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土壤环境
植物生长根系结构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植物生长根系结构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根系结构的支撑和土壤环境的提供。
根系结构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水分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土壤环境中的水分、养分和氧气等因素也会对根系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本文将就植物生长根系结构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
1. 根系结构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根系结构是植物适应土壤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同类型的植物根系结构形态各异,具有适应不同土壤环境条件的特点。
以根系形态分类,常见的有顶生根、侧生根和呼吸根等。
顶生根适应生长在腐殖质富集的表层土壤中,可有效吸收水分和养分。
侧生根分布广泛,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适应于土壤中或土壤下层富含养分的环境。
呼吸根常见于生长在水浸土壤中的植物,可提供氧气,并以氧气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
另外,根系的生物量和根系表面积与水分和养分吸收密切相关。
在干旱地区,植物的根系生物量和根系表面积相对较大,以增强吸水能力;而在养分丰富的土壤中,植物的根系生物量和根系表面积相对较小,以减少养分的过量吸收。
综上所述,根系结构具有适应土壤环境的特点,通过形态和生物量的调节,使植物能从土壤中获取适量的水分和养分。
2. 土壤环境对根系结构的影响土壤环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会显著影响根系结构的发育和分布。
在物理性质方面,土壤质地和土壤密度对根系的穿透性和扩展性有重要影响。
质地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使植物根系更容易穿透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
而土壤密度较高的土壤会限制根系的生长空间,阻碍其发育。
土壤化学性质中的养分含量和土壤pH值也对根系结构产生影响。
营养丰富的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扩展,而养分贫瘠的土壤则会限制根系的发育。
土壤pH值对养分的有效性有一定影响,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降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土壤中的生物性质对根系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根际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动。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共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

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植物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其他植物和动物对植物的竞争、掠食和寄生,而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力和土壤pH等。
首先,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可以将阳光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一般来说,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使植物生长得更加健壮。
而阴暗的环境则会限制植物的生长,导致植物长得瘦弱甚至死亡。
其次,温度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不同的植物物种而异。
一般来说,大部分植物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在20到30摄氏度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高温会导致植物蒸腾加剧、水分丧失过多,甚至热射病的发生,而低温则会导致植物代谢速率下降、生长停滞、以及冻害等现象。
水分也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水是植物细胞内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媒介。
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脱水、凋萎和死亡,而水分过多则可能导致植物根部缺氧和根腐病的发生。
不同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一些生长在干燥环境中的植物对水分的适应能力更强,而一些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植物则对水分相对较为敏感。
土壤肥力和土壤pH也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有机物质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其中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消耗最多的元素,对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土壤pH则影响着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使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下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因此,对土壤的合理管理和施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
其他生物也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植物之间存在着资源竞争关系,强势植物会争夺水分、阳光和营养物质等资源,从而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与环境关系

植物的生长与环境关系植物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因素的不同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将从水、光、温度和土壤等方面探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 水的重要性水是植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导管系统将水分运送到叶片。
水分不仅提供了植物所需的养分,还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植物体内的温度。
然而,水的过量或缺乏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过多时,根系可能会缺氧,导致根系腐烂。
相反,水缺乏时,植物的细胞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叶片萎蔫。
因此,合理的浇水量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2. 光的作用光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也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因素之一。
光合作用使植物能够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和养分。
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生物活性物质。
不同植物对光的要求程度不同,有的植物对光的强度要求较高,如光照不足会导致苗木细长苍白。
另一些植物对光强度要求较低,如在阴暗的环境中也能较好地生长。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来合理配置光线,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3. 温度的影响温度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一些植物能够耐受较高或较低的温度,而另一些植物对温度较为敏感。
过高的温度可能引起植物叶片干枯,甚至死亡;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植物冻害。
因此,在栽培植物时,需要注意为植物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以促进其正常生长。
4. 土壤的关键性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合理的土壤条件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首先,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能影响根系的发育。
松软的土壤便于植物的根系伸展,并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而密实的土壤会限制根系的生长,导致植物的发育受阻。
其次,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直接决定植物的生长状况。
不同的植物对养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一些植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较高,而另一些植物对养分的需求较低。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调控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调控土壤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调控,以确保植物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1. 土壤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助于根系的吸收和传递养分,维持植物正常的代谢活动。
过度干旱或过度湿润的土壤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包括粘土、砂土和壤土等,不同土壤质地的比例会影响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和肥力。
粘土质地的土壤容易吸附水分,但透气性较差,容易引起积水;砂质土壤的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壤土具有较好的保水能力和透气能力。
3. 土壤 pH 值土壤 pH 值是指土壤中酸碱度的浓度,对植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植物对土壤 pH 值有不同的适应性,一些花卉喜酸性土壤,而其他作物则更喜碱性土壤。
适宜的 pH 值可以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根系的正常发育和养分吸收。
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调控方法1. 改善土壤质地根据不同植物对土壤质地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改良土壤质地来调控植物生长。
例如,在粘土质地的土壤中添加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改善根系的生长环境。
而在砂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
2. 调节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调节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适时浇水、合理灌溉是维持土壤水分平衡的有效方法。
通过了解植物的需水量和实际土壤水分状况,合理调节浇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3. 调整土壤 pH 值根据不同植物对土壤 pH 值的适应性,可以通过调整土壤 pH 值来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
如果土壤 pH 值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施加酸性或碱性修正剂来调节土壤酸碱度,以适应植物的生长需求。
4. 施肥补充营养元素土壤中的养分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
当土壤中某些养分不足时,可以通过施肥来补充营养元素。
根据植物所需的养分类型和比例,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用,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第五章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教学目标: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通气性、土壤胶体、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缓冲性、土壤空隙性、土壤结构、土壤耕性等基本概念;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特性。
第一节土壤的基本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及土壤质地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三、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1.土壤:即指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分为: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
2.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等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3.土壤的组成: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及土壤质地(一)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原生矿物是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重新形成的一类矿物。
(二)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种粒级的配合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壤质地,即土壤沙黏程度。
土壤质地可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1.沙土。
沙土的特性粒间孔隙大,通气性强,保水性差,不耐旱。
有机质分解快,保肥能力弱,但肥效快。
土壤温度变幅大,常称“热性土”。
作物前期生长快,后期易脱肥,“发小苗不发老苗”,肥水管理应是少量多次。
2.壤土。
壤土兼有沙土与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较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发小苗也发老苗——“壮子送老”3.黏土。
黏土的黏粒含量较多,其粒间孔隙小而总孔隙度大,毛细管作用强烈,透水透气性差,但保水保肥性强;黏质土矿质养分丰富,加之通气不良,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黏土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称“冷性土”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一)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及病毒等。
简述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作用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水分、气体、微生物等因素均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作用。
一、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1.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主要携氧介质,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无机物质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来源。
2. 土壤中的无机盐,如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营养元素。
3.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对植物生长繁育同样至关重要。
二、调节土壤水分1. 土壤是植物吸取水分的主要来源之一,保持土壤适当的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 合理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助于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保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活动。
三、调节土壤温度1. 土壤对植物生长繁育的作用还表现在调节土壤温度上,适宜的土壤温度有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2. 土壤还能够储存一定量的热量,在夜间或阴雨天气时释放热量,有助于保持植物体的正常生长活动。
四、提供机械支撑1. 土壤为植物根系提供了机械支撑,有助于植物体的稳定生长。
2. 土壤对植物根系的支撑作用还有助于避免外力作用对植物造成的损害。
五、提供生态环境1. 土壤是植物的生长环境,通过土壤,植物能够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
2.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助于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调节土壤水分和温度、提供机械支撑、以及提供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护好土壤环境,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影响植物根系生长1. 土壤的松软度和透气性直接影响着植物根系的生长。
空气和水分能够更容易地渗透到松软的土壤中,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养分吸收。
2.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根系的渗透能力和抗逆性有所不同,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与生活环境

植物的生长与生活环境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植物的生长与生活环境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植物是地球上最基础的生物,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土壤、水分、气候等方面探讨植物的生长与生活环境。
一、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存和发展。
土壤中的养分是植物吸收的重要来源,而土壤的质地、结构和pH值则影响着植物根系的伸展和水分的吸收。
一般来说,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是较为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二、水分的重要性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它在植物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分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并通过植物体内的细胞间隙传导到各个部位。
适量的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功能,参与养分的吸收和代谢过程。
然而,水分的过剩或不足都可能导致植物的死亡或凋落。
三、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植物的生理、形态和生态习性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寒冷气候下的植物通常具有较矮小的个体和较短的生命周期,适应低温环境。
而炎热气候下的植物则通常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茂盛的生长,适应高温和干燥条件。
四、光照条件的重要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它使植物能够生长、繁殖和进行养分的吸收与代谢。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有所不同,有些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而有些植物则能在较低的光照下生长。
五、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除了土壤、水分、气候和光照外,植物的生长和生活环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风速、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盐碱土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行为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对植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
结语植物的生长与生活环境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只有了解并保护好植物的生活环境,才能够实现植物的可持续生长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生物中的植物生长与生活环境

高中生物中的植物生长与生活环境植物生长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环境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土壤、水分、光照和气候等方面探讨植物的生长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土壤与植物生长发育土壤是植物的重要生长介质,对植物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土壤提供了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作为生长的营养源。
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养分含量和比例不同,因此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其次,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
砂质土壤固结松散,透气性好,便于根系的穿透和延伸,有利于植物的吸水和养分吸收。
粘土质土壤含水性高,但透气性差,会限制植物的生长。
因此,合适的土壤质地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水分与植物生长发育水分是植物的生命之源,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导管系统运输到各个部分。
水分的不足或过剩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植物的细胞会缺水变小,导致植株萎蔫,生长受限。
而水分过剩则容易导致植物根系缺氧,根腐病的发生。
因此,合适的水分供应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三、光照与植物生长发育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
光照过程中,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阳光充足的环境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植株会长势旺盛,叶片绿色饱满。
而光照不足则会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绿发苍。
因此,合适的光照条件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
四、气候与植物生长发育气候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特性。
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在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热带雨林发育茂密,植物种类繁多;而极寒地区则以低矮的苔原植物为主。
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降水过多或过少也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原生动物 藻 类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第六章 第一节 土 壤 的 固相组成
细 真 菌 菌
植物生长与环境
3. 原生动物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原生动物 藻 类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第六章 第一节 土 壤 的 固相组成
砂 土
概 述
粘 土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壤 土
组成
矿质粒级 土壤质地 类 型 肥 力 层 次 改 良
植物生长与环境
土壤质地层次性
性质:土壤分层 (地表1.5~2.0m) 原因:母质沉积 物质运动 生产活动 种类:砂盖粘型 粘盖砂型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第六章 第一节 土 壤 的 固相组成
矿质粒级 土壤质地 类 型 肥 力 层 次 改 良
植物生长与环境
2. 土壤质地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任何一种土壤,都是由不同粒级的土粒, 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土壤中各粒级的百分含 量,称作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的机械组成。根据土壤不同机械 土壤的机械组成 组成所产生的特性对土壤进行类别划分,称作土 土 壤质地。因此质地是一类土壤的名称,其名称来 壤质地 源依据于机械组成。
植物生长与环境
1. 土壤孔隙的数量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土壤比重: 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固体土粒(不含粒间空隙)的 质量。一般2.60~2.75( 2.65 )。 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质量。 一般1.00~1.70,土壤表层容重1.20~1.30。 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体积内孔隙所占的比例(一 般采用百分数的形式)。 土壤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植物生长与环境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第六章 第一节 土 壤 的 固相组成
矿质粒级 土壤质地
植物生长与环境
一、土壤矿物质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土壤:土壤是疏松多孔、含有各种化学元素、通气 透水的物质。它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 物质组成的。 固相:矿物质(骨架) ,有机物,微生物。 土壤 液相:土壤水分。 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矿物质: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化 土壤矿物质 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土壤有机质 腐质化过程
第六章 第一节 土 壤 的 固相组成
组成成分 腐殖质 转化过程 土壤肥力
植物生长与环境
4.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减轻土壤的污染程度 刺激植物生长发育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第六章 第一节 土 壤 的 固相组成
组成成分 腐殖质 转化过程 土壤肥力
植物生长与环境
2. 土壤腐殖质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不溶解的腐殖质----→胡敏素 土 壤
加稀碱
------→
(NaOH)
沉淀物质→胡敏酸
溶解 加酸 的暗 褐色 ----→ HCl 溶液
概 述 孔 性 结构性 耕 性 吸收性 酸碱性 退 出
植物生长与环境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第六章 第二节 土壤基本 理化性质
孔隙数量 孔隙类型 影响因素 植物生长
植物生长与环境
一、土壤孔性
先做一个试验: 先做一个试验: 一方普通的土块, 用力将土压实, 土块体积变小,约为一半。 结论: 结论: 土壤中有空隙。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微 生 物
退 出
第六章 第一节 土 壤 的 固相组成
矿质粒级 土壤质地 类 型 肥 力 层 次 改 良
植物生长与环境
土壤质地的改良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施有机肥,改良土性 引洪漫淤,引洪漫砂 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概
概
述
孔
性
结构性
耕
性
吸收性
酸碱性
退 出
第六章 第二节 土壤基本 理化性质
孔隙数量 孔隙类型 影响因素 植物生长
植物生长与环境
3. 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土壤质地:土细孔多,孔隙度大,容重小。土粗 土壤质地: 孔少,孔隙度小,容重大。粘土45% ~ 60%,砂土 33% ~ 45%,壤土45 % ~ 52%。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多,总孔隙度高(非毛管孔 隙)。疏松多孔,蓄水得墒,通气透水。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团聚体多,总孔隙度 高。孔隙大小协调,通气透水,保 温保水。 (团粒结构)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第六章 第一节 土 壤 的 固相组成
矿质粒级 土壤质地
植物生长与环境
1. 土壤矿物质的粒级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粒级: 粒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特点: 特点:颗粒愈大,透气性愈好,保水保肥力愈差。
国 际 制 粒级 名称 石砾 粗砂粒 细砂粒 粉砂粒 粘粒 粒径 (mm) ) >2 2~0.2 0.2~0.02 0.2~0.002 <0.002 中国制(暂拟方案) 中国制(暂拟方案) 粒级 名称 石块 粗石砾 细石砾 粗砂砾 细砂砾 粗粉粒 细粉粒 粗粘粒 粘粒 粒 径 (mm) ) >10 10~3 3~1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粒级 名称 石块 石砾 粗砂砾 中砂粒 细砂粒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 粗粘粒 细粘粒 胶粒 苏 联 制 粒 径 (mm) ) >3 3~1 1~0.5 0.5~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0.0005 0.0005~0.0001 <0.0001 简 称 >1石砾 >0.01物理性砂粒 <0.01物理性粘粒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颗 粒 组 成 (%) 砂 粒 粗粉粒 粘 粒 1~0.05mm 0.05~0.01mm <0.001mm ―― ―― >70 60~70 50~60 >20 >40 <30 <20 >20 <40 >30 ―― <20 >30 >50 ―― ―― 30~35 ―― ―― 35~40 40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土壤中土粒或土团间的空隙称土壤孔隙 土壤孔隙,土壤孔隙的大 土壤孔隙 小、比例和总孔隙体积所反映的土壤性质称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性
概 述 孔 性 结构性 耕 性 吸收性 酸碱性 退 出
第六章 第二节 土壤基本 理化性质
孔隙数量 孔隙类型 影响因素 植物生长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第六章 第一节 土 壤 的 固相组成
组成成分 腐殖质 转化过程 土壤肥力
植物生长与环境
二、土壤有机质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土壤有机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和有机肥 料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形态有机成 分,主要有新鲜的有机质、半分解有机残余物 和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是改良土壤、供给植物生长的营 养物质,是土壤肥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不同种类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同。
概 述 孔 性 结构性 耕 性 吸收性 酸碱性 退 出
第六章 第二节 土壤基本 理化性质
孔隙数量 孔隙类型 影响因素 植物生长
植物生长与环境
2. 土壤孔隙的类型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孔隙直径< 0.02mm, 非活性孔隙 孔隙中水分被土粒吸附,植物不能利用。 毛管孔隙:孔隙直径 0.02 ~ 0.2mm,水分借毛管 毛管孔隙 力保持并移动,是植物生长有效水。 通气孔隙(空气孔隙):孔隙 通气孔隙 直径> 0.2mm,空气占据,决定 土壤透气和渗水能力。
植物生长与环境
第二篇 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第六章 植物生长 与土壤环 境 • 土肥 固相组成 理化性质 环境调控 本章小结
植物生长与环境
固相组成 理化性质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环境调控
第六章
第一节 土 壤 的 固相组成 土壤是指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之所以能 生长植物,是因为土壤具有肥力,指土壤供给和协调植物 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 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共同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 效肥力和潜在肥力。土壤的组成物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任何一种土 壤都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固体部分包括矿质土粒、 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一般占土壤总体积的50%。土壤固相是土壤的 主体,它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 所,它的组成、性质、颗粒大 小和配合比率也是土壤性质的 产生和变化的基础,直接影响 着土壤肥力高低。
细 真 菌 菌
植物生长与环境
4. 藻 类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原生动物 藻 类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第六章
第二节 土壤基本 理化性质 土壤中大小不同的矿物质及有机物质颗粒并不是单独存在 的,一般通过多种途径相互结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团聚体。 土壤颗粒之间不同的结合方式,决定了土壤孔隙的大小、数量及相互 间的比例,决定了土壤固、液、气三相的比例。不仅影响到土壤中许 多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对土壤的水、肥、气、热各种肥力因素 影响很大,而且直接决定土壤的耕作性能。此外,粘粒和腐殖质及其 二者的结合物都是土壤胶体,这些胶体的带电性和具有的表面能,具 有很强的吸附物质能力,从 而影响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 及其它许多性质。植物生长 的土壤环境是否适宜,不仅 决定于土壤的基本组成,与 土壤的基本性质更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