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共15张PPT)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欣赏教案

音画融溶绘声绘色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欣赏(选自人音社《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设计意图:音乐与美术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艺术门类。
它们教育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创设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审美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运用体验、感受、参与、探究、对比、讨论等学习方式,让他们了解世界优秀音乐作品和多元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本课旨在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音乐中想像画面、从绘画中体会音乐,通过对欧洲印象派几个绘画与音乐作品的介绍、鉴赏和比较,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分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体验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的美好意境。
教学内容: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极其《大海》、《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等音乐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大海》、《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点。
2、通过学习、鉴赏,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了解、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印象派绘画的导入,使学生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欣赏德彪西主要印象派作品《大海》之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感受、体验其受特有的表现手法及作品风格,从而对印象主义音乐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
从德彪西的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电视倍投、组合音响。
教学时数:1课时(高一年级)教学过程:◆课前:(创设轻松愉快、印象派特点的音乐环境,暗示课题。
)课前屏幕展示本课标题“音画融溶绘声绘色”,并同时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欣赏教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欣赏教案
音画融溶绘声绘色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欣赏
(选自人音社《音乐鉴赏》第11 单元第21 节)
设计意图:
音乐与美术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艺术门类。
它们教育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创设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审美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运用体验、感受、参与、探究、对比、讨论等学习方式,让他们了解世界优秀音乐作品和多元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本课旨在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音乐中想像画面、从绘画中体会音乐,通过对欧洲印象派几个绘画与音乐作品的介绍、鉴赏和比较,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分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体验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的美好意境。
教学内容:
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极其《大海》、《月光》、。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课件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十一单元二十一节
音乐色彩大师 ----德彪西
德彪西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 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 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的代表作有钢琴 曲《亚麻色头发的少 女》,管弦乐《牧神的 午后前奏曲》、《大海》 等。
听觉与视觉
强
弱 长音 短音
高
跳进 明亮 灰暗
音高 音值 力度 速度 节奏 旋律 高 长音 强 快 舒展 跳进 低 短音 弱 慢 紧缩 级进
黎明时的海
随着太阳的升起,天越来越亮, 这时的海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音乐又有什么特点?
美术
线条模糊 光线的强弱
音乐
旋律 节奏 力度 音调 ຫໍສະໝຸດ 色光与影的变换色彩明暗
?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正午的海
正午的太阳已经高高悬起, 这时的海又有什么变化?与“ 黎明”比较,音乐又有哪些变 化?
级进
快 慢
低
《大海》的三幅素描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海浪的嬉戏 ” “风和海的对话”
黎明前的海 太阳还没有升起,这时的 大海是怎样的?音乐上有什 么特点?
音乐是一门深奥的数学,其要素为 永恒的一部分。它决定着海水的运动, 决定着由风引起的海浪的戏谑。。。。
黎明时的海
请用以下音乐要素设计黎明时的海。
光 线 的 线 强 条 弱 模 糊 力 度 短 若 小 隐 的 若 旋 现 律
光 与 影 的 变 换 节 奏 多 变
色 彩 明 暗 乐 器 频 繁 变 化
—
—
—
—
一位伟大的 音乐革新者, 一个把音乐 带到另一个 境界的开路 先锋。
第11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案例:交响素描《大海》 ----感受印象主义艺术教学目的:1、通过绘画《日出》和交响素描《大海》的第二乐章《海浪的嬉戏》的综合赏析,使学生初步体验、了解现代音乐先驱———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积极参与聆听活动,试利用听觉和视觉发挥创造想象能力,用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乐曲的情感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赏析《波浪的嬉戏》,感受、体验在旋律、音色上的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笔人手一份板书设计:印象主义:绘画音乐朦胧多变丰富奇异色彩音色冷暖对比黯淡轻柔短小粗糙短小断续线条旋律不断转换变化多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教师出示大海场景课件(动态录象、海涛声):大海,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请用一些词或句描述印象中的海。
(二)学生活跃积极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一望无际、变幻无穷……师:普希金在《致大海》中这样写道:(朗诵)我多么爱你的回声,爱你深沉的声调,你悠久无尽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优美的声调深深吸引了学生,朗诵完毕掌声一片。
(二)讲明本课学习内容1、师:这堂课,我们赏析一首《大海》的交响乐并从赏析从中了解其音乐风格。
2、结合课件幻灯片介绍:这首交响素描《大海》有三个乐章。
第一首《从黎明到中午》描述的是从薄雾中慢慢显现的平静的大海;第三首《风和浪的对话》描述的是咆哮的大海,狂涛奔腾;第二首描述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从音乐中去感受。
二、初听《波浪的嬉戏》(一)学生带着“第二乐章描述的是怎样的大海”的问题初次欣赏视听结合的演奏现场《波浪的嬉戏》。
(二)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题。
1、这个乐章描述的是怎样的大海?学生:嬉戏的海浪、翻滚着,时而峰涌时而飞溅……2、这样的乐曲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学生:有些古怪、很杂乱、只有大概的印象具体的情节是乱糟糟的、有点不知所云……(三)教师小结:同学们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刚才你们的这些感觉是一种音乐流派的典型风格(板书:印象主义、音乐)三、赏析印象主义绘画的作品,感受什么是印象主义。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这就是德彪西! 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第一段音乐主题
思考:
长笛 单簧管
主题旋律是由哪些乐器演的?
第二段音乐主题
对比聆听两段主题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德彪西用模糊的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 声音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在音乐语言上突 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 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根据你的理解挑选描绘印象派的词语。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聆听
两段音乐哪首更适合为下图配乐? 理由是什么?
印象派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末20世初,以法国作 曲家德彪西为主要代表的音乐流派。 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是: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 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 在音乐语言上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 彩; 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浪漫 象征 缥缈 理性 音画 严谨 内心 意象
拓展探究
聆听音乐,关注乐曲的音乐要素 用绘画或文字记录对大海的印象。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 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 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是室外的艺术,向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像天空,像海洋。决不能把音 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德彪西
1862—— 1918
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 家、指挥家、音乐评论 家。七岁开始学习钢琴, 11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并在那里进行了长达12 年的专业学习。
代表作:交响素描《大 海》、钢琴小品《月光》 《水中倒影》、管弦乐 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等。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波浪的嬉戏 风与海的对话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结构由两个基本段 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整部乐曲 记述了从黎明到中午大海的千变万化。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课件

印象主义音乐大师
同学们,请叫我帅
哥德彪西
2
法国人(1862年-1918年),是十九世 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 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 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近现代欧美各 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 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前奏曲》、《练习曲》 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 予同情的作品。 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的时候病逝
。
14
感受流动的音乐善于表现光线的变化
15
是一首钢琴序曲,创作于1910年。标题出自法国诗 人勒孔特· 德· 里尔曾有一篇同名诗,内容描写的是 “坐在鲜花的越橘树从中的遥远爱人的温雅和妩媚姿 态”,作者从此诗中获得创作灵感。并充分发挥了其 印象主义风格的创作技法,
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纯朴、美丽、温柔却又朦胧仿佛 是在幻境之中的少女形象。
18
◦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与影响
19
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 种新音乐风格,是受“”和“”的影响而出现的 一种音 乐流派。带有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音乐的作 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 观印象或感受善于表现光线的变化;在上突破大小 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表现幽静 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3、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 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后期浪漫主 义向20世纪近现代音乐的过度。
眼睛看见的大海,可能留下的只是瞬间的画面感,德彪西 的《大海》却能给人一种从黎明到中午这样一种完整的动 态的画面感!
13
从那遥远海边,慢慢消失的你,本来模糊的脸竟然渐渐 清晰。
想要说些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把它放在心底。 茫然走在海边,看那潮来潮去,徒劳无功想把每朵浪花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

二、《波浪的游戏》 三、《风和海的对话》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结构由两个基本段 落组成,外加一段引子和尾声。整部乐曲描述 了从黎明到中午海面上光的繁复变化。 ⑴乐曲主要运用哪些乐器音色来表现德彪西对 大海的印象? ⑵用几个关键词汇的连接(或画线条)记录下 乐曲中大海从黎明到中午的变化过程。
《吉内佛拉.德.班奇像》
《康威尔斯小姐像》
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由于我热爱音乐
,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 的传统。音乐是真诚洋溢的自由艺术, 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像地面,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 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 德彪西(法)
拉威尔在该作品中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手法:全曲在一个固 定的节奏背景上,由两个主题及其不断的交替反复组成。节奏 充满活力,贯穿全曲始终。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 两小节才开始转调, 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 , 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乐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 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这种节奏持续四小 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第一主题舒展明亮, 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该主题先由长笛在低音区轻轻奏出; 期间经单簧管反复之后,由大管奏出第二主题。乐曲的第二主 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第二主题被作者称为具有西班 牙——阿拉伯风格。
听这样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莫奈《印象 日出》
云、月光、大海、沉没的教堂
看到这些标题,你想的什么?
一:印象乐派的起源
19世纪末,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 学的影响而出现了一个新的音乐流派—印象 乐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 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 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 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教师资格证试讲稿 人教版 音乐 高中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同学们好,现在请大家先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
(播放《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好了,老师想问问大家,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最大的感受是怎样的,凭直觉说说你的第一感受。
优美、清新、朦胧、充满幻想、恍惚,呵呵,好的,同学们,这首钢琴小曲与我们之前比较熟悉的《致爱丽丝》或者《秋日私语》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没有规律、不规则,对!这些钢琴曲都是非常优美、舒缓的,但是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音乐却可以用朦胧、充满幻想、恍惚这些词来形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印象主义音乐。
(板书)19世纪末,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出一种新音乐风格,它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
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
(板书)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钢琴曲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这首钢琴曲短小、清新、恬静、优雅而充满活力,期间穿插了“五声音阶”的特色。
下面我们结合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康威尔斯小姐像》和黎赛尔的同名诗歌再来聆听一遍这首曲子。
(播放《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大家对于这首乐曲的主旋律的印象有没有深刻一些,好的,现在我们结合谱例用你们最轻盈、曼妙的声音来哼唱一下!(哼唱前四小结旋律)好,大家似乎都已经沉浸在其中了。
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主旋律在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播放《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好,出现了?对,三次!第一次的出现很轻盈,为我们展示了少女的一头长发,接下来紧接着第二遍的出现,增加了少女形象的温柔、贤淑和美丽。
后来经过一段抒情、激动的旋律,又在高音区出现了第三遍,清澈、透亮。
这首曲子虽然短小,但各个部分都安排的非常精致,如果我们能够像刚才这样仔细品味,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也不是那么没有头绪。
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派|一个人|光影|色彩|朦胧
目录
印象派艺术的起源与概念 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德彪西的生平 印象派音乐的作品聆听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总结
CHAPTE ONE
印象派音乐的起源
印象派19世纪后半页至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的一 种全新的艺术流派和文化 思潮。印象派音乐产生于 19世纪末期,是受到象征 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 影响产生的一个音乐流派, 印象派音乐有一种完全抽 象,超越现实的色彩,是 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CHAPTE THREE
印象派音乐聆听
这些仙女,我欲使她们永存 她们的肌肤 是那样的光艳,粉红, 在天光中熠烁 带着迷离睡意 我爱一个梦吗 我的怀疑,古老的沉沉夜色 停留在那细密纤巧的树枝上 这是真正的树枝,哎! 我感到了孤独 为了克服那追求玫瑰理想的缺陷 让我们思索吧……
【曲名】牧神午后
【作者】德彪西
德彪西
德彪西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 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近代“印 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 象派艺术的熏陶,他的作品结合了东方音乐,西 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其音乐对自他以 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 《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 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 与梅丽桑德》。
质朴,清新,恬静而优雅的小女孩的形象
对比聆听三首与月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三首 作品有什么不同。
思考
朦胧
CHAPTE FOUR
光影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色彩
短小
德彪西【法】
印象派绘画
朦胧,光影,色彩
三种月色的不同对比
古典主义音乐: 严谨、规整 浪漫主义音乐: 注重情感的表达,浪漫诗意 印象主义音乐: 突出瞬间的主体印象,表现一种朦胧,
【体裁】交响曲
烈日当空,半神半兽的牧神躺在树荫下休息。 他似睡非睡,胡思乱想,感到自己模模糊糊地进 入了埃特纳山仙境。在那里,他见到仙女在舞蹈,
【取材】马拉美· 《牧神午后》
【欣赏】
并且和爱神维纳斯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刻。正当他
要受到惩罚的时候,他又昏昏沉沉睡着了。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德彪西运用钢琴音响色彩调色板上的一切手段,创造了新颖独 特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系列别有情致的音乐形象,扩 展了"前奏曲"的表现领域。《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就是其中最 具特色的作品。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是谁坐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 自清晨起就在放声歌唱? 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娘, 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 在夏日明亮的阳光下, 云雀的歌声在回荡, 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
提问
你觉得刚才的两首音乐作品能否听出音乐的旋律主 题,力度,速度有什么特点?
乐曲短小,节奏不规则,力度较弱,旋律不明显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从音乐中你能够想象到一位怎样的女孩儿的形象?
【名称】《路易斯·奥松维尔伯爵夫 人》 【作者】让·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 【创作年代】1845年
【名称】《日出·印象》 【作者】克洛德·莫奈 (法国) 【创作年代】1874年
睡莲
干草堆
CHAPTE TWO
德彪西生平介绍
【全名】 克劳德·德彪西 【出生日期】 1862年8月22日 【逝世日期】 1918年3月25日 【所属时期/乐派】 浪漫主义, 20世纪印象乐派 【擅长类型】 钢琴音乐,管弦 乐,歌剧,室内乐,艺术歌曲
空旷的美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