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制得的氯气可用碱石灰干燥2.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能导电,所以氢氧化钠是电解质B.二氧化碳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C.铁、铜能导电,所以铁、铜为电解质D.氯化铁溶液能够导电,所以氯化铁溶液是电解质3.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成语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木已成舟B.铁杵成针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4.关于分散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氧化铁固体是一种分散系B.分散质一定是固体,能溶于水C.溶液一定是分散系D.分散系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体系5.以下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酸→碱B.有机物→无机物C.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D.盐→氧化物6.单宁是葡萄酒中所含有的两种酚类化合物的其中一种,单宁有独特的抗氧化性,能有效抵御生物氧化作用,它还有清除活性氧的功能。
对于单宁在保护葡萄酒过程中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单宁作还原剂B . 单宁作氧化剂C . 单宁被还原D . 单宁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7.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A . 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标准:是否有电子的转移)B .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标准: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C . 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标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数)D . 化合物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标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8.《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 2O 3、SiO 2、CaO 的熔融液(1 600 ℃)制得了铁,按照树状分类法对熔融液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A . 都属于混合物B . 都属于金属氧化物C . 都属于纯净物D . 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9.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Al 2(SO 4)3===2Al 3++3SO 24− B . AlCl 3===Al 3++Cl 3−C . Mg(NO 3)2=== Mg +2+2NO 3−D . KMnO 4===K ++Mn 7++4O 2-10.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1 / 9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下物质按照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能导电的顺序排列的选项是( )A . 氯化氢 氨气 甲烷 铜B . H 2SO 4 HF 乙醇 氯化钠溶液C . 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氨水D . 氯化氢 食醋 葡萄糖 银2.下列方程式的表达正确的是( )A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B .次氯酸在水中发生电离:HClO + H 2O = H 3O + + ClO -C .碳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CO 32- + 2H 22CO 3 + 2OH -D .氯化铵在水中发生水解:NH 4+ + 2H 23.H 2O + H 3O + 3.在含有稀硫酸的硫酸铁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CO 3﹣B .SCN ﹣C .NO 3﹣D .Ba 2+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5.分类法是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属于营养物质B .甲烷、乙醇、葡萄糖均属于有机物C .NaOH 与H 2SO 4均属于电解质D .纯碱、烧碱均属于碱6.某无色溶液能溶解Al(OH)3,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Fe 2+、Cl -、Na +、NO 3-B .K +、Na +、NO 3-、HCO 3-C .Na +、Ba 2+、Cl -、NO 3-D .Na +、K +、AlO 2-、SO 42-7.下列有关化学推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B.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可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根据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是否都耗尽,可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D.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8.下列关于反应2Na2O2+2H2O=4NaOH+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B.过氧化钠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C.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9.已知下列三个反应可以进行:2W-+X2=2X-+ W2;2Y-+W2=2W-+Y2;2X-+Z2=2Z-+X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检测题(含答案)

《元素与物质世界》检测题一、单选题1.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lO-+4OH-=2RO4n-+3Cl-+5H2O。
则RO4n-中R的化合价是()A.6 B.5 C.4 D.32.纳米材料的研究来源于对胶体的独特性质的兴趣。
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有丁达尔现象C.胶体粒子能穿过滤纸D.胶体有相对稳定性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4.下列各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D.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5.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这种美景是因为月光穿过薄雾产生丁达尔效应,表明雾是一种A.混合物B.胶体C.溶液D.纯净物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B.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Al + 2OH-=AlO2-+H2↑C.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Ca2++CO32-═CaCO3↓D.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Mg2++2Cl-+2H2O Cl2↑+H2↑+Mg(OH)2↓7.通过复习总结,你认为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A.金属离子只有氧化性,非金属离子只有还原性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C.原子晶体、离子品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都一定存在化学键D.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B.常温下,=1×10-12的溶液:Na+、CO32-、NO3-、AlO2-C.无色溶液中:K+、AlO2-、HCO3-、Cr2O72-D.pH=1的溶液中:Na+、Al3+、NO3-、S2O32-9.一定条件下,卤素互化物碘化砹(AtI)与Zn、NH3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2AtI+2Zn=ZnI2+ZnAt2、AtI+2NH3(l)=NH4I+AtNH2。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检测卷(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物质是( )A.NaCl晶体B.盐酸溶液C.熔融KCl D.CO2的水溶液解析A项不导电,B、D项不属于电解质。
答案 C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H2O+SO2===CaSO3↓+2HClO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OH-+HCO-3===CaCO3↓+H2O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2H2O+NO↑解析选项A,当通入过量CO2时生成的产物应是Ca(HCO3)2;选项B,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aSO3氧化为CaSO4;选项C,Mg(OH)2难溶于水,也应是生成物之一。
答案 D3.血液可看成一种胶体。
某些严重肾病患者需要定期做血液透析,以除去其血液中积累过多的离子,同时向血液中补充人体需要的化学成分。
血液透析仪器中,最为关键的器件是透析膜,你认为透析膜的孔径大约应该为( )A.0.1 nm左右B.50 nm左右C.0.001 mm左右D.100 mm左右解析透析膜的孔径应使离子透过,血液分子不能透过。
而血液分子的直径在1~100 nm 范围内,所以选用孔径约为0.1 nm的透析膜较合适。
答案 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解析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没有,A正确;CaO+H2O===Ca(OH)2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不正确;O3是单质,不是化合物,C项不正确;CuSO4·5H2O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 项不正确。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节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溶液中加入铁粉。
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C.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D.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2.在反应3Cu2S+22HNO3===6Cu(NO3)2+3H2SO4+10NO↑+8H2O中,1 mol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Cu为+1价)()A. 6 molB. 8 molC. 10 molD. 12 mol3.把铁片加到1 L 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当反应后溶液中Fe3+和Fe2+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铁片减少的质量为()A. 2.8 gB. 5.6 gC. 11.2 gD. 1.4 g4.下列物质中,不能导电,但是电解质的是()A.铜丝B.氢氧化钡固体C.氯化钠溶液D.乙醇5.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变化:①A2++B===B2++A②A2++C===C2++A③B2++C===C2++B④C2++D===D2++C由此可推知,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①氧化性:A2+>B2+>C2+>D2+②氧化性:D2+>C2+>B2+>A2+③还原性:A>B>C>D④还原性:D>C>B>A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的实验操作如下:①加入足量新制氯水,②加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③加入少量硫氰化铵溶液,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最佳的实验操作及顺序是 () A.①③B.③②C.③①D.④①7.常温下,某反应M+酸―→N+盐,其中M、N的物质类别不可能的是()A.单质、单质B.盐、酸C.碱、氧化物D.氧化物、酸8.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Fe2+。
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和物质世界》测试卷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变化中只有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实现的是 ()A. Fe3+―→Fe2+B. Mn2+―→MnOC. Cl-―→Cl2D. N2O3―→HNO2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两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C.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只能显示一种价态D.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示正化合价,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可以显示正化合价或负化合价3.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导电性的变化合理的图象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4.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FeO,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2O3B.铁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Fe2S3C.纯铁的抗蚀能力非常强,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D.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Fe(OH)3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A . 答案AB . 答案BC . 答案CD . 答案D6.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NaOH===Na +1+OH −1B . NaOH===Na ++H ++O 2-C . H 2SO 4H 2++SO 24−D . NaOH===Na ++OH -7.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①碱性氧化物 ①碱 ①非金属单质 ①酸性氧化物 ①酸A . ①①①B . ①①①C . ①①①D . 全部8.在反应3BrF 3+5H 2O===HBrO 3+Br 2+9HF +O 2↑,若有5 mol H 2O 作为还原剂时,被还原的BrF 3的物质的量为( )A . 3 molB . 2 molC .molD .mol9.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O 3)是一种( )A . 混合物B . 氧化物C . 单质D.化合物10.已知反应:①SeO2+4KI+4HNO3===Se+2I2+4KNO3+2H2O; ①Se+2H2SO4(浓)===2SO2↑+SeO2+2H2O。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检测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检测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已知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又已知还原性强弱顺序是I->Br->Fe2+>Cl-(氧化性Cl2>Fe3+>Br2>I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叙述不成立的是()A. Br2+2HI===I2+2HBrB. 2FeCl2+Cl2===2FeCl3C. 2FeCl2+2HCl+I2===2FeCl3+2HID. Cl2通入到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Cl2优先氧化I-2.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A. 1∶4B. 1∶2C. 2∶1D. 4∶13.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D.只有胶状的物质如胶水、果冻类的才能称为胶体4.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氧气是氧化产物B . O 2F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 若生成4.48 L HF ,则转移0.8 mol 电子D .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5.用FeCl 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
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A . 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 3+B . 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 2+C . 若溶液中有Cu 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D . 若溶液中有Fe 2+,则一定有Cu 析出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含有大量 Ba 2+的溶液中:Cl - K +SO 24− CO 23− B . 含有大量H +的溶液中:Mg 2+ Na + HCO 3− SO 24− C . 含有大量OH -的溶液中:Mg 2+NO 3− SO 24− CO 23− D . 含有大量Na +的溶液中:H + K + SO 24− NO 3− 7.在100 mL 含等物质的量HBr 和H 2SO 3的溶液中通入0.01 mol Cl 2,有一半Br -变为Br 2(已知Cl 2既能把H 2SO 3氧化成H 2SO 4,又能把Br -氧化成Br 2,且Br 2能氧化H 2SO 3),原溶液中HBr 和H 2SO 3的浓度都等于( )A . 0.007 5 mol·L -1B . 0.4 mol·L -1C . 0.075 mol·L -1D . 0.08 mol·L -18.下列物质的变化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是()A.氯化氢气体溶于水B.蔗糖溶于水C.冰醋酸固体受热熔化D.红磷单质受热熔化9.经测定,常温常压下的一瓶气体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10.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原子的个数之比为()A. 5∶3B. 5∶4C. 1∶1D. 3∶511.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微粒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12.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 m O n、BaO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则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Y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3C.+4D.+5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B.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该化合物是电解质C.硫酸是电解质,所以硫酸在熔化时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D.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14.用饱和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的正确操作是()A.将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B.将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C.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不断搅拌,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D.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15.已知下述四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 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B . 实验②中Fe 2+只显还原性C . 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 .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 3+>Cu 2+>Fe 2+,Fe 2+遇KSCN 溶液无红色物质生成16.能用H ++OH -===H 2O 表示的反应为( )A . 稀H 2SO 4和Ba(OH)2溶液反应B . 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 . 氢氧化钾和稀H 2SO 4反应D . 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17.氢化钠(NaH)是一种生氢剂,可发生反应NaH +H 2O===NaOH +H 2↑。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题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题一、单选题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c 水(H +)=1×10-12 mol ·L -1的溶液:Al 3+、Fe 3+、Cl -、SO 42-B .()wK c H +=1×10-13mol·L -1的溶液:NH 4+、Ca 2+、Cl -、NO 3-C .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K +、NH 4+、MnO 4-、HCO 3-D .和Al 反应放出H 2的溶液:Mg 2+、Cu 2+、NO 3-、SO 42-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 23-+2H +=H 2O +CO 2↑B .CuO 与稀盐酸反应:CuO +2H +=Cu 2++H 2O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 2SO 4反应:Ba 2++SO 24-+H ++OH -=BaSO 4↓+H 2OD .铁粉与稀硫酸反应:2Fe +6H +=2Fe 3++3H 2↑3.下列关于胶体、溶液、浊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胶体和溶液均是无色透明的B .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是均一透明的,而悬浊液是浑浊的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三者D .Fe(OH)3既可以形成胶体也可以形成浊液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R 溶液的导电性较弱,HR 属于弱酸B .某化合物溶于水导电,则该化合物为电解质C .根据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 .食盐是电解质,食盐的水溶液也是电解质5.《本草图经》是我国宋代的药物学巨著,其中涉及许多化学物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 .绿矾(FeSO 4·7H 2O):“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烧之则赤”说明加热生成了Fe 3O 4C .矾石(主要成分是明矾)处理后可用于生活净水D .珊瑚(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溶于胃酸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有关限定条件下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酸性溶液中:K +、Na +、ClO -、I -、Cl -B .中性溶液中:K +、Fe 3+、Cl -、CO 32—、HCO 3-C .常温下,=1×10-12的溶液:K +、AlO 2—、CO 32—、Na +、Cl -D .pH =13的溶液中:AlO 2—、Cl -、HCO 3—、SO 42—7.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 .蔗糖B .熔融的氯化钠C .氯化氢气体D .锌片8.下列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C .生石灰制熟石灰D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9.秋冬季节往往会出现大雾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反应过程中不存在电子转移的是()A.Zn+2HCl===ZnCl2+H2↑B.Ca(ClO)2+2HCl===CaCl2+2HClOC.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D.3Cl2+6KOH(浓)5KCl+KClO3+3H2O2.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阳极移动。
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乙醇溶液、②氯化钠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分散质粒子能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B.光线透过时能观察到光亮的通路C.静置后既不分层,也无沉淀产生D.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7~10-9m之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B.1mol·L-1的硫酸钠溶液与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不同C.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D.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H2O===4OH-B.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C.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OH-+H+===H2OD.醋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Mg+2HCl === Mg2++2Cl-+H2↑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SO=== BaSO4↓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2H+=== 2Na++CO2↑+H2OD.盐酸与大理石反应:2H++CO===CO2↑+H2O7.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Fe3++SO2+2H2O===2Fe2++SO+4H+B.I2+SO2+2H2O===H2SO4+2HIC.H2O2+H2SO4===SO2↑+O2↑+2H2OD.2Fe3++H2O2===2Fe2++O2↑+2H+8.下列各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A.N2、NH3、NO2B.NH3、N2O5、NO2C.N2、N2O3、NH3D.NH3、N2、N2O39.离子方程式BaCO3+2H+===Ba2++H2O+CO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①HCl ②H2SO4③HNO3④NaHSO4A.①③B.①④C.①D.②④10.下列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B.氯化钙溶液和稀硫酸C.氯化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D.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盐酸1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属于电解质,又能导电的是()A.氯化镁晶体B.氯化钠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氢氧化钾12.在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
这种除尘法的原理是()A.渗析B.电泳C.聚沉D.丁达尔效应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OH-+H+===H2OB.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CaCO3+2H+===Ca2++H2O+CO2↑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CO+2H+===H2O+CO2↑D.向碳酸钠溶液中加过量盐酸:CO+2H+===H2O+CO2↑14.下列各组物质,按电解质、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A.硝酸钾、硫酸铜、稀硫酸B.空气、水、稀硫酸C.氯化钠、乙醇、铜D.硝酸、食盐水、烧碱15.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
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活性氧,Na2SeO3的作用是() A.还原剂B.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二、实验题(共3小题)16.根据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
A.FeCl3溶液B.H2SO4溶液C.CuSO4溶液D.NaOH溶液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是FeCl2溶液,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方案:向一支装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现红色,证明该未知溶液是FeCl2溶液,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要检验Fe2+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填“合理”,则此空不答)。
(3)现向一支装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在保存FeCl2溶液时为了防止FeCl2溶液变质,经常向其中加入铁粉,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了探究铁与氯气的反应,某同学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已知FeCl3加热时易升华)。
其实验装置图为(加热用的酒精灯已略去)(1)试管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乙猜测铁与氯气反应可能还会生成氯化亚铁,为了探究生成物中是否含有氯化亚铁(假设铁已完全反应),请你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的实验,并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为确定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待硬质试管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硫酸得溶液B;②取少量溶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的固体物质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溶液未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按(2)中所述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结果溶液未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该同学马上另取少量溶液B,使其与NaOH溶液反应。
若按右图所示操作,可观察到试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现象,请写出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3)中未变红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Fe2+具有____________性。
由此可知,实验室中含有Fe2+的盐溶液需现用现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配制含Fe2+的盐溶液时应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19.标况下将8.96 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100 mL溶液,然后与足量的铁屑反应。
(1)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2)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是多少?(3)标况下生成氢气的体积是多少?(4)将生成的氯化亚铁配成400 ml溶液,此溶液中氯化亚铁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20.稀土氟化物是金属热还原法制取单一稀土金属的重要原料。
微波法合成CeF3的化学方程式为6CeO2+18NH4F===6CeF3+16NH3↑+12H2O+N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反应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未被氧化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21.医学上经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给这种贫血病人补铁。
现取20粒糖衣片,质量为10 g,溶于40 g水中,向所配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略过量过滤、洗涤、干燥,然后进行灼烧到固体质量不再发生改变,质量为0.8 g。
试计算:(1)该糖衣片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
(2)1粒糖衣片中含铁元素的质量。
四、填空题(共3小题)22.有以下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气。
(1)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序号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2)上述10种物质中,无法填入上表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有反应①2H2O+Cl2+SO2===H2SO4+2HCl,②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针对上述两个反应回答:(1)两反应中的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中氯化氢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还原性b.酸性c.氧化性24.按要求填空。
(1)在S2-、Fe2+、Fe3+、Mg2+、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①NO+HNO3―→N2O3+H2O②NH3+NO―→HNO2+H2O③N2O4+H2O―→HNO3+HNO2其中你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