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门铃实验报告 - 复制
实训六 555模拟叮咚门铃

实训六555模拟叮咚门铃
一、电路说明
本电路是用NE555集成电路接成的多谐振荡器。
当按下S1,电源经D2对C3充电,当集成电路4脚(复位端)电压大于1V时,电路振荡,扬声器发出“叮”声。
松开按钮S1,C3电容储存的电能经R4电阻放电,但集成电路4脚继续维持高电平而保持振荡,但这时因R1电阻也接入振荡电路,振荡频率变低,使扬声器发出“咚”声。
当C3电容器上的电能释放一定时间后,集成电路4脚电压低于1V,此时电路将停止振荡。
再按一次按钮,电路将重复上述过程。
C3、R4放电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断开S1后余音的长短,所以要改变余音的长短可调整C3、R4的数值,一般余音不易过长。
二、电路参数
本电路电源电压为4-9V,可采用三节1.5V电池(4.5V)供电,等待电流约为3.5mA,鸣叫电流约为120mA。
三、材料清单
四、PCB布线规则建议
(1)关闭DRC Error Markers。
(2)线宽建议1.5mm(60mil)以上,不小于0.5mm(20mil)。
(3)线间距不小于0.5mm(20mil)。
(4)可放置敷铜。
(5)放置字符串:学号最后两位+名字拼音第一个字母+项目序号。
例如:66号张三同学做实训六,应在电路板焊锡面放置字符串“66ZS06”(按x键翻转为镜像)。
五、钻孔说明
(1)2P接线端子钻孔1.0mm;
(2)DIP8 IC插座、PIN2排针、立式4脚轻触开关S1钻孔0.8mm;
(3)其它器件钻孔0.6mm。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实验报告:叮咚门铃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门铃的原理和工作原理。
2.掌握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实验器材:1.电源:直流电源。
2.信号发生器:用于模拟门铃按下按钮。
3.电容:用于储存电荷并产生声音。
4.按钮开关:用于控制门铃的开关状态。
5.电阻:用于控制电路的电流。
6.电线:用于连接电路。
实验步骤:1.将电源接入电路,并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按钮开关。
2.在电容和按钮开关之间连接一个电阻。
3.将按钮开关连接到电容。
4.将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5.将电源的负极接地。
6.打开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
7.观察电容以及附近是否发出声音。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按钮开关按下时,电容会储存电荷并发出声音。
声音的频率和幅度可以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来控制。
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实验分析:门铃的原理是通过按下按钮开关,使电流通过电容,从而产生声音。
当按钮开关关闭时,电容充电,储存电荷。
当按钮开关再次打开时,电容会快速放电,产生声音。
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可以改变门铃的声音。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门铃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制作门铃电路,进一步加深了对门铃原理的理解。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门铃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并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门铃是如何产生声音的,并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进一步改变了门铃的声音。
此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门铃工作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

2、但是,三氯化铁的腐蚀速度有些慢,一般需要 5~7 天完成,所 以还可以用盐酸+双氧水+水来腐蚀,腐蚀速度会比三氯化铁快上许 多。 (二)、加工电路板
1、取出腐蚀好的印制电路板,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把水渍擦干。 2、打孔:用专用的打孔工具,对腐蚀好的电路板进行打孔。 3、打孔完成后,用磨砂纸将印制电路板表面上的炭粉擦净,则印 制电路板的加工完成。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指标 三、实验要求 四、总体原理详细叙述 五、制作电路图 六、制作电路板 七、元器件的安装 八、电路的焊接 九、心得体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叮咚电子门铃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2、了解并掌握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 力。 3、学习 protel 绘图软件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 4、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各个元器件的用途。 5、了解电路板的制作流程。 6、掌握电路板的焊接方法与技巧。
2、焊接最好是松香、松香油或无酸性焊剂。不能用酸性焊剂,否 则会把焊接的地方腐蚀掉。
3、焊接前,把需要焊接的地方先用小刀刮净,使它显出金属光泽, 使容易焊接。
4、焊接时电烙铁应有足够的热量,才能保证焊接质量,防止虚焊 和日久脱焊。
5、烙铁在焊接处停留的时间不宜过长。 6、烙铁离开焊接处后,被焊接的零件不能立即移动,否则因焊锡
3、将图纸和印制电路板吻合放置好后,取熨斗对图纸有图的一面 进行熨烫,直到图纸上的图全部转印到印制电路板上。
4、待转印完的敷铜板恢复常温后,轻轻揭掉转印纸,即制成待腐 蚀的电路板。
六、制作电路板
(一)、腐蚀电路板
1、一般情况下,腐蚀电路板是用三氯化铁。因为电路板的表面有 一层铜,通过三氯化铁的腐蚀,会使未被炭粉覆盖的铜本反应掉,保 留被炭粉覆盖的区域,这样就形成了连通的电路。铁的化学性质有三 价和二价,其实三价的铁有强氧化性,三氯化铁是一种强氧化剂,可 以与铜起反应,别的东西很难与铜反应,按化学稳定性来说也可以用 硝酸银等与之反应,但是代价太高了,而且反应后置换出的银等会留 在电路板,只有三氯化铁最合适。
实训项目:叮咚门铃电路

实训项目:叮咚门铃电路电路工作原理图:二、工作原理该电路是由NE555集成电路,二极管VD i和VD2,电容器G、C2、C3、C4,电阻器R 仆R2、R3、R4组成。
当按下SB,电源经VD1对电容器C i充电,当NE555集成电路④脚(复位端)电压大于1V时,电路振荡,喇叭发出“叮” 声。
松开按钮开关SB,电容器C i存储的电能经R i电阻器放电,但NE555集成电路④脚(复位端)继续持高电平而保持振荡这时因R2电阻器也接入振荡电路,振荡频率变低,使喇叭发出“咚”声,当C i电容器上的电能释放一定时间后,当NE555集成电路④脚(复位端)电压低于1V时,此时电路停止振荡。
NE555集成电路④脚为复位端,①脚接地,⑧脚接电源,⑤脚接0.01卩F 电容器到地,③脚为输出端,②脚为触发端或置位端,⑥脚为阈值电压端,⑦ 脚为放电端。
三、元器件参数及检测四、电路制作1、按工艺要求对元器件的引脚进行成形加工。
2、按照布局图在实验板上进行元器件的排列、插装。
3、按焊接工艺对元器件进行焊接。
4、焊接电源输入线或输入端子。
5、注意组装时注意二极管及喇叭的正负极,同时要正确识别NE555集成块的引脚排列。
五、电路调试接通电源,若电路工作正常,按下和松开轻触按钮,喇叭发出叮咚声,若电路工作不正常,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1、按下和松开按钮时,喇叭不发声:①检查按钮是否损坏;② NE555集成引脚是否接错;③检查喇叭是否接错;④检查电路是否虚焊或脱焊。
2、按下和松开按钮时,喇叭一直发“叮”或“咚”声:①检查按钮是否失灵;②检查NE555集成块的④脚是否接错。
六、电路测试与分析1、测试1:用万用表测量按下和松开按钮时,电容器C1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测试2:用万用表测量按下和松开按钮时,NE555集成引脚:②或⑥,③脚电压变化情况。
测试表3、电路分析工作原理:该电路是由NE555集成电路,二极管VD和VD,电容器C、G、G、C4,电阻器R i、金、F3、F4组成。
电子叮咚门铃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产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电子叮咚门铃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提升了居住环境的品质。
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子叮咚门铃的设计与制作,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电子叮咚门铃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电子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2. 掌握电子叮咚门铃的电路设计与焊接技术。
3. 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子叮咚门铃原理学习:了解电子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包括声控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等部分。
2. 电路图绘制:根据电子叮咚门铃的原理,绘制相应的电路图。
3. 元器件准备:准备好制作电子叮咚门铃所需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蜂鸣器等。
4. 电路焊接:按照电路图进行元器件的焊接,完成电子叮咚门铃的组装。
5. 调试与测试:对组装好的电子叮咚门铃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实训步骤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堂讲解,了解电子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2. 电路图绘制:根据电子叮咚门铃的原理,绘制电路图。
在绘制过程中,注意电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元器件准备:准备好制作电子叮咚门铃所需的元器件,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质量。
4. 电路焊接:按照电路图进行元器件的焊接。
在焊接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短路和虚焊。
5. 调试与测试:组装完成后,对电子叮咚门铃进行调试和测试。
首先检查电源电路是否正常,然后检查声控电路和控制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五、实训心得1. 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2. 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本次实训中,我学会了电子叮咚门铃的电路焊接和调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在实训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电路故障、元器件损坏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555叮咚双音门铃

项目六555叮咚双音门铃项目六 555叮咚双音门铃探亲访友,敲门是经常有的事,遗憾的是存在诸多不便:1、声音太小,往往听不见;太大,影响左邻右舍。
2、门响,不知是敲自家的门还是邻居的门,开门发现不是你的菜。
鉴于此,我们就通过学到的电子技术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555叮咚双音门铃,门外装个按钮,门内装上555叮咚双音门铃和扬声器,有人来时按按钮就会发出“叮咚”声响,绝不会误判,既方便又经济实惠。
一、项目准备与要求1.1 项目准备1、555双音门铃套件,4.5V直流电源或干电池;2、5mm螺丝刀、镊子、斜口钳、烙铁、焊锡、导线、松香;3、万用表、示波器;4、锉刀3把;备用烙铁头、烙铁芯、30W电烙铁各3个;5、教师准备学生实训资料和器具,学生提前上网搜集、查阅资料。
1.2 项目要求1、项目功能要求:组装焊接叮咚双音门铃电路,按下复位按钮时,扬声器发出门铃的较高频率“叮”声,松开按钮,扬声器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2、项目完成时间:12课时(两天)3、项目知识与技能要求:掌握555叮咚双音门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了解斯密特触发器和NE555集成定时器的基本原理。
项目六555叮咚双音门铃理解延时电路、RS触发器的原理。
掌握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焊接、组装与调试。
掌握测量与故障排除。
二、项目分析2.1 555双音门铃电路与框图图1(b)555双音门铃电路详图图1(c)555双音门铃电路框图2.2 555时基电路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555 时基电路是一种模拟和数字功能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器件,内部包括两个电压比较器,三个5K的等值串联电阻(所以叫555),一个 RS 触发器,一个放电管 T 及功率输出级。
成本低,性能可靠,电流最大为0.2A,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电子测量及自动控制等方面。
其只需外接少量阻容元件,就可以实现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及施密特触发器等脉冲产生与变换电路。
555内部框图和外引脚排列分别如图2、3所示,图4是实物。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叮咚门铃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门铃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器材:1.9V电池;2.电池座;3.9012PNPN晶体管;4.电子蜂鸣器;5.按钮开关;6.电阻(220欧姆);7.电子线;8.面包板。
三、实验原理:叮咚门铃电路主要由按钮开关、NPN晶体管、电子蜂鸣器和电阻组成。
当按下按钮时,电流通过按钮开关,然后流经电阻、NPN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最后通过电子蜂鸣器。
当电流通过NPN晶体管时,它会放大电流,并将大电流传递到电子蜂鸣器,激活电子蜂鸣器进而发出声音。
四、实验步骤:1.在面包板上布置电路。
首先,将9012PNPN晶体管插入面包板的H行上,确保引脚正确连接;然后,在与发射极相连的行上插入一个220欧姆电阻;接下来,将按钮开关与电阻相连;最后,将电子蜂鸣器与电路串联,与NPN晶体管的收集极相连。
2.将电池插入电池座,然后将电池座与面包板中的电路连接。
注意确保正极和负极的连接正确。
3.按下按钮开关,听到电子蜂鸣器发出声音。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按下按钮时,电子蜂鸣器应该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如果没有声音产生,可能是电池电量不足、电路连接不正常或者蜂鸣器损坏等原因引起的。
我们可以检查电池是否正常工作,查看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并用万用表测试电路中的元器件是否工作正常。
六、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门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按钮开关、NPN晶体管和电子蜂鸣器实现的。
当按下按钮时,电流流过电路,并通过NPN晶体管的放大作用激活电子蜂鸣器,发出声音。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门铃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中,我体会到电路的正确连接对于电路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也学会了使用面包板进行电路实验。
这个实验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还拓宽了我的电子知识广度。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实验。
门铃设计实践报告

《电子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叮咚门铃电路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2010级2班学号:10200226姓名:夏令指导老师:郑博仁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时间:2013年 3 月20 日到2013 年 6 月19 号1.设计任务说明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置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发出较高的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
正常人听力范围在20Hz~20000Hz,而300Hz~5000Hz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左右。
“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恰当。
电路最好具有低功耗。
2. 总体设计本电路是以一块NE555时基为核心组成叮咚门铃,NE555构成一个多谐震荡器,在开关被按下的时候发出较高的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则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具有实在性.3. 硬件设计原理图原理图电路原理本电路是以一块以NE555时基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叮咚”门铃。
电路图中的NE555和R1、R2、R3、D1、D2、C2构成了一个多谐振荡器,SW是叮咚门铃的按钮开关,在平日,按钮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此时D1没有导通,D2反向截止,R3接地,所以NE555的4号端口一直处于低电平,而NE555的4接口是复位段,当接入低电平时使其复位,所以3号端口无输出,扬声器不响。
并且C2通过R1、R2充电,充电完成后C1两端电压约等于电源电压。
当SW闭合时,D1正向导通,通过R3向C1充电,C1两端电压升高,此时NE555的4号端处于高电平,无法使其复位,于此同时,C2则通过R2向NE555的7端口放电,它们以及NE555和C3构成了一个多谐振荡器。
此时f=1/0.7(2R+2R2)C2约等于1386Hz(R为D1与D2的电阻和,约为300欧)。
松开SW时,已经充满电的C1开始放电,R2、R3、C2和NE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此时f=1/0.7(R1+2R2)C2约等于717Hz.各元器件功能R1:SW断开后,给C2充电R2:给C2充放电R3:给C1充放电R4:限制电流,防止三极管被烧坏C1:充放电控制NE555的4端口的,来控制扬声器的工作C2:充放电来控制NE555,使其发出脉冲波C3:滤波,防止干扰D1、D2:单向导电,防止闭合SA后,还有电流流过C1使其充电SW:开关按钮,控制“叮咚”声的开始和叮声的结束VT:放大电流,使电流能够驱动扬声器扬声器:使其发出叮咚的声音4.系统测试如图所示,在proteus仿真软件上能达到原理中所示的效果,开关按钮按下与否发出2种不同的声音.但是由于对实验实际操作一些方面的了解不够,动手的时候比较少,经验不足,导致最终在实物做出来后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加上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深,只得出个样本,而没有达到所预期的效果,没有实现发声的效果.而后期老师又不在,经多次检查电路图和实物连接,没有错误,也答不到理想的效果.5.总结与体会这次在老师带领下让我们自己寻找不同的题目进行动手实践练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多更好的去了解模电单片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我们每个人的动手能力,更好的培养我们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向老师询问来解决在做实验时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难题,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这次实验也帮我们更好的学些了以前那些还学得不是很好的模电方面的知识,单片机方面的知识我这次没怎么设计到,因为我感觉带程序的电路理解起来难度要大些,而我本身关于单片机方面的知识也确实不怎么样.郑老师让我们选不同的题目也是为了让我们都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的实践设计,能更好的发挥我们个人的能力.最终这次实验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与我对这方面的知识确实有很大的不足,对模电和数电反面的知识了解得也不多,虽然实验期间查阅了一些资料,由于功底不组,使我自己对许多方面的知识仍有很多不足.也让我明白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更好的去学习,即使你对它兴趣不大,但既已选择,就要去好好的学习,有些东西在以后总会很好的用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实验报告
题目:WFS-307有线叮咚音乐门铃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目录:
一、实验设计目的和指标
二、总体原理详细叙述
三、各个模块的原理叙述和说明
四、有关的参数计算和器件
五、电路的搭连活焊接
六、门铃按钮的安装
七、电路的调试
八、结果,数据,与设计要求比较
九、心得体会
WFS-307有线音乐门铃
一.实验设计目的和指标
二.电子门铃是音乐集成电路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应用。
本实验就是
利用音乐集成电路制作一款音乐电子门铃,并且在按下门铃开关后,门铃会交替产生二种不同音调的声音。
三.总体原理详细叙述
KD-9300系列音乐集成电路是一种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典型工作电压为1.5V-3V,触发一次内存曲循环一次。
利用该芯片制成的音乐电子门铃电路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外围元件少,由电源,三极管,喇叭(扬声器),按钮开关等组成,焊接时可将三极管直接焊在音乐芯片预留的孔上,然后把音乐芯片一起焊在扬声器上,电源采用两节5号电池,平时
电路电流极小,因而未设电源开关,当按下按钮AN时,电路被触发,触发信号从门铃集成电路3脚输入,门铃集成电路被触发,从5脚输出音乐信号,经三极管放大到扬声器发声,扬声器中便发出音乐声,唱完后电路又进入休眠状态。
三.各个模块的原理叙述和说明
1.KD-9300系列音乐集成电路:是整个电路的核心,分正反两面,所有元器件必须安装在有铜箔的一面
2.三极管:信号放大元器件,此三极管呈半圆柱形,有3个脚分别为e,b,c脚
3.电容器:储存电荷和释放电荷
4.电源:提供电压
5.门铃按钮:用来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其中电流很小),从而达到控制音乐片发出声音的目的
四. 有关的参数计算和器件
如上图,在本次的实验中我们选取的是:
KD-9300系列音乐集成电路
C1:104型电容
C2:103型电容
S8050号三极管
SP1号扬声器
2节5号电池提供电源
五.电路的搭连活焊接
1.将电烙铁插入插座预热
2.焊接时,先将三极管和电容器,导线等元器件插入音乐集成电路相应的脚内,并且主要以正负极性,不要装错了,然后右手握烙铁,左手拿焊锡丝,将焊锡丝紧贴在待焊的元件处,伸入电烙铁,融化焊锡丝,适量后移开电烙铁,焊锡丝凝固便会将元器件安装在音乐片上
3.焊接好后用万用表检查相邻脚间是否有短路现象,若有短路应马上排除。
然后再用万用表检查各脚与集成片是否焊通,若不通或者虚焊,应马上补焊好
4.将音乐集成电路和扬声器焊接在一起,并用导线将集成电路和按钮开关和电源也焊接在一起,同时也要注意正负极性
5.在整个焊接完成后,应认真核对各个元器件的位置和参数是否正确,检查有无短路,虚焊,错焊,漏焊等现象
六.门铃按钮的安装
1.连接时先将连接线的一端安装在按键的中间位置,用螺丝固定
2.接下来安装导电横杆,导电横杆横在按键的中间,它的一端可以直接用螺丝固定在壳子上
3.另外一端安装时,将螺丝连同电源导线的导电头一起安装在横杆上,组成按键的导电部分
4.接下来安装弹簧,安装弹簧是要将其安装在壳子的固定销上
七.电路的调试
在安装好各个部件后,按动门铃按钮,可以听见叮咚的声音,并且测量电路中的输出电压,它的数值应与理论值大致符合,否则说明电流出现了故障,设法查找出故障并加以排除
八.结果,数据,与设计要求比较
f叮=1000HZ f咚=480HZ
电源电压=2.84v
V56=0V
V35=2.84V
V36=2.84V
与设计要求相比达到要求,门铃能发出叮咚的响声。
九.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知道了音乐门铃的制作过程,以及如何运用
弹簧以及横担铁片制作出门铃按钮,并且复习了焊接的各个步骤,还明白了在实验中应该有以下的事项是一定要注意的:
1.三级管在安装时,一定要注意极性不要插反,将三极管平面面
向自己,脚向下,自左向右,分别为e,b,c脚,安装时必须注意
2.在安装几个电容和三极管时,由于考虑到位置太高容易碰到
扬声器,造成门铃的盖子无法盖上,因此在安装元件时,最好采用卧式安装,特别是三极管,若位置安装不妥,很容易顶到喇叭;
3.门铃开关安装时先将内部横担铁片按动部分和导线装上并用螺
丝拧好,盖盖子时先将整个开关倒过来放,把弹簧放好,然后再将底盖盖上,注意要让弹簧竖直放置,盖上后再按一下按键,看是否按动灵活,若无误后,再拧上底盖螺丝;
4.门铃引出线伸出盒子前,先打一个结,这样可以保证引线不被
拉断;
5.电子元件安装时,高度一定要控制好,否则元件会顶住喇叭,
造成盖子无法盖上,另外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壳我们在开模时有两种规格,若安装线路板的固定孔直接顶住喇叭,请制作时先将安装固定脚用斜口钳剪掉,所留高度与盒子上另外两个挂扣高度相当即可,若拿到的盒子的线路板安装孔为低孔位的,则不需作任何处理;
6.电烙铁焊接技巧三部曲:
一停:焊接时第一步要将电烙铁停在待焊处稍许,预热
二靠:焊接时第二步要将焊锡丝及时紧贴电烙铁边,让焊锡丝自然融化在焊接处
三离:紧接第二部焊锡丝先离,然后将电烙铁拿开
创新实验,是我第一次崭新的实验尝试。
以前的电工实验,都是老师手把手的一点点指导,但此次试验不同,它需要自己动手,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去体验一次实验。
刚开始,对创新实验项目比较盲目,最终。
我们选择了“叮咚门铃”.
刚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后来的熟悉、喜欢,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
紧紧只是初步尝试,紧紧只是做了一个“叮咚门铃”,可是让我深深体会到那种,依靠大家齐心协力,自己亲手制作,成功的那种喜悦。
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1,由于,我们大家只是提议做“叮咚门铃”,经指导老师——任老师的建议,我们最终确定了此次的实验项目——“叮咚门铃“。
却没有充分的对其相关知识的预习,导致我们已购买了元件,但是茫然失措。
第一次大家实验毫无目的。
2,在组成门铃按键时,没有弄清楚弹簧具有怎样的功用,电路始终处于通路。
失去了其应有的功用。
3,在焊接电路板时,点焊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差点将两个线路焊接到一起。
4,在将扬声器与电池正负极焊接时间,出现了很大的错误,我们直接将扬声器的阴险焊接到了电池对应的正负极,导致按键本身没有功用,几经实验才找到正确的焊接位置。
5,对实验数据惊醒测量时,由于集成板过小,测量其相关的支脚电位,造成了较大困难。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叮咚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
如:利用电容的储电特性、储压、放压,来给予门铃电压;利用三极管的放大原理,将原有的信号放大,并传递到扬声器等。
虽然实验简单,却提供了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机会,这对我们的将来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焊接的时候,焊接时间果断可能使两个元件之间仅仅项链,并未达到能够通路的标准,这是由于虚焊。
焊接的时间过长或探头过于用力地压在印制板上,容易使印制板烧穿。
焊接时,使用的焊锡数量应该适量,焊锡太少,可能导致元件之间焊接不牢,易掉落;焊锡太多,易将多个元件官位相连,使电路中元件短路,甚至烧毁。
另外焊锡过多堆积,也影响美观。
焊接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避免电烙铁由于长时间接电,导致烧毁电线线路!
故障排除时,应有合理的顺序。
如:由电源正极开始,按照电流流动方向,一次检查各个元件!
这是我们学习完电工实验之后第一次正式的实践应用,收获很大。
其中首先是第一步焊接,操作电烙铁过程中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刚开始时由于加热时间不够,造成锡没有完全融化。
之后又遇到过虚焊的情况,焊点不是弄得非常漂亮。
焊接过程也是一个很考验耐心的过程,虽然焊点不多,但是也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但是很顺利的完成,电路接通接上电池成品就完成了。
数据测量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后来也改正过来了。
这个实验同时也检测了我们三级管的用处,把整个电工知识联系起来。
参考书《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电子制作》
《物理教学探讨》
《计算机电子电工技能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