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17孔子拜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孔子拜师(4)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孔子拜师(4)
(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 为师,学知识,学做人。)文1-3自然段,思 考: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 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来?找一找画一画。
(学习方法:先自主朗读,做批 注,再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研读感悟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 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 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 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 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 家老子为师。
一、初读课文,认读字词,整体感 知。
• 佩服 学问 敬重 品行 • 拜见 迎候 等候 纳闷 • 渊博 相距 曲阜 拜访 •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 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7页,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说说这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方法: 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清楚文章主要内 容)
谦虚
孔子 他拜的师傅是哪位?
老子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他是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 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当 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老 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 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 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 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 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 多年来思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研读感悟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 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 了洛阳。
你具体从哪几个词中能体会出求学
道路之“苦”?
济宁 曲阜
勤奋
兖州
偃师
郑州 开封
洛阳
商丘
这是孔子和老子之间的对话,请和同桌分角 色读一读,读过之后交流感受。
孔子:“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孔子拜师》ppt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孔子拜师》ppt

品行
佩服
远近闻名 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
听读课文想想,孔子向谁拜师?
老子,姓李,名耳,春 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所撰 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 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 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 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 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 的尊称。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默读课文,用“—”线标出 文中相关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 感受。
学无止境
联系实际,说说“学无止境”的意思 ?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 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 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 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谦虚好学
老子:诲人不倦
孜孜不倦
爱护晚辈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yì )说(yuè )乎?
你感受到了什么?
孔子一路走着,有时候累了
_______;白天________,黑夜 ___________;晴天___________,雨
天____________。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 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 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 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 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 老聃先生吧?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 春秋时代。著名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据说他有三千弟 子,其中七十二人名 气很大。他的弟子把 他的言行记录下来, 编成《论语》,这本 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孔子 迎候
相距 等候
学问 止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_一目斋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_一目斋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导语】学语文而使人能明智的生活。

文学是人学,间接经验多了,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自家的人生就少走弯路,以攻则下,以守则固。

人生是自我感觉的过程,这个自我的感觉,得有充实的内生活才成,学语文,能使我们的生活充实。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课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篇二】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2)学会孔子拜师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谦虚好学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尊敬老师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学习孔子的谦虚好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礼仪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古代礼仪和文化背景的图片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孔子相关知识。

(2)简介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段朗读,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教师点评。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交流。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讨论孔子拜师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谦虚好学精神。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孔子拜师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孔⼦拜师》这篇课⽂讲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拜⽼⼦为师的故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孔⼦拜师》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孔⼦拜师》原⽂ 孔⼦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师了。

他总觉得⾃⼰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去洛阳拜⼤思想家⽼⼦为师。

曲⾩和洛阳相距上千⾥,孔⼦风餐露宿,⽇夜兼程,⼏个⽉后,终于⾛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看见⼀驾马车,车旁站着⼀位七⼗多岁的⽼⼈,穿着长袍,头发胡⼦全⽩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想:这位⽼⼈⼤概就是我要拜访的⽼师吧!于是上前⾏礼,问道:“⽼⼈家,您就是⽼聃先⽣吧?”“你是——”⽼⼈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眼就认出了⾃⼰,有些纳闷。

孔⼦连忙说:“学⽣孔丘,特地来拜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

”⽼⼦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听了再次⾏礼,说:“多谢⽼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定会⼤有长进的。

” 从此,孔⼦每天不离⽼师左右,随时请教。

⽼⼦也把⾃⼰的学问毫⽆保留地传授给他。

⼈们佩服孔⼦和⽼⼦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

 【篇⼆】⼩学三年级语⽂《孔⼦拜师》教案 教学⽬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

3、了解孔⼦拜师的经过,激发对⼤思想家孔⼦和⽼⼦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中的好词佳句,能⽤查字典、联系⽣活或结合上下⽂等⽅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的品⾏。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为⼈真诚⽆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及⽼⼦的图⽚及资料; 学⽣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和⽼⼦的资料。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课孔子拜师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课孔子拜师

2019/9/9
5
2019/9/9
6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
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 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 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 想家老子为师。
2019/9/9
7
曲阜和洛阳相
距上千里,孔子风
餐露宿,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终于走
到了洛阳。
2019/9/9
8
孔子想:这位老 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 的老师吧!于是上前 行礼,问道:“老人家, 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17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_远__近__闻_ 名
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_渊__博_…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_风__餐__露__宿___,
_日__夜__兼__程__,几个ຫໍສະໝຸດ 后,__终__于__走到了洛阳……
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 _长__袍_____,头发胡子_全__白__了___,看上去 _很__有__学__问__。
2019/9/9
9
孔子连忙说:“学 生孔丘,特地来拜见 老师,请收下我这个 学生。”
2019/9/9
10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 说:“多谢老师等候。学 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 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 会大有长进的。”
2019/9/9
11
从此,孔子每
天不离老师左右, 随时请教。
2019/9/9
12
2019/9/9
20
qiū
• 远近闻名 风尘仆仆 纳闷 孔(山)丘
• yíng
děng
zhǐ jìng shòu pǐn
• 迎候(接) 等候(待) 止境 传授 品行
2019/9/9
3
纳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17课 孔子拜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17课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文章的主要内容
讲述了孔子30多岁的时 候,感觉自己的知识不
够渊博,离开家乡曲阜,
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 为师的故事。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 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pè i 佩服
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
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都是孔子的传人,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孔子的
这种“谦虚好学、不怕吃苦、 彬彬有礼”的精神继
续传承下去,让孔字精神永远的发光发亮。
“拜访”是敬辞,访问。 “拜见” 是“拜会,会见” 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迎候”和“等候”能互换吗?为什么?
不能,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 知礼。充分体现了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中“等 候”是晚辈向长辈致谢。
谈一谈你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理解。
知识是无穷的,我们只有不断的探求知识,不断的 学习,来提升自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烈日炎炎的夏天, 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 凉风习习的秋天, 大雨瓢泼而下, 孔子风餐露宿。 孔子日夜兼程。
找出孔子拜见老子的表现? 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 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1.给加点字注音。 jiān)程 日夜兼 风尘仆仆 ) . ( . ( pú 纳闷 ) 孔丘( qiū . ( mèn . ) 毫 . ( háo )无保留 佩 . ( pèi )服 传授 ) . (shòu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虚心求学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教师的故事。

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著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

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留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虚心的精神。

一.教学目的:1. 观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 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 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展表达。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说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纳合作学习的争论方式,争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争论为什么要拜师。

最终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缘由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

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寻有关孔子的资料。

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著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等候、等候、止境、进步、请教、保存、传授、敬重、品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存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预备:教师预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学生预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沟通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17孔子拜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纳闷、渊博、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3.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能借助课后资料全面地了解孔子,积累孔子名句。

教学重难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孔子像;2.相关重点词语;3.重点语句;4.孔子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
2.媒体出示孔子像。

师: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师简介古人姓名,相机识字“丘、仲”。

)孔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

古时候,人们把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男人成为“子”。

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化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基石;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板书:孔子拜师)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
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渊博
日夜兼程远近闻名不离左右。

(注意读准字音,发现词语特点)。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指导扩充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书写、作业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研读感悟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引导:那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课文中哪一段写到了?指读第一自然段。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
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渊博”怎么理解?引导查字典(知识深广。

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联系上文“远近闻名”,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谦虚好学)
2.指导感情朗读。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那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课文中哪一段写到了?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读(师相机停顿,以这一句主要在写什么提问,并基本框定本段结构:孔子赶路——拜见老子)
3.师小结:这一段先写空子赶路,再写拜见老子。

4.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这部分内容,看谁读得最能表现当时他们相见的情景。

5.随机解决“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纳闷”“迎候”等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可查字典,“纳闷”可联系上下文,“迎候”与后面“等候”比较,体会老子的学者风范。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生活说理解)师相机板书。

6.演读这一段,师将对话分行出示: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7.同桌之间试着来讲这个故事。

(一)品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学无止境,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

我们继续看孔子拜师后是怎么做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左右”在这里指(身边)。

“随时请教”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坚持不懈)“毫无保留”(一点儿也不保留。


2.感情读好这两句。

3.孔子和老子到底给人们留下了怎样的品行呢?请你任选一个,以“我眼中的孔子(老子)”为题写一段人物评价。

拓展、积累
孔子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

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

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下他的名句。

1.积累孔子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2.运用。

(师说大概意思,生背对应句子。


3.从《孔子拜师》这个小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谦虚、好学、不怕辛苦、永不满足的孔子,也从孔子身上学习到很多。

课后的“资料袋”还有关于孔子的不少介绍,我们可以再去
读读,我们会了解更多,学到更多。

4.总结:孔子文化在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过是一个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希望今天我为大家打开的是一扇门,透过教材这扇门你们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作业。

2.回家跟父母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