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植物》.doc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肥沃的土壤》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肥沃的土壤一、教情分析: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等动物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
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3.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1.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2.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配套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配套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是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土壤作为植物的生长基质,为植物提供了养分和水分等必要的生长条件。
在小学科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土壤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介绍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土壤的组成与特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等内容。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物理破碎、化学变质以及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形成的。
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质,还承担着水分储存和供应、养分提供、氧气传递等多种功能。
因此,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至关重要。
首先,土壤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气体组成。
固体颗粒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组成。
矿物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矿物的分解。
有机物质则是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经过分解形成的,它们为土壤提供了养分和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其次,土壤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
土壤的质地、颜色、湿度和肥力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质地指的是土壤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它会影响土壤中的水分滞留和通气的能力。
一般来说,细颗粒的土壤更容易保水,而粗颗粒的土壤则容易排水。
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中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状态,暗色的土壤一般富含有机质而且比较肥沃。
土壤的湿度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的肥力则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关,养分丰富的土壤更适合植物的生长。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提供养分和水分上,还体现在提供机械支撑和调节温度等方面。
土壤中的养分对植物来说至关重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这些养分通过水分的吸收和根系的吸收来提供给植物,从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土壤的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也非常重要,它通过根系的吸水和蒸腾作用来供应植物所需的水分。
而土壤的机械支撑性和温度调节能力则可以为植物的根系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保护土壤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学科学12《土壤与植物》教案

小学科学12《土壤与植物》教案土壤与植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知道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2)掌握土壤的组成和形成过程;(3)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4)学会进行简单的土壤测量和分析。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保护意识,关心植物生长环境,注重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1.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 土壤的组成和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进行土壤测量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幻灯片、土壤样品、植物样本、放大镜、显微镜等。
2. 教学材料:课本《小学科学》第十二册《土壤与植物》。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高举一瓶水果苗,引起学生的注意:看看这株水果苗,它是如何生长的呢?2. 提问:植物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长?3.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Step 2 探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1. 展示幻灯片,介绍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强调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为什么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很重要?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 班级讨论:总结各组的回答,得出结论。
Step 3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形成过程1. 展示幻灯片,介绍土壤的组成和形成过程。
2. 分发土壤样品,让学生仔细观察。
3. 提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是怎样形成的?4. 学生尝试回答问题,并进行班级讨论。
5. 教师进行修正和引导,确保学生对土壤的组成和形成过程有正确的了解。
Step 4 掌握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分发不同土壤样品和植物样本,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和分析。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不同?4. 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Step 5 进行土壤测量和分析1. 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土壤测量和分析。
2. 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土壤样品,记录观察结果。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局部活动打算,提示学生采集肯定量的土壤样本,为课堂探究做好活动打算。
第二局部活动过程,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包含两个环节:一是了解土壤与植物、动物、人类的关系,二是通过商量交流探究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二:观察土壤,有什么发觉?包含两个环节。
第—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觉。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
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
第三局部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鼓舞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对土壤的研究,让学生搜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肯定的观察方法,依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肯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
(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
2.了解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方案,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拟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感情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土壤》

第三单元:
课题:一、采集土壤
课题:二、土壤的成分
课题:第3课土壤的种类
课题:第4课土壤的保护
2.出示图片:土壤资源是珍贵的,人们在利用土壤资源
的同时,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正在破坏土壤资源。
你能说出
这些行为对土壤资源造成了哪些破坏吗?你还能列举出
我们周围破坏土壤资源的现象吗?
3.分角色表演:这些小朋友做的对吗?为什么?
4.知识链接:阅读课本第36页“土地沙漠化的危机”。
5.怎样预防土地沙漠化?我们还能为保护本地的土壤做
些什么吗?
三、课后拓展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土壤的知识,此刻你最想说什
么?
2.教师推荐课后阅读《寂静的春天》。
3.制作一幅保护土壤的手抄报,呼吁大家保护土壤,保
护我们的家园。
板书设计:
土壤的保护
课
后
反
思。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植物生活的土地

人类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
开窑烧砖
喷洒农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废电池扔到草地上
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 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 价值。
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降低 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 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 利用。
开 山 毁 林
5.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呢?
多植树造林,做“护绿小队”队员; 尽量不用塑料袋,买东西用环保袋, 减少白色污染; 成立环保宣传小组,在校园内宣传, 到社会上宣传,到家庭中宣传;等等 。
说一说
有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植物生长
北方窑洞
鼹(yǎn)鼠的家
制作陶器
4.我知道的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1)植物生长 (2)北方窑洞 (3)鼹鼠的家 (4)制作陶器 (5)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 类食用。 (6)土壤里生长的棉花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 。 (7)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 、家具材料、燃料等。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大小不相等的颗粒,土质疏松。 •很粗糙 •感觉很粘手 •属于黑土壤,有很多的腐殖质。 •很适合种植庄稼和瓜果蔬菜。
,也为
人生类存提的供栖了息地住所和制作物品
的原料 ……土壤是人类和动
植物共同的 。
家园
乱扔垃圾
2.我们小学生可以通过 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环保宣传 等来保护土壤。
草丰林茂
3.失去植被的保护,土壤的蓄水能力将下降 。
寸草难生
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 境恶化造成土地荒漠化,不能适宜 植物的生长。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是 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 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土壤与植物》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土壤与植物》第一章:认识土壤1.1 学习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掌握土壤的基本特性。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不同的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1.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土壤样本,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并分享观察结果。
第二章:土壤的重要性2.1 学习目标: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必要性。
2.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观察不同土壤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需要3.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掌握植物对水分、养分、光照等的需求。
3.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对水分、养分、光照等的需求。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植物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水分、养分、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第四章:土壤的改良与保护4.1 学习目标:了解土壤改良的方法,掌握土壤保护的基本措施。
4.2 教学内容:学习土壤改良的方法,如施肥、松土等,以及土壤保护的措施,如减少农药使用、合理耕作等。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土壤改良和保护的方法,并提出实际可行的建议。
第五章:实践活动:种植植物5.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学生动手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5.3 教学活动:学生在校园或家庭环境中种植植物,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第六章:土壤类型与特征6.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及其特征,认识到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沙土、黏土、黑土等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分析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6.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土壤类型识别实验,观察不同土壤类型的质地、水分保持能力等特征,并讨论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七章:植物的根系与土壤关系7.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根系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我们周围的土壤

REPORTING
土壤污染的影响
影响土壤质量,破坏土壤生态平 衡,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并 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措施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01
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
严格控制工业废弃物排放
02
加强环境监管,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
城市垃圾分类与处理
03
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对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不可回收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特性 有重要影响。通过观察土壤的湿度,可以 了解其是否适合植物生长。
实验: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总结词
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对合理施肥和植物生长 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测定的酸碱度,了解该土壤是酸性、 碱性还是中性,从而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土壤的酸碱度,了解土壤的酸碱 性质,为合理施肥和植物生长提供依据。
蚯蚓、透明容器、土壤 。
将适量土壤放入透明容 器中,将蚯蚓放入容器 中,观察蚯蚓在土壤中 的活动情况,如钻土、 排泄等。
通过观察蚯蚓的活动情 况,了解其对土壤的贡 献,如疏松土壤、改善 土壤结构等。同时也可 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如喜阴暗、潮湿的环 境等。
PART 05
总结与思考
REPORTING
土壤的温度调节
土壤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土壤能够调节温度, 保护植物免受极端温度的伤害。
植物如何从土壤中获取养分
01
02
03
根系吸收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 收水分和养分,如氮、磷 、钾等矿物质和其他微量 元素。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菌 和真菌,帮助分解有机物 质,释放出植物可吸收的 养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9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活动一:
自学指导:
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 1 分钟)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
资料卡。
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
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自学指导:
1、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 5 分钟)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
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歌、手抄、唱歌、演、画等等。
也可以合作行。
2、价活
自与互来行价,主要从搜集料,方案、猜想与、表达与交流等方 1
⋯⋯⋯⋯⋯⋯⋯⋯⋯⋯⋯⋯⋯⋯⋯⋯⋯⋯⋯⋯⋯⋯⋯最新料推荐
⋯⋯⋯⋯⋯⋯⋯⋯⋯⋯⋯⋯⋯⋯⋯⋯⋯⋯⋯面行。
拓展活:察、情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