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合集下载

土壤地理学 第二章第三章

土壤地理学 第二章第三章

土壤地理学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影响土壤形成的环境因素:俄国道库恰耶夫成土学说:主要观点:土壤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气候、生物、母质、地形。

时间影响土壤发育的五个主要因素:1、母质因素(不同岩石风化壳)2、生物因素(不同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3、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4、地形因素(影响物质与能量的分配)5、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1.大循环是小循环的基础,也是土壤形成的基础(矿质养分);2.小循环是土壤形成的核心(腐殖质);3.大循环大于小循环,自然界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4.大循环小于或者等于小循环,自然界水土保持。

总之,土壤的形成过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与统一。

形成土壤的两个基本作用:◆风化作用:致密的岩石被破坏,营养元素得以释放,并形成疏松的风化层;◆生物作用:有机质加入,营养元素积聚。

1)土壤胶体及结构①土壤胶体:通常所说的土壤胶体实际上是指直径在1—100 mµm之间的土壤颗粒。

②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矿物质胶体(无机胶体):次生铝硅酸盐、铁铝化合物有机胶体: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等有机-无机复合胶体③土壤胶体结构微粒核:胶核双电层:内外吸附层、扩散层2)土壤胶体的性质①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②带电性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电性如何?③土壤胶体离子交换作用④分散和凝聚作用第一:粘土矿物胶体带电土壤中粘土矿物胶体一般都带负电荷,其电荷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同晶置换作用粘土矿物晶质中的一种离子被另一种离子取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只改变了矿物质的化学成分,而矿物的结晶构造不变,故叫做同晶置换作用。

晶格破碎边缘带电矿物质风化破碎过程中,晶格边缘离子一部分电荷未被中和而产生剩余电荷,使晶体边缘带电。

第二:腐殖质胶体带电意义?由于腐殖质分子量大、功能团多,解离后带电量大,对土壤保肥供肥性有重要影响。

第三:两性胶体带电,什么是两性胶体?表面既带负电荷,亦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称两性胶体。

土壤地理学第2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土壤地理学第2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图2-2 土壤矿物的风化及稳定性序列图
(T为年均气温/℃,R为年均降水量/mm) 图2-3 中国地表风化壳及风化类型分异断面图
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 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它包括简单盐类、 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它们是土壤矿 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 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强烈的吸附代换性 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 胶体特性,又称为黏土矿物。如图2-4、 2-5、2-6、2-7、2-8所示。
图2-23 土壤颜色三维图解
图 2-24 蒙氏土壤颜色卡图式
图2-25 蒙氏土壤颜色卡图式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1.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结合中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
的 意义和作用? 3. 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4. 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好的结构? 5.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6. 说明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 7. 试分析土体硅铁铝率与黏粒硅铁铝率的差异性,阐述 其 土壤地理意义。 8. 通过土壤调查与分析,试简述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土壤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 转化的同时,其部分分解产物又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重新聚合形成腐殖质,如图2-16 所示。有关土壤腐殖质形成的生物化学过 程归纳起来有3种学说:①木质素-蛋白 质聚合学说; ②生物化学合成学说; ③ 化学催化聚合学说。
图2-16 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图式
土壤圈物质循环主要是指土壤圈内部 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土壤圈与地球 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其中土壤 营养元素(如N、C、P、S等)循环是当今研 究的重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是维持生物 体生理代谢过程所必需的化学元素,如图 2-17、2-18、2-19、2-20、2-21所示。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组成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壤有机质的组成
• 基本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 • 一般分为: 腐殖物质(85%--90%)和非腐殖物质
C、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向着两个方向转 化:
矿质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 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热量的过 程。 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 下,先分解为简单有机化合物,继而将简 单有机化合物作为中间产物,又转化合成 为腐殖质的过程。
1)土壤有机质的特性
• A、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于存在形态
自 然 土 壤
高等绿色植物
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 植物残渣、人畜粪便、 垃圾、污水等
农 业 土 壤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的有机质的形态: 新鲜的有机质 半分解的有机质 腐殖质:是经微生物改造后的一类特殊 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呈褐色或暗褐色, 是土壤有机质最主要的一种形态,占有 机质总量的85%-90%。
2)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A、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B、提高土壤的持水性、减少水土流失; C、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E、提高土壤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养分转 化; F、改善环境(污染、co2等)。
3)土壤有机质的管理
A、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覆盖还田、 种植绿肥、归还植物凋谢物); B、适宜耕种; C、调节水、气、热状况; D、营造调节林地
3)成土母质
概念:是指岩石、矿物风化形成的风化
产物。
按搬运力与沉积特点不同可分为: 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 湖积物、海积物、风积物。
4)土壤颗粒
土壤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矿质土粒组成的。 根据土粒的粒径和性质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 称为粒级。 土粒由粗到细分成: 石砾、沙粒、粉沙粒和粘粒四组。 一般土粒越粗,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

土壤的物质组成特点

土壤的物质组成特点

土壤的物质组成特点
土壤是一种很复杂的物体,它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一般情况下,土壤的固相部分占50%,液相约占25%,气相占25%。

(1) 土壤固相物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是养分的贮存场所,决定着养分的潜在供应能力。

土壤矿物质包括石砾、粗沙、细沙、粉沙和黏粒。

石砾和沙粒是岩石的风化碎屑,所含矿物成分与岩石基本一致,不能提供很多有效养分。

黏粒细小,表面吸湿性强,黏粒间空隙很小,有显著的毛细管作用,能够吸附养分,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

土壤有机质包括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死亡的各种动植物残体,是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能够改善土壤通气性能和蓄水状况。

(2) 土壤液相土壤液相的主要组分,包括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以及最细小的胶体物质。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几乎都是从土壤溶液中获得的。

(3) 土壤气相主要是指土壤的空气含量,而土壤空隙及水分含量是决定土壤空气含量的主要因素,若土壤通气不良,土壤中气体所占比例下降,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就会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应会迅速增高,危害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
严重时可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根系腐烂坏死。

第2章_土壤固相组成及特征

第2章_土壤固相组成及特征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的固相成分之一,是土 壤肥力、缓冲及净化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壤形成
发育的主要标志。它可分为两大类:
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 土壤腐殖质/特异性土壤有机质
土壤腐殖质-特异有机质
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
65%。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

胡敏酸和富里酸在土壤中可呈游离态的腐殖酸或腐殖酸盐状态存在,亦可 以铁、铝结合成凝胶状态存在,它们多数与次生黏土矿物紧密结合,形成 有机一无机复合体,构成良好的土壤结构体;壤腐殖质还具有与重 (类)金 属元素、有毒有机物结合形成非水溶性络合物的特性,使土壤中这些有毒 有害物对生物的危害性降低,从而形成了土壤自净能力的物理化学基础; 腐殖质表面还吸附大量的阳离子,如Ca2+、H+、Mg2+、K+、Na+、NH4+等。
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种类: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和胡敏素。 土壤腐殖质组成元素:
土壤腐殖质主要是由 C、H、O、N、S、P等营养元素组成,从化 学元素的含量来看,胡敏酸含C、N、S较富里酸高,而O含量则较富 里酸低。
土壤腐殖质的性质
次生矿物形成过程/原因
① 原生矿物在风化分解过程中,因晶体结构尚未完全解体而降解形
成为新的矿物。
例如:正长石吸水脱钾就形成了水化云母,继续脱钾就变成蒙 脱石,继而再脱硅就变成高岭石,最后彻底分解而形成含水的铁铝氧 化物。见下图
②原生矿物晶体彻底风化分解后,再由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再结 晶形成的新的矿物。
第2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诊断特征 (4学时)

《种植基础》第二章第二节土壤的固相组成

《种植基础》第二章第二节土壤的固相组成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物理性黏粒(<0.01mm) 含量(%)
土壤
灰化土类
草原土及 红黄壤土
碱化及强 碱化土类
0-5
0-5
0-5
5-10 5-10 5-10
10-20 10-20 10-15
20-30 20-30 15-20
30-40 30-45 20-30
40-50 45-60 30-40
50-65 60-75 40-50
复习回顾
母质:成土的物质基础
土壤形成的因素
气候:主要的环境因素 生物:成土的主导因素 地形:间接的环境因素
时间:成土的强度因素
旱地农业土壤的剖面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第二章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
第二节土壤的固相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
矿物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 物质。土壤矿物质即矿质土粒,是由地球表面的岩石矿物经过长期的 风化作用形成的。
两个过程同时进行,方向相反。在不同条件下,这两个作用过程的强 度有明显差异。
3、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即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因素 (1)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即有机物中碳素总量与氮素总量只比。 C/N>25-30:1 有机物分解慢而不彻底 C/N<25-30:1 有机物分解快 因此生产上施用氮肥
(2)土壤水、气状况
0-20 0-45 45-75 0-35 0-35
砂粒 (2- 0.02mm) 85-100
55-85
40-55
0-55 55-85 30-55 0-40
55-75 10-55 0-30 0-55 0-35
2.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三级九类)

第二章(3) 土壤固相组成之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3) 土壤固相组成之土壤有机质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受微生物控制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3、C/N高会抑制有机质的分解(
)
) )
4、HA的酸性比FA强,分子量比FA高,稳定性比FA高(
5、一般南方土壤有机质的HA/FA<1,而北方大与1 ( 6、一般随着土壤熟化度的提高,HA/FA也提高( )
7、土壤施用的有机肥越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也越高(
一般我国北方的土壤,特别干旱区与半干旱 区的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HA/FA比大于1.0 而在温暖潮湿的南方的酸性土壤中,土壤中 以富里酸为主,HA/FA比一般小于1.
在同一地区,水稻土的腐殖质的HA/FA 比大 于旱地。 在同一地区,熟化程度高的土壤的HA/FA比 较高。
课堂测试
1、土壤有机质是化学中已有的有机化合物( ) )
“有机农业”是指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指标,在生产中部采 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 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 律和生物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采用一系 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2、有机质的组成 (3) 存在形态: •动、植物残体 • 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 腐植物质
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的损失量 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一、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1、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2、有机质的组成
(1) 化学元素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 C/N比大约在10~12之间。

第二章+土壤固及其性质

第二章+土壤固及其性质

4.1.3粒级的划分
国际制土壤颗粒分级标准 粒级名称 石砾 砂粒 粉(砂)粒 粘粒 粒径mm >2 2~0.2 0.2~0.02 0.02~0.002 <0.002
粗砂粒 细砂粒
美 国 制 土 壤 粒 级 标 准
粒级名称 砾石 石块 粗砾 砂粒 极粗砂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粉粒 粘粒
粒径 >3 3~2 2~1 1~0.5 0.5~0.25 0.25~0.1 0.1~0.05 0.05~0.002 <0.002
中 国 土 壤 颗 粒 分 级 标 准
粒径名称 石块 石砾 砂粒 粗砂粒 细砂粒 粉粒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 粘粒 粗粘粒 细粘粒
粒径mm >3 3~1 1~2~0.005 0.005~0.002 0.002~0.001 <0.001
(4)层间结合力弱,易破碎,故 颗粒细小 (0.01-1.0um),呈不规 则片状。比表面大,粘结性、粘 着性、胀缩性、可塑性强。 (5)蒙脱石是风化程度弱的矿物, 在温暖、较湿又富含盐基的条件 下有利于形成。主要分布于我国 北方矿物风化弱、土壤发育程度 较浅的土壤中。我国由北向南蒙 脱石含量呈减少的趋势。
Kaolinite
Non-Expanding 10 cmol(+)/kg
Aluminum Octahedral Sheet
Silica Tetrahedral Sheet
1:1 Clay
几种土壤高岭石含量
土层与高岭石含量
土壤类型
砖红壤
高岭石% 55-70 50-65
35-55 25-35
土层cm 含量% 0-13 13-74 74-110 36 52 58
2:1 Cla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壤质土壤表土的体积组成
第一节土壤矿物
土壤矿物来源: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或母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

土壤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组成、性状和功能具有巨大的影响。

二、土壤矿物的形成与转化
、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溶解
水化
水解
、在中国次生矿物分布的地带性表现为
●新疆、甘肃西部和内蒙古西部为水云母地带;
●内蒙中部、黄土高原北部和东北西部为水云母-蒙脱石地带;
●华北大部和东北平原为水云母—蛭石地带;
●北亚热带湿润区为水云母-蛭石-高岭石地带;
●江南丘陵、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为高岭石-水云母地带;
●华南及云南南部为高岭石-二三氧化物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