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旅游资源是指各种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是旅游业的基础和核心。
评价旅游资源的好坏与否,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标准来评价旅游资源呢?首先,我们可以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来评价旅游资源。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貌景观等因素。
地理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者的出行便利程度。
气候条件则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和舒适度,地貌景观则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否适宜旅游,是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人文环境也是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标准之一。
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因素。
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地区往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古建筑、历史遗迹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民俗风情则是地方特色的代表,能够展现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人文景观则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如古镇、古村落等都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资源。
再者,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也是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标准。
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便利程度、住宿餐饮条件、旅游设施等因素。
交通便利程度决定了游客的出行便利程度,住宿餐饮条件则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居住和生活质量,旅游设施则是提高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
服务水平则包括旅游接待、导游服务、旅游安全等方面,这些都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最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关系到地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保护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民俗风情等都是保障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总的来说,评价旅游资源的标准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可持续性发展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够准确评价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劣,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1.游览价值(1)资源价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独特性):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2)集群状况: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3)地域组合状况: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
2.交通的通达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
3.市场距离(1)客源地游客的来源地,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动机越强。
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
(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旅游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市场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大,开发的价值越大。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
4.基础设施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接待的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5.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
二、旅游与区域发展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3)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三、旅游环境问题(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①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②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③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旅游资源的评价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 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 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 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3.基础设施——决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 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
2.客源市场条件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的前提。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 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 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 文化水平等。其中,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 距离是两个最基本的指标。 (1)客源地:客源地是指游客的来源地,是经济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 区,如国际上的西欧、北美、日本。
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可增加旅游资源的 ____吸__引__力__。 (2)交通条件:决定着旅游资源所在地的 “__可__进_入__性___”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规模、 档次和___难__易__程__度___。
2.客源市场条件 (1)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所针对的_旅__游__者__类型。 (2)正确估计旅游资源与客源地的__距__离___,旅游 资源最具有吸引力的__特__色__,旅游资源所在地的 __接_待__能__力___与交通运输能力。 3.其他开发条件:包括__投__资___条件、施工条件、 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____服__务__设__施条件等。
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旅游资源所在的 环境容量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社会经济环境等 三方面进行评价。
指标
具体内容
环境容 量状况
旅游资源所在地规模大、景象艺术特征显 著、内容丰富、游程较长、布局合理、质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某个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评价的
过程。
旅游资源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景观等。
地
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吸引力。
2. 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古迹、艺术品、传统习俗等。
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游客来到该地
区体验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3. 旅游设施:包括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娱乐设施等。
旅
游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
4. 旅游服务:包括导游服务、旅游咨询、旅游活动组织等。
优质的旅游服务能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5. 管理措施:包括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和规划等。
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质量、数量、可持续性等进行评价,以确定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竞争力。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含义
❖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基本上,对旅游资源的 类型、规模、质量、等级、开发前景、开发条件等 进行科学分析和进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资源的开 发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又称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指在一定 地域内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这种资源密 度是衡量一个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规模、丰 富程度和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对 旅游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基本科学依据。
❖2.旅游资源的容量
❖又称旅游资源的承载力,或称旅游饱和度 ,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 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
(三)旅游资源国家分类标准评价法
评价组织者
专家
❖ 案例分析4-2
Thank You
❖一般以容人量(人\平方米)和容时量(小 时\景点)来度量。
❖3.旅游资源的特质
❖又称旅游资源的个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特 色。特色是衡量一个地区对旅客吸引力大 小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区域旅游开发的生 命线,也是区域资源效应的内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绝”构成 了一个地区独创性的吸引源。
❖4.旅游资源的功能和价值
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有坚实的
经济基础做后盾。
5.建设施工条件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具有一定的设施场地
。
6.旅游开发序位 ❖在对旅游资源系列要素和开发利用条件的
评价完成后,最后应做一个总的开发序位 排列,决定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后顺序。
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

T12
0.178(
武陵源和衡山旅游资源评价实例
——采用楚义芳建立的观赏型旅游地评价模型 见下页
表5—5 武陵源和衡山旅游开发评价
评价因子
因子权重
因子评分(满分取10 )
武陵源
衡山
旅游资源(F1) :
地形与地质(T1)
2.267
水体(T2)
0.495
气候(T3) 动物(T4) 植物(T5)
0.546 质量 0.385 (S1) 0.631
评三 价三
▪ 4、三三六评价法
法六
三
三
六
大
大
大
价
效
条
值
益
件
历 艺 科经 价史 价术 价学 济 值文 值观 值考 效
化 赏 察益
社 会 效 益
环 境 效 益
交 通 条 件
地 理 位 置 和
组景 合物 条地 件域
容景 量区 条旅 件游
施 工 条 件
投
客
资 条源
条 件市
件
场
▪ 5、双向标准评价模型
资源本身
1.262(1.798)
0.681(4.598) 0.159(1.037) 0.164(1.105) 0.229(1.549) 0.248(1.675)
1.273(8.514) 0.222(1.486)
表5-4 山岳型旅游资源第二三层评价因子的权重
评价因子
代码
质
量
5.762(8.202)
地形与地质
文物古迹 T6 0.665(1.154) 0.838(1.455) 0.871(1.512) 1.844(3.201) 5.041(8.750)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一、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以客观的、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质量和数量等特性,进行客观定性描述、评价和分析,以实现旅游资源利用管理的可行性。
它通常采用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量表分析法、学者评分法和其他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定性分析和评价。
(1)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是定性评价旅游资源最常用评价方法之一,是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结合现场观察、采访等方法,把握形态特征、资源结构等指标,考察其可科学遵守旅游发展规律,进行有效保护和发展,以满足业主使用需求。
(2)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主要是通过访谈技术,从现有旅游资源的形态特征、形状、分布与衍生特征及勘测改造调整后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拟定的旅游资源管理规划,依据专家意见评价旅游资源状况,以此看出旅游资源发展的前景及其对其的影响。
(3)量表分析法量表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定性评价方法。
采用该分析法时,对被测资源采用从0到10分以上或1到4分以上的量表,按照专家访谈、调查研究结果进行评分,利用一定的期望点得分评价方法来确定各项分析指标的得分。
(4)学者评分法学者评分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的学术研究,建立评价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系统,并根据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以此决定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旅游管理增添参考价值。
实景评价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方法,它采用客观的现场调查,特别是采用影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把旅游资源可视化后,根据不同的定量指标,进行旅游资源定量化和实地化评价和管理,发掘旅游资源的实际效果,准确判断旅游景区的ポジション、形状和状态等,以便为利用管理设计提供参考。
(2)优势比较法优势比较法是宏观定量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方法。
通过识别和对比不同旅游资源的定量指标,如景观质量、美学价值、资源负荷等,以确定最适宜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措施。
SWOT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它将旅游资源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环境内外的资源优势与不足因素和机会与威胁,分别纳入内部环境的“SIL”(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和外部环境的“THR”(threat)四大衡量指标。
旅游资源评价名词解释

旅游资源评价及其重要性一、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和原则旅游资源评价是指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类型、质量、密度和分布情况等方面的评估和分析,为旅游业的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价对象:旅游资源评价的对象是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事物和因素。
2. 评价方法: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包括经济效益评价法、社会效益评价法、环境效益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
其中,综合评价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价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吸引力。
3. 评价原则: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包括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其中,客观性是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要求评价人员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评估,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干扰。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重要性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旅游资源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资源评价能够帮助指导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确定旅游线路、景点建设和景区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 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评价能够帮助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吸引力,提高旅游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旅游资源评价还能够指导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评价也在不断朝着更加科学、精确、实用的方向发展。
未来旅游资源评价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评价: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智能化评价。
2. 多尺度评价:采用多尺度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3. 生态评价: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旅游资源评价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评价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三、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对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调查
1. 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200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课题组根据多次实地的踏勘和对风景特色的分析,从科学角度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更为详尽、准确的分类。
取以下景源为主要景点:凤凰山、象鼻山、蛮子洞、千年核桃树、月亮湾、月亮坪、红旗水库、扯嘴坡、池塘、民居(各种姓氏院子)等20多处。
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7个主类。
具体类型见下表。
2. 旅游资源条件
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数量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的水平、程度及规模。
在全国旅游资源分类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本规划区拥有7主类、 14亚类和26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88%、45%和17%。
在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数量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10%、13%、36%、12%、10%、71%、33%。
见下表。
从上面3个统计表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本区旅游资源主类占《国标》的88%,但亚类和基本类型尤其是基本类型所占比例很低,说明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少,规模较小,旅游资源相当贫乏。
3.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把握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更有助于为评价和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自然旅游资源
(1) 地文景观资源
旅游区地质地貌形态复杂多样。
地势以丘陵和平地为主,丘陵、平地和水域分布较为集中,山、丘陵、山谷相间,起伏明显,层次感较强,景观效果较好。
(2)水域风光资源
区内有红旗水库。
水库大体上呈线型,水面宽窄相间,曲折萦回。
水库周围绿油油的水源林保护好,面积大。
也有大片的池塘和水稻田
(3)生物景观资源
温暖适宜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形成了优良的植物生长条件。
区内自然植被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类型。
古核桃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旅游价值。
此外,公司还在区内培植了多种名贵的树林与花奔。
2)人文景观资源
(1)张氏和范氏民居
我国古代木构架大致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旧民居以旧社会地主张道崇家为代表,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解放后有段时间作为小学,具有川东地区代表的地方民居建筑文化,穿斗式、三合院、小青瓦是川东建筑符号的体现。
(2)民俗风情与旅游商品
区域内民俗风情较浓郁,如有民间演艺wududu,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的秧歌,饮食习俗的打糍粑和生活环境的悠闲的农家生活氛围。
旅游商品也比较丰富,如艾粑、柠檬、红薯、莲藕、鸭、鹅、火麻、紫薇、秋葵、晕药、金龙灯等。
(二)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开发的深度和开发的时序性,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基础。
但规划区域内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不多,体量小,资源要素价值小,不大适合进行旅游资源单体的定量评价,比较适宜进行旅游地整体评价,即进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国家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旅游区本地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把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分为4个评价项目层,18个评价因子层,见下表。
表1-4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因子体系
2)评价指标权重赋值与量化
评价项目层、因子层的权重赋值根据专家赋值体现,其权重见上表4,各评价指标量化见表5。
3)评价方法
采用专家打分法,给区内旅游资源进行打分,然后用“特尔菲法”经多轮问卷计算出旅游资源最终分值。
4)评价分值计算 资源评价分值公式为:
n
E = ∑Q iP i
i=1
= 4.5F+2S+2I+1.5C 式中:
n为评价因子数目,Q
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P
i
为第i个评价因子评分
值,E为旅游资源综合评分值,F,S,I,C分别为资源本底特性评分值、空间组合评分值、影响力评分值、开发利用评分值。
根据上面建立的评价因子体系,规划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如表6。
5)评价结果
从上表评价可以看出,旅游资源本底特性较差,空间组合也非常一般,影响力较低。
本规划区位于高铁与隆昌县城的链接快速通道旁,开发利用条件好,可进入性优越。
2.旅游资源特点分析
整个旅游区以丘陵地貌为背景,以水为主题,农家风光为补充。
具体说来,区内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自然和人文风景资源兼有,但以自然风景资源为主
一是水域风光,红旗水库、农田及池塘。
丰富多样的水形和水态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是起伏不定、多样的丘陵地貌,给人以丰富的景观效果。
三是良好的植被,植被覆盖率较高。
自然景观是区内主要景源,但人文景观的有力陪衬,使得景区更加具有生气活力。
例如富有川东特色的民居散落其间,淳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的搭配等。
2)自然景观组合比较好
在以水主题的情况下,悬崖、丘陵、树林、梯田和农家风光等加以烘托,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构成水域、农田、池塘与丘陵地貌相结合的景区特征。
3)旅游资源同构性明显
规划区与周边各区县,水同源,人同族,习同根,风同俗,无论是物质性还是非物质性旅游资源,都具有明显的雷同与相似性,同构性突出。
4)旅游资源规模小
现有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体量小,缺乏规模性和震撼力,这给旅游规模化开发、个性特色的展示,以及旅游业发展构成了很强的约束力。
5)旅游资源级别低,旅游吸引力不高
尽管景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但从“人无我有”的唯一性、“人有我优”的第一性和“人优我特”的专一性上考察,规划区现有的旅游资源比较优势不明显,品位低,级别不高。
由于高级别的旅游资源缺失,导致整体旅游吸引力偏低。
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1)开发利用方向
开发利用方向作如此定位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①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人们对过去的那种“急行军”、“赶羊式”的观光旅游活动感到厌倦,而想在一个地方较长时间的停留下来细细地品味当地的文化特色,以真正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即旅游需求正在从观光型到休闲度假型发展。
②资源特性。
从前面对旅游资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分析中,可以看出,规划区旅游资源品味较差,级别不高,整体旅游吸引力低。
其中尤其是观光旅游资源不足。
而观光旅游对资源的审美价值
和历史文化价值要求较高。
这在规划区旅游资源的DNA决定了不适合开发或主要旅游产品不是观光旅游产品。
度假活动则要求自然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对景观要求不是太高,而旅游区正具有这样的条件。
2)开发利用模式分析
城郊旅游地开发模式一般有乡村度假型模式、观光农业园模式、公园游乐模式、风景名胜观光模式、森林公园模式等几种(见下表)。
根据规划区旅游资源特性和区位条件,宜采取乡村度假型模式和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相结合的模式。
表1-7 城郊旅游地开发模式
名称位置特征功能项目风景名胜观光模式近郊自然、人文景观集中,是城参观游览园林、景点
市居民习惯上首选的旅游地
公园游乐模式近郊以人造景观为主,需要大游览、娱乐民俗村、影视城
量的投资且生命周期较短动物园、水上娱乐休闲观光农业模式近郊融农业与旅游于一体教育、体验果园、花园、捕鱼
农耕、采摘乡村度假型模式近郊远郊自然环境优良,空气清新度假、休闲度假村、别墅
山水形态完备,投资大会议
森林公园模式远郊生态环境好,投资少,但森林旅游野营、烧烤、森林浴
要注意适度开发与保护
规划区旅游资源开发定位于休闲性、康体性、生态性、文化性的功能形象,以将其发展成为成渝及隆昌近郊短程康乐休闲度假旅游区为目标。
旅游市场区位优越、可进入性好,开发具有乡村与农业背景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极有优势。
规划区是隆昌近郊农业区,乡村迷人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悠闲的生活氛围与方式等对都市人颇具吸引力。
如果在农业观光中——穿插绿色食品展销、自采新鲜蔬菜水果、农事劳作体验等参与性强的活动必将受到都市游客的极大追捧与欢迎。
田园文化旅游不仅使游客饱览田园风光,领略田园情趣,而且可以把锄耕耘、撒网捕鱼、田间劳动、春耕秋收,更是一种理想的生活调节方式。
田园文化或农耕文化旅游,正是融劳动、生活、创造、文化、知识为一体的最好的实践和体验,不仅极富情趣、教益,而且也很浪漫、清雅,能够收到单一观光所不能获得的效果。
乡村的风土人情和乡风民俗有着今日城市无可比拟的神韵和意境。
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具有生活自然性、生产科学性、文化社会性等特征。
发展种植、养殖、垂钓、园艺等农业旅游项目,使城市居民既玩得开心,又能购得称心的农副产品,成为经济实惠的消费。
3)旅游产品开发
以成渝两地及隆昌县潜在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划区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见下表:
表中1、3、5表示产品所对应市场的适宜程度,“-”不适宜或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