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洁净区关键工序的温湿度压差监控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的操作规程,规范压差、温湿度、照度、悬浮粒子操作,确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的的操作。

3、责任:质量部、生产设备部、注射剂车间QA监控员、固体制剂车间QA监控员对此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洁净室内温湿度的监控:4.1.2、监测标准:洁净室(区)的温度和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 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4.1.4、QA监控员每批生产前、生产中两次随机观察操作间内的温湿度计,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2、压差:4.2.1、监测标准: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10Pa,空气洁净度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产尘间保持相对负压。

4.2.2、QA监控员每批生产前、生产中两次随机观察操作间内的压差计,应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3、洁净室照度:4.3.1、监测标准: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应达到300LX,辅助室及走廊照度应大于150LX。

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看设置局部照明。

主要工作室,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4.3.2、测试仪器:照度仪。

4.3.3、QA监控员每季度用照度仪按照“照度仪标准操作规程”对操作间内的照明灯进行监测,应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4、风速:4.4.1、监测标准:A级单向流风速≥0.36m/s~0.54m/s。

4.4.2、测试仪器:风速仪。

4.4.3、QA监控员每半年用风速仪按照“风速仪标准操作规程”对操作面的风速进行监测,应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5、悬浮粒子的监测:4.5.1、测试仪器:尘埃粒子计数仪。

4.5.2、操作步骤:4.5.2.1、仪器开机接通电源,预热至稳定后,将采样管接入仪器自净口,仪器开始自净至悬浮粒子数为零。

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

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控制管理规程GMP管理文件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控制管理规程,使洁净区的洁净级别符合规定。

责任范围:洁净区。

责任人:品质部负责人、生产部负责、化验室负责人、车间负责人及质量检查员。

内容:1、洁净区日常监测项目:压差、温湿度、尘埃粒子数和沉降菌。

1.1压差:压差应符合规定,即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

监测频率为生产时每日两次,由QA负责检查。

1.2温湿度:洁净区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

监测频率为每日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由QA负责检查。

1.3悬浮粒检测:1.3.1测试方法: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直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内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1.3.2测试状态静态或动态均可进行;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报告中应明确测试状态及人数。

1.3.3测试时间单向流洁净区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10分钟后进行;非单向流洁净区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30分钟后进行。

1.3.4采样位置:采样点一般在离地0.8m高度的平面上布置。

1.3.5采样点数目1.3.6采样次数: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完全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1.3.7采样量:1.3.8标准规定: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离生产现场并经30分钟自净后,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达到表中的“静态”标准。

1.3.9频率:外用溶液生产线:一次/六个月,洗剂及辅料生产线:一次/三个月微生物室:一次/月特殊情况下如厂房改造,更换过滤器时,需要在工作完成后进行测定。

1.4 沉降菌检测1.4.1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1.4.2采样位置:采样点一般在离地0.8m—1.5 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1.4.3采用时间:静态测试培养基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基暴露时间为为不大于4h。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制定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以规范洁净室(区)的环境监测,确保洁净室(区)的洁净度达到标准。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的温湿度、压差、风速、风量、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测试。

3 责任化验室环境检测人员、QA人员、原料车间。

4 引用标准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中国药典》(2015版)。

5 流程图N/A6 内容6.1环境监控简介6.1.1环境监控对象包括空气、表面和人员。

6.1.2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压差、风量风速、悬浮粒子、微生物监测等。

其中,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微生物监测、表面微生物监测以及人员卫生监测。

(1)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有浮游菌和沉降菌两种测定方法。

(2)表面微生物监测用来监测生产区域表面以及设备和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量。

(3)人员卫生监测的关键是手套和洁净服表面的微生物监测。

6.2温湿度的监测6.2.1测试标准6.2.1.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6.2.1.2 C级和D级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6.2.2测试周期: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2.2.1主要房间都应放置温湿度表,可随时观察温湿度变化情况,并记录。

6.2.2.2由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2.3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和空调岗位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3压差的监测6.3.1压差表安装在墙上,可随时观察室内外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

6.3.2测试时所有空调系统应处于连续运行状态。

6.3.3观察压差时,洁净区所有门应关闭,不许有人穿越房间。

6.3.4监测频率:洁净室(区)的压差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3.4监测人员: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动态条件下监测,填写监测记录。

洁净区温度、湿度、压差监控规程

洁净区温度、湿度、压差监控规程

目的:建立洁净区温度、湿度、压差监控规程,使空调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洁净区的温度、湿度、压差。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温度、湿度、压差的监测控制。

职责:QA质监员、工程部维修人员、生产部人员。

内容:
1.标准
1.1温度:空调系统在规定的运行期间和装有加热器的情况下,在全年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应能够将洁净车间温度维持在18-26℃。

1.2相对湿度:冷冻干燥工序、粉碎过筛工序、总混工序、充填抛光工序控制在30%以内,其他控制在45-65%。

1.1.3压差:不同洁净级别之间的静压差应≥5Pa(0.5mm水柱),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应≥10Pa(1.0㎜水柱)。

静态或动态情况下,压差均应能始终维持设计规定的数值。

2.监测仪器:经计量检定过温度计、湿度计、微压表。

3.测试方法:测试空气平衡结束后进行,随时观察温度、湿度、压差变化情况,及时填写《洁净区压差、温湿度检测记录》(REC-QA-019-00)。

4.监测频率:每班检测不少于一次。

5.注意事项:
5.1 测试时所有的空调系统和层流系统应处于连续的运行状态。

5.2为避免压力出现不必要的变化,测试状态应固定,并应从平面上最里面的房间依次向外测定。

5.3洁净区所有的门应关闭,测试时不允许有人穿越房间。

6.在洁净车间温度、相对湿度和压差的监测过程中,如发现结果超出规定的范围,应及时通知工程部维修人员和生产车间检查原因并改正。

洁净车间温度、相对湿度和压差的检测及根据检测结果对空调系统进行的调整应记录归档。

洁净区温度、湿度、压差监控规程

洁净区温度、湿度、压差监控规程

洁净区温度、湿度、压差监控规程页起草人:日期:部门审核:日期:GMP审核:日期:批准人:日期:执行日期:分发部门:质管部、生产部、工程部、档案室目的:建立洁净区温度、湿度、压差监控规程,使空调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洁净区的温度、湿度、压差。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温度、湿度、压差的监测控制。

职责:QA质监员、工程部维修人员、生产部人员。

内容:1.标准1.1温度:空调系统在规定的运行期间和装有加热器的情况下,在全年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应能够将洁净车间温度维持在18-26℃。

1.2相对湿度:冷冻干燥工序、粉碎过筛工序、总混工序、充填抛光工序控制在30%以内,其他控制在45-65%。

1、1.3压差:不同洁净级别之间的静压差应≥5Pa(0、5mm水柱),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应≥10Pa(1、0㎜水柱)。

静态或动态情况下,压差均应能始终维持设计规定的数值。

2.监测仪器:经计量检定过温度计、湿度计、微压表。

3.测试方法:测试空气平衡结束后进行,随时观察温度、湿度、压差变化情况,及时填写《洁净区压差、温湿度检测记录》(REC-QA-019-00)。

4.监测频率:每班检测不少于一次。

编码:SOP-QA-005-00题目:洁净区温度、湿度、压差监控规程共2 页第2 页5.注意事项:5.1 测试时所有的空调系统和层流系统应处于连续的运行状态。

5.2为避免压力出现不必要的变化,测试状态应固定,并应从平面上最里面的房间依次向外测定。

5.3洁净区所有的门应关闭,测试时不允许有人穿越房间。

6.在洁净车间温度、相对湿度和压差的监测过程中,如发现结果超出规定的范围,应及时通知工程部维修人员和生产车间检查原因并改正。

洁净车间温度、相对湿度和压差的检测及根据检测结果对空调系统进行的调整应记录归档。

洁净环境监控管理规程

洁净环境监控管理规程

1. 目的:1.1. 建立洁净环境监控管理规程,规范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GMP要求。

2. 范围:2.1. 适用于公司所有洁净区日常环境监控管理。

3. 职责:3.1. QA3.1.1. 负责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噪音、照度的检测。

3.1.2. 负责审核、存档洁净区监控记录。

3.1.3. 进行年度洁净区环境趋势分析,并形成年度质量报告。

3.2. 生产部3.2.1. 负责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洁净区的温湿度和压差的日常巡检并及时记录。

3.2.2. 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向质量部及工程设备部报告。

3.2.3. 出现偏差及时报告质量部。

3.3. QC3.3.1. 负责90mm、55mm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的提供。

3.3.2. 负责沉降菌、浮游菌、表面菌平皿的培养计数以及按本标准的规定出具微生物检测数据。

3.4. 工程设备部3.4.1. 负责完成高效过滤器监测(PAO检漏、风速风量、换气次数)、自净时间的检测。

4. 正文4.1. 定义4.1.1. 洁净室(区):需要对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当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

其他相关参数诸如:温湿度、压差等也有必要进行控制。

本文件中统称为洁净区。

4.1.2. 单向流:沿单一方向呈平行流线并且与气流方向垂直的断面上风速均匀的气流。

与水平面垂直的叫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叫水平单向流。

4.1.3. 非单向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气流。

4.1.4.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统计数量来区分的洁净程度。

4.1.5. 静态:洁净区在空调系统已经安装完毕并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经安装,但洁净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静态a)。

或者洁净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的自净之后(静态b)。

4.1.6. 动态:洁净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完整

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完整

洁净区环境检测规程1目的规定洁净区的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有效的控制洁净车间和实验室洁净区环境的洁净度,满足生产和检测环境的要求。

2范围本规程适用本公司洁净区环境的洁净度检验。

3职责化验员负责洁净环境检测各项技术要求的检验。

4.工作程序4.1检验项目温度、湿度、压差、风速(换气次数)、尘埃粒子数、菌落数。

4.2温度、湿度4.2.1要求洁净区温度(18-28)°C,相对湿度(45-65)%4.2.2仪器与设备温湿度计温湿度计必须在检定合格周期内4.2.3操作方法目测温湿度计4.2.4测定频次1次/班4.3压差4.3.1要求洁净室与室外压差MIOPa,洁净室与非洁净室$5Pa,不同级别洁净室之间$5Pa。

4.3.2仪器与设备微压计微压差计或手持式数显压差计须在检定合格周期内。

4.3.3操作方法用微压计或数显压差计测试各室的静压力,由两室静压力之差,为静压差。

4.3.4测定频次1次/月4.4换气次数/风速4.4.1要求如表1所示:表1各级别洁净区风速的技术指标4.4.2仪器与设备风速计风速计必须在检定合格周期内。

4.4.3操作方法4.4.3.1用风速计距风口下25cm 处测量风速,采样点为风口的四个顶角及中心位置(不少于5点)。

计算5个点风速平均值,为一个风口的风速。

4.4.3.2换算公式:y (高效送风口风速x 高效送风口面积)换气次数=被测房间体积4.4.4测定频次: 1次/月 4.5尘埃粒子数 4.5.1要求如表2所示:表2各级别洁净区尘埃粒子数的技术指标 4.5.2仪器与设备尘埃粒子计数器4.5.3内容1)用尘埃粒子计数仪在高度0.8米水平面上的位置采样,总采样次数不少于5次。

2)最少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如3表所示:表3:最少采样点数目注:对于100级的单向流洁净室(区)包括100级洁净工作台,面积指的是送风口表面积;对于10000级以上的单向流洁净室(区)面积知道是房间面积。

(3)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洁净厂房温湿度监控管理规程

洁净厂房温湿度监控管理规程

洁净厂房温湿度监控管理规程
目的:
建立洁净厂房温湿度监测控制规程,使空气净化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洁净厂房的温湿度。

范围:
使用于洁净厂房温湿度的监测控制。

责任:
设备管理员制定;
动力设备部部长审核;
主管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动力设备部、生产部、质检部执行。

内容:
1.根据产品特性及工艺条件要求,确定洁净厂房温湿度控制标准及检测点。

2.温度监测:温度计。

3.湿度监测:湿度计。

4.测试方法:将温、湿度计安装在墙壁上,可随时观察温、湿度变化情况,并记录。

5.监测频率:每班监测一次。

6.标准:空气净化系统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和装有加热器的情况下,在全年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应能够将洁净厂房温度维持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或根据产品需要能达到指定的温度范围。

7.在洁净厂房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过程中,若发现结果超出规定的范围,应及时检查原因,必要时对空气净化系统进行调整。

8.洁净厂房温湿度的检测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对空气净化系统进行的调整应记录归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洁净区关键工序的温湿度压差监控管理规程上海惠仁(焦作)药业有限公司GMP文件质量管理
题目洁净区关键工序的温湿度压差监控管理规程编号 09-SMP-1023-01 版本号 01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生效日期年月日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设备部、生产部
1.目的:建立洁净区关键工序的温湿度压差控制条件,规范洁净区的温湿度要求。

2.范围:洁净区的关键工序温、湿度、压差。

3.职责:生产部经理、设备部负责人、班组长。

4.程序:
4.1各生产区操作人员负责监控,现场质量监控员定期复检。

4.2 温、湿度压差监测
4.2.1压差:不同洁净度房间之间的压差,5P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压
差,10Pa,与产生粉尘、烟雾的房间保持负压。

4.2.2温、湿度见附图表一
附图表一
洁净级别温度湿度
万级 18,26? 45,65% 30万级 18,26? 45,65% 4.2.3滴眼剂万级区关键工序滴眼剂:配制室、灌封联动室、备料间。

4.2.4 30万级关键工序酊剂、溶液剂、搽剂:配料称量室、灌封室、挥发物暂存室、备料室。

颗粒剂:整粒总混室、制粒干燥室。

4.3 质量监控员复检各岗位检测记录,核对是否正确。

4.4 定期上报质量保证部。

第 1 页共 2 页
上海惠仁(焦作)药业有限公司GMP文件质量管理
4.5 异常情况应上报现场监控员处理,并在批生产记录中标明。

第 2 页共 2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