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资料的方法

合集下载

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包括:
1. 文献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期刊论文、报纸杂志等已有的文献资料,了解并汇总相关信息。

2. 采访调查:通过与专家学者、行业人士、目标受众等进行面对面或电话采访,获取他们的观点、经验和建议。

3. 网络搜索:利用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搜索相关
信息,了解网上公开的文档、文章、论坛讨论等内容。

4. 实地调研:亲自前往目标地点或机构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实际情况。

5. 数据统计: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如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6. 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Twitter、Facebook等)或在线论坛(如知乎、Quora等)查找与目标主
题相关的讨论和观点。

7. 参考专业组织和机构:查阅相关专业组织和机构的报告、研究成果,获取专业的信息和数据。

8. 参与会议和研讨会:参加相关会议和研讨会,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和专家观点,进行交流和讨论。

9. 分享与合作:与同行业或相关领域的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互相提供资料。

10. 利用图书馆和档案馆资源:借阅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期刊、报纸等资料,并查询档案馆中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评估,确保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同时,也需注意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版权。

资料收集的方法

资料收集的方法

资料收集的方法在进行学术研究、写作报告或者准备工作汇报时,我们经常需要进行资料收集。

而如何高效地进行资料收集,是一个需要技巧和经验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图书馆是我们最常用的资料收集地点之一。

在图书馆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纸质书籍、期刊杂志和报纸,这些都是宝贵的信息来源。

在图书馆中,我们可以通过书目检索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也可以直接在书架上寻找相关的书籍。

此外,图书馆还提供了电子资源,比如电子书、电子期刊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取到所需的资料。

其次,互联网是我们进行资料收集的另一个重要渠道。

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大量的相关资料。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学术论文、报告、新闻报道等。

此外,一些学术数据库和在线图书馆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比如万方数据、知网、维普等,这些数据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大量的学术文献和期刊论文。

除了图书馆和互联网,采访是另一个重要的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采访,我们可以直接获取到一手的资料。

比如,我们可以采访相关专家学者,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见解;也可以采访相关人士,了解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通过采访,我们可以获取到一些宝贵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书本和网络上找不到的。

此外,实地调研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和了解到一些情况。

比如,我们可以到相关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情况;也可以到企业和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他们的运营情况和管理经验。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可以获取到一些真实的数据和案例,这些数据和案例对我们的研究和写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文献综述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系统地梳理和整理已有的文献资料,了解到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了解到前人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

哪些方法收集资料

哪些方法收集资料

哪些方法收集资料
1. 面对面访谈:与目标人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问答,获取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2. 问卷调查:设计并分发调查问卷,收集大量的答复来了解人们的看法和意见。

3. 文献研究:阅读已有的文献、书籍、报告等,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观点。

4. 实地观察:亲自前往研究对象所在的地点,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收集资料。

5. 统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已有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以获取相关信息。

6. 网络研究:使用搜索引擎、数据库和在线资源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

7. 实验研究: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收集实验数据来支持论断和结论。

8. 采访与访谈:与相关专家、学者或业界人士进行采访和访谈,获取专业知识和观点。

9. 社交媒体分析: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相关帖子、评论和互动来收集和了解公众的看法和态度。

10. 探访现场:直接前往研究对象所在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收集资料的方法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43
(五)国外量表的翻译和应用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护理研究引进国 外的量表。在对国外量表翻译和应用过程 中,应注意文化差异的问题。
44
(六)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的步骤
确定目标样本
解释研究目的
病人愿意参与吗? 是
例入样本名单
编号
否 分析病人拒绝的原因
不将这些病人选为研究对象
45
开始调查
病人需协 助才能完
例:艾滋病病人是值得人们同情的: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不肯定 同意 非常同意
28
(3)语义差异量表(semantic difference scale):
用于评定人们对某一概念(如目前的护理形式、 病人的情感等)的态度。一般由两个反义形容词、 5-7个等级组成,要求被评者指出他目前所处的 位置。 例:您认为执业护士:
定性研究法 采用非结构式或半结构式方 法收集资料,以文字表达为主,无需将资料用 数字量化。
6
3、资料是否要求严格的客观性 定性研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 人员
的主观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4、是否存在霍桑效应的影响
霍桑效应:研究对象意识到他们正在参与研究, 则可能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反应状态。
7
是 家人或朋 否 工作人员
6.会谈的记录 分为现场记录、随后记录、现场录音的方式
35
四、通过问卷法收集资料
问卷法(questionnaire)是一种书面形式 的自陈法,可获取个人背景、信念、态度意见、 知识水平、倾向,或对事件的看法、认识等方法 的资料。 (一)分类 1. 邮寄问卷 2. 小组问卷 3. 电话访谈法
36
2024/9/2
对已有的研究报告的分析又称荟萃分析 (meta-analysis),是对公开发表的具备同类 主题的相关研究报告进行编码、统计、分析、总 结的过程。

采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

采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

采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
采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实地调查:亲自前往需要采集材料的地点进行观察和调查。

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记录等方式获取所需的材料。

2.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报纸、期刊、网络等资料,收集和整理所需的材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历史、社会调查等方面的材料采集。

3. 问卷调查:设计并分发问卷,通过向目标群体提问,获取与所研究对象相关的材料。

问卷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和分析。

4. 访谈调查:与相关人士进行个别或集体访谈,通过提问和交流获取所需的材料。

访谈可以采用面对面、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

5. 实验研究:根据需要设定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来获取材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室环境的材料采集。

6. 网络检索: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在线数据库,在网上搜索和收集与所需材料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7. 归纳总结:通过整理、分类和分析已有的资料和信息,归纳总结出所需的材料。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采集材料的方法,根据所需的材料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采集。

收集资料的方法四个

收集资料的方法四个

收集资料的方法四个
收集资料是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所需的
信息,提供支持和证据,以支持我们的观点和论证。

在现代社会中,有许
多方法可以收集资料,以下是其中四种常用的方法:
2.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引擎如谷歌、百度
等来获取各种信息。

互联网是一种方便、快速且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通过输入关键词,我们可以找到与我们研究主题相关的网页、文章、博客、论坛等内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我们
需要具备辨别真伪和可信度的能力,以确保所收集到的资料是准确、可靠的。

3.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一种通过观察和直接与现实环境互动来收集
资料的方法。

它常常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市场调查和地理探索等领域。


地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特定主题或现象,并收集直接的观察数据和
实际经验。

例如,我们可以走访社区、参观企业或组织、进行采访和观察
等方式来获取所需的资料。

实地调研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感性的体验,
使我们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总而言之,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和
证据。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所收集到的
资料能够支持我们的研究和学习。

收集资料的方法与技巧

收集资料的方法与技巧

收集资料的方法与技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地收集资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不断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然而,面对庞杂的信息海洋,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资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如何正确使用搜索引擎,可以事半功倍。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准确的关键词来搜索,关键词的选择要尽量具体明确,以便搜索引擎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需求。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如时间筛选、文件类型筛选等,以便更快地找到所需的资料。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相关搜索或搜索建议来扩大或精确搜索范围,提高搜索效果。

二、借助专业数据库对于一些特定的领域或专业性的资料,我们可以借助专业数据库进行搜索。

专业数据库通常拥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资料,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在使用专业数据库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库,然后利用关键词、分类、标签等方式进行搜索。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数据库的高级搜索功能,如篇名、作者、出版年限等进行精确搜索,以便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三、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关注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入相关的网络社区,我们可以获取到一手的、及时的资讯和信息。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中,我们可以通过浏览动态、阅读帖子、参与讨论等方式获取到丰富的信息资源。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中提出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获取所需的资料。

四、利用图书馆和档案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是我们获取各种资料的重要场所。

在图书馆和档案馆中,我们可以借阅各种书籍、期刊、报纸等资料,获取到系统、全面的信息。

此外,图书馆和档案馆还提供各种检索工具和资料索引,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所需的资料。

在使用图书馆和档案馆时,我们可以事先了解馆藏情况,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以便更高效地获取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5、网上查阅法。
有些专业类的或稀缺性的资料,在生活中可能比较的难收集,那就需要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查阅。找一些相关的网站去查阅,在不同的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找到相关的资料,立即进行复制、粘贴,或者下载、录音、拍照等,收集在自己的电脑上或者某个专门的文件夹之内。
6、实验研究法。
有些资料和信息,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去做实验,才能得到相应的数据和资料,那就只能采用实验研究法了。
如果缺少书籍、资料等,可以去借阅、也可以去购买。向一些权威机构、权威出版社或者新华书店等去借阅、购买,然后阅读并做笔记。
2、问卷调查法。
有些信息或资料是最新出现的或者没有固定的来源,无处可查找,那么,就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收集资料。自己可以提前设计好问卷内容,以及问卷过程中所需要知道的相关信息,设置好问卷之后,可以打印出来,去找问卷对象填写,并收集起来分析。如果问卷对象离你太远,那就可以发起网上问卷,通过网络,让对方填写并提交。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在各项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到底有哪些方法呢
1、文献、书籍、笔记本、中性笔。
2、网络、电脑、手机。
方法/步骤:
1、阅读、笔记法。
通过阅读有关的文件、报刊、杂志、图书、资料等,从中筛选、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这种方法是最常用也最实用的,可以不受网络等其他条件的限制。
3、实地考察法。
如果你要收集的资料,别人描述不清楚,也无法准确辨别,并且没有经验也找不到,那么,就需要你实地考察,实地收集了。
来到实地之后,可以通过详细观察,采集标本,实地分析推理,当面采访,面对面交谈,电话询问,向有经验者打听等方式,最终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4、查找文献法。
有些资料和信息,已经过去很久了或者在生活中很难去找到,那就需要你采用查找文献法了。到一些专业的或者大型的图书馆等地方,去翻阅查找相关文献,包括图书、报刊、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书面印刷品,还包括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形态的各种材料。查找到相关文献,并将有用资料记录下来或拍照保存,以备研究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集资料的方法
资料是编纂地方志的基础,没有大量的、丰富的、翔实的资料,地方志的编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地方志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就是资料性。

因此,做好资料收集是编好志书的基础性工作。

资料的搜集工作应先于篇目制定,并贯穿于志书编纂的全过程,即使在志稿评审以后,仍需要继续搜集资料,补充一些缺项和断线资料,或替换一些有误和薄弱的资料。

一、收集资料的种类
1.文字资料。

包括档案、书报、网上信息、私人资料。

档案资料:档案大多是本系统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大多数是独家拥有,是修志的主体资料。

包括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年度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汇报或总结、阶段性工作汇报、专项调查报告、会议纪录、有关决策文件、统计资料等。

书报资料:国家或省内有关本系统的著作,报纸、电台、电视台和有关报道文章。

网上信息:网上有关本系统的信息,取其可靠、合用的资料,同时注上出处。

私人资料:包括私人证件、文稿、笔记、日记、书信、未发表的诗文集、各类记录等,可补充档案资料不足,或作佐证材料。

2.口碑资料。

包括专项口碑记录、社会调查和民间传
说。

专项口碑记录:查访当事人、知情人、历史见证人,搜集和记录未曾形成文字记载的资料。

社会调查:某项专业档案资料不足,可进行专项社会调查,采访内行人士、专业人士,广泛收集意见,加以记录整理,形成专题调查报告。

民间传说:指文字不曾记载,可信而具地方特色的歌谣、故事和传说。

它往往可以提供具传奇和有价值的资料。

3.图片资料。

包括地图、各类事物发生变化的示意图、历史图片、现状图片、实物图片。

省内主要景区、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及反映全省经济发展巨大变化的实景,应实地拍摄,制成图片。

图片是历史真实的见证,也是修志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4.音像资料。

包括光盘、碟片、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片、激光视盘、网络资料。

5.实地勘测结果和实物资料。

省内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文物、特产,以及自然、社会、人文等反映经济发展的各方状况,可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测绘,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考察记录,以补充或纠正现有文字的不足或谬误。

实物资料:包括遗址、遗迹、文物碑刻等。

有些搬不动的实物资料,必要时到现场实地查勘,或拓片,或记录,或摄录。

二、收集资料的原则
搜集宜广,发掘宜深,整理宜细,管理宜严,考证宜详,
采用宜慎。

1.“搜集宜广”,即搜集面要广。

资料要多,多多益善,首轮志书搜集资料与成书字数之比一般为10∶1,有的高达50∶1。

“发掘宜深”,做到掘地三尺,尽量一网打尽,将该跑能跑能收集到资料的地方都跑到,深入挖掘资料。

2.“整理宜细”,即整理资料要做细致的梳理工作,对初步收集到的资料,要合理分类,取舍要恰到好处,服从整体需要,有时要忍痛割爱,将很不容易搜集到的资料舍弃不用,以免冲淡主线、主题。

另外,要通过整理发现资料之不足。

部门收集资料最大的不足往往是从本系统考虑,以收集本系统的资料为主,对全局宏观资料、各部门之间联系、影响的资料关注、收集不够,而要整体反映本系统全貌,以上两部分资料恰恰是重要、不可或缺的。

3.“管理宜严”,指资料管理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有专人管理,有明确的借用归还制度,一方面不致遗失,另一方面便于使用。

4.“考证宜详”,真实可靠是资料的生命,对收集来的资料一定要多方考证,直至科学正确。

5.“采用宜慎”,采用入志的资料要慎之又慎,既要有必要,又要有价值。

“志属信史”,志书不用模棱两可、未经考证的资料是修志应有的基本科学态度。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
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应坚持“七先七后”和“三个为主”。

1.七先七后。

⑴先普查后细查。

先根据所收集资料的形式和来源,做好普查工作,编出一个资料目录,然后再依照目录作深入细致的查找、收集。

为了能充分占有资料,在收集时必须博采,凡能设法收集的有关资料,即使暂时无法判断是有利用价值或无利用价值的资料,力求一并收集齐全。

这种“出去一把抓,回来再筛选”的详实谨慎的工作态度,是应该提倡的。

在博采资料的同时,还应注意精收。

要根据所编志书的篇目内容,拟订其资料的征集计划。

拟定时,可以志书篇目中的“目”或“节”作为资料征集的基本单元,将其主要要的主题资料、背景资料和考证资料的已知来源、线索、负责收集人、工作进度等一一明确。

这样就行动有方向,工作有要求了。

⑵先内后外。

先查阅本单位、本系统收藏的档案资料,后去外单位、外系统、档案馆、图书馆查阅,避免盲目地去外单位收集本单位已有资料。

本单位、本系统确实查无的资料,再去外面查找。

⑶先口碑后文献。

应缓收文献资料,迅速抢救活资料。

可以采取特约某些知情人或掌握资料线索的人积极提供资料。

方法一是请进来,举行小型座谈会;二是走出去,登门访问;三是约请有关当事人撰写回忆录。

这一工作要有充分准备,要向知情人说明意图,做好思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争取有好的效果,避免盲目外跑,费时费力费钱又无所收获。

⑷先文字后实物。

先查文字资料,文字记载不全,或有
疑问,再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调查或专题调查,增加一些有价值的“活”的资料。

⑸先古后今,由远及近。

当代历史资料极其丰富,知情者多,可以放后收集。

⑹先易后难。

对于个别收集难度较大的资料,可以放后一步进行,先收集那些省时省力、易查易找的资料,然后再集中力量解决难度较大的资料收集问题。

⑺先直接后间接。

不论文献资料,还是口碑资料,都要先收集原始资料,没有经过加工的资料。

在确实查无直接资料的情况下,再收集间接资料。

2.三个为主。

即:档案材料和书刊材料,应以档案材料为主;实物材料和口碑材料,应以实物材料为主;近代材料和古代材料,应以近代材料为主。

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些方法可以同时并举,或交叉进行。

有时为了弄清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反复查访,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先入为主、执一而是。

四、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整理,是资料收集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有3个环节:
1.建立资料卡片
大量的资料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要使用统一的资料卡片。

如果用个人的笔记本抄写,就不利于保管,也不利于利用。

资料卡片必须是一事一卡,即一件事记在一张卡片上,不要在一张卡片上记几件事情。

这个“事”,一般是篇章节目的“目”,一张卡片只记一个“目”的事。

资料卡片必须完整,要有摘抄的问题和内容;要写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包括卷宗字号、文件名称、发文单位、时间或者书名、作者、版本、卷页数等;要忠于原文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还要认真细致,核对清楚,保证准确无错。

有些材料如需要复印,可将复印件附在资料卡上或贴在资料卡后面。

2.进行编号归类
把许许多多的卡片,按照篇章节目放在卷宗里,用代号进行编号。

如这个资料属于第二篇第三章第五节第四目,则可编为2-3-5-4。

这样,就编排有序,查找有据,便于保管,便于利用。

对资料卡片的整理,关键在于科学分类,否则就杂乱无章,难于利用。

分类方法,可按时间分类,如按一年一年的次序排放;也可以按内容来分类;也可以按志书的篇目分类,即按篇章节目的内容和次序来分类。

一般最常用的是按篇章节目来分类,这样更利于编写和查阅。

3.搞好资料长编
当一部志书或其中某个篇章的资料基本收集齐全以后,把它综合起来,进行整理,汇集成册,这就叫资料汇编。

由于资料汇编的涵义比较广,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在志书编纂过程中这种资料汇编被叫作资料长编。

这个长编,是按照志书的篇目来汇辑的,是为编写志书作准备的,所谓“长”也是
相对于成书的“短”而言的。

方志资料长编就是志书正式编写以前,把已收集齐备的分散的原始资料,按照志书确定的篇目要求,进行分类、编号、整理、排比、鉴别、筛选而成的系统资料。

它不是简单地把所有资料卡片都重抄一遍,费时、费力也费钱;也不是简单地把所有资料卡片汇集在一起就算了事,而是要做一番艰苦的工作。

一是对资料进行筛选,通过排比,在同一问题的诸多资料中,去掉重复的、多余的、无必要的资料,确定可以入志的资料;二是对资料进行鉴别核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取真实可靠的资料入志;三是按篇目分类,按时序编排,注明资料出处,然后汇集成册。

资料长编在修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志书编纂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一环,而且是试写志稿的前提和修好志书的基础。

是原始资料向志稿过渡的一种独特形式。

最后在收集资料时,同样值得重视的是资料的考证。

大量的资料搜集来后,必须对之加以严格的鉴别与考证,力求准确无误。

这个工作和收集资料是同步进行的,在收集的同时就要进行考证、鉴别,在考证、鉴别时又不断收集、补充。

认真做好资料考证工作,保证入志资料的准确性,做到不伪、不偏、不漏,是新编地方志质量的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