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第七章补充习题
宏观经院课后作业

depreciation rate)是 0.05( = 0.05) 。 ( 1)如果第一年的资本存量为 9( k1000 9 )填写下表(提示:先计算第一年的产出, 消费,投资,损耗掉的资本以及净增资本,然后找出第二年的资本存量( 一过程,您就能发现第五年的资本存量) 。
经院课后作业(第二章)
1. 根据下列情况计算: ( 1)净投资; ( 2)国内生产总值; ( 3)储蓄。 消费支出( C) 总投资( I) 折旧( d) 政府购买( G) 出口( X) 进口( M) 转移支付( Gt) 税收( T) 【答案】 ( 1) 净投资 =总投资—折旧 =6300 亿元 ( 2) GDP=C+I+G +X-M =30 000+7 000+10 000+4 000-5 000 =46 000 ( 3) 储蓄 S=Y-C-T =46 000-30 000-12 000 =4 000 2. 两部门经济体中,已知消费函数 C 50 0.75 NI ,投资 I I 0 150 (单位:亿元) 。 求: ( 1)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 ( 2)若投资增加 50,在新的均衡下,收入、消费和储蓄为多少? ( 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或减小,支出乘数将有何变化? 【答案】 (1) Y=800, C=650, S=150. (2) Y=1000, C=800, S=200. (3) 斜率增加 , 乘数增加. 3. 某经济体中,消费函数 C 30 0.8DI ,净税收 NT 50 ,投资 I 60 ,政府购买支出 30 000 亿元 7 000 亿元 700 亿元 10 000 亿元 4 000 亿元 5 000 亿元 5 000 亿元 12 000 亿元
2020年整理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doc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种类; 2.经济周期的原因;3.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4.乘数-加速数模型一、单项选择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繁荣和衰退; c.萧条和复苏; d.繁荣和复苏。
2.下列对经济周期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b.复苏,繁荣,萧条,衰退;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复苏,衰退,萧条,繁荣。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
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地减少。
7.经验统计资料表明,在经济周期里,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a和c。
8.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更新投资; d.存货的投资。
9.假定某经济连续两年的国民收入都是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净投资等于()。
a.1200亿美元; b.2400亿美元; c.2000亿美元; d.0。
10.已知某经济某一年的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第二年国民收入增至1200亿美元。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第七章经济周期1.试论述经济周期到底是什么,并对经济周期各种衡量指标比较说明。
答:(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经济扩张和经济收缩、景气和不景气交替的过程。
某些积极因素可以在一段时期内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某些消极因素又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甚至导致经济指标绝对量的下滑。
诸多因素的不同作用方向,使得国民经济呈现出一种循环变动的上下波动特征。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及复苏四个阶段构成。
(2)经济周期的衡量指标①经济指示器a.哈佛晴雨表。
哈佛晴雨表又称为哈佛ABC曲线。
这一指示器是由W.M·皮尔逊斯在1919年提出的,最初由5组时间序列组成。
同一组的时间序列具有大致相同或同时发生的周期。
由20个不同序列组成被用来设立这5个时间序列组。
它们包罗了各方面的可惟一度量的经济单项指标。
哈佛晴雨表中的所有序列组都解释了相似的周期模式。
b.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指示器。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提出了两种有影响的指示器,一种是领先、滞后和同步序列,一种是扩散指数。
与哈佛晴雨表一样,领先、滞后和同步时间序列能够作为过去经济周期的回顾和现在经济周期的分析工具;如果被用来进行经济状态的预测,也受到和哈佛晴雨表类似的限制。
扩散指数提供了一个在给定集合中有多少单项序列处于上升或下降趋势的信息,并显示了其随时问变动的过程。
扩散指数在分析历史经济周期方面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c.德国指示器。
1928年,瓦格曼对哈佛晴雨表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一经济指示器的单项指标缺乏普遍性,只有一个由包含更广泛内容的晴雨表体系才能更可靠地评价经济周期的状态。
因此,瓦格曼建立的德国指示器实际上由8个晴雨表构成,涉及到以下八个方面的经济行为:生产、商品、就业、信贷、存货、对外贸易、企业计划、三个市场(股票市场、商品市场、短期信贷市场)的价格运动。
②生产能力的利用率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主要由就业率表示。
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率密切相关。
宏观经济学补充习题部分答案

政府购买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或:储蓄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4.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不同?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9.解:
本题是在IS曲线呈垂直状的特定情况下讨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y=90+0.8(y0.25y)+140+50
y=700....................IS方程
100=0.2y400r
y=500+2000r…………LM方程
解方程组
y=700
y=500+2000r
得均衡收入y=700,r=10%
8.简要说明货币需求函数是如何决定。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是人们为了日常交易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的预防需求是人们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对持有货币的愿望,这两类货币需求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表示为L1=L1(Y)=kY。货币的投机需求是人们为把握有利的生息资本而持有货币的愿望,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市场利息率,并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化。如果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r表示市场利息率,则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和利息率的关系可表示为:L2=L2(r)。这样,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人和货币市场的利息率,其中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以L表示需求货币需求,则:L=L1(Y)+L2(r)。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增长)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增长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弯路,躲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对⼀在线咨询进⾏咨询。
⼀、概念题1.索洛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 )答:索洛增长模型是表明储蓄、⼈⼝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个经济的产出⽔平及其随着时间推移⽽实现增长的⼀种经济增长模型。
它的基本假定有:(1)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按照⼀个不变的⽐例增长;(3)⽣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其主要思想是:⼈均投资⽤于资本扩展化和资本深化,当⼈均投资⼤于资本扩展化时,⼈均产出就会增长;当⼈均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均产出不再增长,但总产出会继续增长,增长率等于⼈⼝增长率。
2.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答: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是指长期中经济增长达到的⼀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平,⼈均资本存量维持不变,即()0k sf k k δ?=-=。
这个维持不变的⼈均资本存量k *称之为稳定状态⼈均资本存量。
在稳定状态下,不论经济初始位于哪⼀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收敛于该⼈均资本⽔平k *。
在稳定状态,由于⼈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以⼈均产出也保持不变,即⼈均产出增长率为零。
3.资本的黄⾦律⽔平(golden rule level of capital )答:资本的黄⾦律⽔平是指在稳定状态⼈均消费最⼤化时所对应的⼈均资本⽔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种类; 2.经济周期的原因;3.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4.乘数-加速数模型一、单项选择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繁荣和衰退; c.萧条和复苏; d.繁荣和复苏。
2.下列对经济周期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b.复苏,繁荣,萧条,衰退;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复苏,衰退,萧条,繁荣。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
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地减少。
7.经验统计资料表明,在经济周期里,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a和c。
8.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更新投资; d.存货的投资。
9.假定某经济连续两年的国民收入都是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净投资等于()。
a.1200亿美元; b.2400亿美元; c.2000亿美元; d.0。
10.已知某经济某一年的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第二年国民收入增至1200亿美元。
宏观经济第八章、第七章答案

一、选择题1.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2. 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3. 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
4. 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
5.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A、政府购买;B、税收;C、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6.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B)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7.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转移支付。
8.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
9.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D)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B、增加货币供给;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提高贴现率。
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11.法定准备金率越高(D)A、银行越愿意贷款;B、货币供给量越大;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12.对利率最敏感的是(C)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13.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削弱?(A)A、实际利率很低;B、名义利率很低;C、实际利率很高;D、名义利率很高。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经济活动:(1)某农场主出售一批当年生产的小麦给面包制造商,售价20万。
为了生产这些小麦,农场主共支付工人12万作为工资。
(2)面包制造商用这批小麦制造成面包出售,销售收入为40万,为此支付的工人工资为10万。
假定在小麦和面包的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其他费用,请(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资和利润分别是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2、假设某国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0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600,贸易盈余是100。
假设企业储蓄为零。
试计算:(1)居民储蓄;(2)投资;(3)政府购买。
3试计算(1)2009年和201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如果以2009年作为基年,则2010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3)2010年的GDP折算指数。
1、(1)40万。
(2)工资=12+10=22 利润=(20-12)+(40-20-10)=18 GDP=22+18=402、(1)居民储蓄=4000-3600=400(2)根据四部门投资-储蓄恒等式有I=S+(T-G)-NX=400-200-100=100 (3)由GDP=C+I+G+NX得G=GDP-C-I-NX=12003、GDP=1×25+7.5×50+6×40+5×30 =802.5(元) (1)2009GDP=1.6×30+ 8×60+7×50+5.5×35 = 1070.5(元)2010(2)如果以2009年作为基年,则2010年的实际GDP=1. 5×30+7.5×60+6×50+5×35= 970(元)(3)2010年的GDP折算指数=名义GDP / 实际GDP =1070.5/970=1.101、请作图说明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之间关系。
2、某三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d y c 8.0500+=,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0,税收为1000,政府转移支付为100,请计算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补充习题
1、假设货币需求为L 0.5y-20r =,实际货币供给为200, d c=100+0.8y ,t 0.25i=150-8r,g=150y =,。
求:
(1)分别求IS 和LM 方程、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条件不变,g 增加60,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4)请做图描述上述状况。
2、假设货币需求为L 0.5y =,实际货币供给为400, d c=100+0.8y ,t 0.25i=150-8r,g=150y =,。
求:
(1)分别求IS 和LM 方程、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条件不变,g 增加30,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4)请做图描述上述状况。
3、假设货币需求为L 0.5y-20r =,实际货币供给为200, d c=100+0.8y ,t 0.25i=150,g=150y =,。
求:
(1)分别求IS 和LM 方程、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条件不变,g 增加30,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4)请做图描述上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