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识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房)技术分析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房)技术分析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房)技术分析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面积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建筑市场,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耗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结合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概念及基本原理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现有技术以及相关技术概述,并总结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主要应用。

进而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低能耗建筑被动房环保节能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房)技术相关概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简称被动房,是一种将多重被动式和能源可再生技术相结合而达到所有消耗的一次性能源总和每年不超过120kW·h/m的绿色节能建筑,是一种在全球建筑行业积极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建筑节能概念。

这种建筑集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以及循环利用等优点于一身,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

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房)技术应用基本原理建筑的能源消耗边界主要有两类,第1类是指建筑能量需求边界,第2类边界是指能源对于建筑的使用边界,前者是建筑物同室外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一个场所,如将太阳的热能应用于室内的供暖、将维护结构和室外环境之间进行能量交换,而后者主要产生能量需求,称之为负荷,诸如建筑所需的电力热量,空调等能源系统,为建筑提供其所需的化石能源。

通过在以上两个建筑边界上,在本质上都是采用相关技术满足建筑的能源资源需要。

但根据所使用技术和实现方式上进行区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主要运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能量需求的技术,并且使建筑对能源系统的依赖程度达到最低,从而实现想住能耗整体降低的目的,要注意到这种技术是降低能源消耗的需求,而不是提高能源供给的数量。

3.国外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技术研究概述被动房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国外,因而国外在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方面具有较先进的技术和更为广泛合理的应用。

代表性国家有德国、丹麦和瑞典。

德国的被动房概念最早诞生于中瑞的合作项目中,这个项目为改善我国长江流域室内环境恶劣的情况而由瑞典隆德大学的阿达姆森提出。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应用研究【摘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是一种注重passively-designed ultra-low-energy buildings包括方向、材料运用和建筑结构等措施的建筑设计概念,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能耗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案例,总结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应用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其节能效果评价。

结论部分则展望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总结了相关建议。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旨在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节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能源节约、环保、研究、案例分析、设计原则、应用研究方法、节能效果评价、应用前景、发展方向、总结与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背景: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行业也应运而生了对节能、减排的重要需求。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空调、采光、供暖等系统的使用,而这些系统往往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影响的新型建筑设计理念。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应用的重要性,以提高建筑节能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研究能够揭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为建筑设计者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可持续建筑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可以评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效果,为未来建筑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持。

总体目的是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节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研究意义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是当前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认识,建筑行业对能源消耗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探讨

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探讨

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探讨摘要:被动房建造起源于德国。

它是节能、舒适的建筑。

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均将它作为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重点是在保温性、气密性、新风及热回收三方面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中国要按照本国的特点、不同气候条件、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遵照中国自己的建筑指标体系进行规划、设计,不断扩大示范规模、加强技术开发、经过精细施工,建造当地最舒适、最节能的高品质建筑。

关键词:被动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概念和优势1.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概念被动式房屋是20世纪80年代初瑞典隆德大学Bo Adamson教授和德国达姆施塔特房屋与环境研究所Wolfgang Feist博士提出的一种新理念。

最早研究与实践始于德国,是指不通过传统的采暖方式和主动的空调形式来实现舒适的冬季和夏季室内环境的建筑。

德国被动房研究所是被动房研究和认证的权威机构,其对被动房的定义为“被动房是一个节能、舒适的建筑节能标准,比既有建筑节能90%以上,比新建建筑节能75%以上。

利用高性能围护结构、太阳得热、热回收等技术,使建筑不再需要传统的供热系统,并通过通风系统供应持续的新风”。

由此可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采用先进节能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使建筑围护结构达到最优化,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并通过新风系统的高效热(冷)回收装置将室内废气中的热(冷)量回收利用,从而显著降低建筑的采暖和制冷要求。

在此基础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还通过有效地利用自然风、自然采光、太阳辐射等来实现舒适的室内温度、湿度和采光环境,最大限度摆脱对主动式机械采暖或制冷系统的依赖,[2]可以少用或不用采暖和制冷设施,它是一个把能耗降到极致的建筑。

1.2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优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技术特征为:⑴保温隔热性能更高的非透明围护结构;⑵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外墙;⑶无热桥的设计与施工;⑷建筑整体的高气密性;⑸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⑹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⑺至少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一星级要求。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应用展开研究。

在分别介绍了背景情况、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在详细讨论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际应用效果。

同时还探讨了能耗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为实现能源节约和环保目标做出贡献。

【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 能耗监测, 可持续发展, 应用研究, 案例分析, 能耗评估, 设计原理, 应用展望, 研究成果, 背景介绍, 研究目的, 意义, 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当今建筑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节能减排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建筑能耗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建筑设计中存在能耗高、资源浪费等问题,急需寻找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理念来减少能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旨在探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应用研究,希望通过细致的研究和深入的案例分析,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多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实用的技术方法,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1.2 研究目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讨如何通过被动设计原理和方法来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达到以下几个具体目的:1. 深入了解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原理。

通过对建筑能耗和传统设计方法的分析比较,研究被动设计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来降低建筑能耗,并探讨其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 探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能耗监测评估,总结出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法和优化策略,帮助设计师和建筑师更好地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3. 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成效。

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发布时间:2022-12-22T06:43:15.288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6期8月作者:田桂花[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国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大田桂花航天设计天府分公司四川省成都市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国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大规模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还是很大的,每年都在提高,因此,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迫在眉睫了。

为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安全,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与运用中的能耗,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在德国率先提出了超低能耗生活绿色建筑的概念之后,和传统建筑物一样,被动型低能耗生活建筑最关键的就是把高效节能的建筑物围护结构技术,太阳辐射和热增益效应等被动型节能相结合。

总之,它是一个完全不需要“主动”能源供应的建筑物。

关键词:超低能耗;建筑设计1 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设计的现状1.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概述低能耗的被动式建筑物,是指一个高效、节约、舒适、安全的新型建筑物。

它是目前建筑节能发展的主要趋势。

不但能在当前科技条件下给人类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明显减少建筑能耗,在国内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能耗很低的被动式建筑物的主要就是通过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比如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建筑物材料,或使用更有效的清洁空气热处理技术等,以减少建筑物的供热和冷却需要,而节能也是建筑物的主要特点之一。

若在全年均满足住户的生活需要,年均能耗可以达到85%。

由于建筑材料具有稳定的隔热、隔音和耐久性,密封性能非常好,但不影响空气流通。

特别是在不同的室内外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人们有着良好的生活体验。

由于该建筑配备了高质量的空气循环和过滤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室内外空气循环,还可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1.2 被动式超低能建筑的发展概况能耗极低的被动式建筑由自然通风、自然光、热源和冷源组成,维护结构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分析

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分析

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对节能环保日益重视,且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市场经济在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因此,大众对生活居住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节能降耗以及环保设计进行广泛的关注。

近些年,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并且越来越多的建筑投资企业开始利用这个理念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在促进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本文主要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措施、实现难点进行论述,并全面阐述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为建筑业相关人员全面了解、学习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提供参考。

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环保;经济舒适;技术措施1概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也称为被动房,被动房是受保护的专业名词,最早起源于德国,被动房是按德国Passivhaus翻译的。

通过技术措施,被动房将建筑供暖需求降低到15kWh/(m2·a)以下,能有效实现建筑节能,并改善居住体验感。

2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现状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重视环保节能。

在能源消耗方面,建筑行业耗能比重较大。

我国新建建筑物面积逐年增大,能源消耗也在逐年增加,其所占比例为社会总能源消耗量的30%[4]。

20世纪80年代初,原建设部开始组织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并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及规范。

1986年8月1日,针对民用建筑,我国发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试行JGJ26—1986);针对公共建筑,我国在2005年4月4日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

山东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 能研究
在山东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山东属于温带季 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特点。因此,该地区的建筑节能重点在于 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山东地区冬季寒冷,优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 热性能是降低采暖能耗的关键。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和合理 的保温层厚度设计,有效降低冬季采暖能耗。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能耗的特点,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以某居 住小区为例,我们发现在夏季和冬季,小区的空调、采暖、照明等能耗较高。 其中,空调能耗主要受室内外温差、湿度差以及建筑结构的影响,采暖能耗则 与室外温度、建筑保温性能有关。同时,照明能耗与室内外亮度、灯具选用及 布局等因素有关。
要降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能耗,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应提高建 筑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其次,采用更为节能的空调、采 暖、照明设备,例如选用能效比高的空调设备、使用空气源热泵等技术来降低 采暖能耗、采用LED等低功耗灯具来降低照明能耗。
二、河南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 耗居住建筑特点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是一种集高效保温、节能、环保于一体的建筑形式,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采用轻质保温材料和新型节能墙体, 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热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材料选择: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如保温材料、防 水材料、通风材料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和热工性能。
2、增强窗户隔热性能:窗户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热量损失的重要途径。被动式 超低能耗建筑采用高性能隔热玻璃、遮阳设施等措施,降低窗户传热系数,减 少热量损失。

关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与应用探讨

关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与应用探讨

关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与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3-02-01T01:37:30.887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9月18期作者:赵有新[导读]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赵有新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22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企业越发重视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然而,依托于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所建设的建筑并不具备节能降耗的条件,自然也就无法满足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建筑设计中引入被动式超低能耗设计理念,可以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基础上,促使建筑内部环境舒适度较高,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居住要求。

基于此,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设计、超低能耗建筑分析、被动式建筑应用引言: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建设工程量不断增加,建筑能源的消耗量在急剧增加,给周边环境与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建筑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之中。

基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来开展建筑建设工作,可以根据建筑的生态环境与气候环境对建筑的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运用自然资源代替常规能源,减少建筑供暖制冷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的建设目标。

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概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是以科学实验为支撑,针对建筑舒适气候规律与人体舒适感应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所得出的多样化建筑设计模式,主要运用了建筑环境学、建筑气候学与建筑设计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与居住舒适度的基础上,降低建筑能耗。

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地域性气候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解决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阻碍,充分利用太阳能、风力、日照等自然因素来满足建筑的电能、照明与制冷制热需要,减少居民对于暖通空调等设备的使用需求,从而取得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4期
2016年4月




V01.32.No.4
Apr.2016
BUILDING SCIENCE
[文章编号]1002-8528(2016)04m035m3
DOI:10.13614/j.cnki.1l—1962/tu.2016.04.08
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识方法研究
孑j、,l寺峰,邹
庭院小区等。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 动下,更多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示范工程将 会涌现。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建造完成后,如 何认定是否达到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要求, 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给予权威的评价,一方面可 规范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验收,另一方面也
和考夫曼博士编写,前GIz项目主任徐智勇先生翻 译的《成功设计和建造被动房——质量保证指 南》u】一书,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对被动房在设计



发展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又一重要学术性资 料。 随着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技术在我国的推 广,各地陆续建成了一批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示范
近年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顺应我国新 型城镇化建设需求的重大举措,在我国发展迅速,并 已取得相关成果。由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菲斯特教授
工程,如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幸福堡小区、河北省秦 皇岛市的在水一方小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溪树
(Heinzuebersax)博士共同提出的“迷你能耗房” (Minergie)概念"o,瑞典德隆大学的博・亚当森教 授(Bo Adamson)和德国住房与环境研究所的沃尔 夫冈・费斯特教授(woⅡgang Feist)提出的“被动 房”概念‘41,极大的丰富了超低能耗建筑的形式。
评价标识鼓励选用获得高性能节能标识或绿色 建材标识的门窗、保温(隔热)材料、照明灯具、新能源 设备、冷(热)源机组、空调(采暖)末端设备、热回收 装置、遮阳等产品。高性能节能产品是指满足国家相 关产品标准且主要节能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的产品,是经过严密的评选程序,从众多优秀产品中 优选出的高性能产品。对采用获得高性能节能标识 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可直接认可,不必重复检测。 1.1设计部分评价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部分评价应包括 两部分内容:一是施工图审核。施工图审核应重点 核查围护结构关键节点构造及做法是否满足保温及 气密性要求,包括外保温构造、门窗洞口密封、气密 层保护措施及是否采取热回收新风系统,厨房及卫 生间通风是否采取节能措施等;二是能耗指标计算。 能耗指标计算包括年供暖需求和年供冷需求及年供 暖空调照明一次能源消耗量的计算。能耗指标应采 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认证专用软件计算。计 算条件应与技术指标计算要求一致。 1.2施工部分评价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施工部分评价应包括 两部分内容:一是建筑气密性检测。被动式超低能 耗居住建筑对建筑气密性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在 室内外压差50 Pa的条件下,通过门窗等外围护结 构每小时的室内换气次数不得超过0.6次。这是保 证建筑能耗指标能否达到的关键性控制指标。所 以,必须对建筑整体气密性进行现场检测。当以户 或单元为对象进行标识评价时,应以户或单元为单 位进行气密性测试。建筑气密性应由国家级第三方 检测机构现场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当以户为对象 进行气密性能检测时,测试户数不少于整栋建筑户 数的5%,且至少应包括顶层、中间层和底层的典型 户型各1户;当以单元为对象进行气密性能检测时, 测试单元不少于整栋建筑单元数的10%,且不应少 于1个单元;二是新风热回收装置进行施工现场抽 检。由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采取了较多的气 密性技术和装置,较好地控制了室内的气密性。这 就使得室内新风系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既要保 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又要降低能耗的消耗。所以,新 风系统中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效率显得非常的重 要。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中使用的热回收装置 应进行施工现场抽检,送至国家级的第三方检测机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PassFra bibliotekVe Ultra Low—energy Residential Buildings
Rating in China .sUⅣZ^讲}Hg,ZDU沌,.,7ⅣXi(c^in口Ac口de,,1),o,曰“ifding Rese口厂c^,觑5mu招0,Bui瞄ing
瑜,金 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北京100013)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识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国情且操 作性较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评价标识方法,把我国的评价标识工作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过程,包括设计部分、 施工部分以及后评估,并详细给出了每部分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条件;同时也设置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标识的程序和步骤。 [关键词】评价;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标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lll.19+5 [文献标识码]A
要求的超低能耗建筑评价工程师,受理申报资料,按 批次遴选标识咨询机构,成立评审委员会,组织项目 评审,制作标识证书和标志,建立并管理评审工作档 案,受理查询事务等。 试评价阶段结束后,参与评价标识的现场检测 机构和相关工程师,需经过联盟的统一培训和考核, 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证书后方能开展相关测评工 作。从事评价标识的咨询机构应到联盟进行备案。 评价标识的申请应由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单 位提出,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 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请。申请单位应当提供真实、 完整的申报材料,填写评价标识申报书,提供工程立 项批件、相关资质证书,工程用材料、产品、设备的合 格证书、检测报告等材料,以及必要的规划、设计、施 工、验收和运营管理资料。 联盟在收到申请资料后10个工作日内进行形 式审查,若资料不齐,则告知申请单位缺失材料清
万方数据
第4期
孙峙峰,等: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识方法研究
37
构进行检测,保证建筑所使用的热回收装置的热回 收效率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厂家的分散式热回收装 置,抽检数量为5%,但不得少于2台。对于集中式 热回收装置,应由厂家提供同型号、同规格产品的国 家级第三方检测报告。对于获得高性能节能标识且 在有效期内产品,可免于现场抽检。三是核查以下 项目:外墙保温材料、门窗等关键产(部)品应为高 性能节能产品或绿色建材产品;否则,应核查其见证 取样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3后评估 建筑竣工验收一年后,宜对超低能耗建筑进行 后评估,作为应用效果评价参考,并作为申报国家示 范工程、国家或省级各级政府财政补贴等相关各类 荣誉的重要依据。后评估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室内 环境检测:检测内容宜包括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 度,外墙内表面温度,新风量,室内PM:,的含量、二
100013) En口ironmen‘口nd Energy,Be彬ng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evaluation of passive ultra low-energy re8idential
buildings rating and puts fbrwar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passive ultra—low power re8idential buildings rat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dapted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and stronger operational. The evaluation work
可发挥标识的市场激励作用,推动该项技术和市场 的健康发展。
国际上,德国Fraunhofer太阳能研究所Vo ss.K 教授提出的“无源建筑”(Energy
AutonomouB
House),瑞士暖通空调教授鲁埃迪・克里西(Ruedi Kriesi)和经济学家海因茨・尤伯萨克斯
万方数据
36
建筑科学
第32卷
氧化碳浓度、室内风速及室内环境噪声等;检测应在
暖通空调系统正常连续运行24小时后进行;应根据 不同体形系数、不同楼层、不同朝向等因素抽检有代 表性的用户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用户总数 的10%,并不得少于3户,并至少包括顶层、中间层 和底层各1户,每户不少于2个房间;室内温度、相 对湿度及外墙内表面温度检测时间周期不得少于 24小时,其它要求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JGJ/T 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一1进行。新风 量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JGJ/T 177—2009《公共 建筑节能检测标准》。81进行;室内PM:,的含量、二 氧化碳浓度、室内风速、室内环境噪声检测应参照相 关标准进行。二是实际能耗评估:实际能耗以典型 用户电表、气表等计量仪表的实测数据为依据,并经 计算分析后采用。供暖、空调及照明能耗计量时间 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不同能源应统一换算到一次能
sets
up the
evaluation program and step.
support and technical
reserves.
with technical
1【eywords:
rating,passive ultra low—energy,residential building,evaluation method
从第一栋依照“被动房”标准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市 的克莱尼斯坦(Kranichstein-Damstadt)。51建成的
被动式建筑以来,德国在“被动房”的研究上一直处 于领先地位。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所(Passivhaus Institute,PHI)¨1开展的PHI认证是目前在超低能 耗建筑或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标识市场中运作较好的 专业认证之一。但是由于PHI认证的技术体系依 照的是德国及欧盟的各类标准和要求,与我国的建 筑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及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不 符,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德国的PHI认证体系来开 展我国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识。应根 据我国的建筑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独立自主地开 展相应的评价标识工作。 本文将在探讨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 价标识的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中国特色、 适应中国国情且操作性较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 建筑的评价标识方法,为我国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居 住建筑的评价标识工作提供支持依据和技术储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