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
什么是国民革命

什么是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历史背景国民革命,也称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
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孙中山采取党内合作,如:共产党员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而国共合作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党内合作。
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工农革命北伐革命兴起。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四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失败原因一、客观方面: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二、主观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砍头不要紧 杀了夏明翰,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 1927年4月28日 时间: 1927年 28日 性质:代表大地主、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7 年4月18 日南京 “国民政 府”举行 成立典礼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1、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国民党“一大” 年 月 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联俄、 联共、扶助、 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2、黄埔军校的创立 1924年6月 国民党 广州 陆军军官学校 年 月 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 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 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3、举办 期 招收学生 .2万人 、举办6期 招收学生1. 万人 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创办军校的 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从今天起 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 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 从今天起 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 造,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 成立革 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 命军……有了这种骨干成了革命军 我们 有了这种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 命军 有了这种骨干成了革命军 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今天在这地 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今天在这地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 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 开这个军官学校 独一无二的希望 就是 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创造革命军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孙中山
二、北伐战争
1、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 1925年 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 国民革命军, 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干,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2、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干,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成为一支新式军队。 成为一支新式军队。 目的: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3、目的: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1926年 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北伐。 10万人正式北伐 4、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北伐。 5、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兵分三路为哪三路?主要战场是哪个? 6、北伐兵分三路为哪三路?主要战场是哪个? 夺取汀泗桥,贺胜桥,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7、夺取汀泗桥,贺胜桥,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10月10日攻克武昌 全歼吴佩孚主力,江西战场、 日攻克武昌, 8、10月10日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主力,江西战场、 福建战场胜利,冯玉祥绥远五原誓师。 福建战场胜利,冯玉祥绥远五原誓师。 9、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ppt 人教课标版

孙 中 山
中 共
(实现共产主义) 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消灭私有制
组织工人运动 认识发生改变
“中国共产党的方法……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 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因为这种联合战争,是解放我们中 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国民革命之运动,必 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重压迫的战争,是中国目前必要的不可免 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 的战争。”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1922年6月)
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
(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 “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 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兵士的力量。我们在北伐 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群众的 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唐总指挥在长沙 对农工之重要讲话》,《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19日
北伐示意图
国民革命运动
一、国民革命的背景
孙中山与中共为什么要合作? 孙中山与中共为什么能合作?
二、国民革命的过程
国民革命是怎样反帝反封建的?
三、国民革命的意义
国民革命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1924年 (年份),国民党一大在 广州 (地点)召开,确 立了“ 联俄 、 联共 、 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把旧三民 主义发展为 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标志 国共两党 合作 形成,也是 国民革命 的开端。 1924年成立的 黄埔军校 为中国革命派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1926年(年份)北伐开始,很快歼灭北洋军阀吴佩孚(人物)、 孙传芳(人物)部主力,基本推翻了 北洋军阀 的统治。
10课国民革命运动

吴佩孚 1873~1939 山东蓬莱 北洋军阀直系首领
孙传芳 1885~1935 山东历城 北洋直系军阀
张作霖 1875~1928 辽宁海城 北洋军阀奉系首领
“大家好,俺是张作 霖,大家都叫我东北 王,东北三省和京津 等一些地方都是俺地 盘 , 在 俺 底 下 有 35 万兵听俺使唤,厉害 吧,现在俺的势力可 真强呢!”
,为北伐作了政治上的准备。国民
政府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将所
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成 为当时一支新式军队。
四、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广州人民举行集会欢送国民革命军北伐。
战争目的(原因): 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北伐战争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
• • • • • • • 时间:1924年6月 地点:广州 名称:陆军军官学校 简称:黄埔军校 军校总理:孙中山 军校校长:蒋介石 军校党代表:廖仲恺 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孙 中 山 兼 任 总 理
廖 仲 凯 任 党 代 表
蒋 介 石 任 校 长
周 恩 来 担 任 政 治 部 主 任
先进事迹报道
叶挺独立团,和工农群众 的支持配合
叶挺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1896.9.10~1946.4.8原名 叶洵 字希夷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 新 四军军长
北伐战争
• 战争初期结果:成功 • 北伐军先后占领汉阳和汉口,10月10 日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部主力。北 伐军在江西战场和福建战场也都取得 了胜利。 •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南京国民政府坚持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在全 国开展“清党”运动,大肆屠杀共产党和工农群 众。
国民革命运动的概念

国民革命运动的概念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政治运动,其目标是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权,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自由、民主与富强的目标。
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是孙中山先生,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人民生计主义)成为这场运动的指导理念。
国民革命运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内外双重压迫的局面。
孙中山等一批有识之士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认识到中国的命运只能靠自力更生,通过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独立来改变中国的现状。
他们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口号,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权,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一个富强自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
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政权,孙中山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然而,革命胜利后,中国陷入了政权空白和军阀混战的局面,国家的统一和整体利益面临巨大的威胁。
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孙中山发起了“护法运动”,试图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并组织国民维持政权。
在这个时期,孙中山提出了他的“三民主义”理论。
他认为,中国的救亡图存必须具备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人民生计主义三个因素。
他主张通过建立一个多制民主政治体制,以实现各阶层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平等地位。
他追求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自尊,强调要把人民的生计放在首位,追求社会的公正和人民的福祉。
这一理论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上,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各种方式展开。
一方面,国民革命运动积极发展地方革命,以武装起义和群众运动为手段推翻北洋政府和其他军阀政权。
另一方面,国民革命运动还积极开始军事改革和建设。
孙中山提出“满洲不投降”和“耻辱条约不签署”等口号,号召人民抵制外国势力的侵略。
他鼓励发展现代化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以保卫国家利益。
国民革命运动还积极发展文化与教育事业,加强国内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民革命运动(上课)

D
)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明确提出了推翻军阀统治的要求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解析】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实现 新三民主义的途径和方式,因此,新三民主义与三大 政策是紧密相连的,故答案为D。
【例】(2010· 全国卷Ⅱ)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在八七会议上对右倾错误的纠正。 大革命失败主要是因为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 中共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在八七会议上进行了纠正。
【例】(2011 山东文综)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 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 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可能性
2、中共三大——确立合作方针(党内合作)
时间: 1923年6月 地点: 广州 中心内容: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
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同时坚持共产党 在政治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创造了条。
[史料研习] 材料1: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 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D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共产国际支持始于1921年,因此A项不是最佳答案;
1925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大幅度增加时,土地革命和北伐战争
尚未进行,故B、C两项错误。1925年,中国掀起了反帝爱国 运动的高潮,故这一时期共产党员的人数增长迅速。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1924~1927由国共两党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
重点有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开展、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等。
其中蒋介石汪精卫为何要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中对于孙中山为何要建立军校,北伐战争为何要打到三大军阀,国民党右派为何发动反革命政变没有做详细的说明。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做简单的介绍。
【学情分析】由于现在有很多北伐战争历史题材的的电视连续剧,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历史应该不是很陌生。
对于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叶挺等历史人物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所以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应该不是很难。
【课标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一、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有关国民大革命的资料。
【授课类型】新课。
第10课__国民革命运动

②“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 武汉)
1927年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表明, 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 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国民革命运动
孙 中 山 遗 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因素有哪些?
1、国共统一战线的建立,两党齐心协力 2、作战方针正确 3、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 先锋模范作用 4、工农群众的支持,是正义战争,有广大的群众 基础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国民革命运动的结果:
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中共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表现: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致开幕词
国父孙中山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开幕式上发表演说,阐明改组国民党的意义。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国民革命运动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时间: 1924年1月 (2)地点: (3)内容:
确立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 主张 广州
蒋介石
(4)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A.政治上反共反人民 B.经济上形成官僚资本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建立
北伐战争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伐胜利进军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国民革命运动
孙 中 山 兼 任 总 理 周 恩 来 担 任 政 治 部 主 任
廖 仲 凯 任 党 代 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革命运动
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先不上课,我们来听一首歌。
从这首歌的歌词中你认为它是发生在那个时期?它的口号又是什么?
学生: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老师:为什么又要打倒军阀?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来找答案吧。
老师: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处于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的统治下,这些军阀割据各自为政,并且都有自己的军队,谁都不服谁,军阀混战就是这样形成的。
这些军阀割据平时怎么开展财政运作的呢?收税,不过这个税收是强迫性的,他们强行征收各自地方老百姓的税款,加重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弄得民不聊生,怨声哀道,所以,为了除去军阀割据,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国共两党决定首次联合起来,合作进行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
老师:首先,我们看国共合作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员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一大的政策与口号是: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主张是反帝反封。
老师:接着,我们再来看国共合作中的重要事件。
一个是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是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军校由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人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军校的教学理念是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军校成果及历史意义是1924年至1927年,黄埔军校共举办6期,招收学生1.2万多人,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北伐作了军事上的准备。
国共合作中第二件事是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是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为北伐作了政治上的准备。
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成为当时一支新式军队。
好了,现在军队有了,统一领导的政府也成立了,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北伐了。
时间为1926年7月,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北伐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分三路进攻,西路指向湖南、湖北攻打吴佩孚,中路指向江西,攻打孙传芳,东路指向福建、浙江,攻打孙传芳。
你们知道首先攻打的是谁吗?为什么?首先攻打的是吴佩孚,因为他的兵力最弱,先打他易攻,接着再打孙,因为如果不打孙,只打吴,孙肯定会去支援吴,最后攻打张,因为他最远,而且他的兵力最强,先解决最近的两个以免后顾之忧。
两湖地区是北伐的主要战场,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北伐军所向披靡,在共产党员叶挺的领导下先后夺取了汀泗桥和贺胜桥。
最后,北伐军先后占领了汉阳和汉口,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主力,在江西、福建战场也取得了胜利。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北伐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是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正义战争。
2、国共合作。
3、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支持。
5、苏联的援助。
6、北伐的军事方针正确。
就在北伐胜利之际,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共合作开始转向分裂。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到南京,实现了“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到1936年,中国社会基本上形成了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统治中国的局面。
以史为鉴,启迪未来。
从国民革命由国共合作走向分裂,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合作才能双赢,团结就是力量,中国各民族,海外华人华侨都应团结起来,一起合作发展中国,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一致,分裂只会遭到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