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作品欣赏

•
德彪西
是谁坐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 自清晨起就在放声歌唱? 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娘,
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 在夏日明亮的阳光下, 云雀的歌声在回荡, 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
欣赏钢琴曲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印象主义作品的主要特征: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 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 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 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 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 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 术。
) ――德彪西(法)
⑴这幅画给了你哪些直观的感觉?
法国 莫奈《印象 日出》
⑵如果让你选择一段和画面相配的音乐,你认为那首音乐比较合适?
• 《神奈川冲浪里》(日本浮世绘版画大师葛饰北斋) • 德彪西受《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而创作了交响素描《大海》,他非常喜
欢葛饰北斋的作品,并曾经将它作为《大海》的总谱的封《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2、《波浪的游戏》 3、《风和海的对话》
1、乐曲主要运用哪些乐器音色来表现德彪西对大海的印象? 2、用几个关键词汇的连接(或画线条)记录下乐曲中大海
从黎明到中午的变化过程。
音乐1 月光曲.mp3
音乐2 月光.mp3
听一听 辨一辨 哼一哼
课后探究
• 课后再次聆听本课介绍的德彪西的三个作品,写 一篇赏乐笔记。
• 课后搜集一些有关印象派音乐家和画家的资料 (包括文字、音响、图片等),下次课上进行展 示交流。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欣赏教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欣赏教案
音画融溶绘声绘色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欣赏
(选自人音社《音乐鉴赏》第11 单元第21 节)
设计意图:
音乐与美术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艺术门类。
它们教育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创设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审美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运用体验、感受、参与、探究、对比、讨论等学习方式,让他们了解世界优秀音乐作品和多元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本课旨在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音乐中想像画面、从绘画中体会音乐,通过对欧洲印象派几个绘画与音乐作品的介绍、鉴赏和比较,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分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体验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的美好意境。
教学内容:
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极其《大海》、《月光》、。
人音版高中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共15张PPT)

印象派|一个人|光影|色彩|朦胧
目录
印象派艺术的起源与概念 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德彪西的生平 印象派音乐的作品聆听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总结
CHAPTE ONE
印象派音乐的起源
印象派19世纪后半页至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的一 种全新的艺术流派和文化 思潮。印象派音乐产生于 19世纪末期,是受到象征 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 影响产生的一个音乐流派, 印象派音乐有一种完全抽 象,超越现实的色彩,是 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CHAPTE THREE
印象派音乐聆听
这些仙女,我欲使她们永存 她们的肌肤 是那样的光艳,粉红, 在天光中熠烁 带着迷离睡意 我爱一个梦吗 我的怀疑,古老的沉沉夜色 停留在那细密纤巧的树枝上 这是真正的树枝,哎! 我感到了孤独 为了克服那追求玫瑰理想的缺陷 让我们思索吧……
【曲名】牧神午后
【作者】德彪西
德彪西
德彪西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 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近代“印 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 象派艺术的熏陶,他的作品结合了东方音乐,西 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其音乐对自他以 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 《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 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 与梅丽桑德》。
质朴,清新,恬静而优雅的小女孩的形象
对比聆听三首与月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三首 作品有什么不同。
思考
朦胧
CHAPTE FOUR
光影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色彩
短小
德彪西【法】
印象派绘画
朦胧,光影,色彩
三种月色的不同对比
古典主义音乐: 严谨、规整 浪漫主义音乐: 注重情感的表达,浪漫诗意 印象主义音乐: 突出瞬间的主体印象,表现一种朦胧,
第二十一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目的(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材分析1、交响音画《大海》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
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
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
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这个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逐步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二、《波浪的游戏》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
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
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
三、《风和海的对话》这个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
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
这部作品不但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2、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本课重点欣赏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1.聆听乐曲,进行思考。 学 生 活 动 2.在掌握旋律的基础上,深入意境。 3.运用多媒体展现曲中佳境,使学生兴趣高涨,提高学习效率。 4.通过对印象派绘画作品的观察,联系印象派音乐更加深入了解印象派作品的 特点。
1.使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个初步的认识。 设 计 意 图 2.通过学生初步聆听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个初步的视听感觉。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4.通过介绍音乐家,引导学生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年代、背景、环境、风 格特点。 5.引导学生对大海整部作品的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欣赏,我们大体可以掌握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作 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 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 空幻的意境。 印象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作品《大海》的另外两个乐章是什么?少女》这部作品采用了什么音调? 你怎样来理解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
1播放《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学生们聆听完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 师 活 动 2播放《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同学们聆听完毕,组织讨论,思考后,回答问题。 3.听完印象派音乐后,观赏意象派的绘画作品。每组派学生代表陈述本小组讨 论后的结果即: 印象派音乐与印象派绘画有何联系与区别? 4.播放映像派油画《日出》、《星空》等
教学重点 赏析《大海》,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 领会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特点。 导入法,自主参与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提问法,拓展探究法。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一.导入新课:我们到今天为止已经学过了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 今天我们来 感受一下只有一个人的音乐流派:印象主义乐派,他就是法国的 德彪西。 二、介绍“印象主义音乐流派”: 1概念:印象主义音乐流派曾被称作“一个人的流派”,这个人指的就是德彪 西。德彪西于1862年出生于法国,凭借出色的音乐天赋,11岁就考入巴黎音乐 学院, 1884年他创作康塔塔《浪子》获罗马大奖并赴罗马进修。回国后他创 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和《夜曲》以 及钢琴曲《意象》和《版画》,这些作品的问世标志着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确 立和成熟。 2特点: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 流派。这 种流派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一 种音乐流派。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 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 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3意义: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我 们可以从姊妹艺术中找到它的足迹。 (一)首先可以从比较形象直观的绘画艺术中的印象主义来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特 征。我们可以来看几幅印象派的绘画作品来理解印象主义的特点: 1:(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 2:(法国)保罗.塞尚的《静物》 3:(荷兰)凡高的《向日葵》 (二)还可以从象征主义的现代派诗歌中了解: 戴望舒的《雨巷》 现代象 征诗歌的特征在其艺术表现的特点上与绘画、音乐的艺术表现相似,追求诗歌 的朦胧感和抽象性,用情感的大写意代替形象的具体描写,用意境的色彩替代 叙述的轮廓。
《一个创新者的流派——德彪西》说课稿

《一个创新者的流派——德彪西》说课稿一个创新者的流派——德彪西说课稿
引言
德彪西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法国音乐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他被誉为“印象派的音乐家”,其音乐具有强烈的色彩和画面感,并具有极高的诗意性。
德彪西的音乐风格
- 色彩丰富,对音乐的和声色彩十分敏锐,善于探索不同的音响效果;
- 擅长运用优美的旋律和复杂的节奏结构;
- 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大量使用了谐波、和声、和声色彩和演奏技巧等元素,其中学术性和科技性都十分高超。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
1. 《海》:这是德彪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配器丰富,许多配器技巧到了令人惊叹的境界;
2. 《前奏曲午后的一个夏日》:这首乐曲的节奏十分简单,但手法非常巧妙,以乐声和谐声相辅相成,让人感到美好的心情;
3. 《牧神午后》:这首乐曲号称是“印象派的音乐杰作”,它是德彪西最著名的小品,以牧羊人唱歌、笛子响起的音乐图景,营造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面。
德彪西的影响
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影响了当时欧洲整个音乐界,成为了当时音乐界的潮流。
其思想和风格渗透到了当时的许多领域,为法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德彪西的巨大成就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对后世音乐家的启发和影响也是深远的。
总结
德彪西是一位真正的创新者,他的音乐风格不仅具有浓郁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更是将传统的音乐元素和现代化的审美观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流派,至今仍然被广泛传唱和演奏。
高中音乐_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大海》、《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月光》,初步感受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学习、鉴赏,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了解、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共通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导入,使学生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欣赏德彪西主要印象派作品《大海》之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感受、体验其受特有的表现手法及作品风格,从而对印象主义音乐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
从德彪西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法、视听法、选择法、归纳法、学科联系法、记录法、绘画法、讨论法、评价法、通感联觉法等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自然轻松的自主学习并掌握难度较大的印象派音乐欣赏作品及知识。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带笔、白纸一大张、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对欧洲古典、浪漫、民族乐派音乐已了解、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音乐教室前方贴有“时时刻刻经典相随”的彩字、黑板写上“音画融溶绘声绘色”课题,四周墙壁悬挂米黄色落地布帘,营造温馨、舒适、美观的赏乐环境。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组合音响、背投大屏幕电视。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
学生在音乐声中进音乐教室坐下。
一、引出课题:(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刚才大家从屏幕上看到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绘画、美术。
2.老师概括:音乐和美术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二、导入新课:(设计多种音乐风格体验,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和美术中各元素的结合比较,初步感受《水中倒影》不规则的节奏、旋律特点,为后面印象派音乐的出现做铺垫。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学案[工作范文]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学案[工作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d0519f767f5acfa0c7cd9d.png)
《一个人的流派一德彪西》学案设计背景: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彪西为主要代表的音乐流派,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它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审美是近代音乐史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印象主义音乐是现代音乐的开端,和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文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抽象、超现实的体现。
特别是在旋律、织体、音色等表现方式上与古典、浪漫主义有着显著的差异。
学习印象主义音乐帮助学生了解欧洲音乐发展的历程、概况。
教学内容: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目标:聆听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一德彪西的《大海》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赏析《大海》乐章《海上一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方法:“质探五环”教学法准备视听、影像、图片等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诱思导入对比聆听两段音乐片段《爱之梦》和《大海》设问:哪一段是你熟悉的音乐风格,简述旋律、结构、音色的特征。
出示:印象绘画作品《日出》。
请学生从已听到的两个片段中选择一首为《日出》配乐,你感觉哪一段适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导入意图:音乐浸入式对比聆听、分析为新知铺垫;画作欣赏与音乐结合,引导探索印象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音乐之间的联系。
能将将设疑、点题和新知有效的融合。
二、自学与展示:国主义作曲家被称为一个人的流派。
创作于1905年,取材日本版画的内容,为他一生最大的一部作品。
有三个乐章组成,也巩固了他印象主义大师的地位。
如果说:古典主义严谨,浪漫主义重情,那么印象派更强调的是什么?意图: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文化知识,用引导回顾不同流派的特点,利于知识前后连接,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就是德彪西! 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第一段音乐主题
思考:
长笛 单簧管
主题旋律是由哪些乐器演的?
第二段音乐主题
对比聆听两段主题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德彪西用模糊的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 声音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在音乐语言上突 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 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根据你的理解挑选描绘印象派的词语。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聆听
两段音乐哪首更适合为下图配乐? 理由是什么?
印象派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末20世初,以法国作 曲家德彪西为主要代表的音乐流派。 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是: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 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 在音乐语言上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 彩; 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浪漫 象征 缥缈 理性 音画 严谨 内心 意象
拓展探究
聆听音乐,关注乐曲的音乐要素 用绘画或文字记录对大海的印象。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 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 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是室外的艺术,向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像天空,像海洋。决不能把音 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德彪西
1862—— 1918
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 家、指挥家、音乐评论 家。七岁开始学习钢琴, 11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并在那里进行了长达12 年的专业学习。
代表作:交响素描《大 海》、钢琴小品《月光》 《水中倒影》、管弦乐 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等。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波浪的嬉戏 风与海的对话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结构由两个基本段 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整部乐曲 记述了从黎明到中午大海的千变万化。
引 子 引 子 基 本 主 题 第 一 主 题
第一段 第 二 主 题 第 一 主 题
第二段 第 一 主 题
尾 声
思 考:
音乐有什么特点? 短小、自由 音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