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大小及菌群数量的测定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九微生物菌体大小及菌群数量的测定

实验九微生物菌体大小及菌群数量的测定

实验九微生物菌体大小及菌群数量的测定生科15.2 周罡 201500181104【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 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或孢子数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一)微生物菌体大小的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显微测微尺,它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个互相配合使用的部件。

镜台测微尺(图1)是一个在特制载玻片中央封固的标准刻尺,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个小格,共100个小格,每一小格长度为0.01mm,即10μm。

刻线外有一直径为Φ3,线粗为0.1mm的圆,以便调焦时寻找线条。

刻线上还覆盖有厚度为0.17mm的盖玻片,可保护刻线久用而不损伤。

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图1 镜台测微尺图2 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图2)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一般优彼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像。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不同条件下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二)显微镜计数显微技术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定的具有特定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计数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计菌器等,它们可用于各种微生物单细胞(孢子)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其中血细胞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常用于个体相对较大的酵母菌细胞、霉菌孢子等的计数,而后两种计数器较薄,可用油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

微生物大小测定及计数

微生物大小测定及计数
答: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不同。
2、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菌体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测定结果不相同。因为在不同倍数的目镜下,细菌大小发生变化,而目镜测微尺每格大小不变,所以测定结果不同。
四、仪器和其他用品: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镊子、接种环、血球计数板、显微测微尺、滴管、酒精灯
五、操作步骤:
1、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取下显微镜右目镜,将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镜筒内的隔板上,然后放上目镜透镜,将目镜装回镜筒。
(2)校正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下调节焦距,当清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用推进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输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
(2)将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用无菌毛细管吸取少量摇匀的酿酒酵母菌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个顶点,待菌液从盖玻片另一对角流出为满。
(3)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再用高倍镜计数。每小格内的菌数不能超过8个为宜。当每小格内的菌数过多时,适当稀释。
(4)任选5个中格计数(5个中格不可以挨着;酵母菌出芽计1个菌体;计数时,位于边线上的细胞,记上不记下,计左不计右)
(3)用同样的方法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进行校正。并计算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4)制酵母菌玻片:用接种环取菌在蒸馏水中涂抹,加热干燥,用美兰染色1’30”,流水脱色,自然干燥。
(5)先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找到菌株,再在油镜下测出酵母菌的长度和宽度。重复3次并记下平均值。
2、酵母菌的显微计数
(1)将血球计数板洗净,再用95%乙醇棉球擦洗,自然干燥。
sdu
微生物大小及数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数量和大小测定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数量和大小测定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旳圆形小玻 片,其中央有精确旳等分刻度。目镜测微尺每小 格所代表旳实际长度不同,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 旳隔板上,测量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 正。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1.利用镜台测微尺 测定目镜测微尺旳 每格绝对值
2.目镜测微尺每格 长度(um)=两 重叠线间镜台测微 尺格数×10/两重 叠线间目镜测微尺 格数
测定细胞数量旳常用措施 ➢稀释平板计数法 对样品稀释培养,据形成旳菌落数计数。 优点:活菌计数措施,对设备要求不高。 缺陷:操作复杂。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使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优点:操作简便,计数直观。 缺陷:计数成果为活细菌和死菌体旳总和。
➢光电比浊法
光电比浊法是利用在一定旳范围内,微生物细 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旳原理。当细菌细胞在 溶液中数量越多,浊度越大,在光电比色计中 测定时所吸收旳光线越多。
2、细胞大小旳测量
酵母菌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 载物台上。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宽和长。
三、试验成果
1.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校正成果(物10×和40×) 2.酵母菌大小测定酵母菌大小测定,选择5-8个 酵母菌,测定其40×大小范围。
四、思索题 p51 2(2)
试验(二) 微生物数量旳测定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数 量和大小测定
试验(一) 微生物大小旳测定
一、目旳要求
学习使用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 物大小。
二、试验原理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旳载玻 片,一般是l 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0.01 mm(即10 um) ,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旳相 对长度。
一、目旳要求
1、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旳原理。 2、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 生物计数旳措施。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报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报告微生物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宏观、非个体、非生物和非细胞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具有体积小、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生命力旺盛等特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对于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生长和繁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测定步骤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一、测定方法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显微测量法、压滤法、离心法等。

其中,显微测量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显微镜对微生物的大小进行直接测量。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吸管等实验器材。

2.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微生物培养液,轻轻滴在血球计数板上,然后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记录每个视野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大小。

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求平均值,即可得到微生物的平均大小。

二、测定步骤1.准备试剂和器材(1)试剂:无菌水、生理盐水、无菌玻璃珠、无菌平皿等。

(2)器材:移液器、无菌吸管、无菌涂布器、无菌镊子、电子天平等。

2.制备菌悬液(1)用电子天平称取适量的细菌干粉,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摇匀。

(2)用移液器吸取上述菌悬液,加入无菌平皿中,加入无菌玻璃珠,摇匀。

(3)用无菌涂布器将上述菌悬液涂布到平皿表面,静置片刻,让细菌贴壁生长。

3.测定菌落大小(1)在上述平皿中加入无菌水,让水面覆盖平皿表面。

(2)用无菌镊子将平皿翻转,让细菌接种到无菌水表面,涂布均匀。

(3)静置约30分钟,让细菌形成单个菌落。

(4)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菌落的大小,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和分析(1)对每个平皿中的菌落数量和大小进行统计,求出平均值。

(2)将平均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判断细菌的生长情况。

三、结果分析通过上述测定步骤,我们得到了微生物的大小数据。

根据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同一时间内,不同微生物的大小有差异。

例如,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大小相差很大,这与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微生物大小和数量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明确其计数原理。

4.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或孢子数量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l.显微测微尺显微测微尺可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的大小,包括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个部件。

目镜测微尺(图1)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镜台测微尺全长1mm,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

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2.表示方法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径约为0.8µ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µm。

图1: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3.显微直接计数法:将小量待测样品悬浮液置于计菌器上,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

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或Hawksley计数板。

三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

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及数量的测定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及数量的测定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与数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测微尺的结构,掌握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掌握鉴别死活酵母菌的方法。

3.学习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微生物数量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求出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值。

(1)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的中央刻有一小尺,它是在 5 毫米内作50 等分刻制的,每一等份为0.1 毫米。

另一规格是 5 毫米作100 等分,每等分为0.05毫米。

镜台测微尺是刻在载玻片中央的小尺,它是在1 毫米内作100 等分刻成的,每等分10 微米。

(2)目镜测微尺校正的方法将镜台测微尺上面的透镜片取下,把目镜测微尺放在光阑上,刻度朝下。

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用低倍物镜检视,使测微尺位于视野中央。

注意区分视野内两把尺哪个是目镜测微尺,哪个是镜台测微尺。

利用推进器或转动目镜使两尺的第一条线(0 线)互相重合,然后找出另一条重合线。

如重合线较多选取距0 线最远的重合线。

记下两条重合线之间两尺的刻度,依公式算出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值。

目镜测微尺校正值(每刻度微米数)= 两重叠刻度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两重叠刻度间目镜测微尺格数2.用美兰水浸片法观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c)的形态,注意出芽繁殖和死活酵母菌的染色形态,并测量大小。

3.用血球板计算黑曲霉孢子的数量。

(1)血球计数板3.用血球板计算黑曲霉孢子的数量。

(1)血球计数板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计总数的方法。

因为计数板载片和盖片间的容积一定,所以可以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内微生物总数。

血球计数板是一只特制载玻片。

载片上有两个方格网,每一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其中间的一个大方格用来做微生物计数,所以又称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每个大方格分成16 个中方格,每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

微生物大小与菌群数量的测定实验 史倩

微生物大小与菌群数量的测定实验 史倩

微生物大小与菌群数量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微生物大小及菌落数量的测量方法2.了解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测微尺的使用二、实验原理酵母菌(yeast)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这个词语为无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通常用于以裂殖或芽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分开。

大多数酵母菌为单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形。

大小约为(1-5)μm╳(5-30)μm,最大可达100μm。

各种酵母菌有其一定的大小和形态,但也随菌龄和环境条件而异。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

单个细胞0.7~0.8×2~3μm,着色均匀。

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

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μm,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

显微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部分。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1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即0.0l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

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接目镜内的隔板上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的刻度,等分成100小格两种,每5小格间有一长线相隔。

由于所用接目镜放大倍数和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就不同,因此,目镜测微尺不能直接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下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值,然后才可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镜台测微尺是一个特制载玻片中央封固的标准刻尺,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个小格,共10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长度为0.01mm,即10μm。

微生物菌体大小及菌群数量的测定

微生物菌体大小及菌群数量的测定

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同组者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学号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合成马铃薯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观察法——小室培养。

3.了解并掌握青霉、根霉、毛霉、黑曲霉四种霉菌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器材1.菌种:青霉、根霉、毛霉、黑曲霉。

2.试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水、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20%甘油3.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灯、接种环、盖玻片、平皿、U型管、滤纸、解剖刀、吸管、镊子三.实验原理1.霉菌: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

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菌落为白色毛状的是毛霉,绿色的为青霉,黄色的为黄曲霉),有的可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

2.根霉:根霉的菌丝无隔膜、有分枝和假根,营养菌丝体上产生匍匐枝,匍匐枝的节间形成特有的假根,从假根处向上丛生直立、不分枝的包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囊孢子。

孢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同组者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学号子囊内囊轴明显,球形或近球形,囊轴基部与梗相连处有囊托。

根霉除了有无性生殖外还有有性生殖,即产生接合孢子进行接合生殖。

3.毛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广泛蔓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

不产生定形淡黄色菌落。

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

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内有形状各异的囊轴,但无囊托。

囊内产大量球形、椭圆形、壁薄、光滑的孢囊孢子。

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即破裂并释放孢子。

有性生殖借异宗配合或同宗配合,形成一个接合孢子。

某些种产生厚垣孢子。

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这说明孢子囊大量成熟。

4.黑曲霉:菌落呈黑褐色,顶囊大球形,小梗双层,分生孢子为球形,呈黑、黑褐色,平滑或粗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大小及菌群数量的测定实验
王康周三下午第一排
摘要:本次实验中,通过校正目镜测微尺,然后将染色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酿酒酵母(Saccharomy cescerevisiae)至于镜下,分别测量长宽、并计算得到它们的大小;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酿酒酵母,然后在高倍镜下进行计数,计算得到每毫升中酵母菌的总数。

关键词:测微尺;校正;血细胞计数板
前言:微生物细胞大小,是其形态特征重要标志之一。

每一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其
相对固有的大小形态。

它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可用测微尺测量,测微尺分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部分。

镜台测微尺是特制的载玻片,其中央有一全长1mm的刻度标尺,等分成100小格,每格长度为10um,可用它来校正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目镜内的圆形薄片,其中央刻有50等分的小格,每小格的长度随目镜物镜放大倍数的大小而变动,在测量微生物菌体的大小之前,应预先用镜台测微尺来校正并计算出在某一放大倍数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再以它作为测量微生物细胞的尺度,再计算出微生物的大小。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

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

该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列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九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lmm,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l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l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lmm3。

以25个中方格为例,5个中方格总菌数为A,菌落稀释倍数为B,则 1mL菌液中总菌数=A÷5×25×104×B。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 cescerevisiae)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1.1.2 溶液和试剂美蓝染液,蒸馏水
1.1.3 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镊子,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滴管等。

1.2方法
1.2.1 菌体大小测定
1.2.1.1 目镜测微尺的安装把目镜的上透镜旋开,将目镜测微尺轻轻放在目镜的隔板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

1.2.1.2校正目镜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焦距,待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相平行,并使两尺左边的一条线重合,向右寻找另外一条两尺相重合的直线。

用同样方法校正高倍镜和油镜。

目镜测微尺每个的长度(μm)=两条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1.2.1.3菌体大小测定将镜台测微尺取下,换上细菌染色制片,先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大小。

先量出菌体的长和宽占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再以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计算出菌体的长和宽。

1.2.1.4测定完毕测定完毕取出目镜测微
尺,将目镜放回镜筒,然后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擦拭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1.2.2 显微镜计数
1.2.2.l菌悬液制备以无菌生理盐水将酿酒酵母制成浓度适当的菌悬液。

1.2.2.2 检查血细胞计数板
1.2.2.3 加样品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毛细滴管将摇匀的酿酒酵母菌悬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动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室均能充满菌液。

1.2.2.4 显微镜计数加样后静止5min,然后将血细胞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

在计数前若发现菌液太浓或太稀,需重新调节稀释度后再计数。

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

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可选4个角和中央的一个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

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

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即作为两个菌体计数。

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样品的含菌量。

1.2.2.5 清洗使用完毕后将血细胞计数板及盖玻片进行清洗干燥,放回盒内。

2.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2.1.1 菌体大小测定
2.1.2 显微镜计数
2.2分析
2.2.1 由实验结果表-2、表-3,枯草芽孢杆菌长度为5.2μm,宽1.0μm,酿酒酵母的平均宽度为6.1μm长度7.6μm,同一种细菌或真菌不同细胞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但变化相对较小,分类学指标价值大。

2.2.2由实验统计结果表-5,显微镜下每个中方格内酵母菌的数量为10~20个,各个中方格中总菌数差距不大,第二室的总菌数要与第一室的总菌数差不多,酿酒酵母液体培养基中每毫升的菌数为 6.9×107个,可见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迅速,数量大。

小结通过本次试验掌握了微生物大小和数量的测定技术,并达到实验观察的目的。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通过本次实验,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
(1)在校正目镜测微尺或观察时,光线不宜过强,否则难以观察,务必十分小心,防止接物镜压坏镜台测微尺和损坏镜头。

(2)菌体个体较小,在进行细胞测定大小时一般用油镜,以减少误差。

(3)计数板上的技术室的刻度非常精细,清洗时切勿使用刷子,也不要用酒精灯烘烤。

(4)取样时先要摇匀菌液,加样时计数室不可有气泡。

(5)活菌是透明的,计数时应适当减低视野亮度,以增大反差。

(6)进行显微计数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大方格的位置,再将其移至高倍镜下观察和计数。

(7)计数时四边不能均计数,应按照“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的原则。

(8)遇到有出芽的酵母菌,只有当芽体与母细胞一样大时才计为两个。

参考文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2】沈萍陈向东,《微生物》,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