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失血性休克紧急处置预案

失血性休克紧急处置预案一、预案背景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使组织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危急重症。
为提高我院对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2. 规范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流程,提高救治质量;3. 增强医护人员对失血性休克的识别和救治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因失血性休克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 医疗救治组:负责患者的救治工作,包括病情评估、救治方案制定、抢救措施实施等;2. 护理抢救组: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输液、给药、氧气吸入等;3. 医疗保障组:负责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4. 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物资供应、信息传递等工作;5.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抢救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五、救治流程1. 病情识别与评估(1)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对疑似患者迅速进行评估;(2)立即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3)观察患者神志、皮肤色泽、尿量等指标;(4)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紧急救治。
2. 初步处理(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快速补液;(2)给予高流量吸氧;(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4)保暖,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记录病情。
3. 专科救治(1)根据病情,及时通知相关专科医生;(2)专科医生到达后,根据病情制定救治方案;(3)实施手术、药物治疗等救治措施。
4. 抢救措施(1)止血: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2)输血: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时给予输血治疗;(3)抗休克治疗: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激素等治疗;(4)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
5. 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2)监测患者神志、皮肤色泽、尿量等指标;(3)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需求;(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衰竭的严重疾病。
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度过这个危险期,恢复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抢救和护理开始之前,需要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出血原因、失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失血程度和严重程度。
抢救的第一步是迅速停止出血,尽快建立血容量。
在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做到尽可能迅速止血,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打结、压迫、使用止血剂等。
同时,麻醉医生和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进行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和液体的使用。
术中护理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予输血、输液和输氧: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输血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如红细胞悬液、血浆和凝血因子等。
同时,还需要给予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来维持血容量,保证心脏能够正常泵血。
此外,氧气的供应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
2.保持体温和水电解质平衡: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易受寒冷刺激和全身分布情况改变的影响,导致体温下降。
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热水袋、暖气灯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在输液的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及时进行补充。
3.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皮肤颜色等。
一旦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不良症状,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药物使用、监测结果等,为后续的诊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4.心理支持和疼痛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刺激,往往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常见于外伤、手术、产科等情况下。
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流程,以便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抢救。
1. 评估患者状况。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同时,要了解患者的伤情和失血量,以便制定后续的抢救方案。
2. 确认失血量。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失血症状,医护人员需要尽快确认失血量的大小,包括明显出血的部位和数量,以及隐匿性失血的可能性。
3. 停止出血。
在确认了失血量后,医护人员需要尽快停止患者的出血。
对于明显出血的部位,可以采取直接压迫或使用止血带等方法;对于内部出血,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4. 补充血容量。
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伴随着血容量不足,因此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循环功能。
可以通过输液、输血等方式进行补充,但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肾功能,避免发生液体负荷过多的情况。
5. 维持循环功能。
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功能,包括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
必要时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6. 保护重要器官。
失血性休克容易导致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氧供、监测心脏功能等。
7. 密切观察。
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同时,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以上就是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流程,希望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及时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抢救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抢救效果。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病症,严重破坏了机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导致器官组织不能得到足够的氧供应。
因此,对失血性休克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过程。
1.确认病情并保持患者安全:首先,急救人员需要迅速确认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观察患者的镇静程度、皮肤颜色、心率和呼吸情况,如果病情危急,应立即通知医院以便准备抢救措施。
同时保持患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停止出血:若患者正在持续失血,应先停止出血源,可以使用紧急止血措施,如用手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失血量。
同时,迅速清除伤口周围的血块、异物等,防止感染的发生。
3.提高患者的下肢:失血时,患者会因为血液大量向下肢集聚而出现虚脱,应将患者的下肢提高至比心脏略高的位置,有助于提高血流返回心脏的效率。
4.维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是急救的首要任务,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若患者呼吸不稳或有呼吸道梗阻,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抬头位置、打嗝或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5.注射补液:给予补液是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输液来补充患者失去的血容量,增加循环血量,提高血液供应。
但是应注意补液速度,过快的输液速度有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补液速度。
6.维持血压:失血性休克时,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血压。
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来增加血管张力或提高心脏收缩力,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7.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急救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数据对于判断治疗效果和调整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8.输血治疗: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需要适时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提供足够的氧供应。
9.关注并处理并发症:失血性休克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脏停搏、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等。
急救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机能实验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2. 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3.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实验步骤]: 家兔、称重、麻醉、固定
膀胱插管
气管插管
充生理盐水
右侧颈外静脉插管
充满肝素
左侧颈总动脉插管
全身血液肝素化 耳缘1ml/Kg 连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少量失血(少于10%, 约10ml) 大量失血(20%-30%, BP30-40mmHg)
1.少量失血家兔是否发生休克? 2.休克不同时期,会右哪些症状出现?
治疗:1.NE 0.2 ml 溶于10ml NS 滴注(5min) 2.快速回输血液
[观察指标]:
不同处理因素下实验结果
BP
(mmHg)
实验前 小量失血 大量失血 NE 输血
呼吸
(次/分)
尿量 耳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膜血管
(滴/分) 温度/颜色
[实验注意]:
1. 动静脉插管不要堵塞,固定 2. 三通管方向
[思考]: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机能实验中心
[实验目的]:
1.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休克发生发展 过程中血压和微循环血流等的变化
2.设计抢救方案,加深对于“休克发病的关 键不在于血压,而在于血流”的理论认识
[实验动物]: 家兔
[实验原理]:
休克的概念
.
(Concept of shock)
多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 减少,使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 足,以致细胞损伤、各重要器官功 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病因分类
❖ 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 ❖ 创伤性休克 (Traumatic shock) ❖ 烧伤性休克 (Burn shock) ❖ 感染性休克 (Infective shock) ❖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 过敏性休克 (Anaphylactic shock) ❖ 神经源性休克 (Neurogenic shock)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失血性休克是指因为出血而导致身体严重缺血,并引起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紧急病症。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时间非常关键,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
下面是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确认休克状态在失血性休克发生的情况下,首先需要确认患者是否出现了休克状态。
常见的休克状态往往包括皮肤苍白、冷汗、手脚凉、心跳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立即止血在确认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后,需要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往往与强烈的外伤有关,如刀伤、枪伤、车祸等,此时需要迅速抢救。
当发现患者流血过多时,应首先尝试用压迫止血器等设备进行止血。
如果止血器没有,可以直接用手压迫伤口附近的血管,避免进一步的出血。
给予输血在止血之后,需要给予患者输血的治疗。
输血可以快速补充因失血而缺失的红细胞和血浆,从而减轻身体的休克状态。
输血的时候需要注意血型的匹配,避免输错血型。
同时需要掌握血液的体积和时间的信息,以便评估输血的效果。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在给予输血的同时,需要维持患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
失血性休克会导致患者失去大量的血清和水分,从而使得身体的细胞和组织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氧气。
因此,在输血的同时,需要给予患者充足的液体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在液体的选择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液体配方来保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给予氧气在失血性休克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氧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持续的缺氧会导致身体其他器官的丧失,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输血和给予液体的同时,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氧气供应,以维持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
总结失血性休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来救治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确认患者的休克状态,并采取立即止血等急救措施。
同时,需要给予输血、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给予氧气等措施,综合治疗,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挽救生命。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第1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 °,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引流瓶时间段出血量、尿量,注意保暖。
8、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9、必要时准备手术。
10、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程序】摆好体位——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通畅气道、吸氧——判断出血原因、止血——观察病情——协助胸穿,插胸管——准备手术——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第2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提高医院急救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
题目:失血性休克地点:岐山县妇幼保健院外科时间:2021年5月8 日总指挥:张志怀特邀人员:医务科主任:李磊护理部主任:王建红内科主任:赵博元麻醉科:杨泽群参加人员:李长娃、高荣、吴金博、赵勃、李睿栋、段毅、姜远征、张荣华、李蓉、张静、康春云演练内容:患者男,某-某,外伤致多处肋骨骨折,局部疼痛剧烈,咳嗽、深呼吸或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气促、呼吸困难、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脉搏细速,血压90/50mmhg。
由急诊科平车推入我科。
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精编版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精编版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一、概述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全身血容量不足,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旨在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组织灌注,保证器官功能。
二、抢救准备1. 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两条大腿静脉通道(或者其他合适的静脉通道),注意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与输液速度。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采取气管插管或其他呼吸支持措施。
3.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4. 准备输血: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准备相应的血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5. 减轻焦虑: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解释抢救措施和预后情况,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
三、抢救流程1. 确认失血性休克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压下降、脉搏快速、皮肤苍白、四肢厥冷等特征性体征,结合患者的病史,确诊为失血性休克。
2. 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对于明显的外伤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包括压迫、止血带等。
3. 补充血容量:迅速开始输注血制品,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合理选择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4. 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5. 维持循环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生命体征的变化,适当调整输液速度和输血速度,维持循环稳定。
6. 预防并发症:注意预防血液传染病的传播,注意输血反应的发生,并及时予以处理。
7. 并发症的处理:如果出现严重输血反应、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应及时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 观察病情:抢救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等,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四、注意事项1. 快速判断和迅速采取止血措施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2. 在输注血制品时,要注意血型配对和输血速度,避免输血反应和过度输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摘要】目的:复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方法:用右颈总动脉放
血,左颈总动脉用以测量血压,右颈总静脉输血、输液进行抢救。
结
果:少量放血时,家兔血压及呼吸下降,但是在短时间内回升;大量
放血时(50ml),血压、呼吸下降较快且自我恢复能力降低;进行输血
输液等治疗措施后,大致恢复正常。
结论:少量失血,机体的自身代
偿作用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失血过多,机体会发生失代偿作用;经输
血输液等治疗后,血压可恢复基本正常。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
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血压换能器,RM6240系统,1ml,10ml,50ml注射器,止血钳,剪刀,眼科剪,动脉夹,棉线,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肝素等。
实验动物:家兔,称重2.7Kg。
实验步骤
一、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血压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柱上,高度与心脏同
一平面。
压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输入通道。
二、1、麻醉固定取家兔一只,称重2.7kg;用20%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
沿耳缘静脉缓慢注射,用量15ml后麻醉不成功,又注射了5ml,共注射20ml,至呼吸深而慢,皮肤夹捏反射迟钝为至。
背位固定。
2、颈部手术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7cm,直至下颌角上
1.5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气管平行的左、
右血管神经鞘。
用玻璃分针分离两侧颈总动脉,穿两根线备用。
分离右侧颈外静脉,穿两根线备用。
3、颈总动脉插管
(1)在左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穿线备用。
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上剪一“V”字形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
打开动脉夹。
(2)稍稍提起颈静脉远心端的细线,用眼科剪朝心脏方向剪一“V”字形切口,将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静脉内,扎紧固定。
(3)右颈总动脉连接已肝素化的50ml注射器,内含3ml肝素。
4、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
(1)少量放血右颈总动脉缓慢放血,使血压降至60mmHg,持续5min。
(2)大量放血少量放血5min后,大量放血3min,使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左右,如血压回升,可再放血,持续20min。
5、失血性休克抢救将注射器内的50ml血液从颈外静脉输回原血,观察血
压变化。
然后再输入生理盐水(60—100滴/min)进行抢救。
实验结果:
少量放血时,家兔血压及呼吸下降,但是在短时间内回升;大量放血时(50ml),血压、呼吸下降较快且自我恢复能力降低;进行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后,大致恢复正常。
讨论: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使全身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导致细胞损伤,各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原因。
1、少量放血时,血压下降,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
少,传入神经冲动减少,使心迷走神经中枢紧张性减弱,心交感和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增强,再通过相应的传出神经,结果使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加,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缩血管神经纤维传出冲动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升高,因而使动脉血压回升。
这是机体自身的代偿功能,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基本正常。
2、大量放血时,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
降;加之压力感受器反射活动减弱,引起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有效血压灌流量不足,此时机体发生失代偿,因此发生休克。
3、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抢救,补充血容量是提高心输出量和改善组织灌流的
基本措施。
从家兔颈静脉输血输液后家兔生命体征基本恢复。
通过输血和生理盐水,增加血液灌流,改善微循环功能,抢救失血性家兔。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的侧压力。
影响血压的因素主要通过增减血容量,或扩缩血管。
颈静脉输生理盐水增加了家兔血管内的血容量,提高家兔血压。
结论:少量失血时为缺血性缺氧期,机体的自身代偿作用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
失血过多,机体会发生失代偿作用;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后,血压可恢复基本正常。
参考文献:陆源林国华杨午鸣主编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P141—P142
张志雄主编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章血液循环P79
黄玉芳主编病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十二章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