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地理选修1《认识星空》教案.doc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星空观测学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星空观测学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星空观测学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地理实践力——星空观测准备材料秋季星空图,手电筒,红色绸布选择时间9月份的晚上20:00~22:00之间比较合适选择场地灯光少、开阔的场地,学校操场比较理想观察步骤1.练习利用手电筒光柱指示夜幕中的某颗星,是在老师指引下认识星空的起点。

练习使用红色绸布遮住手电筒白光,使用红色光线观看星空图,避免看纸质星空图时强光刺眼,影响眼睛对黑暗环境的适应,影响观看星空的效果。

2.认识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由七颗亮星在天球上组成一巨大的勺形,在我国古代天文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体,9月份的北斗七星在天空西北侧,接近西落地平线。

注意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9月份斗柄指向西南侧。

利用斗柄方向判断季节,是我国古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

《鹖冠子·环流篇》就总结出了规律:“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3.按照下图方法寻找北极星。

以勺头两颗星(天璇→天枢)的连线为长度单位,向勺口所指方向度量,大约五倍距离处那颗亮星,即为北极星。

北极星是小熊星座的一颗亮星。

目前的北极星基本上就是地球自转轴北端指向的位置,所以北极星的高度(从正北地平面向上的夹角)就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这也是测定地理纬度的基本方法。

北半球看到的恒星都围绕北极星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

4.认识秋季的其他星座和银河。

下图中的阴影条带就是银河。

秋夜星空主要的星座和位置概括总结如下:秋夜北斗靠地平,仙后五星空中升。

仙女一字指东北,飞马凌空四边形。

英仙星座照夜空,大陵五是变光星。

南天寂静亮星少,北落师门赛明灯。

注意事项1.提前做好规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留意天气预报,选取天气晴朗、繁星闪烁的时间最理想。

初秋的昼夜温差较大,晚上观察需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2.借助星空图寻找、对照某个星座或者恒星时,必须用红色绸布遮住白色的手电筒光束,这样眼睛才可以及时适应黑暗的环境,有利于寻找比较暗的恒星。

认识星空-湘教版选修一宇宙与地球教案

认识星空-湘教版选修一宇宙与地球教案

认识星空-湘教版选修一宇宙与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宇宙和星空的概念;2.了解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形成;3.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历史上的天文学家;4.掌握使用天球仪和望远镜观测星空的方法;5.培养对宇宙和星空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宇宙、星空和天体运动的概念;2.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形成;3.天文学家和他们的贡献;4.天球仪和望远镜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宇宙和星空的概念;2.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历史上的天文学家;3.掌握使用天球仪和望远镜观测星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星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星空的美丽和神秘,激发他们对宇宙和星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宇宙和星空的概念(10分钟)在导入之后,介绍什么是宇宙和星空,它们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宇宙和星空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讲解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形成(30分钟)介绍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形成,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和演化过程。

4. 讲解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历史上的天文学家(30分钟)讲解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历史上的天文学家,如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等,让学生了解天文学发展的历程和不同学派的观点。

5. 练习使用天球仪和望远镜观测星空(3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天球仪和望远镜的使用练习,观测星空,体验天文学家的工作过程。

6. 总结(10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学生的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宇宙和星空的概念,了解了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形成,学习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历史上的天文学家,掌握了使用天球仪和望远镜观测星空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具体的天文学知识点掌握还不够深入,同时希望下一次课程能够针对学生的反馈,提出更好的培养兴趣、探究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认识星空-湘教版选修一 宇宙与地球教案

认识星空-湘教版选修一 宇宙与地球教案

【认识星空-湘教版选修一宇宙与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宇宙和地球的基本概念;2.了解宇宙和地球的形成过程;3.掌握星系和银河系的基本知识;4.学会观察星象,认识天体的运动规律;5.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宇宙与地球的基本概念;2.星系和银河系的基本知识;3.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了解宇宙和地球的形成过程;2.观测星象并掌握天体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观察、实验、讨论;3.学习资料分析。

五、教学内容1. 宇宙的形成宇宙大爆炸理论及相应的证据,宇宙的年龄和大小,宇宙中的物质组成等。

2. 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年龄和历史,地球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地球上的水、大气等基本特征。

3. 星系和银河系星系的组成和分类,银河系的结构和特点,了解类星体和星云。

4. 天文观测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认识星象的基本现象,掌握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背后的物理规律和数学模型。

六、教学步骤1. 宇宙和地球的基本概念1.1 引出本期的学习主题——认识星空,宇宙和地球是大家熟知的两个概念,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哪些基本的内容。

1.2 分析反映宇宙和地球的基本信息,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

2. 宇宙和地球的形成过程2.1 学习宇宙大爆炸理论及相应的证据,了解宇宙的年龄和大小,宇宙中的物质组成等。

2.2 学习地球的年龄和历史,地球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地球上的水、大气等基本特征。

3. 星系和银河系的基本知识3.1 学习星系的组成和分类,认识银河系的结构和特点,了解类星体和星云。

3.2 讨论银河系或者其他星系中的星云、行星、恒星等,理解这些天体的形成和演化。

4. 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及观察能力的培养4.1 引入天文观测的概念,了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4.2 通过望远镜观测天体,认识星象的基本现象,掌握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背后的物理规律和数学模型。

4.3 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测记录和观测结果。

10.认识星空

10.认识星空

10.认识星空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我准备好了。

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星空》。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主要介绍了怎样观察、辨别星星以及利用北斗七星和北极星辨认方向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掌握学生情况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科学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操作能力。

但是思维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结合教材内容和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

知道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2、科学思维: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式,归纳概括出观测星空的方法。

3、探究实践:能针对探究的问题,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4、态度责任:能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愿意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观察与分析,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

知道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为:能够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解释,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采用启发式提问,讲解等教法来教学。

而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阅读等学法来学习本课。

接下来,重点说说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课程开始,我会结合课页图呈现这样一幅情景:晴朗的天空,满天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认识它们呢?由此引出课题:认识星空。

本环节,我主要通过图片,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环节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这个环节一共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全班分享对星星的了解。

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第二部分,学生阅读课本,观察星空图片,思考:天上这么多星星,我们怎样观察、辨认她们呢?学生会发现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为了便于识别天空中的星星,科学家将位置相近的星星联系起来,划分为88个星座。

《星空》教学教案

《星空》教学教案

《星空》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地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星空与天体”,详细内容包括:星空的构成,星座的认识,天体的基本分类,以及人类对星空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星空的基本知识,认识主要的星座,理解天体的基本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天文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星座的认识与辨别,天体的分类。

重点:星空的构成,星座的特点,天体的基本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座图,天体模型,天文望远镜。

学具:学习笔记,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引导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与神秘。

2. 星空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星空的构成,引导学生认识星座。

(2)讲解主要星座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星座。

(3)介绍天体的基本分类,让学生了解各类天体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夏季大三角”为例,讲解星座的识别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根据星座图找出指定的星座,并进行交流分享。

6. 板书设计(5分钟)(1)星空的构成(2)主要星座特点(3)天体的基本分类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星座,并记录其特点。

2.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描述星座的形状、位置及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星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文新闻,了解我国在天文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星空的构成,认识了主要星座,掌握了天体的基本分类。

在课后,通过观察星空、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整体教学过程严谨、流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星空知识讲解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观察星空时的安全事项,如避免直视太阳、防止跌倒等。

(完整版)《星空》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星空》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星空》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介绍本公开课名为《星空》。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有机会了解有关天文学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学生将研究星座、恒星、行星以及其他宇宙现象的背后的科学原理。

此外,我们还将探索太空探索的历史,并讨论人类对太空开发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星座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一些常见的星座名称和图案;3. 了解不同类型的恒星和它们的特征;4. 了解行星的轨道和它们的特点;5. 了解宇宙中的其他现象,如彗星、黑洞等;技能目标:1. 能够在夜晚辨别和识别一些常见的星座;2. 能够使用恒星图和天文望远镜来观测恒星;3. 能够使用模型来解释行星的运动和轨道;4. 能够描述和解释宇宙中的其他现象;5. 能够进行简单的太空探索历史和发展的讨论。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太空的敬畏之情;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内容1. 星座- 概念介绍:星座是天空中被划分出来的区域,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符号;- 常见星座:北斗七星、天琴座、双子座等;- 星座识别:使用恒星图来辨认和识别常见的星座。

2. 恒星- 恒星的定义和特征;- 不同类型的恒星:红巨星、白矮星、超新星等;- 观测恒星: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和研究恒星。

3. 行星- 行星的轨道和特点;- 太阳系中的行星:水金火木土;- 模型演示:使用模型来解释行星的运动和轨道。

4. 其他宇宙现象- 彗星、流星和陨石的介绍;- 黑洞、星系的概念和特征;- 探索外太空:探讨太空探索的历史、成就和未来。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向学生传递知识;2. 实地观测:利用校园或实验室的条件,进行一些简单的天文观测;3. 模型演示:使用模型来模拟和演示行星运动的原理;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太空探索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五、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3. 实地观测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观测报告,评估他们的观测和记录能力;4. 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完整版《星空》公开课优质教案

(完整版《星空》公开课优质教案

(完整版《星空》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星空》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星空的基本知识、恒星的形成与演化、星座的辨认以及天文观测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星空的奥秘,激发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掌握恒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2. 学会辨认常见星座,并能运用天文观测方法进行观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恒星的形成与演化、星座的辨认、天文观测方法。

难点:恒星演化过程的理解、星座的辨认技巧、观测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空图、星座图、天文望远镜、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星空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星系、星座等概念,并讲解恒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认识的星座,并引导学生学会辨认常见星座。

4. 例题讲解:讲解星座辨认技巧,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星空中寻找并辨认星座,教师巡回指导。

6. 天文观测方法介绍:讲解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

六、板书设计1. 星空基本知识恒星星系星座2. 恒星的形成与演化3. 常见星座辨认4. 天文观测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本节课所学的三个星座,并简述其特点。

(2)简述恒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3)运用所学观测方法,观察并记录星空中的某一星座。

2. 答案:(1)例如:猎户座、大熊座、仙女座。

猎户座:形状像猎人,有四颗亮星组成腰带,易辨认。

大熊座:形状像熊,有北斗七星组成,易辨认。

仙女座:形状像仙女,由一颗亮星和若干颗较暗星组成,较难辨认。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星空的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在星座辨认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完整版《星空》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星空》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星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地理》教材第七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二节“星空”,内容主要包括:星空的构成,星座的认识,以及天体的运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星空的基本构成,理解星座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使学生了解天体的运行规律,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星座的认识和天体的运行规律。

教学重点:星空的构成,星座的特点和辨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座图、地球仪、天文望远镜。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发学生对星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知识讲解:a. 星空的构成:讲解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星空中的分布。

b. 星座的认识:介绍星座的定义,展示星座图,引导学生辨识主要星座。

c. 天体的运行: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以及天体的运行规律。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星座,记录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解答一道有关星座辨识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组有关星空的选择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星空的构成:恒星、行星、卫星等。

2. 星座的认识:星座的定义,主要星座的辨识。

3. 天体的运行:地球自转、公转,天体的运行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你所了解的三个星座,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b. 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星空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星座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讲解天体运行规律方面,可能还需加强学生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星空,探索更多星座的奥秘。

推荐阅读《星座的故事》等天文科普书籍,提高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星座的辨识方法。

2. 天体的运行规律。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识星空
2.3 认识星空
相关素材
星星
汉语拼音:xīngxīng[
英文单词:star
(1)[star] [口]: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2) [tiny spot]:细而小的点儿
(3)[Informal] :stars; planets; satellites
肉眼可见6973颗星星。

决定人们观察星星是明是暗的,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由于星星发光能力的大小;二是星星和人们之间距离的远近。

天文学家通常把星星发光的能力分为25个星等,发光能力最强的比发光能力最差的大约相差100亿倍。

星星的亮度常用星等来表示。

星星越亮,星等就越小。

在地球上测出的星等叫视星等;归算到离地球10秒差距处的星等叫绝对星等。

使用对不同波段敏感的检测元件所测得的同一恒星的星等,一般是不相等的。

目前最通用的星等系统之一是U(紫外)、B(蓝)、V(黄)三色系统(见测光系统“cla ss=l ink>测光系统”),B和V分别接近照相星等和目视星等。

二者之差就是常用的色指数。

太阳的V=-26.74等,绝对目视星等M=+4.83等,色指数B-V=0.63,U-B=0.12。

由色指数可以确定色温度]
离人们距离近的星星它的发光能力强,因此人们看到它就很亮。

可是,即使发光能力相当强的星星,假如离人们十分遥远,那么它的亮度也许还不及比它的发光能力差几万倍的星星呢
假如,有一颗叫“心宿二”的恒星,它的体积大约是的2.2亿倍,发
光能力也大约是太阳的5万倍,但因为它离地球有410光年,人们只可以看到它是一颗闪烁着红光的亮星。

假如将“心宿二”移到太阳的位置,它射出来的光及热就会把地球烤成什么都消失了的大石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