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探讨

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探讨

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发布时间:2023-02-23T01:20:49.41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1期作者:阙勇华邱烽磊邓美玲[导读] 明确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当中的整体优势性。

阙勇华邱烽磊邓美玲龙岩市中医院 364000[摘要]目的:明确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当中的整体优势性。

方法:划分4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前者实施常规开腹手术;后者实施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且术后给予中药内服,并对比组间数据。

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蠕动恢复、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防控效果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呈P<0.05。

结论:实施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使常规开腹手术存在的创伤性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亦能在短期内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是适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术方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胃肠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这类外科常见病对人体肠道健康方面所造成的负性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问题,持续存在的症状表现会严重阻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其承受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以呕吐为例,患者倘若频繁性呕吐,那么也容易因体液与电解质严重丧失而呈现脱水或低血容量休克等情况,除此之外,像肠绞窄坏死、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发生,那么对患者而言亦是沉重打击[1-2]。

外科手术是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随着腹腔镜这类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推广,也使得以往诸多弊端得以解决,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展开研究,以此明确其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存在的整体优势性,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我院符合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0例纳入研究,并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将其划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份至2022年4月份,两组患者病历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呈P>0.05,详见表1: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即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全麻,待麻醉满意且相应准备工作就绪后经腹做切口,而后在腹腔内确认患者肠梗阻部位进行松解操作,最后逐层缝合,完成手术。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院 20 0 7年 8月 一2 I 0 1年 l 2月 应 用 腹 腔 镜 手 术 治 疗 6 3例 粘 连性肠梗阻患者 , 得较好疗效 , 报道如下 。 取 现
1 临床 资 料
更 换 交 替 使 用 , 不 同的 角 度 松 解 粘 连 , 警 惕 多处 粘 连 多 处 从 亦 梗 阻 的可 能 。2组 患 者 术 毕 均 用 大 量 生 理 盐 水 冲 洗 腹 腔 , 并 吸尽 腹 腔 内 冲洗 液 , 粘 连 部 位 注 入 透 明质 酸 钠 防粘 连 剂 , 于 根 据 渗 出情 况 决 定 是 否 放 置 引 流 管 。术 后 采 用 抗 生 素 预 防 感
平均 3. 6 8个 月 。既 往 手 术 种 类 : 囊 切 除 术 2 胆 O例 , 宫 产 l 剖 6
[ 文章 编 号 ] 1 0 8 4 ( 0 2 2 2 7 0 0 8— 8 9 2 1 ) 5— 7 0— 2
腹 腔 内肠 粘 连 发 病 原 因 多种 多 样 , 要 是 由 于 腹 部 手 术 、 主
创 伤 、 物 、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 染 性 疾 病 等 因 素 造 成 , 中 异 子 感 其
染 , 时 根 据 胃肠 道 功 能 恢 复 情 况 制 定 饮 食 计 划 。 同 13 观 察 指 标 . 观 察 2组 患 者 手 术 时 间 、 中 出 血 量 、 后 术 术
11 一 般 资 料 .
选 择 上 述 时 期 在 本 院住 院 手 术 的 粘 连 性 肠
恢 复 和 住 院时 间 以及 术 后 并 发症 等情 况 。开 腹 组 术 中 出 血 量 为术 中吸 引器 吸 出 血量 与 纱 布 渗 血 量 之 和 ; 腔 镜 组 出 血 量 腹 为术 中吸 引器 所 吸 出血 量 。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原因。

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肠粘连松解术,手术时间30~6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ml,术后48 h肠道功能恢复后可恢复饮食,所有患者随访2~12个月,无1例复发。

结论: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肠粘连松解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节省费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标签: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肠粘连松解术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统称为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1]。

2009年4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4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其中男6例,女4例。

年龄12~70岁,平均41岁。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3例,10例患者均有腹手术史,其中8例有剖腹探查手术史,1例有阑尾炎手术史,1例有左肾切除手术史。

1.2方法1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肠粘连松解术(符合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肠粘连松解术的适应证)治疗,应用腹腔镜由德国奥林巴斯提供的产品,基础设备有摄显像系统(摄像机、摄像头和缆线、监视器)、光源、气腹机、电刀。

基本器械有腹腔镜、穿刺套管、气腹针、电钩、超声刀、肠钳等材料。

手术具体步骤如下:(1)采用气管插管麻醉;(2)常规皮肤消毒,铺巾;(3)本方法适应证为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明确,腹部可扪及孤立胀大肠袢或腹部立位平片可见孤立胀大肠袢而非全腹膨隆,未合并严重内科疾患;(4)术式简介:气腹的建立很关键,由于腹腔内粘连不明,因此在放置第一个套管时应用开放式途径(HASSON法),避开原腹部手术瘢痕5cm以上但又要尽可能靠近脐部,置入腹腔镜充分探查腹腔情况,据探查情况决定继续腹腔镜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在病变区对侧约10cm在腹腔镜直视下置入10mm Trocra为主操作孔,再依次置1~2个5~10mm Trocra为辅助操作孔,各操作孔相距不少于10cm[2]。

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

险 ,且对术者 操作水平有较 高要求 ,因此这一 技术在临床应用 中具有
较大局 限。我院在对急性粘 连性肠梗 阻患者进行 治疗时 ,分别 采取开 腹手术治疗 与腹腔镜下松解术 ,其 中腹腔镜 下松 解术临床疗效显著 ,
现将相关情 况报道 如下。
利用统计学 软件S P S S 1 7 . 0 展开统 计学分析 ,用 ( ≮±S )形式表
2 .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复 发情况对 比。对 照组3 4 例 患者 中2 例 患者 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 发生 率为5 . 8 8 %;随访 中5 例患者复 发,复发 率为 1 4 . 7 1 %。观 察组3 4 例患 者中 l l  ̄ J l 患 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 生率
组 患者在年 龄 、性 别、病情 等基 本资料 方面差异 均无统计学 意义
对照 组行开腹治疗 ,利用气管插管进行 静脉复合麻醉 ,麻醉成功
后展开开腹手术 。观察组行腹腔镜 下松解术治疗 :所有 患者均接受全 身麻醉 ,在患者脐部周 围 ,和原 切 口至少保持 6 c m距离 ,根 据术前对 患者取 卧位 时拍 片结果选取未 发生明显扩张 区域做 观察孔 ;根据患者 肠粘连程度与粘 连范围选取2 ~ 4 个 操作孔 ,构建 人工气腹并控制气腹 压 力为 1 2 ~1 5 m mH g ,将腹腔 镜置入其 中。对于肠管和 原手术切 口有 粘连现象患者 ,直接加 以松解 即可 ;对束带粘 连导 致小肠梗 阻患者 ,
4 %;随访 中2 例 患者复发 ,复 发率为5 . 8 8 %。对 比可知 ,两 组并 发症 发生率差 异不显著 ( P >0 . 0 5 ),观察组复 发率显著 低于对 照组
( P <O . 0 5 )。
3讨 论

腹腔镜下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5例临床体会

腹腔镜下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5例临床体会
[收稿 日期 :2010—01—29 编校 :杨 宇]
腹 腔 镜 下 行 术 后粘 连 性 肠梗 阻松 解 术 25例 临床体 会
彭雄 波 ,李 晋 ,方维君 (湖南省临湘市中医院普外科 ,湖南 临湘 414300)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腹 腔 镜 下 行 术后 粘 连 性 肠梗 阻 松 解 术 的可 行 性 和 有 效性 。方 法 :对 2005年 5月 一2009年 4月 因 术 后 粘连性肠梗阻 25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 ,并 和常规开腹松解术组 对照。结果 :25例患者均顺 利完成手术 ,症 状消失时间 、手术时间 、出血量 、后再粘连的发生率 、并 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 开腹松解术 (P<0.05)。结 论 :腹腔 镜粘连 松解术具有创 伤小、腹腔暴露机会少 、脏层 腹膜干扰轻等特点 ,新造成粘连的机会低 ,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较好术式。
消 化 道 穿 孔 和 阑尾 炎 穿 孔 引 起 的继 发 性 腹 膜 炎 ,通 过 腹 腔 镜 手 术 治 疗 与 常 规 开 腹 手 术 治 疗 比较 发 现 ,腹 腔 镜 手 术 具 有 明显的优点 :① 胃肠 道对牵拉 非常敏感 开腹手术 为了良 好 暴 露 和 盲 目冲 洗 造 成 对 胃肠 道 的 直 接 激 惹 ,过 度 激 惹 可致 胃肠功能紊乱 ,是造成术 后 胃肠动 力降低 的重要 因素。腹 腔 镜手术几乎是在腹腔原 环境状 况下进行 手术 ,对 胃肠功 能干 扰 小 、术 后 恢 复 快 ;② 腹 腔 残余 脓 液 是 引起 腹 腔 脏 器 穿孑L术后 腹腔残余 感染 和粘 连 的主要 原 因 而 开腹手 术 只能盲 目冲 洗 ,通 过 观 察 冲洗 液 清亮 程 度 来 判 断 腹 腔 是 否 冲洗 干 净 ,造 成 冲洗 时间长 、冲洗液 用量 多 ,又 由于术 野暴 露不清 ,盆 腔 、肠 间 、肝 上 下 间 隙 和脾 周 围等 部 位 .造 成 脓 液 残 留 引 起 术后 各 种 并发 症 。腹 腔 镜 时 气 腹 时 可 以 轻 松 分 开 脓 苔 形 成 的 粘 连 索 带 J,避 免 演变 成 真 正 的 索 带 引 起 肠 梗 阻 。术 中可 在 直 视 下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体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15 期2019 Vol.6 No.1520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体会丁一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粘连性肠梗阻者分为对照、观察2组,每组50例。

对照组行开腹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分析结果。

结果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 %,观察组为6.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受试者腹痛消失时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松懈微创手术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这种手术切口小瘢痕较为美观,术中出血量低,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6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5.20.02粘连性肠梗阻为常见病多发病。

该疾病进展速度较快,早期诊断有很大的难度,且存在病情复杂的特征。

低热、肠鸣音亢进以及阵发性腹痛为该疾病的主要症状。

当前手术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

但有文献指出[1],既往开腹手术会造成新的粘连病灶,另外也会对患者腹部中其他器官造成影响预后不良。

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呈现出了逐年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腹腔镜技术也成为了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常见方法。

在腹腔镜的环境下,治疗本疾病的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病患开展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得出心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6例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6例
处 。复位后置入 四孔微型钛板 , 经皮 穿刺套管 钻孔螺 钉固定。
t n r dsoi l st et et f i l e n y r a r s a e o p ay s s dt a n o d p cdc dl n a o ln c c la ie r m s a o am
多用于髁突或髁 颈骨折 , 突外侧 重叠 移位 及髁 突 中度脱位 髁 的病例 , 不适宜髁 突脱 位严 重的 患者 。口外人 路多用 于严
s p ・ st pnta etJ. r aHf ug20 ,1 c ia ie oe et n[]J a M x o csr, 36 : o c ssd r m Ol i a 0
伤的危险 , 术后不遗 留面部 瘢痕 。但采 用该 切 口需 在全 麻下 进行 , 中剥离组织范 围大 , 术 术后肿胀严 重 , 应充分止血。此法
[] 张 1 诚, 孙 绍, 鲁 伟 . 钛板 在 颌骨 骨折 治疗 中 的临床评 价 [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 0 ,0 3 :6 2 1 J. 2 0 1 ( ) 20— 6 . 0 [ ] 王正国. 2 微创外科新概念 [ ] 中华外科杂志 , 0 , ( ) l. J. 2 24 1 : 0 o 3 [ ] 邱尉六, 3 张震抗. 口腔 颌面外科 学 [ . 4版. M] 第 北京 : 民卫 生 人
4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4
重脱位 、 内侧移位及 粉碎性 等严 重 的髁 突骨折 。切 口位 置位 [] 刘美凤. 5 小钛板 坚强 内固定治 疗下颌 骨骨折 6 o例 [] 广西医 J. 于颌下 , 长约 3— m, 4c 于下颌骨下缘切 开皮肤和颈阔肌 , 分离 学 ,0 8,0 2 2 6 20 3 ( ):6 . 嚼肌 , 紧贴下颌骨升支 , 骨膜 下置 入 内镜 , 经 向上 剥离 至骨折 [ ] ShnR Fk r Glc C e a F e er xeec wt t 6 co ,al eM hN ,t1 i — a ep ̄ne i e e O, . v y Ih l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评价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评价

能够介导机体一 系列代谢 效应 。近 年来研 究 , 尤其是 动物 实验
研究 , 认为瘦素与肝脏疾病 密切相关 _ 】 o l c 等 认 为血 5 。C me i k 清瘦素水平无论 男女 , 均与身 体脂 肪百 分 比( F ) B P 及身 体脂 肪 量 ( F 显著 相关 , B M) 这似乎与脂肪组织 产生瘦素有一 定关 系 , 而 肝组织脂肪变性 是否 对肝 内瘦素 产 生影 响则是 人们 所 关注 的
维普资讯
河北医药20 年 7 O7 月第 2 卷箍 ! 9 期
13 统计学分 析 . 异有统 计学意义 。
2 结 果
: 1
67 7
计 数资料 比较采 用 x 检验 , <0 0 P .5为差
组织脂肪 变性 患者 , 脂肪 变性 可能不织中瘦素表达半定量结果 比较 例
过程 中发挥着 重要作 用 。由此推 测病 毒性 肝炎 合并 肝 组织 脂
肪变性患者 , 肝组织 内瘦素表达 可能与 肝组织纤 维化进 程密切 关联 。了解肝组织瘦 素情况对肝病诊疗具有重要 意义。 参考文献
1 T s F a c s hn Gin ii E, ta .S r m e t e es i ai n s e t R, rn e c i i R, a nn e 1 e u l pi lv l n p t t a n e
在脂 肪变性组患者 中 , 肝组织瘦 素半定 量分 H C的最主要 细胞 因子之一 , S S H C在肝纤 维化细胞 外基质形成
2 2 G -, 达 . T F ̄ 表
析 ≥3分 的 7 , 例 同时进行 了肝组织 T F ̄ 检测 , G- 7例均 有 T F G- 岛 表达 , 6例肝组织 T F ̄ 半定量 分析≥3 。 且 G-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年6月第19卷第6期 Chin J Bases Clin General Surg , V ol . 19, No . 6, Jun . 2012• 673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Clinical Analysis of 27 Cases of Laparoscopic Enterodialysis toTreat Adhesive Ileus陈生*,冯仲信*, 黎淑君*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11年9月期间采用腹腔镜进行肠粘连松解术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7例患者中除2例因术中探查发现小肠坏死而中转开腹行肠切除外,其余25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5±15) min (40~115 min )。

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6)个月(8个月~2年),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时有阵发性腹痛,经保守治疗缓解,其余病例均无腹胀、腹痛等症状发生。

结论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术后肠粘连的手段。

【关键词】 肠梗阻; 腹腔镜; 肠粘连松解术 【中图分类号】 R574.2; R656 【文献标志码】B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医院普外科(广东佛山528322)【通讯作者】 陈生,E-mail :chensheng99@163. com 【作者简介】 陈生(1973年-),男,广东省汕头市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

短篇论著粘连性肠梗阻占肠梗阻的40%~60%[1],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松解粘连、恢复肠道通畅、防止复发。

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已逐渐成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手段。

我院普外科2005年7月至2011年9月期间采用腹腔镜进行肠粘连松解术27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35.82±4.37)岁(23~61岁)。

均有腹腔手术史,包括阑尾切除手术史14例,腹部外伤手术史7例(小肠穿孔修补4例、脾破裂修补3例),宫外孕手术史5例,胃大部切除手术史1例,卵巢肿瘤手术史1例,其中1例患者有二次手术史。

27例患者中有23例表现为手术后反复腹痛,4例为腹痛初次发作,均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病程(14.23±3.75)个月(3个月~6年)。

1.2 手术方法1.2.1 腹腔探查 采取气管插管全麻,选择远离原切口的脐缘做长约1 cm 的小切口,开放式建立气腹;腹腔镜进入腹腔后,首先探查腹腔粘连情况,设计好第1个操作孔;找到肠管扩张和正常分界处,确认粘连部位,再设计好第2个操作孔,两操作孔间的距离以8~10 cm 为佳,以免器械间相互干扰。

1.2.2 粘连松解 本组17例属粘连索带致梗阻,用超声刀或电凝剪刀电凝切断索带;4例属腹壁粘连扭折,用超声刀或剪刀电凝、分离较易分离的粘连,用无损伤钳牵开粘连组织,在带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松解;4例肠襻粘连成团,对肠管间粘连用钝性与锐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其中2例肠襻粘连致密,1例肠穿孔予边吸除穿孔处溢出物边用3-0 Dexon 线缝闭,再细致修补,冲洗腹腔并行引流,另1例肠管浆膜损伤行修补术;本组另2例中1例形成粘连内疝、1例粘连成角扭转,探查时发现小肠缺血,经松解后确认肠坏死,遂在病变上方腹壁做一小切口开腹行肠切除术。

1.3 结果本组27例患者中除2例因术中探查发现小肠坏死而中转开腹行肠切除外,其余2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65±15) min (40~115 min )。

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4±6)个月(8个月~2年),仅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时有阵发性腹痛,经保守治疗缓解,其余病例均无腹胀、腹痛等症状发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年6月第19卷第6期Chin J Bases Clin General Surg,V ol. 19, No. 6, Jun. 2012• 674 •2讨论手术后粘连形成是机体的一种纤维增生的炎性反应,粘连引起梗阻有以下6种类型,包括肠襻粘连成团、腹壁粘连扭折、系膜粘连扭折、粘连索带压迫、粘连内疝和粘连成角扭转[1]。

粘连索带压迫或缠绕肠管形成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梗阻的常见原因[2]。

本组27例中有17例(63%)属索带粘连压迫或缠绕肠管形成梗阻,直接予电刀或超声刀切断索带即可。

对腹壁粘连扭折和系膜粘连扭折引起的梗阻,应紧贴腹壁分离,尽量减少肠管的损伤,分离时用无损伤钳牵开粘连组织,在带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松解,先分离较易分离的粘连[3]。

肠襻粘连成团往往形成较大面积的肠管之间的粘连,分离时易出现肠管损伤,应在带有张力的情况下沿粘连间隙分离[3],本组有2例术中发现肠管损伤均属肠襻粘连成团型。

对术中发现的肠管通畅的广泛粘连,建议不做松解,以免分离的创面大、术后不可避免地再次粘连。

粘连内疝及粘连成角扭转易发生肠缺血甚至坏死,本组2例肠坏死病例均是在保守观察过程中,症状加重行腹腔镜探查发现,提示对反复发作的肠粘连病例在病程的初期尽早选择腹腔镜探查,对梗阻严重的应先予保守治疗待症状缓解再行探查,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腹痛加重、血象升高、发热等症状应立即探查。

腹腔镜治疗肠粘连梗阻的病例选择与手术时机把握至关重要,一般认为反复发作的肠粘连有手术指征,手术适应证包括[3-7]:①腹部手术史少于3次,估计腹腔粘连不十分严重;②虽无严重梗阻表现,但经常有肠粘连引起腹痛症状;③有多次肠梗阻发作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

对病史较长的、有多次开腹手术史的、有较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病史的可能存在较严重的粘连,列为相对禁忌证。

随着腹腔镜治疗肠粘连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特别是对一些术前估计粘连较严重的病例,早期使用腹腔镜探查可减少肠坏死的发生。

近期有报道[8]用人工气腹加胃肠造影对比诊断肠粘连的尝试,为肠粘连术前评估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该手术的禁忌证有:①怀疑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②腹腔有感染的梗阻伴有高度腹胀;③放射治疗所致的肠梗阻;④多次大手术后考虑腹腔广泛粘连的梗阻;⑤基础病不耐受手术如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笔者认为腹腔镜对术后粘连松解是安全可行的[3-7],且具有微创的优点[9,10],适宜应用在反复发作的术后肠粘连患者。

与传统开腹粘连松解相比,对反复发作的肠粘连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9-15],如可减少再次粘连发生的机会、缩短住院时间、加快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伤口感染概率等。

3参考文献[1] 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 外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92-1495.[2]李国新, 赵保玉. 腹腔镜胃肠手术与肠粘连形成[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6):404-410.[3]吴柏华.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技巧探讨[J]. 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0,50(2):104-105.[4]赵兵, 孟塬, 龚国杰. 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8例报告[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7):663-664.[5]杨齐, 骆成玉, 周永桥, 等.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加防粘连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5例[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23(6):473-474.[6]刘青, 龙赘, 孙念绪. 腹腔镜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附33例报告)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5):534-535.[7]刘庆文, 周宾径, 秦宏兴.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9例体会[J]. 微创医学,2011,6(2):134-135.[8]严培虎, 周会平, 陈治川, 等. 人工气腹加胃肠对比造影诊断术后腹壁肠粘连的临床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1):76-80.[9]Burton E,Mckeating J,Stahlfeld K.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a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of unknown cause [J]. JSLS,2008,12(3):299-302.[10]Augestad KM,Delaney CP. Postoperative ileus:impact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17):2067-2074.[11]陈小勋, 周永醇, 张兆明, 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1):924-925. [12]顾爱东, 郭克逊, 周斌.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1):35-37. [13]李前, 王存川, 吴东波, 等. 超声刀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1):71-73. [14]Saribeyoğlu K,Pekmezci S,Korman U,et al. Selective laparo-scopic adhesiolysi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recur-rent adhesive bowel obstruction [J]. Ulus Travma Acil CerrahiDerg,2008,14(1):28-33.[15]Vetere PF,Lazarou G,Mondesir C,et al. Strategies to minimize adhesion formation after surgery [J]. JSLS,2011,15(3):350-354.(2011-11-06收稿,2012-04-09修回)(本文编辑赵珍/李缨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