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学科的名称一个学科的名称应该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目前在国内,教授外国人学汉语的学科一般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名称和看法。

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对外汉语教育(学)5、对外汉语二、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由“对外”、“汉语”、“教学”三个关键词组成的。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再次,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最后,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也充分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应该属于应用语言学。

三、学科的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研究如何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包括研究“教什么”、“怎样教”、“用什么技术手段教”、“如何学”等内容,如“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研究”、“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现代技术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之应用研究”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2、具有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文化理论、教育理论等;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结构及其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类型和课程设计,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教学环节的理论,有关课程的特点和规律,不同语言要素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特点和规律等。

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已成为对外汉语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

(赵金铭,2001)4、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赵金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在业内基本形成共识: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第三讲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A.对外汉语教学政策的制订B.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C.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D.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一、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1996二、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主要由教学类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几个部分构成。

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一)明确教学类型♦不同的教学类型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决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教育性质、教学任务、教学时限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把教学分成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教学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它们之间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方面有很大不同。

♦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明确属于哪一种教学类型,然后根据这种教学类型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其中要特别注重基础阶段,特别是初、中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

因为这一阶段学习者人数最多、也是研究成果最多、最集中的阶段,从一定意义上看,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和规律。

(二)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来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

♦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三)恢复阶段(7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后期)

1.教学形式

1973年秋季,北语开始招生,当年共接受42个国家的383名学生。 从1972年—1977年,共接受留学生2266名。 北京语言学院举办了多期时间长短不等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2.教学规模


3.师资培养


4.教学法
此期是以听说法为主的综合法教学法时期,形成了一个以结构为纲 兼顾传统的综合教学法; 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 本阶段在加强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开展了一些教学试验:如直接用汉 字教语音等。

这样,对外汉语的师资培养有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的学历教育体
系。 (2)教师培训
Hale Waihona Puke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办汉语教师培训班。

(3)教师资格证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1996年重新 修订;2005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改为“对外汉语能力证书”。
5.学术团体、学术机构和科研机构



其它形式:广播节目;函授;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 2.教学规模

1962年—1965年,共接受外国留学生3944人。
3.师资培养

1964年,北京语言学院设立“ 出国汉语师资系”,开始招收 本科生。“文革”中断。

4.教学法特点
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贯彻实践性原则,实行“精讲多练”,将听说技能放到语文教学的首位; 教学方法改用相对直接法。 不足:以传授系统语法知识为中心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教学偏重局部经 验,有主观、保守倾向。


教学方法有翻译法、比较法、直接法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论【已被上传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论【已被上传过】
▪ (2)课外媒介:教材还应该有把学习者跟目的语
社会和实际语言现象联系起来的功能,教材要便 于学习者通过对教材“样本”的掌握来自行学习 和习得目的语。
▪ 如果说课内媒介是要学习文化交流功能
第二语言教材无不通过语言要素和课文内容来反映 目的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习俗。从一定意义上 说,教授一种语言就是在教授这种语言所依托的 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解读这种语言所依托 的文化。因为一方面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 系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要素在相当程度上 反映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第二语言 本身也要求揭示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介绍 目的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状。同时,根据需要, 教材中也可以谈及人类共同面临的社会和自然问 题,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念,还可以进行文化异 同比较。
(4)实践性
▪ 第二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能以第二语言作
为工具进行交际,第二语言教学中知识的 传授要服从和服务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材的编写就要符合这样的要求,从范文 的编写和选用、功能项目的选择、练习题 的设计等等,都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 作性。
(5)国际性
▪ 第二语言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教学,第二语言教
(六)规定教学途径
▪ 要明确如何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贯
彻到教学过程,规定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 容的具体途径。教学途径包括教学阶段、课程设 计、课时设计三项内容。
▪ 1、教学阶段。划分教学阶段是为了突出不同阶段
教学的特点和重点。目前主要采用把要达到的目 的语水平等级作为划分教学阶段的依据,这种根 据教学目标划分教学阶段的原则叫做“教学目标 原则”。目前的教学阶段一般划分为初级、中级 和高级。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原则”在每个大 的教学阶段再划分出若干个小的阶段,划分小的 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再 分解和细化。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阶段性 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包括汉语语音、 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包括汉语语音、词 语法、语用、 汇、语法、语用、汉字等要素以及相关的文 化知识,及使用汉语的技能。 化知识,及使用汉语的技能。 初级阶段应该强调语音的教学, 初级阶段应该强调语音的教学,注意纠 避免不良的发音习惯。 音,避免不良的发音习惯。 词汇、语法、 词汇、语法、汉字的教学均需要按照大 纲要求(见课本P126 127) P126纲要求(见课本P126-127) 初级阶段不适宜安排大量的文化知识内 容。
初级阶段言语技能听、 初级阶段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听力: 听力:对所听的内容具有初步分辨和理 解能力,听懂教师讲课内容。 解能力,听懂教师讲课内容。 话语能力:有基本的模仿能力, 话语能力:有基本的模仿能力,用正确 语句进行简单回答,用词适当。 语句进行简单回答,用词适当。 阅读:读懂与课文难度相似的内容, 阅读:读懂与课文难度相似的内容,掌 握初步的精读、略读和速读的技巧。 握初步的精读、略读和速读的技巧。 写作:掌握汉字笔顺、笔画和书写规则, 写作:掌握汉字笔顺、笔画和书写规则,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写内容完整的记叙文。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写内容完整的记叙文。
三、中级阶段的课程设置 必修课主要有:中介汉语综合课、 必修课主要有:中介汉语综合课、中级 汉语听力、中级汉语口语、中级汉语写作、 汉语听力、中级汉语口语、中级汉语写作、 中级汉语阅读等。 中级汉语阅读等。 选修课主要有:翻译基础、 选修课主要有:翻译基础、现代汉语语 音训练、汉字读写训练、中国近现代史、 音训练、汉字读写训练、中国近现代史、中 国地理等。 国地理等。各门选修课的周课时一般都不超 个学时。 过2个学时。
四、初级阶段的教学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各阶段都必须遵循的基本 原则: 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 精讲多练” 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精讲多练” 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尽量避免使用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媒介语。 尽量避免使用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媒介语。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2、内容及手段
听力课的内容主要是配合综合课进行 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训练, 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训练,所听 的话语主要是关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等 的简单场景,形式主要是简单语句、 的简单场景,形式主要是简单语句、 对话和短文。 对话和短文。 这门课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在教师的指 导下让学生听录音做相应的练习。 导下让学生听录音做相应的练习。
具体说, 具体说,初级阶段听力课要通过对学 生进行声、 音节、语调、 生进行声、韵、调、音节、语调、语 对话及短文等的辨音能力的训练, 句、对话及短文等的辨音能力的训练, 培养对语句形式、 培养对语句形式、结构及意义的领会 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抓细节的精听 能力, 能力, 能力,捕捉主要信息的泛听能力以及 快速反馈、联想和预测能力。 快速反馈、联想和预测能力。
初级阶段阅读课主要是精读, 初级阶段阅读课主要是精读,通过对 阅读材料的仔细阅读, 阅读材料的仔细阅读,正确理解材料 中的重点词语、语法点以及语句、 中的重点词语、语法点以及语句、段 落的意义,巩固语言基础, 落的意义,巩固语言基础,逐步过渡 到泛读并要求一定的速度。 到泛读并要求一定的速度。
(五)初级汉语写作课
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等方面 制定具体的分项目标
语音方面, 语音方面,初级阶段必须使学生掌握普 通话的全部声、 调及其配合规律, 通话的全部声、韵、调及其配合规律, 发音基本正确。 发音基本正确。 词汇方面,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 词汇方面,掌握《 等级大纲》中的甲乙两级词语3051个 等级大纲》中的甲乙两级词语 个 甲级词1033个),基本要求复用式掌 (甲级词 个),基本要求复用式掌 握。
通过基本的书面练习, 通过基本的书面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在 书面表达时运用学过的汉字、词语和语法, 书面表达时运用学过的汉字、词语和语法, 逐步培养学生写简单记叙文和应用文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写简单记叙文和应用文的能力。 在初级阶段的不同阶段,写作课的安排可以 在初级阶段的不同阶段, 有所侧重。 有所侧重。 初级阶段写作课教学,要加强正确、 初级阶段写作课教学,要加强正确、规范的 书写习惯训练,注重正确使用词语和语法, 书写习惯训练,注重正确使用词语和语法, 适当注意书面表达的得体性。 适当注意书面表达的得体性。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 二、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 (一)明确教学类型
总体设计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明确属于哪一种教学类型。 按照教学期限和学习目的可分为本科专业、长期班和短期班; 非学历的预备教育、特殊目的教育。 要特别注重基础阶段对外汉语教学。
• (二)分析教学对象
–自然特征 –学习目的 –学习的起点 –学习时限
• 一、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估原则
–(一)实用性 –(二)知识性 –(三)科学性 –(四)趣味性
• 二、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用原则
–(一)交际性 –(二)针对性 –(三)系统性

第三节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 一、课堂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一般课堂教学包括传授知识和 培养能力两项任务。
• (四)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 (五)确定教学原则
• 1.处理好言语要素、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 2.选择好言语技能训练方式 • 3.选择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方式 • 4.处理好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 • 5.处理好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 6.处理好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 7.处理好语言要素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关系 • 8.备、教学环节、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 2、课堂组织管理
• 排除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 集中注意力,自始至终驾驭课堂 • 稳定课堂秩序

• 3、教师的语言
• 不论语音、词汇、语法或汉字都应准确、规范,不允 许有错误存在
• 教师语言有朗读、讲解、对话、指令或提问。 • 除了语音操练或新词语教学以外,无论课堂或课外交

• 三、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 组织教学 • 复习检查 • 讲练新内容 • 巩固新内容 • 布置作业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政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专题) 学位公共课 6学分
学分 2
外语(俄、英、西)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4 4 2 2 2
核心课程 (必修) 18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 核心课程 12学分 汉语教学研究 中华文化与传播
跨文化交际
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
2
1
训练课程 (必修) 4学分
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
何东昌(1984):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科。 王怀(1984):如果教外语是一门学科,我们教汉语就是作为一种外语来 教,自然也是一门学科。
陆俭明(2000):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成为一
个独立的学科。
(一)衡量学科独立资格的标准 1、独特的研究对象(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2、独特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偏误分析)
学习心理学 学生个人因素的研究 年龄性别 国别语种 智力类型 语言学能 认知方式 学习策略 学习风格 性格态度 动机目的
语言测试
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汉语教学实践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大纲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概念和内容:
1、课型与课程
2、课程设计与课程设置
3、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4、大纲制定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大纲 汉语水平考试等级大纲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
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活动+习得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研究与习得研究。
四个层面的研究:
第一层面——本体论: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第二层面——认识论: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
第三层面——方法论: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为教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