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课程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nit)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nit)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am,简称NIT)是中国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是NIT的基础课程之一。

以下是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NIT)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1.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1.1.2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1.3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1.1.4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1.1.5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1.2 计算机操作系统1.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1.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2.3 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3 计算机应用软件1.3.1 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3.2 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3.3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4 计算机安全1.4.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防治1.4.2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二、考试形式本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三、考试要求1. 考生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和计算机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2. 考生应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考生应能够理解和分析计算机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考试题型1. 选择题:占总分的30%2. 填空题:占总分的20%3. 操作题:占总分的20%4. 简答题:占总分的10%5. 综合题:占总分的20%五、考试难度本考试难度适中,主要考查考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计算机安全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考试)大纲

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考试)大纲

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号:111参考学时:48~64 学时(理论24~32 学时,实验24~32 学时)考试安排:每年两次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期末考试方式:机试考试时间:90 分钟考试总分:100 分机试环境:Windows 7+Office 2010设置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动力之一。

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课程中的第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及计算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 1 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课程内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基本概念,计算机新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冯·诺依曼结构的工作原理,计算机信息编码、数制及其转换,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应用,音频、图像、视频文件及有关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关系数据库,计算思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

(三)考核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的特征、分类、性能指标、应用,音频、图像、视频文件及有关多媒体处理技术,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基本概念,计算思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基本概念。

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

掌握:信息表示,数制及其转换,字符的表示(ASCII 码及汉字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微型计算机系统。

应用:中英文录入。

(四)实践环节1.类型验证。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计算机信息处理基础知识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基本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3、硬件的主要性能指标:主频、存储容量。

3、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的概念。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

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4、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原理。

5、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二进制。

逻辑值、数值、字符(ASCII码)、汉字及特殊符号(GB码、GBK码等)、声、图、视频等信息在计算机内的二进制表示。

二、Windows操作系统1、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操作:创建、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2、文件及文件夹的搜索3、汉字输入法。

利用汉字输入法状态框输入特殊符号。

三、Word文字处理软件1、文档的基本操作:创建、打开、保存、关闭。

2、文档编辑:插入特殊符号;文本的选择、移动、复制、删除、替换。

3、文本格式化:字体、字号、字形、文本颜色、下划线等。

4、段落格式化:段落对齐、段落缩进、行间距、段间距。

5、边框和底纹:应用范围(文字、段落)。

6、图文混排: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绘制自选图形;图形对象的美化(边框和填充);图文混排(四周型环绕、紧密型环绕、上下型环绕、浮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

7、页面排版:页面设置、页眉页脚、页面边框、分栏。

8、制表位、首字下沉。

9、表格:插入、删除、移动、复制(表格、行、列、单元格);单元格合并和拆分;表格属性(表格在页面中的位置、行高、列宽);单元格文本的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边框和底纹;排序;公式计算;表格与文本的相互转换。

四、Excel表格处理软件1、工作簿的基本操作:创建、打开、保存、关闭。

2、工作表的基本操作:重命名工作表标签、移动、复制、删除。

3、表格的编辑:单元格、行、列的选择、插入、删除、移动、复制。

一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2024版)

一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2024版)

一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2024)一、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2.理解系统、软件、算法、数据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3、掌握利用计算思维、数据思维和计算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掌握办公软件、移动应用,具有利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5、了解计算机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知识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二、考试内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趋势。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3.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相关概念。

4.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及常见的典型算法。

5.数据信息表示,数据存储及处理。

6.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数据挖掘及大数据技术概念。

7.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8.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及分类。

9.互联网的原理、概念及应用。

10.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及防御。

11.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12,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

13.计算机相关法律,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二)文字信息处理1.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保护、打印(预览)文档;2.基本编辑操作:插入、删除、修改、替换、移动、复制;3.字体格式化;段落格式化;页面格式化;4.文本编辑操作:分节、分栏、项目符号与编号、页眉和页脚、边框和底纹、页码的插入;时间与日期的插入;5.表格操作:表格的创建和修饰,表格的编辑,数据的排序;6.图文混排: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图形等的插入与删除、环绕方式和层次、组合等设置、水印设置、超链接设置。

(三)表格信息处理1.工作簿、工作表基本操作:新建工作簿、工作表和工作表的复制、删除、重命名;2.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常用函数和公式使用;3.窗口操作:排列窗口、拆分窗口、冻结窗口等;4.图表操作:利用有效数据,建立图表、编辑图表等;5.数据的格式化,设置数据的有效性;6.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分级显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应用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进行工作和学习。

二、课程目标:1. 熟悉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3. 了解常见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4. 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技巧;5. 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分享。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分类及功能2. 操作系统使用- 常见操作系统介绍(如Windows、macOS、Linux等)-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升级- 桌面环境和文件管理- 常用系统设置和维护操作3. 办公软件应用- 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的基本操作和文档编辑技巧- 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技巧- 幻灯片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演示技巧- 其他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应用(如数据处理软件、图像编辑软件等)4. 互联网与信息检索-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常用网页浏览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 文献引用和资源分享的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的实验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堂讨论,加深理解并培养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材与参考书籍:(教材)- 鲍尔,周霏,袁珂. 计算机应用基础[M]. 中国: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参考书籍)- 陈十一. 计算机与现代社会[M]. 中国: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Richard G., Dean W., Samil R. 计算机概论(原书第七版)[M]. 中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七、其他事项: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互联网的基本应用等内容。

1.3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 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二、考试形式2.1 考试时间和地点考试时间和地点将根据学校安排公布。

2.2 考试方式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内容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2.3 考试内容和分值本次考试的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15分-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0分-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35分-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30分三、知识点要点3.1 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CPU、内存和硬盘等硬件组件-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3.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区别- 用户界面与操作系统交互的基本方法- 文件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3.3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和格式设置- 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公式计算-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和播放- Outlook邮件的基本发送和接收3.4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常见的网络服务和应用- 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标准-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四、考试准备4.1 学习资料学生可参考教材、课堂讲义、相关网站等学习资料进行复习。

4.2 复习重点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重点复习以下内容:-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及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及考试要求,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专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是评价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是检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诊断与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

Ⅱ.考试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性考试,旨在检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解和运用的水平。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认知、认同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要求对某一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再现,即知道“是什么”。

理解:要求对某一知识和原理能够较全面、较深入地领会,并分析、解释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应用知识点的原理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即清楚“怎么办”。

熟练掌握:指在掌握的基础上,能运用多个知识点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具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了解计算机(1)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列举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2)了解计算机在信息时代的广泛应用;(3)掌握计算机的特点及计算机分类;(4)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

2.认识微型计算机(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2)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了解CPU的主要性能指标;(4)理解存储单位的基本概念,掌握位、字节、字、KB、MB、GB、TB 的换算关系,了解计算机系统存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5)理解常用存储设备(U盘、硬盘、光盘、移动硬盘)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1)理解常用输入设备及输入方法(键盘、鼠标、触摸屏、读卡器、手写与语音输入设备、二维码、条形码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理解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频输出设备、投影仪)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3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3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1. 课程目标:本科目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了解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能独立完成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并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

2. 考试科目本科目考试共分为两部分:笔试和上机操作。

(1) 笔试部分:注重考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数据结构、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2) 上机操作部分:注重考生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通过考察考生对一定规模的软件开发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价考生应用能力。

3. 考试内容(1) 计算机硬件:包括计算机的组成、存储技术、输入输出设备、主板、CPU、硬盘、内存等基础知识。

(2) 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知识。

(3) 网络基础:包括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网络安全等知识。

(4) 数据结构与算法:包括数组、链表、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和排序、查找、递归等基本算法。

(5) 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高级语言(如C语言、Java语言、Python语言)、脚本语言(如JavaScript语言、PHP语言)、数据库语言(如SQL语言)等。

(6)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包括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流程及相关工具和技术。

4. 考试要求(1) 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数据结构、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等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了解主流技术发展趋势。

(2) 具备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能力:掌握软件开发过程及相关工具和技术,能够独立完成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任务,具备一定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82666XJ02TJA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二、考试方式及时间
答题方式: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上机考试
考试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试
成绩构成:
平时考核期末考试
40% 60%
考核说明:本课程为考试课,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

平时考核成绩通过检查抄写知识要点笔记和上机实践作业完成情况,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占40分。

期末考核通过上机考试,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基本运用和综合运用,突出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占60分。

总成绩 = 平时考核成绩(总分40分)+ 期末考核成绩(总分100分)×60%。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上机指导》(2019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教材)
2.参考资料: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2019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上机考试题库》,未来教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9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陶宪盛,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5
四、考试内容
第1章计算机基础应用
1.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常识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指法及键盘操作
第2章 Word 2010的使用
1.Word 2010基础
1.1 启动Word
1.2 Word窗口及其组成
1.3 退出Word
2.Word的基本操作
2.1 创建新文档
2.2 打开已存在的文档
2.3 输入文本
2.4 文档的保存和保护
2.5 基本编辑技术
2.6 多窗口编辑技术
3.Word的排版技术
3.1 文字格式的设置
3.2 段落的排版
3.3 版面设置
3.4 文档的打印
4.Word表格的制作
4.1 表格的创建
4.2 表格的编辑与修饰
4.3 表格内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5.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
5.1 插入图片
5.2 绘制图形
5.3 使用文本框
第3章 Excel 2010的使用1.Excel 2010概述
1.1 Excel的基本功能
1.2 Excel的基本概念
1.3 Excel的主要用途
2.基本操作
2.1 建立与保存工作簿
2.2 输入和编辑工作表数据
2.3 使用工作表和单元格
3.格式化工作表
3.1 设置单元格格式
3.2 设置列宽和行高
3.3 设置条件格式
3.4 使用样式
3.5 自动套用格式
3.6 使用模板
4.公式与函数
4.1 自动计算
4.2 输入公式
4.3 复制公式
4.4 函数应用
5.图表
5.1 图表的基本概念
5.2 创建图表
5.3 编辑和修改图表
5.4 修饰图表
6.工作表中的数据库操作
6.1 建立数据清单
6.2 数据排序
6.3 数据筛选
6.4 数据分类汇总
6.5 数据合并
6.6 建立数据透视表
7.工作表的打印和超链接
7.1 页面布局
7.2 打印预览
7.3 打印
7.4 工作表中的链接
8.保护数据
8.1 保护工作簿和工作表
8.2 隐藏工作表
第4章 PowerPoint 2010的使用1.PowerPoint基础
1.1 启动与退出PowerPoint
1.2 PowerPoint窗口
1.3 打开与关闭演示文稿
1.4 PowerPoint的帮助功能
2.制作简单演示文稿
2.1 创建演示文稿
2.2 编辑幻灯片中的文本信息
2.3 在演示文稿中增加和删除幻灯片
2.4 保存演示文稿
2.5 打印演示文稿
3.演示文稿的显示视图
3.1 视图
3.2 “普通”视图下的操作
3.3 “幻灯片浏览”视图下的操作
4.修饰幻灯片的外观
4.1 应用主题统一演示文稿的风格
4.2 幻灯片背景的设置
5.插入图片、形状和艺术字
5.1 插入剪贴画、图片
5.2 插入形状
5.3 插入艺术字
6.插入表格
6.1 创建表格
6.2 编辑表格
6.3 设置表格格式
7.幻灯片放映设计
7.1 放映演示文稿
7.2 为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
7.3 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计
7.4 幻灯片放映方式设计
8.在其他计算机上放映演示文稿
8.1 演示文稿的打包
8.2 将演示文稿转换为直接放映格式
第5章综合实践教学
1.计算机基本操作要点
2.Office办公软件基本操作要点
撰写人:刘玉仁教研室主任:王希达院长:王龙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