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群与土壤
微生物的作用与应用

微生物的作用与应用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与应用。
一、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应用1. 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了土壤的养分循环、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土壤的肥力形成。
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养分供植物吸收,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一些土壤中的微生物还可以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起到保护作物的作用。
2. 水体中的微生物水体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藻类等,它们在水体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细菌可以降解水中的有机废物,净化水质;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此外,一些水中微生物还可以作为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影响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3. 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通过空气传播,参与了大气中的生物循环。
一些细菌可以降解空气中的有机废物,净化空气;真菌可以分解植物残体,促进有机物质的循环利用。
此外,空气中的微生物还可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二、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 食品发酵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团,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制成松软的面包;乳酸菌可以发酵牛奶,制成酸奶等乳制品。
食品发酵不仅改善了食品的口感和营养,还可以增加食品的保存期限。
2. 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可以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如乳酸菌、酵母菌等。
它们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的口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三、微生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
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抗生素的应用使得许多原本致命的细菌感染可以被有效治疗。
微生物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与调控

微生物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与调控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一、微生物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1. 有机质分解: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在土壤中释放出碳氧化物。
这个过程被称为有机质矿化,是土壤中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2. 养分循环: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碳的一部分转化为微生物自身所需的能量和氮、磷、钾等养分。
这些养分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参与了土壤碳循环,并可供植物吸收利用。
3. 呼吸作用: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碳氧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土壤和大气中。
这是土壤中碳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
4. 抑制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胶体结构,抑制有机碳的淋失。
同时,微生物与土壤胶体颗粒结合,稳定有机碳,避免其流失。
二、微生物对土壤碳循环的调控机制1. 群落结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功能的发挥。
不同菌群在有机质分解以及养分循环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对土壤碳循环至关重要。
2. 环境因子影响:环境因子如土壤水分、温度等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群落结构。
适宜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能够促进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增加土壤碳的储存和循环。
3. 共生关系: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过植物根系提供的有机碳和养分,微生物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分解有机质和促进土壤碳循环的功能。
4. 外源物质输入:合理施加有机肥和改良土壤结构的措施,可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从而促进土壤碳循环。
综上所述,微生物对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调控机制。
加强对微生物在土壤碳循环中的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土壤碳库,促进气候变化适应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对农业的影响

微生物对农业的影响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既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等原核生物,也包括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等真核微生物,还包括非细胞型的病毒和类病毒。
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微生物对农业的影响。
一、微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改善土壤及环境土壤长期耕作导致土壤的板结、碱化以及土壤中有害菌增多而有益菌减少,土壤病害频发、地下害虫威胁严重等,施用微生物菌肥后可以有效改善以上土壤问题。
由于自然条件下有益微生物数量不够,作用力也有限。
因此采用“人为方式”向土壤中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就能够增强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整体活性,从而明显提高土壤肥力。
微生物菌肥中有益菌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并且在繁殖、代谢的同时可以分泌产生大量的抑菌物质、有效抑制常见土壤病害的发生,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恢复土壤有益菌群的平衡。
2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固氮微生物可以大大提高土壤中氮素含量,解磷、解钾微生物可减少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的使用量。
同时,多种高效活性有益微生物,可以加速有机质降解转化为作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大大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3促进植物生长有益菌可将土壤中固定住的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等大、中、微量元素分解、转化释放出来促进作物吸收,同时有益菌还可分泌产生大量类似作物生长调节素的物质以及一些激素物质,很好的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促进生产与产量的提升,增强有机物的含量,改善作物的品质。
二、微生物菌肥的使用现状我国目前有500多家微生物菌肥生产企业,年产约3000多万吨微生物菌肥。
这虽与化肥产量和用量不能相比,但的确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现阶段国内约占20个省以上均应用微生物肥料,其中以华中区域最多,华北区域和西北区域次之,东北区域和华南区域相对较少。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们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等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微生物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1.植物生长促进微生物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分解必需的元素,帮助植物吸收养分。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分泌植物生长所需的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这些激素可促进植物的生长,改善植物的抗病能力。
2.有害菌防治如果耕地中存在有害细菌,它们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枯萎、凋谢等。
这时,微生物可以用来防治有害细菌。
通过添加有益微生物到土壤中,可以形成有益菌群,抵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保护农作物。
3.改善土壤结构微生物对土壤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土壤中添加微生物可促进土壤的新陈代谢,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还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呼吸作用,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
4.肥料和农药的代替品微生物还可以作为肥料和农药的代替品。
添加微生物素肥可以提高作物生长速度和品质,减少使用化肥的数量。
此外,微生物制剂可以防治病虫害,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数量,从而减轻农业对环境的负担。
5.水质处理微生物还可以用来净化水质。
添加微生物到水中可以吸收废弃物,去除水中有害物质,并减少池塘、河流等水环境的有害菌群,从而减轻水污染。
综上所述,微生物对于农业生产上的利用非常重要。
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微生物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农业生产带来很多积极作用,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保护环境,使农业生产走上更可持续的道路。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线虫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与土壤中的其他生物体相比,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们参与土壤生产力、养分循环、有机物分解、土壤结构构建以及调控地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的数量和品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一、土壤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根据其遗传特征和形态特征,土壤微生物可以根据其细胞结构、生存方式和代谢模式等差异进行分类。
目前已知的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三类。
(一)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体,其大小很小,约为0.5~5μm。
它们的特征在于无明显的细胞器官,但其表面具有独特的细胞壁和可能存在的纤毛、鞭毛、荚膜等器结构。
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多的群体,同时也具有非常多样的代谢方式和生存策略,主要分为光合细菌、化学合成者、异养细菌、厌氧菌、益生菌、致病菌等几类。
(二)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生物体,分成极丰富的菌门、属、种等不同的分类。
一般而言,土壤中的真菌主要分为接合菌门(包括原生菌、示核菌等)和子囊菌门(包括担子菌、伞菌等)。
真菌体租有非常细微的菌丝,其菌落的形成具有很强的营养竞争力。
同时,真菌还能够在土壤中通过菌丝的特殊构造与其他微生物形成一定的联合生态系统。
(三)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个广泛、复杂的群体,主要分为原生动物门和隐眼虫门两大类。
其体形较小,多为单细胞或从属于低等多细胞的微生物。
其生活方式一般而言主要分化为摄食者与厌氧发酵者等两类。
在土壤微生物中,原生动物多选择以真菌或细菌为食进行摄食,可有效地协同维持土壤生态,并对提升土壤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土壤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作用机制(一)氮循环机制土壤中的氮循环机制是由微生物协同发挥作用的,主要包括氮固定、氨化、硝化和脱氮四个不同的阶段性过程。
细菌和蓝藻类的光合细菌对花生、青豆等均有氮的固定作用;而硝化作用是由多种细菌和放线菌共同完成的过程,其中的硝氧化酶等酶类的表达和活性直接关系到硝化作用的效率和速度。
微生物菌群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微生物菌群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微生物作为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生物,具有极高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能力,在土壤肥力的维持、改良、促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微生物群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 分解有机质:微生物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迅速将有机质中的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
2. 固氮作用:土壤中氮的含量常常是植物所需的远远不够的,因此很多植物依靠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来获取更多的氮元素。
3. 构建土壤结构:微生物还能够分泌黏合物质和根系外分泌物,粘合小颗粒形成土微团。
这些微团不仅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还能提高土壤的水肥保持能力和抗腐性。
4. 抗病作用:土壤中大量的微生物有助于遏制有害微生物和病菌的繁殖,防控土壤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三、微生物菌群丰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微生物菌群的丰度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丰度的微生物群会对土壤肥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1. 高丰度微生物群:高丰度微生物群会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并能提高土壤的抗病性和水分利用率。
但若过量施用肥料会对土壤菌群造成直接损害,抑制或歼灭某些有益微生物之后,复合交互作用下,反而促进病菌的繁殖,导致土壤肥力降低。
2. 低丰度微生物群:低丰度微生物群会出现土壤近亲癌的问题,土壤肥力受到限制。
若采取加强土壤有机质添加、适当减量施肥、微生物菌群添加等措施进行修复,则会弥补低丰度微生物群的缺陷,促进土壤肥力的回升。
四、微生物群落复杂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 复杂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非常复杂,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生长、繁殖和代谢,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
这种复杂的互补互生关系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单一类型的微生物群落:在某些情况下,土壤中的微生物可能会出现同种微生物群落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不平衡,建议采用生物肥料、无机肥料等肥料方案,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土壤修复问题日益凸显。
而微生物作为一种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污染情况下的具体应用过程。
一、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土壤污染问题的一个突出方面。
而微生物通过各种生理学机制可以对重金属进行有效的修复。
首先,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作用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其次,微生物还能通过还原、氧化、螯合等作用将重金属转化为不活性形态,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最后,微生物可以与重金属形成复合物,阻断其进入生物体内,保护生物健康。
以镉(Cd)污染土壤修复为例,微生物修复技术一般分为原位修复和外源修复两种方法。
原位修复主要利用土壤中的自然微生物群落进行修复,而外源修复则是通过添加外源菌株来进行修复。
其中,锌镉耐受菌株比如假单胞菌、拟杆菌等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
这些菌株通过吸附、螯合、还原等作用将土壤中的镉固定,并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和累积,从而达到修复的效果。
二、微生物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石油开采和使用的增加,石油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降解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主要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的作用进行。
这些酶可以将石油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提供给微生物进行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代谢。
同时,一些微生物还具有氧化性的特点,可以氧化石油中的有机污染物,降低其毒性。
因此,微生物心生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中。
三、微生物在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同时也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污染。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主要包括通过菌株代谢降解农药、利用酶降解农药以及微生物菌群共同协作降解等方式。
例如,一些降解酶可以将有机磷农药分解为无毒的无机盐和有机物,同时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农药降解能力。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是生物界中最小的一类生物,它们的体积一般在1微米之内。
尽管微生物体积很小,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微生物可以在自然界中扮演许多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本文将从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以扮演许多角色。
其中最重要的是分解营养物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参与生态土壤修复等等。
1.分解营养物质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
这是环境中物质循环的核心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物质比如碳、氮、磷等会从有机形式向无机形式转化,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些无机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通过植物链再向上转移给更高级的消费者。
2.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分解营养物质,矿化有机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会分解掉有机材料,同时释放出氮、磷等元素,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同时微生物也能够分解土壤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化学物质,防止污染物的积累。
3.参与生态土壤修复生态土壤修复是近年来环保界研究的热点,微生物在该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能够分解掉土壤中的油污、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这有助于恢复土壤的生命力,并保护外部环境的安全。
同时微生物能够分解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化学物质,转化成土壤能够利用的营养物质,促进了土壤的更新和生态修复。
微生物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双向的。
一方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对微生物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适应新的生态环境。
在各种因素如气候、物理、化学等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微生物能够保持其代谢能力,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从而对环境的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1.长期恒定的地质环境微生物在长期恒定的地质环境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菌群与土壤一、有益土壤的微生物的类别:有益土壤微生物除了转变有机质为肥分之外,它对促进植物生长贡献很大,依其功用来分类,可略分如下:1、固氮菌群(NitrogenFixing Bacteria Seties):固态自然界氮分子为氮源,制造肥份。
2、硝酸菌群(Nitrifying BacteriaSeriea):转变有毒氨气为硝酸态氮。
供植物吸收。
3、溶磷菌群(Phosphoric acidReleasing Series):解开土壤不溶性磷酸盐,转为磷,铁,钙肥。
4、酵母菌群(Yeast gtoup Series):制造维生素,生长促进素,分解有机物,增加抗病力。
5、乳酸菌群(Lactobacillus Series):分泌有机酸,提高植物抗病力。
6、光合成菌群(Photosynthetic Bacteria Series):制造葡萄糖,分泌类胡萝卜素,消除硫化氢,氨气(解毒造肥)等有毒物质产生。
7、放线菌群(Actinomynthetic Bacteria Series):长期分泌定量抗生物质,抑制病害。
8、生长菌群(Growth Factors Produoing Bacteria Series):长期分泌定量植物生长荷尔蒙,促进根,茎,叶生长。
二、施用有机肥别忘了“土壤微生物”现今农业局界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以为施用鸡粪,猪粪或其他生肥,如鱼粉,米糠之类的有机质就是道地的有机农业了,其实这些生肥材质并不能为植物所吸收,反而造成腐败与病虫害的衍生,有机质必须经过微生物分解成可溶于水的营养分之后,才能为植物所吸收,同时微生物也必须靠这些物质分解时,取得能量与养分才能大量繁殖以发挥其功能,只有当有机物与有益微生物同时并存时,才能使植物体健康成长。
因此,有机农业的运用除了施用有机肥外,千万别忘了土壤微生物群。
三、有机物的利害关键:土壤中除了有益微生物之外,也有病原菌及病虫害的同时存在,这一些微生物同样地会利用有机质来大理繁殖,其结果除了造成作物的病害之外,同时也招来虫害与蚊蝇。
因此,有机物的施加必须配合以有益微生物来对抗病原菌才能有助于作物。
现今的农地,因为滥用化学农药与肥料,天然的有益土壤微生物都被毒杀尽,而牵强的病原菌则相对地肆决猖獗,在耕地上占其优势,因此如果一味地施加有机物于如此恶劣条件的耕地上的话,反而会助长病原菌的滋长而造成更严重的病害。
前人利用鸡粪种植蔬菜水果都没问题,而今日却变成严重病害的祸源,其前后差异只在土壤微生物相的恶习化所致。
四、有益微生物施用的种类越多越好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种类越多越好,就象人类社会中需要各种人物一样以相辅相成协力合作的方式生活在一起,才能使每个人的特殊才能发挥出来。
例如多糖类(米,麦,高梁),麦菌利用其能量而分解为单糖,这些用过的产物(单糖),又成为酵母菌的食物,酵母菌分解利用过的单糖,被转化为酒精而遗弃,但这些酒精则又适合醋酸菌的需要,它又被醋酸菌利用之后,终被转为醋酸。
酵母菌发酵时,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又为光合成菌取用为制造葡萄糖的原料。
微生物群如此相辅相成的生活在一起,因此施用微生物时,单一菌种的施用,其效果远不如综合微生物群的施用。
五、有益微生物乃是植物共生的伙伴传统想法中,根的功用是植物体定着基点,同时用以吸收无机养分及水分的器官。
这一种传统的想法,对现今面临永续性地力的困难问题,则提不出充分合理的说明来。
为什么植物所需的水分,无机肥分充分供应之后,植物仍旧不能茂盛地成长?为什么根部不能完全地吸收这些养成分?为什么病原菌,病虫害会兹生繁衍而不可收拾?科学的进步突飞猛进,己能明确地追踪微量物质的来龙去脉。
现代科学己能确认植物生理与微生物间不可离的共生关系。
植物根部分泌物质来供应微生物的需要,同时微生物也生产各种不同物质来回馈植物体,两者实际上是共生的伙伴。
要使植物生长茂盛,除了水分,养分之外,足够的土壤微生物也是最重要的必要前提。
六、有益微生物与植物的健康植物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事实上它整体的表面穿着一件微生物的外衣。
在土壤中根的表面周围约五厘米的范围内,重重地围绕着高密度的微生物,称之为“根圈菌”。
植物排出其特有的分泌物来吸引无数的根圈菌微生物于其周围,使得根部周围的微生物密度远超出非根部的土壤区域,生活于根圈的微生物也泌出各种有机物,包括氨基酸,低分子糖类,低分核酸,生长激素及各种酵素等,这些有机物质对植物生长,生殖等生理作用有显著的效果,对农产品的质与量提升贡献很大。
其他更有微生物侵入根部组织,在根胞内繁殖,这类称为菌根菌,但它不能破坏根部组织,却更能与根部细胞交换物质,共存共荣,促使根部活力,吸收力的增强,有利于植物健全的生长与自然抗病力的加强。
在植物体表面也附着无数的微生物,这一些微生物的存在,不但能使植株强壮,更能保护植物,减少病害。
要达到有机农法“减农药”“减化肥”的目标,就定夺于有益微生物在耕地上的培养之成功与否。
七、减农药的概念1、杀菌辅菌:我们既然知道植物的生长与健康需要微生物为其共生伙伴,但却不断地使用农药,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杀除病原菌的同时也把有益微生物全部杀尽灭绝。
好菌、坏菌都抵不住剧毒的农药,造成耕地的暂时性的真空状态,药效降低时,周围仍旧存在的病原菌便乘机而入,以其快速繁殖的特性,很快地便又占据了农药清洗干净而又没有竞争对手的耕地,于是病原菌群优势地迅速繁殖,病害更快地复现,只好再喷农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造成农药喷洒越演越烈的恶循环,这就是现代农业的通病。
如果在药效降低的同时,大量施加有益微生物群(如满点18号或酵素液肥等)来领先占领农药洗净后的耕地,以绝对的优势来抵抗病原菌的复入,就是病原菌有多强也要相当努力,才能征服,才能占领这已充满有益微生物的耕地,还要再发挥到病症复现,更需要一段时间,如此一来,病症复发的时间自然拖长。
向来十天施药一次的农友,开始杀菌辅菌的动作之后,第十天先看看是否非施药不可,可以拖一天再施药的话,那么以后就改为十一天施药一次,每次先观察再施药,可拖则拖,如此就渐渐的拉长施药周期,由十一天改为两星期,再由两星期改为三星期、一个月、半年、一年、最后自然的与农药绝缘。
(杀菌不补菌的恶循环)(杀菌补菌的延长施药周期)2、菌群优势:要培养大量有益微生物于耕地上的话,最先必须准备一个适合微生物生存繁殖的有机温床,耕地上不但必备微生物的粮食——有机物质之外,并须注意到土壤空隙度,保水性以提供微生物生存所需的氧气及水分。
然后定期地补充综合微生物群(满点18号),以维持有益微生物的菌群优势来对抗病原菌的侵入,发挥其造肥,抑病的效果。
3、拮抗作用:放线菌类(Actinomyces)可分泌各种不同的抗生素,假球菌类(Pseudomonas)可分泌各种不同的抑病物质。
乳酸菌(Lactobacillus)、酵母菌类(Saccharomyces)、木徽菌(Trichoderma)等等,都有抑病物质的分泌,只要能好好把握这些拮抗微生物培养于耕地中,它们就会无时无刻地分泌各种抑病物质来压制病虫害的滋长,自然农药的需求量也将随之下降。
4、强势植株:作物健康强壮,自然罹病率减少,好象两个小孩子一起外出玩,外面风雨交加,回家后,一个感冒一个没事,一样的恶劣环境,而致病的反应不同。
虫害自然会减少,不必依赖农药的施用。
5、减少病原:避免使用生鸡粪之类的生肥,以杜绝病原菌,病虫害繁衍的环境。
6、天时地利人和:地点:依据作物种类的不同,在种植前先考虑种植地点的日光强度,气温,雨量,海拔高度,土壤性质,坡度等条件,务必适合目标作物的特性,作物顺利成长,,要减农药,自然事半功倍。
清净的水源,无污染的空气,环境也是健康植株的要素。
品种:有机农法最难解决的是病虫害问题,因此抗病品种的育成与适当幼苗的处理,如根圈微生物,综合微生物,菌根菌,根瘤菌,放线菌或几丁酸等的前处理都有利于健壮植株的建立,更是将来减农药运作成功的关键。
时机:根据各种作物的自然习性与时机来种植与收成。
过分刻意的人为调整,将影响作物的健康而招致病虫害的发生。
7、其他方法:为了减农药,也可利用天敌,自然农药,诱杀法,套袋,网室栽培,黄色粘板等种种方法来消灭病虫害。
八、有病要吃药,无病要补身:照顾作物就象照顾自己一样,今天有咳嗽,晚上及时吃药,明天早上可能稍有好转,再吃一天药,咳嗽痊愈了,如果完全不吃药,咳了三个月,也是会好的,但是咳嗽三个月的人和咳一天的人比起来,一定虚弱好多。
作物病害处理的道理也是一样,一旦病害发生时,即刻用合法的轻毒农药来抑制病害,同时在药性减退施用有机肥料及有益微生物(菌肥,活性有机液肥或满点18),来补充作物所需营养分及有益微生物群。
如此运作,可使作物迅速恢复健康,增加抗病力。
继续定期地如此运作,可增强植物的抗病力,减低病害的频率。
这就是作物有病在吃药,无病要补身的道理。
耕地作物强壮后,不必要时就不要习惯施药,以达最后不用农药的目标。
九、三餐营养成,再吃一点维他命:我们三餐吃的饭菜都是有机质,人有消化液可以把它分解为简单物质,如氨基酸或葡萄糖之后,才能被吸收而进入血液,供人体利用,植物也需要有机养分,可是植物没有消化液,所以必须依赖微生物来替它分解为氨基酸,葡萄糖或更简单的物质,然后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人类除了三餐营养要充分之外,如果每天再补充一点维他命更好,植物也是一样,主要营养必须依赖有机肥,在利用少量化肥来作肥培管理上的调节,就能更称心如意地调节作物生长,希望作物吐叶生长,则稍加化学氮肥,催花催果则利用氮磷钾(NPK)三元素的比率来调节。
正如人类牙周出血时,利用维他命C来治疗一样,维他命对人类健康有好处,正如NPK对植物一样,但是我们却不能放弃三餐,而每天只吃维他命过日子,如此反复会妨碍健康,作物也是一样,如果放弃有机肥而完全依赖化学肥的自豪感,长期下来,土壤败坏,植物生长就不好,照顾作物就对人类一样,三餐在营养,最好再吃一点维他命。
有机农法使用有机肥外,再配合一些化肥料助益不浅。
身体健壮的人,吃不吃维他命影响不明显,那么只要三餐营养平衡就够了。
有机农法运作一段时间,耕地作物健康生长,只要在有机肥中,顾虑到作物营养的均衡性,那么化学肥料就不再是绝对需要的了,如此就能做到有机农法不用化肥的目标。
十、微生物肥料与农药的并用:不用化学农药是有机农业的目标之一,只在万不得以时,才在作物前期或中期使用合法的轻毒农药。
到底农药会不会破坏有益土壤微生物呢?一般杀虫剂可与微生物肥料并用,但仍需避免于施用前长时间浸泡一起,最好在喷施之前,才混合用。
至于杀菌剂则将会杀伤有益微生物,因为微生物肥料的功效有三:其一提供微生物菌种源。
其二,提供有机营养源。
其三,提供微生物发酵时分泌的抑病物质。
所以当微生物与杀菌剂混合并用时,虽然微生物菌源将被灭绝,但有机营养与抑病物质则不受损害,所以如果不计较菌咱源的损失,可以一起使用,只要在药效降低时,再喷一些综合微生物群,以补充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