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云海日出》教案三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云海日出》教案三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云海日出》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1990年12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米。
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
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后来也有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来高度赞美它。
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个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2、学习“云海”(1)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4自然段。
(评价)(2)根据刚才我们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
四下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通用5篇)

四下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四下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下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下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
2.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目不转睛”“灿烂”造句。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对不对?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早期的优秀散文《海上日出》,领略日出时的壮观景象。
(板书:1海上日出)(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填写生字表格,认清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组词和字义。
(3)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1.填写生字表格2.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课文中有几个词语是儿化音节,要注意它们的读法。
比如:“慢慢儿”,第一个“慢”仍读man,第二个“慢”和“儿”要连在一起读,读音是“m—er”(念“2”的第一声)。
“使劲儿”的“劲儿”连在一起读“j—i—nr”。
“一会儿”的“会儿”连在一起读“h—u—@r”。
以上儿化音都不要把“儿”单分出来。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云海日出_湘教版-教学文档

湘教版第八册《云海日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云海日出》是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课文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现了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云海日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凝练,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读记有关生词,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4、感悟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通过默读,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创新点(一)情趣导入,图片感知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我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优势,通过生动而精美的画面,使学生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同时通过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部分图片的解说,这样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激发了学生急于了解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的学习欲望。
(二)整体感知精心利用教材,这是阅读教学的软肋。
教师应将全盘讲授变为相机诱导,指点门径,拨正迷津。
点拨要点在要害,这要害就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不要全盘托出,而要引导学生自求得之,起到“四两拨千金”的功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我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黄山远海日出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去朗读课文,同时出示要求:1、标出自然段;2、认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4、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来写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云海和日出的不同景象,从而理清文章层次。
四年级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篇1《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巴金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不同角度抓住了海上日出的特点展开描写。
写出了晴朗时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观。
学生在读课文时能抓住生点词句能体会出太阳仿佛是经过一番困难的挣扎才给人以光亮,给人以庄重、艰辛而壮观的景象,感受到了太阳它那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威力。
学习目的: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授课时数: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
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
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详细记录。
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1〕读。
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
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或联络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注意正音〕〔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以下练习。
①范。
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
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
它的光辉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海上日出教案(优秀3篇)

海上日出教案(优秀3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出时的壮观景象。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海上日出》,(读课题)请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师板书2、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与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海上日出(师配乐范读课文)深入阅读,感悟理解学习第二自然段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描写日出前的景象?(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日出前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请用笔勾画出相关词语。
教师课件演示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图2:天边出现红霞板书(浅蓝———红霞))3、课件出示“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师:作者为什么用“果然”一词,“果然”一词与第一自然中哪个词相对应?“常常早起”,“常常”说明我经常看日出,我预料太阳要从那边出来,结果真的出来了。
(预料中和事情得到了证实,所以用“果然”)是呀,巴金二十多岁时,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时,他随时记下了海上的见闻,写下了一路的风光,寄给他的两个哥哥看,日出时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了他,于是就写了《海上日出》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请同学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勾出描写太阳上升过程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读句子,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子中哪些动作词语用得好?板书(负——纵—冲—跳)从“负、纵”这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太阳在上升的过过程中很费劲、很吃力的样子)朗读这句话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应重读。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云海日出_湘教版

湘教版第八册《云海日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云海日出》是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课文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现了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云海日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凝练,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读记有关生词,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4、感悟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通过默读,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创新点(一)情趣导入,图片感知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我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优势,通过生动而精美的画面,使学生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同时通过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部分图片的解说,这样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激发了学生急于了解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的学习欲望。
(二)整体感知精心利用教材,这是阅读教学的软肋。
教师应将全盘讲授变为相机诱导,指点门径,拨正迷津。
点拨要点在要害,这要害就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不要全盘托出,而要引导学生自求得之,起到“四两拨千金”的功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我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黄山远海日出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去朗读课文,同时出示要求:1、标出自然段;2、认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4、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来写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云海和日出的不同景象,从而理清文章层次。
四年级语文下册 30.云海日出1教案 湘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30.云海日出1教案湘教版一、教学要求: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
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辽阔的草原上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当我们爬上高山看日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崎岖盘旋缭绕变幻无穷帆樯林立光怪陆离稀薄景象万千缤纷灿烂晶莹剔透金碧辉煌绽露瞬息万变眼花缭乱心神飞扬云烟袅袅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1.默读课文。
学习要求: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通用10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通用10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学会“纵”、“ 刹”、“痛”、“辨”、“镶“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探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识记,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2)通过小组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会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在情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参与,阳光展示,领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品读精彩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视频与课件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学习环境则选择了人手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学生自主性、实效性。
五、教学方法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视听冲击,融入情境。
1、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景色让人怦然心动,日出就是。
你见过日出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你愿意吗?(播放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视频,配音乐及朗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看完海上的日出,你有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是呀,海上日出实在是太美了!文中的哪一句话恰好能概括我们此时共同的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奇观”是什么意思?(少有罕见的景观)为什么作者要把海上日出称之为“伟大的奇观呢?”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吧!(二)合作探究,初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云海日出》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1990年12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米。
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
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后来也有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来高度赞美它。
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个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2、学习“云海”(1)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4自然段。
(评价)(2)根据刚才我们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
那就是云海。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b师拿镜子演示,与图片对比,说说共同特点?(平、静、大)c这就是作者对云海日出的静态描写,突出云海的静态美(师板书静态描写:平稳光洁、漫无边际)。
d老师在这就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谁发现了?(明晃晃、光闪闪、亮闪闪、白茫茫),指导朗读这一句。
3、“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朗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似帆樯林立,光怪陆离,景象万千,把黄山点染得有几分仙气。
”a 云海的景象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b请生回答(云由静态变得动起来了)。
c这一句出现了哪种修辞(比喻)师问:在这里作者把云海的景象比喻成棉絮、轻纱,万马奔腾、帆樯林立,这些又表现了云海的哪些特点呢?(质地轻盈、光怪陆离、景象万千)这样的美景让我们看得出了神,忽然梦幻之中。
”(置身梦幻)4、刚刚欣赏完云海,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美丽、神奇等)4学习“日出”(1)师读第5自然段。
(2)叠音词的家族可真多,在这里我们又和它们碰面了,是哪些词呢?(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3)等着等着,一会儿,朝霞出来了,呈现在人们眼前是她的新装:“橙红艳丽,缤纷灿烂,像一幅悬挂在天边的织锦。
”(4)同学们,如果此时,一轮红日冲出云雾,霞光瑞气照彻天际,那又将是一番怎样奇异的景象呢?齐读第7自然段。
这一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日出的变化的?生:从颜色和形状来描写太阳的变化。
生:形状的变化:红色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一轮玛瑙盘;颜色变化:红色---胭脂色---鲜红欲滴——金碧辉煌。
师:真是美丽壮观啊。
那么日出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呢?生:速度快,我是从“蓦地、一瞬间、很快、一眨眼.......”看出来的。
师:颜色形状变化的快,让人眼花缭乱。
师:由此看出作者为我们描摹了日出时的瞬息万变。
(5)看到太阳后,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组云海日出图,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板书设计云海日出云海: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日出: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玛瑙盘篇二一、教学要求: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
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辽阔的草原上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当我们爬上高山看日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崎岖盘旋缭绕变幻无穷帆樯林立光怪陆离稀薄景象万千缤纷灿烂晶莹剔透金碧辉煌绽露瞬息万变眼花缭乱心神飞扬云烟袅袅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1.默读课文。
学习要求: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配乐)4.学习“日出”(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既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也领略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
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语言变成自己记忆中的珍宝吧,你想用什么方法?(背诵、摘抄积累……)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云海日出(奇幻壮美)云海:……像……似……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篇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11个生字,读记有关生词。
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4.感悟作者的语言美。
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通过默读,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清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激发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品读、美读。
教学流程:一、情趣导入二、图片感知展示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
师相机对部分图片做简单的解说,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整体感知那么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黄山云海日出的呢?1.学生朗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认读生字,同桌相互检查。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4)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读通读顺。
2.默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写的?3.理清文章层次。
四、合作探究师:本篇课文以写景为主,辅以抒情。
请大家在阅读中感悟吧!1.默读“云海”和“日出”两部分,把喜欢的句子画上记号。
(动态美的画上“—”,静态的画上“﹏”)2.品读,感悟景物的特点。
(云海:变幻莫测、景象万千日出:瞬息万变、美丽壮观)3.边读边现象,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描写的意境美。
4.再次默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是观察和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二是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
三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