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电影发展史
改革开放——影视篇

1996年3月,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规格最高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正式 推动和启动了电影精品“九五五○”工程。
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电影明确定义为“可经营的文化产业”。于是, 把电影作为产业来发展,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化,成为了电影改革在相当长时期 内所追求的目标。 2004年11月,广电总局又出台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在20号令放开电 影制作、发行、放映领域主体准入资格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扩大了投融 资主体开放的范围,并用法规形式巩固了电影产业改革的成果。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根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基本精神,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
1993年1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自此, 40多年形成的独家经营、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产品分配的生产流通模式被冲破,使全行业 电影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 1994年1月,广电部、电影局授权中影公司每年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 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并以分账方式由中影公司在国内发行,海外大片的引进刺激了 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
改革开放,我们不断发展,做自己的英雄
中
国
制
造
飞入寻常百姓家
认识了名人,知晓了社会,认知了世界。
不只是改变了新闻的定义,而且把人们的审美的 标准。尤其是人们的心理改变了。
使人们的社会角色更加平等,有人把它当成了一 种生活,一种阅读,不管财富如何悬殊,不管身 份如何高贵低贱,大家接受的信息是一样的。
我爱看电视(国内)
影 视 篇
改 革 开 放 辉 煌 篇 之
特此鸣谢参与制作者:
中国电影 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时期:1896-1905年电影传入中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形式,直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
这部影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2. 初步发展时期:1905-1934年随着《定军山》的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放映业逐渐发展起来,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34年,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诞生,该影片被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
3. 抗日战争时期:1934-1949年战争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困难。
然而,在这个时期也诞生了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如《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这些电影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歌颂社会主义、反映工农兵生活为主题,注重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期的电影作品包括《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等。
5. “文革”时期:1966-1976年“文革”期间,中国电影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挫折,许多电影工作者受到迫害和打压。
然而,“文革”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的电影作品,如《活着》、《芙蓉镇》等。
6.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性情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小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
同时期的电影市场也日益繁荣,中外合作拍摄的影片也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等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电影技术刚刚被引进中国,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最早的电影院于1905年开始营业,但当时的电影还主要依赖进口,中国电影还没有独立的发展能力。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1913年,中国第一部独立拍摄的电影《定军山》上映,开始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影产业逐渐成熟。
1922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血战铜鼓》在上海上映。
这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新篇章,有声电影逐渐取代了无声电影成为主流。
然而,中国电影的发展受到了战争的影响。
抗日战争和内战对电影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产业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共中央将电影产业视为国家重要的文化事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电影制作和发行。
1951年,中国第一部大规模影片《武训传》上映,开启了新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电影作品,包括《沙家浜》、《大李小李和老李》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在这个时期,中国电影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导演和演员,如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等。
然而,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后面临了新的挑战。
由于外国电影的进入和市场经济的引入,中国电影产业面临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国电影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引入资本和市场机制,鼓励投资方积极参与电影制作。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张艺谋的《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多项大奖,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代表作。
到了21世纪,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电影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参与国际影展,获得国际认可。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和现代市场策略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和现代市场策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电影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电影业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包括制度变革、影片制作水平提升、商品化运营、国际化进程等方面。
本文将会从这些方面为我们探讨中国电影的历程以及现代市场策略。
1. 制度变革1978年,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也是电影行业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的开始。
电影制片厂从原来的国有企业开始逐渐转型为市场经济主体,电影制作中的编剧、导演、演员等也通过合约制的方式开始与电影公司合作制片。
这样一来,市场竞争机制就初步形成了,并且也为电影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2. 影片制作水平提升1980年代,我国电影的制作水平逐渐提高。
首部由港澳台投资的电影《阿郎的故事》大卖,成为那个时期票房的佼佼者;而民营电影制作公司的产生,也为电影品质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电影作品有: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杜琪峰执导的《无间道》等。
3. 商品化运营进入1990年代,中国电影进一步迈入商品化运营的阶段。
此时,电影产业开始强化“市场导向”,电影上映录取新片的售价越来越高,而在市场条件的逐年改善下,这也被市场接受。
同时,国家加强对电影制片厂的改革和管理,电影市场经济化的进程加速。
4. 国际化进程2000年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输出影片”和“引进国际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在这个阶段中,许多院线连锁企业在国内扩张,也开始拓展到海外市场。
2000年代,所引进外国电影数量逐年增加,例如王家卫和张艺谋等著名电影导演执导的影片,先后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多项大奖,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舞台。
5. 现代市场策略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市场之一。
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新课题。
市场的不断开拓,技术的不断创新,都在推动电影行业向前发展。
而在现代市场策略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状况,抓住面向不同人群的市场机遇。
改革开放35年之中国电影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电影——(二十 世纪八十年代)
• 邵氏公司和嘉禾不同,它发展早,相对于 嘉禾而言,它是一座巨无霸,群星荟萃, 资产雄厚。但是因为无意中错过签约李小 龙,而将其拱手让给对手嘉禾之后,邵氏 业绩一再下滑,知道重新启用“叛逃”的 李翰祥,开启了风月片的电影模式,才以 五部电影总票房1500万的成绩对垒李小龙 的三部曲,在邵氏和嘉禾的票房之争中为 邵氏搬回了一局。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电影特点—(二 十世纪九十年代)
• 开始向商业片转型
• 开始追求大片的制作水准,向国际靠拢 • 开始进入国际视野,迈出了中国电影国际 化的第一步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电影(二十世纪 九十年代)
• 这段时间中国不仅拍出了《卧虎藏龙》这 样高水准的片子,并且中国电影市场也掀 起了一场国际大片的人潮,其中由上美厂 的动画电影《宝莲灯》以及一系列的带有 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功夫电影开始大放异 彩,为中国电影国际化打下了基础。 • 《宝莲灯》(1999年)动画片 _baofeng_001_baofeng.mp4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的中国电影
• 改革开放的三十五年来,中国电影进行了 一系列的变化: • 片段式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 化与西方文化结合——对于继续西化还是 对于传统的继承 •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电影文化的核心 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的中国电影(续表—)
• 电影作为主流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在与自身传统文化 和西方文化观念的不同转变态度,这说不 上是什么成就,但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 在,也可以从其转变态度上看出中国人自 改革开放以来,从一百年前”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开始进行重新认识,也算是一 种改革开放以来给人们带来的逐渐开放的 和自由的文化思想氛围,也是其功绩之一。
我国电影发展历程

我国电影发展历程
我国电影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电影(20世纪初-1949年)
这个阶段的电影制作主要受到外国电影的影响,以商业片为主导,顺应大众娱乐的需求。
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电影制片厂,如大中华、国泰等,开始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1949年-1976年)
这个阶段,电影成为政治宣传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
在此期间,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出现,如《武训传》、《智取威虎山》等。
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干预,电影创作受到很大限制,表达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的电影(1978年-2000年)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阶段,中国电影工业开始逐渐规范化,电影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
这个阶段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电影导演和演员,如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等,他们的作品在国际上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第四阶段:新世纪以来的电影(2000年以后)
在这个阶段,中国电影取得了空前的繁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影产业开始多元化发展,涌现出更多不同风格的电影作品。
大量优秀的电影作品相继问世,并在国际电影节上取得高度赞誉,如《霸王别姬》、《卧虎藏龙》等。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经历了从模仿外国电影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发展过程。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创作实力不断提升,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电影

三
经典改革开放题材电影分享
5 《孔雀》
导演:顾长卫 主演:张静 上映时间: 2005年 这部影片的时间跨度在1977年至1984年间, 七八十年代,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之间。讲 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情感命运。《孔雀》 分段落分别描述了三个年轻人各自的一段生 命历程与生命状态,呈现出来的是或明朗或 冲动或懵懂的理想追求,以及理想幻灭、神
党委书记刘银昌。电影后半部分是他的采访,
对农村诸多敏感问题抱持犀利观点。
三
经典改革开放题材电影分享
除了以上极具代表性的几部影片之外,关于改革开放题材和内容的 经典电影还有—— 《苦恼人的笑》(1979年) 《生活的颤音》(1979年) 《巴山夜雨》(1980年) 《小街》(1981年) 《牧马人》(1982年) 《女大学生宿舍》(1983年) 《芙蓉镇》(1986年) 《大阅兵》(1986年) 《野山》(1986年) 《二子开店》(1987年)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喜莲》(1996年) 《花季雨季》(1998年) 《一个都不能少》(1998年) 《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 《考试一家亲》(2001年) 《美丽的大脚》(2005年) 《三峡好人》(2006年) 《马背上的法庭》(2006年) 《美丽的村庄》(2007年) 这些都是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电影的进步
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整个电影行业的经营格局、
生存状态、组织方式、供需情况也都在发生着前所未 有的变化。而在这一变化中,我们看到,中国的电影 业已逐步由转型期的混乱无序开始走向规范有序,由 萧条沉寂开始走向回暖复苏,由有限开放开始走向全 面开放。
二
历经30年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历经3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似乎刚好完成了一个U形 的轨迹——由一次辉煌始,以再度辉煌终。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1905年-1949年)中国电影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05年,当时一位叫雷孝思的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购买了一台摄影机,将其带回国内,并举办了中国的第一场电影放映活动。
从此,电影在中国开始了它的发展之路。
在起步阶段,中国电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
首先,技术设备落后,很难与国际水平相比。
其次,制片人才匮乏,电影制作水平有限。
最后,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争的影响,电影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1949年-1976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产业开始迅速发展。
政府重视电影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电影业的繁荣。
在这个阶段,中国电影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
1950年代,中国电影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歌女红牡丹》、《渔光曲》等,这些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也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
196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红色娘子军》、《大路》等为代表的一批影片,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国电影业在1970年代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的现象。
许多电影人受到冲击和迫害,电影创作陷入了低谷。
三、改革开放与现代电影业的崛起(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这对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放宽了对电影产业的限制,鼓励私人资本进入电影市场,为电影业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阶段,中国电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首先,电影产量大幅增加,每年推出的电影数量逐年增加。
其次,电影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批优秀的导演和演员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高度认可。
再次,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一些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重要奖项。
现代电影业的崛起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产业的发展。
电影院的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扩大了电影的观众群体。
电影衍生品的市场也逐渐兴起,如电影周边产品、电影主题公园等,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电影发展
根据《关于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以谢晋为代表的导演群不断推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例如《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等,这时期的电影主要体现了“人性”的主题,将文革时期的知识分子情感,思想和生活遭遇搬上了荧幕,人物不再是文革时期的完美无瑕,一改文革电影时期的阶级斗争主题,过程模式化,对话口号化的特点。
同时也是为了响应改革开放的口号,涌现出《庐山恋》《苦恼人的笑》等精彩影片
到8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的种类开始繁盛,喜剧片,儿童片,爱情片,反特片等,涌现出一波又一波的观影高潮。
《白蛇传》,《少林寺》等都是精彩代表,创造中国电影票房的奇迹。
这个时期的电影主要凸显出了百花齐放的特点,思想纷呈,以“发展”为主题的电影,体现出人们在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逐渐地开放起来。
新世纪的中国电影,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内容形式上还是技术理念上都有了强劲懂得突破,包括《疯狂的石头》《赤壁》《让子弹飞》在内的许多电影都是让观众大饱眼福,这个时期的电影朝着“多元化”的主题不断地发展,人们不再拘泥于几十年前的战争反抗还是批斗赞扬,更多的是表达出自己的一种内心的需求,需求多样化促使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