研究土壤种植问题的科学。
D)农学是研究动物饲养和畜牧业的科学。
答案:A2.下列哪个不是农学研究的内容?A)农作物栽培学。
B)果树病虫害防治。
C)农业机械与设备使用。
D)农田水利与灌溉管理。
答案:C3.农学中的“耕作”是指什么?A)植物根系的生长。
B)土壤的翻耕与改良。
C)农作物的施肥与浇水。
D)种子的播种与收获。
答案:B4.以下哪个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A)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C)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D)促进农民的增收与脱贫。
答案:D5.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有哪些影响?A)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B)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D)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答案:A、B、C、D第二节:填空题6.农作物的主要有机元素是氮、磷和______。
答案:钾7.全球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答案:小麦8.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答案:东部9.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水源是______。
答案:江河湖泊10.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
答案:节约、保护、合理利用第三节:简答题11.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科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农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和专业化。
最初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壤、植物和动物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科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现代农业科学通过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收入。
12.请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并能够持续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生物资源的需求。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 A )个。
A 12B 13C 14D 15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 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5.农学是于( C )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B 18C 19D 20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B 14C 16D 18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D )。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 D复种指数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 A )。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 B )。
A大豆 B玉米 C茄子 D马铃薯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 C )。
A花生 B水稻 C青稞 D烟草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 B )。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 A )。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 B双亲产量都要高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 C )。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 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17.一复合肥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 B )。
A N2 0%、P 10%、K 10%B N2 0%、P2O5 10%、K2O 10%C C 20%、H 10%、O2 10%D CO2 20%、H2O 10%、O2 10%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 D )。
农学概论试题库

农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5、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
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及氧气。
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2、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A )。
A.冻害 B.热害 C.旱灾 D.涝灾3、(C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A.种植制度 B.作物布局 C.复种 D.连作4、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D )。
A.豌豆 B.大豆 C.蚕豆 D.青稞5、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
A. 大豆B. 玉米C.茄子D.马铃薯6、小麦属于(A )。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共5篇)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共5篇)第一篇: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4.简述根的种类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5.* 简述叶的形态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作物不属于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水稻D. 大豆2. 下列哪种土壤类型在我国分布最广?A. 黑土B. 红壤C. 黄壤D. 潮土A. 氮B. 磷C. 钾D. 氯4. 下列哪种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轮作B. 连作C. 播种D. 施肥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引黄济青D. 南水北调6. 下列哪种作物适宜在盐碱地种植?A. 棉花B. 大豆C. 玉米D. 花生A. 精准农业B. 绿色农业C. 循环农业D. 高效农业8. 下列哪种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应用最广泛?A. 播种机械化B. 收获机械化C. 耕地机械化D. 植保机械化A. 干旱B. 洪涝C. 霜冻D. 台风10. 下列哪个部门负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A. 农业部B. 农业厅C. 农业科学院D. 农业技术推广站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产的四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
3. 土壤的三大基本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
4.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5.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____、____、____。
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____、____、____。
7. 现代农业科技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8.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
9. 我国农业政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请列举四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3. 简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试卷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植物根据生活周期不同,分为(1)、(2)、(3)植物。
2、叶脉的脉序有(4)、(5)和(6)三种类型。
3、花的雌蕊由(7)、(8)、(9)和(10)四部分组成。
4、由同一生活型植物组成的植物集合体叫做(11)。
5、植物抽穗或开花前的生长阶段称为(12);抽穗或开花后的生长阶段称为(13)。
6、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14)。
7、农业生产中最好的土壤结构为(15)。
8、根系的类型分为(16)和(17)。
9、草地植物根据叶子在茎上着生的位置分为 (18)、(19)和(20)等三种株从类型。
二、填图题(共15分,每空1 分)1A (1)B(2) C(3) D (4)2 写出下面叶子的类型。
3 写出下面几种叶裂的种类A __(8)__B (9)C (10)D ____(11)_____4 写出下面各花序的类型A____(12)___ B___(13)______ C_ _(14)____ D_____(15)_____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 光补偿点;2春化作用;3 CO2补偿点;4 凋萎系数(萎蔫系数); 5 土壤孔隙度;6 土壤缓冲性;7 群落演替;8 建群种四、简答题(共39分,除第6题3分外,其余每题6分)1 草地植物分为哪几种生活型?2 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 土壤耕作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 植物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5、土壤表土耕作有哪些耕作项目?6、土壤耕性好坏的评价指标有那些?7、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有哪几方面?五、论述题(共20分,第1题12分;第2题8分)1、论述少耕法和免耕法?(12分)2、论述植物器官之间的生长相关性?(8分)2008~20XX年第一学期期末《农学概论》考试卷 A 卷答案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 (1):(一年生)、(2):(越年生)、(3):(多年生)2 (4):(网状脉)、(5):(平行脉)和(6):(射出脉)3 (7):(柱头)、(8):(花柱)、(9):(子房)、和(10)(胚珠)4 (11):(层片)5 (12)(营养生长期);(13):(生殖生长期)6 (14)(田间持水量)7 (15)(团粒结构)8 (16):(直根系)和(17)(须根系)9 (18)、:(上繁草)、(19):(下繁草)和(20):(莲座叶丛草)二、填图题(共15分,每空1 分)1 A (1):叶片; B (2) :叶舌; C (3):叶耳;D(4) :叶鞘2 A (5):掌状复叶;B(6):三出复叶;C(7):单身(生)复叶3 A (8):掌状浅裂、B(9):羽状浅裂 C (10):掌状深裂 D (11):羽状深裂4 A(12)伞房花序 B (13):圆锥花序 C (14):肉穗花序 D (15):柔荑花序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 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小到某一值时(0.5分),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动态平衡(0.5分),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1分)。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业生产、养殖业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
2.(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3.(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论述分析题:1.在于不断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率,即提高作物单产和减少生产中的消耗。
(1)提高作物单产。
一是要增加投入改善作物的生活条件,缩小现实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
二是培育高产新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潜力。
三是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作物的管理水平。
(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名词解释1、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简答题1、大田作物(不包含园林学科领域)分为3部分9个类别。
(1)粮食作物:①禾谷类作物。
②豆类作物。
③薯类作物。
(2) 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
②油料作物。
③糖料作物。
④嗜好类作物。
⑤其他作物。
(3) 饲料及绿肥作物。
2、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等。
3、(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1.(1)禾谷类作物主要有稻谷、麦类、玉米等。
亚洲的谷物面积占世界总谷物面积的47%~48%,欧、非、北美洲约占15%~19%。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5、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
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及氧气。
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2、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A 。
A.冻害 B.热害 C.旱灾 D.涝灾3、C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A.种植制度 B.作物布局 C.复种 D.连作4、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D )。
A.豌豆 B.大豆 C.蚕豆 D.青稞5、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
A. 大豆B. 玉米C.茄子D.马铃薯6、小麦属于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
1. 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 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 简述根的种类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 简述叶的形态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 光对作物的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
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光和速率:CO2mg/dm2/h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02的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
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
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霜冻害冷害高温害p74)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 C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
把大于等于10 C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温室效应:主要由CO2\CH4\N2O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
*酸雨;ph小与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
(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
2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
(略)
3. 简述自由水束缚水的区别
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以蒸发丧失的水为束缚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能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称为自由水。
4. 简述温室效应对全球变暖的表现
(略)
*5.酸雨使作物的双重危害(p82)
6. 为什么推广CO2施肥还有很大难处
CO2施肥主要还是还是再有控制条件的温度中。
1)每生产1kg的干物质需要消耗
1.5kgCO2,用量大体积大。
CQ是气体状态,流动性大,应用起来困难。
2)目前生产CO2成本较高,价格不菲,效益不高。
(目前提高其浓度还是多事有机肥和多采用作物秸秆还田)
7 .是否为作物必须营养元素,三条判断标准;
1)由于该元素缺乏,作物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表现出专一的的缺乏症状,而且这种症状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作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出直接的效果,不是因为土壤或培养基的改变产生的间接效果。
8 .简述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102)
9. 干旱使作物受害的原因(略)
第五章作物的种植制度
种直制度; 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综合作物布局;指农作物在一定的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一个生产单位(如农场)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
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混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
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
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 (论述)我国种植制度主要类型的特点按作物的构成分类,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以饲料作物为主的,以多年生植物为主的种植制度
按降水与灌溉程度分类,分为干旱地区种植制度,半湿润地区或无湿润区,无灌溉种植制度,灌溉旱地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按农田的利用程度分,分为撂荒制度,休闲制度,连年制度和多熟制度
1)人多耕地少,土地利用率高,复种指数高达156%。
是世界上复种面积最多的国家2)作物组成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多年生牧草在耕地上所占比列低
3)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单做与间套做轮作与连做均有分布,连做换茬比较灵活。
2. 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1.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2. 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3.选择适应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4. 作物配置的确定。
3. 复种对增产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是增加了作物有效播种面积2 是缓种了作物之间争地的矛盾3. 有利于稳产,即复种有利于前后茬产量互补,增加农产品刚给的稳定性
4. 间套做的增产的原理
1. 充分利用增长季节(关键)
2. 充分利用光能
3. 改善通风条件
4. 充分利用土壤条件
5. 增加群体抗灾,抗逆性
6. 边行优势
5. 轮作的作用
1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7、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答: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3、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7. *连作的危害
1. 生物原因: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2.化学原因:营养物质偏耗,有毒物质积累
3.物理因素;主要是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
第六章作物的品种改良
品种改良:
良种繁育:是指在保持品种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迅速地、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
1. 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第七章作物栽培技术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同时的不断的供应和调节作物生产发育所需的碎粉,养分、空气和热量等生态因子的能力
土壤质地:土壤中粒级土粒配分比列
土体构造分为表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务消耗的水分克数
需水临界期:作物对缺水特别敏感的时期。
这个时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大
营养临界期:需要量不多,但是很迫切的时期(幼苗p生长繁殖n)
*肥料的种类:有机肥料(农家肥)化学肥料(无机肥)微生物肥料(菌肥)病害
虫害
草害
种子寿命: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病虫害传播媒介:种子繁殖、营养繁殖
1. 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水肥气热
水分是存在于土粒表面和土粒中间的空隙中,以吸附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组成
2. 为什么有机肥要充分腐热后施用
讲授病虫危害的作物体制成有机肥,如不经发酵腐热,病虫就能存活,并通过施肥而传播,所以~~
3. 病虫草的防治原则和方法一、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作物的生产带来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病原物虫草的抗性增加
2. 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3. 污染和环境和农产品,造成公害二、预防措施
1. 植物检疫三综合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方法: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控制(抗性品种、和轮作)
2. 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代谢产物来检测,(对象:害虫)
3. 化学防治:有毒化学物质的改良(手段:天敌益虫、杀虫剂,除草剂)
第八章农业现代化与种植业展望
1.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技术科学化(1. 品种改良2. 化肥生产3. 农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
2)操作机械化
3)产销社会化
4)生产高效化
5)农民知识化
2. 现代农业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