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优质课教案)曾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
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教学要求1、从生长环境方面,体态香气方面,风度方面分析莲花有什么值得喜爱的,理解《爱莲说》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抓住重点词句输通文意。
教学重点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1、《爱莲说》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其一,运用了叠式衬托法,文中三次以菊和牡丹衬托莲,而作用各别,巧妙地逐步加深了主题。
其二,运用了拟人比喻法,寓所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所写事物的相似特点中,把人的趋势,倨傲、清高等特征,以牡丹的浓艳、菊花的傲霜、莲花的清逸等特点表现出来,写物喻人,生动贴切,含义深刻。
(1)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以"予独爱莲"四字,引出一段莲的颂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的风貌和气质:处污秽之境,葆纯正之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莲茎贯通正直,表里如一,卓然自立。
"香远益清",写莲清香远溢,芳气袭人;"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写莲的形态端庄大方,凛然可敬。
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莲外。
显然,作者是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纵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
文中写了莲的七种可贵的品质,一一都有明显的比喻意义:第一,"出淤泥而不染"(在恶劣污浊的环境中不受影响,洁白无瑕,近墨者不黑);第二"濯清涟而不妖"(在优越的环境中不炫耀,天真自然);第三,"中通外直"(胸怀豁达);第四,"不蔓不枝"(行为正直);第五,"香远益清"(美德远播);第六,"亭亭净植"(洁身清廉,傲然立世);第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气节高尚,英姿威仪)。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原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片脍灸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朗读诗作。
二、了解文体,走近作者三、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测字词。
2.再度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1)将重点词的意思批注在句旁。
(2)将不会翻译的词句画出来与同桌讨论,还不会的小组之间讨论。
四、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问题: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写出了莲花哪些特点?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五、写法小结写“菊”写“牡丹”都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正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六、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1.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2.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仿照《爱莲说》以松、竹、菊等为内容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生长环境莲体态香气君子托物言志风度气质不慕名利爱莲说洁身自好菊隐逸者正衬牡丹富贵者反衬。
爱莲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爱莲说教案小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和理解《爱莲说》的作者林则徐,以及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2. 理解诗歌中描述的莲花的特点及其寓意;3. 学会欣赏和赏析古代诗歌的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爱莲说》的主题和意境;2. 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描述莲花的美。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写莲花的特点和抒发的情感,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本《小学语文》第二册;2. 教学录音机;3. 板书:《爱莲说》。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将写有《爱莲说》的板书展示给学生看,并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莲花的思考与联想。
步骤二:欣赏与学习(20分钟)1. 听音辨识:教师播放《爱莲说》的录音,帮助学生捕捉其音乐之美,并对诗歌的内容产生初步的感触。
2.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词的意义进行探究和讨论,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3. 诗歌赏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知和情感抒发。
步骤三:思考与讨论(10分钟)教师放慢语速,提问学生关于莲花的特点和林则徐对莲花的感受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和发表意见。
步骤四:语言表达(10分钟)1. 学生展示:学生逐个展示自己对莲花的描写,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2. 合作创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给出的时间内,合作创作一段关于莲花的文字描写。
3. 分享成果: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分享,并帮助学生总结如何使用适当的语言来描述莲花的美。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莲花的喜爱,并请学生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莲花。
六、课后作业:1. 回家找出一朵莲花的图片,并写下对它的个人观察与感悟;2. 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找出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的引入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爱莲说》的意境和主题,培养了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和对美的感知。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
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⑴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
(齐读)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⑶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
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⑷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爱莲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爱莲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姓名年级初一六班科目语文课题爱莲说周敦颐一、教材的分析《爱莲说》是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该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
但少数学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
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莲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衬托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衬托在文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方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式合作、圈勾画法六、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PPT课件。
2.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词义障碍。
七、教学过程课前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视频导入: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视频……从画面中我们看到的莲花是什么样的呢?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去了解一下作者眼中的莲花吧。
(二)解题目:爱莲花——同学们从题目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呢?爱:表明作者的情感;莲:文章说明的主体;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针对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或是论述某种道理。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莲花高洁的品质和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新课世间万物,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沉思。
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质,也经常引起人们的联想,并借以鞭策自己过更高尚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一看作者对莲花的品质作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志。
二、作者介绍、解题,揭示学习目标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明确一下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三、疏通文意,积累理解。
1、读一读:①教师示范诵读课文,学生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②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蕃濯谓隐逸君子噫鲜宜乎者也四、合作探究,语句品析。
爱莲说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检查自读情况】
注音
周敦颐 (yí)
可爱者甚蕃 (fán)
(yū)泥而不染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花之隐逸(yì)者也
第三步:品读
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君子
A
自尊自爱
H
不同流合污
B
仪态庄重
E
美名远扬
F
独立高洁
Gபைடு நூலகம்
不攀附权贵
D
内心通达行为
正直
C
A、莲 B、出淤泥而不染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E、濯清莲而不妖 F、香远益清 G、亭亭净植 H、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1.第一段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文章却又写了 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用?
引导探究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 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爱莲花?
请同学们先找出具体描写莲的语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第三步:品读
描写莲的语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赏 莲
爱莲说
周敦颐
【目标引领】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独立自学
第一步:认读
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 楚,速度适宜,做到准确无误, 声音饱满响亮。
说
“说”:一种议论性 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 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 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爱莲说的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
有效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爱莲说》为主题,设计一份关于这首古体诗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爱莲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理解《爱莲说》的艺术特色和意境;(3)了解古体诗的形式特点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体诗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爱莲说》的情节和主旨;(2)引导学生欣赏《爱莲说》的艺术特色和意境。
2.教学难点:(1)使学生体会并感悟《爱莲说》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欣赏和鉴赏古体诗的水平。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导入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古体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古体诗的特点和学过的古体诗,如《将进酒》、《静夜思》等,通过问题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如:“你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莲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吗?”步骤二:导读与解读向学生简要介绍《爱莲说》的背景和作者。
步骤三:整体感知1.播放相关资源,如《爱莲说》的朗读录音或音频诵读。
让学生先闭目静听,感受诗歌语言和节奏。
2.诗歌赏析。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处理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学生跟读,体会古体诗的韵律美和音乐感。
3.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索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要求学生思考莲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结合诗中表达的情感,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四:情感体验1.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爱莲说》传达的情感,如爱、赞美、自然之美等。
2.情感演绎与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花的高贵品性也影响了周敦颐,陶冶了他的情操,这为《爱莲说》的诞 生奠定了基础。
教案设计
1说
周敦颐
廖欢
2016.3.6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和背诵本文,并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读音和含义,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 “出淤泥而不染 ”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三、体裁点击: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马说》,复习 “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 理。
那么课文标题 “爱莲说 ”可以怎么解释?
爱莲说 ”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感知莲之韵:(外在美)
1.听录音,然后朗读: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读出它的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衡阳有个西湖公园, “西湖夜放白莲花 ”曾是著名的衡州 八景之一。莲花,又叫荷花,芙蓉。盛夏的时候,盛开的莲花白里透红,红里 透白,红白相映,十分可爱,热风吹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古往今来,不 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便是非常有名 的一篇。
6.思考下列问题。
1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作者通过外形的描写,用一句话概括了莲的内在气质,请同学们找
古人常常把莲花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爱莲 说》,全文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 进《爱莲说》,看看作者是如何展现莲花之美。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周敦颐与衡阳的渊源)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蕃(fa)颐31濯(zhuO淤(y®涟(li①n
蔓(man)亵(xig噫(y)鲜(xid)n有闻
3.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4.请同学朗读。
5.参考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 (检查下列句子的翻译情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