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医学课件: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

异型性 癌 交界性肿瘤
一、填空题 1.肉瘤一般首先多经 转移。
2.癌是 。
3.肉瘤是 。
4.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是 和 ; 恶性肿瘤的主要生长方式是 。
5.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一般用于 性肿瘤, 分期一般采用的是 分期法。
1.下列各项均属癌前病变或疾病,应除外 E
A.黏膜白斑 B.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C.结肠多发性息肉状腺瘤 D.纤维囊性乳腺病 E.十二指肠溃疡病
刺激
不治疗
癌前病变
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治疗
恢复正常
侵袭癌
长时间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一、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1.鳞状细胞癌
部位:皮肤、食管、阴道、子宫颈 肉眼:菜花状或溃疡状
பைடு நூலகம்皮肤鳞癌
镜下:条索状、片块状癌巢 癌巢间为结缔组织 实质、间质分界清 分化好的鳞癌可见角化珠
癌细胞呈片状排列成巢,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有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多 见。癌巢中心的细胞角化呈同心圆排列,形成癌珠。肿瘤的实质和间质分界清楚。
A.癌巢与间质分界清楚 B.有癌巢形成 C.癌细胞似鳞状上皮细胞 D.癌巢中出现角化珠 E.癌巢周围有网状纤维围绕
8.肺转移性肾癌指的是
B
A.肾癌和肺癌同时转移到它处
B.肺癌转移到肾
C.肾癌和肺癌互相转移
D.它处的癌转移到肺和肾
E.肾癌转移到肺
9.下列哪项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D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轻、中、重度)
子宫颈上皮 非典型增生
(重度)
常见的非典型增生
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食管、子宫颈、口腔、外阴的黏膜白斑 慢性皮肤溃疡
腺上皮非典型增生: 胃
胆囊 子宫内膜 乳腺导管上皮
癌前病变名词解释

癌前病变名词解释癌前病变是一种疾病状态,指的是细胞在发展为癌症之前的异常变化或病理改变。
这些变化通常可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到,并且可以预示患者的癌症风险增加。
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非常重要。
癌前病变可发生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中,包括皮肤、内脏器官、乳房、宫颈等。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癌前病变进行解释。
1.原位癌:原位癌指的是癌细胞仅限于被其发生的正常组织或器官的最上层表皮或粘膜内,未穿透到基底膜以下的组织。
原位癌的特点是癌细胞无侵袭性并且局部生长缓慢,但有可能通过继续发展成为侵袭性癌症。
常见的原位癌有宫颈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
2.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是指组织中存在细胞增生的异常表现,但尚未达到癌细胞的程度。
它通常可以通过细胞形态学来区分,如细胞的大小、形态、核浆比等特征。
非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重度,其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癌症。
3.颗粒性鳞状细胞增生:颗粒性鳞状细胞增生是一种与宫颈癌风险相关的癌前病变。
它的特点是宫颈上皮细胞内出现颗粒状的细胞颗粒,且增生程度较轻。
颗粒性鳞状细胞增生可能会发展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4.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中的某些区域发生了细胞类型转变,从胃上皮细胞向肠上皮细胞转变。
这种变化在组织学上可被观察到,并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5.肝病变:肝病变是指肝脏组织中发生的异常改变。
常见的肝癌前病变有肝硬化、肝纤维化和肝囊肿等。
这些病变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诊断癌前病变通常需要通过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方法来获取患者的组织样本,并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
治疗癌前病变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目的是防止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癌症,或者将其完全清除。
总之,癌前病变是指细胞发展为癌症之前的异常变化或病理改变,包括原位癌、非典型增生、颗粒性鳞状细胞增生、肠上皮化生、肝病变等。
对于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降低患者患癌症的风险。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

正确认识癌前病变、⾮典型增⽣及原位癌是防⽌肿瘤发⽣发展、利于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1.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早期发现与及时治愈癌前病变,对肿瘤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临床上常见的癌前病变或疾病有以下⼏种:①粘膜⽩斑(leukoplakia)伴上⽪⾮典型增⽣;②⼦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伴上⽪⾮典型增⽣;③乳腺增⽣性纤维囊性变(proliferative fibrocystic change)伴导管上⽪异型增⽣;④结肠、直肠的息⾁状腺瘤;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伴肠上⽪化⽣及⾮典型增⽣;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⑦⽪肤慢性溃疡(chronic skin ulcer)伴上⽪⾮典型增⽣;⑧肝硬化(cirrhosis of the liver)。
2.⾮典型性增⽣(dysplasia,atypical hyperplasia)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
指增⽣的上⽪细胞形态和结构出现⼀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以诊断为癌。
表现为增⽣的细胞⼤⼩不⼀,核⼤深染,核浆⽐例增⼤,核分裂像增多,但⼀般不见病理性核分裂;细胞层次增多、排列较乱,极性消失。
⾮典型性增⽣多发⽣于鳞状上⽪,也可发⽣于腺上⽪。
鳞状上⽪的⾮典型性增⽣,根据其异型性程度和或累及范围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
轻、中度⾮典型性增⽣(分别累及上⽪层下部的1/3和2/3),在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
⽽重度⾮典型性增⽣(累及上⽪层下部超过2/3尚未达全层)则很难逆转,常转变为癌。
上⽪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包括⾮典型增⽣和原位癌。
将轻、中、重度⾮典型性增⽣分别称为上⽪内瘤变Ⅰ、Ⅱ、Ⅲ级,并将原位癌也列⼊上⽪内瘤变Ⅲ级。
肿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理学课件)

7、皮肤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瘘管,特 别是小腿的慢性溃疡,由于长期慢性刺激,表皮鳞 状上皮增生,有的可发生癌变。
小结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 非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的显微镜下表现; 原位癌:指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非典 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 底膜向下浸润生长早期癌。
1、粘膜白斑:常发生在口腔、 外阴等处粘膜。主要病理改变 是粘膜的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 过度角化,并出现一定的异型 性。肉眼上呈白色斑块,故称 白斑。如长期不愈就有可能转 变为鳞状细胞癌。
2、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 糜烂: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病变反复发生,少数病例 可变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3、纤维囊性乳腺病:本病由内分泌失调引起,常见 于40岁左右的妇女,主要表现为乳腺小叶导管和腺 泡上皮细胞的增生、大汗腺化生及导管囊性扩张, 间质纤维组织也有增生。伴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者 较易发生癌变。
正确认识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 原位癌是防止肿瘤发生发展及早期诊断肿 瘤的重要环节。
一、癌前病变 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
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常见癌前病变: 1、粘膜白斑 2、子宫颈糜烂及胃溃疡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7、皮肤慢性溃疡
4、结肠、直肠的腺瘤性息肉:较为常见,可以 单发或多发,均可发生癌变。多发性者常有家族 史,更易发生癌变。
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 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腺体可发 生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如久治不愈 可发生癌变。 慢性胃溃疡时溃疡边缘的粘膜因受 刺激而不断增生,其癌变率大约为 1%。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溃疡反复发生和粘 膜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结肠腺癌。
肿瘤3xin

③质地较硬,切面常为灰白色,较干燥。 ④镜下,癌细胞可呈腺状,巢状或条索状排列,与 间质分界清楚。 ⑤网状纤维染色时,网状纤维只见于癌巢的周围。 ⑥早期一般多经淋巴道转移,晚期发生血道转移
根据腺瘤的组成成分或形态特 点,又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特殊类 型:
一、上皮性肿瘤
(1)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 与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
多见于结肠、直肠粘膜。呈息肉状,腺瘤可有 蒂与粘膜相连,但也可以是比较平坦的。
一、上皮性肿瘤
(2)囊腺瘤(cystadenoma): a.是由于腺瘤组织中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
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3.原位癌:
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 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 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柱状上皮、乳腺和胃也可发生原位癌。
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目前较多使用上皮内瘤变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这一概念 来描述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这一 连续的过程,将轻度和中度非典型增生 分别称为上皮内瘤变I级和II级,重度非 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上皮内瘤变III级。
一、上皮性肿瘤
(3)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由腺组织、粘液样及软骨样组织等多种成分混 合组成。常发生于涎腺,特别常见于腮腺,过去曾 称之为混合瘤。
一、上皮性肿瘤 (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由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特点: ①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是最常见的一类 恶性肿瘤。
病理学原位癌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原位癌的名词解释
原位癌 (in situ carcinoma) 是一种癌前病变,也称为上皮内上皮癌 (in situ carcinoma of the epidermis),是指癌细胞只出现在上皮层内,还没有破坏基底膜,或侵入其下的间质或真皮组织,没有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的病症。
原位癌通常是由局部刺激或遗传因素引起的,例如长期吸烟、饮酒、接触化学物质或感染等。
原位癌的病理特点包括: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栅状或条索状,排列成正常上皮结构,基底膜完整,未见癌组织侵入基底膜下方。
此外,原位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但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在组织学上,原位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腺鳞癌三种类型。
原位癌是一种高度可逆的癌前病变,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通常不会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
然而,如果原位癌未及时治疗,它可能会发展为浸润癌,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原位癌是非常重要的。
名词解释 癌前病变

名词解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又称肿瘤前病变,是指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发展的过程。
它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前期阶段,通常具有一定的组织学特征。
在临床上,通过观察和检测这些病变,可以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测患者的肿瘤发生风险。
癌前病变的相关参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癌前病变的基本概念:介绍癌前病变的概念、特点及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
癌前病变是指正常细胞通过一系列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逐渐发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紊乱,但尚未达到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癌前病变一般较小,表面平滑,未破溃,缺乏肿块形成,可通过组织学检查来发现。
它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前期状态,因此对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变得十分重要。
2. 癌前病变的类型与分类:介绍常见的癌前病变类型和分类方法。
癌前病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黏膜上皮内病变(如宫颈上皮内瘤变)、乳腺癌前病变(如导管原位癌)、消化道癌前病变(如结肠腺瘤)、呼吸道癌前病变(如鳞状细胞上皮原位癌)等。
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癌前病变可以分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微侵袭等不同程度的病变。
3. 癌前病变的诊断与检测方法:介绍癌前病变的常用诊断和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癌前病变诊断和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例如,通过细胞学检查如细胞刮片、活检等来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而判断是否存在癌前病变。
组织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活体组织标本的切片和染色来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
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等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影像信息,有助于发现癌前病变的存在。
分子生物学检测则通过检测某些特定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来辅助癌前病变的诊断。
4. 癌前病变的预后与治疗:介绍癌前病变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法。
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概率不同,有些病变具有高度恶变的趋势,而其他一些病变则恶变的概率较低。
因此,对癌前病变的预后评估十分重要。
治疗方面,对于高度恶变的癌前病变,通常会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成恶性肿瘤。
肿瘤—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病理学课件)

2023/8/21
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
三、早期浸润癌
癌细胞突 破基底膜 向下浸润 生长,其 浸润深度 不超过3~ 5mm,且 无局部淋 巴结转移。
2023/8/21
小结
1.非典型增生是指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态呈现 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2.原位癌是指癌变限于皮肤的表皮层内或黏 膜的上皮层内,尚未侵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 者。
但尚未累及全层。
2023/8/21
宫颈非典型增生--轻度(Ⅰ级)
宫颈非典型增生--中度(Ⅱ级)
宫颈非典型增生--重度(Ⅲ级)
二、原位癌
原位癌是指癌变限于皮肤表皮层内或黏 膜上皮层内,尚未侵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 长者。
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早期发现、正确 诊断、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癌, 从而提高治愈率。
3.早期浸润癌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生mm,且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属于早期癌。
2023/8/21
一、癌前病变
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如 不积极治疗,有可能发展为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 1. 黏膜白斑
2023/8/21
2. 子宫颈糜烂 3. 纤维囊性乳腺病
2023/8/21
4. 结肠多发性息肉病 5.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
2023/8/21
6.皮肤慢性溃疡
7. 肝硬化
8.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2023/8/21
一、非典型增生 二、原位癌 三、早期浸润癌
2023/8/21
一、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性增生是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 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表 现为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深染,核 /浆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排列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1.癌前疾病与病变
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不治愈,进一步发展即可能转变成癌。
而癌前疾病是指一些独立性疾病,其中某些可发展为癌前病变甚至癌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黏膜白斑病。
常发生在口腔、食管、外阴等处黏膜,病变肉眼观呈白色斑块,镜下见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角化,并有一定异型性,病变有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
(2)子宫颈糜烂。
指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来自子宫颈管的柱状上皮取代。
在糜烂愈合中,储备细胞考试,大网站收集增生并化生为鳞状上皮。
由于慢性炎症过程可导致不完全鳞化和异型增生,少数演变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3)乳腺增生症。
主要为乳腺小叶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囊性变,其中伴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者较易发生癌变。
(4)结肠多发性息肉病。
往往有家族史,可恶变为腺癌。
(5)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腺体可发生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主要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形不规则,核分裂相多见,但一般不见病理性核分裂相;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
根据病变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
如子宫颈鳞状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可分为:异型上皮细胞累及上皮全层的下1/3为轻度(Ⅰ级);累及上皮全层的下2/3为中度(Ⅱ级);累及上皮全层的下2/3以上为重度(Ⅲ级)。
3.原位癌
癌变局限于原有腺体内及黏膜上皮层或皮肤表皮层内,尚未表现有浸润(未突破基底膜)的一种早期癌,因上皮内无血管或淋巴管,故原位癌不发生转移。
原位癌是癌的最早期,故又称为0期癌,此时如果手术切除即可完全治愈。
原位癌常见于宫颈、皮肤、支气管、胃、前列腺和乳腺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