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实例(zhao)..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带传动装置设计案例

机械设计基础带传动装置设计案例
齿轮传动、出轮传动的轴承、联轴器、滚筒轴的 轴承及滚筒的效率。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表9.4可得:
0=0.96、耳2=0.97、口3=0.99、4=0.99、
口5=0.99、n6=0.96,则
n・nw=0.96汉0.97汉0.992汉0.99汉0.99汇0.96
=0.86
所以
Fv3.8汉103沃3.6
1119.87
1097.59
传动比
3
3.22
1
效率
0.96
0.96
0.98
四、带传动的设计
设计步骤
计算及说明
计算结果
1、确定计算功率
2、选择V带型号
3、确定带轮基准
直径ddi、dd2
4、验算带速v
5、确定带的基准 长度Ld和实 际中心距a
已知减速器每日工作24h,查《机械设计基础》
表9.21及式(9.16),可知Ka=1.3,贝9
490
在土5%以内,为允许值。
兀dd1n1兀x250"470,
V——m/s—19.23m/s
60X00060汉1000
带速在5~25m/s范围内。
带轮的中心距应满足的范围是
0.7©1+dd2)"(dd1+dd2)

700兰a。兰2000
巳=20.67KW
dd2=750mm
按结构设计要求初定中心距a0=800mm
巳-KAPd=1.3x15.9KW =20.67KW
由Pc=20.67KW,nm=1470r/min,及减速器
的工作条件,查《机械设计基础》图9.13选用C型
普通V带。
根据表9.6和图9.13选取dd1= 250mm,且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课件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课件

链传动的类型
根据链条的结构和用途,链传动可分 为滚子链、齿形链等类型。
链传动的特点
链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 耐冲击等优点,但也有噪声较大、链 条磨损较严重等缺点。
链传动的应用
链传动广泛应用于需要承受较大载荷 和冲击的场合,如摩托车、自行车等 。
04
机械传动系统的优化与改进
提高传动效率
优化齿轮设计
异常噪音和振动检测
定期监测齿轮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噪音或 振动应及时排查原因并处理。
带传动的维护与保养
皮带张紧度调整
定期检查皮带的张紧度,保持适当的张紧以 减少皮带打滑或磨损。
皮带检查
定期检查皮带的表面,发现磨损或损伤应及 时修复或更换。
滑轮检查
定期检查皮带的滑轮,确保其转动灵活,无 卡滞现象。
异常噪音和振动检测
02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基础
齿轮设计
01
02
03
齿轮类型
直齿、斜齿、锥齿等,根 据传动需求选择合适的类 型。
齿轮材料
选择耐磨、耐冲击、耐高 温的材料,如铸钢、锻钢 、铜合金等。
齿轮精度
根据传动要求确定齿轮精 度等级,确保传动的平稳 性和准确性。
带传动设计
带类型
平带、V带、多楔带等,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 带类型。
定期监测链条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噪音或振动应及时排查原因并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机械传动的应用
工业领域
机械传动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 域,如汽车、航空、船舶、能源等, 是实现机械设备运动和转矩传递的关 键部件。
农业领域
军事领域
在军事领域,坦克、装甲车等武器装 备的传动系统对于提高武器性能和战 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制造中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机械制造中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机械制造中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机械传动系统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机械传动系统是指通过机械装置将动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系统。

它在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中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介绍常见的传动系统类型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要点。

一、机械传动系统的类型1.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机械传动类型之一。

它由齿轮和齿轮之间的啮合组成,可以将转矩和速度从一个轴传递到另一个轴。

齿轮传动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例如汽车变速器、工业机械等。

2. 带传动系统:带传动系统通过带子或皮带将动力从一个轴传递到另一个轴。

这种传动系统具有简单、结构紧凑、操作平稳等优点,常见的应用包括摩托车、发电机等。

3. 链传动系统:链传动系统使用链条将动力从一个轴传递到另一个轴,类似于带传动系统。

链传动系统通常用于需要承受更大负载和更高速度的场合,比如摩托车、自行车等。

4. 蜗轮蜗杆传动系统:蜗轮蜗杆传动系统是一种精密的传动系统,常用于需要较大减速比和较高精度的场合。

它由蜗轮和蜗杆组成,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较小的回转间隙,适用于一些精密仪器和机械设备。

二、机械传动系统设计要点1. 动力计算:在设计机械传动系统时,首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计算所需的动力大小。

动力计算应考虑到负载的性质、传动效率、传动损失等因素,以确保传动系统的运行稳定和可靠。

2. 选择合适的传动比:传动比是指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

在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动比。

传动比的选择涉及到转矩的转换和速度的匹配,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3. 选用合适的传动装置:根据实际需求和传动比,选择合适的传动装置,如齿轮、带子、链条等。

不同的传动装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 考虑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设计机械传动系统时,需要考虑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nr 为原动机的转速或传动系统的输 入转速(r/min);
nr i i1i 2 i k nc
i1 、 i2……ik 为系统中各级传动的 传动比。
nc 为 传 动 系 统 的 输 出 转 速 (r/min);
i>1时为减速传动,i<1时为增速传动。
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及其参数设计
在各级传动的设计计算完成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系 统的实际总传动比 i常与预定值 i不完全相符,其相对误差 i 可表示为
设计各级传动时,常以传动件所在轴的输入功率 Pi为计 算依据,若从原动机至该轴之前各传动及传动部件的效率 分别为1、2、…i,则有
设计功率
Pi = P 1 2 … i
对于批量生产的通用产品,为充分发挥原动机的工作能 力,应以原动机的额定功率为设计功率,即取P=Pe; 对于专用的单台产品,为减小传动件的尺寸,降低成本, 常以原动机的所需功率为计算功率,即取P=Pr。
n z n 2 n3 nz Rn Φ z 1 n1 n1 n 2 n z 1
变速级数越多,变速装置的功能越强,但结构也越复杂。 在齿轮变速器中,常用的滑移齿轮是双联或三联,所以通 常变速级数取为2或3的倍数。
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及其参数设计
3. 机械效率 各种机械传动及传动部件的效率值可在设计手册中查到。 在一个传动系统中,设各传动及传动部件的效率分别为1、 2、…n,串联式单流传动系统的总效率为
6)在蜗杆—齿轮传动中,将齿轮传动放在高速级时,可得 到较高的传动精度。 7)对于要求传动平稳、频繁起停和动态性能较好的多级齿 轮传动,可按照转动惯量最小的原则设计。
§29.4 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及其参数计算
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包括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运动特性如转 速、传动比和变速范围等;动力特性如功率、转矩、效率及变矩 系数等。 1. 传动比 对于串联式单流传动系统,当传递回转运动时,其总传动比i为

机械传动装置设计实例

机械传动装置设计实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一课程设计书 2 二设计要求2三设计步骤2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32. 电动机的选择 4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5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6. 齿轮的设计 87.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198. 键联接设计 269. 箱体结构的设计 2710.润滑密封设计 3011.联轴器设计 30四设计小结31 五参考资料32一. 课程设计书设计课题: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齿轮减速器.运输机连续单向运转,载荷有轻微冲击,工作环境多尘,通风良好,空载起动,卷筒效率为0.96(包括其支承轴承效率的损失),减速器小批量生产,使用期限10年(300天/年),三班制工作,滚筒转速容许速度误差为5%,车间有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

参数:二. 设计要求1.减速器装配图1张(0号)。

2.零件工作图2-3张(A2)。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三. 设计步骤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2. 电动机的选择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齿轮的设计6.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7. 键联接设计8. 箱体结构设计9. 润滑密封设计10. 联轴器设计1.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1. 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2. 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3. 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传动功率大,将V带设置在高速级。

其传动方案如下:η2η3η5η4η1I IIIIIIVPdPw图一:(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图)初步确定传动系统总体方案如: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图所示。

选择V 带传动和二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总η1η为V 带的传动效率, 2η为轴承的效率,3η为对齿轮传动的效率,(齿轮为7级精度,油脂润滑)4η为联轴器的效率,5η为滚筒的效率 因是薄壁防护罩,采用开式效率计算。

最新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最新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多头专用钻床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自动钻床,用来同时加工图示零件上的三个孔, 并能自动送料。
30
20
50 20 20
38
20 10
⑴ 运动方案选择 工艺动作 钻头一边旋转,同时相对于工件作移动 三种运动方案
● 钻头旋转,同时轴向进给,工作 台静止
● 钻头旋转,工作台带动工件进给
● 工作台旋转,钻头作轴向进给
● 传动比:进给运动链应实现很大的传动比563,但进给力 不需要太大,选用带传动与蜗杆传动实现二级减速
⑸ 机构选型 进给运动链的设计
⑸ 机构选型
送料运动链的设计 ● 运动形式:送料运动规律较复杂,故选用凸轮机构
● 减速比:送料运动链减速比与进给运动链相同 ,故直接 由蜗杆轴带动
● 行程:送料杆行程较大,采用连杆机构将行程放大
深度时,三个钻头才同时钻进,因工作阻力增加,故进 给速度应减小。 ● 钻孔结束后,工作台快速退回,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工作循环图
(1)钻头转速的计算 根据: nc1000v(d) d钻头直径,d8 mm
v 切削速度,选v12.5mmin
结论:
nc 500 rpm
工作循环图
(2)工作台运动速度的计算
⑴ 运动方案选择
方案选择
一般的钻床多采用第一 种方案,但本例是三轴 专用钻床,因工件小, 工作台轻,移动工作台 比移动三轴容易。故采 用第二种方案。
⑵ 执行系统运动规律设计
送 料 杆
送料杆
三个执行构件
料仓
工作台
钻 头
工 作 台 头
⑵ 执行系统运动规律设计
工艺过程
料仓
● 送料:送料杆往右 推出零件,并顶出 加工好的零件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导言:机械传动系统是现代工程中常见的一种能够通过电动机、发动机等原动机的能量输出来驱动各种机械装置运动的装置。

它在各个行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汽车、机床、船舶等都离不开这一关键技术。

本文将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第一部分: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机械传动系统是通过传递原动机的转矩和功率来实现装置运动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齿轮、链条、皮带等传动元件将原动机的转速和扭矩传递给负载。

在设计机械传动系统时,需要考虑到传动效率、可靠性、噪音和寿命等因素。

第二部分: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包括选择传动元件、计算传动比、确定主传动轴和挑选传动方式等步骤。

首先需要根据负载特性和转矩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传动元件,例如齿轮、链条或皮带。

然后根据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要求计算传动比,确保系统能够满足负载的运行要求。

同时,还需要根据转矩传递路径和负载类型来确定主传动轴的位置,以及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如直接传动、间接传动或多级传动等。

第三部分:机械传动系统的分析机械传动系统的分析是评估系统的性能和行为的过程,常见的分析手段包括传动效率计算、转矩和功率分析、动力学分析和可靠性评估等。

首先,通过对传动元件的几何尺寸和摩擦特性进行分析,可以计算传动效率,并评估系统对能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转矩,可以分析系统的动力平衡和传动效果,为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响应,以及设计和安装防震措施。

最后,通过对各个传动元件的可靠性分析和寿命评估,可以预测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故障概率,为维护和保养提供指导。

结论: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任务,它关乎着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负载特性、转矩要求和传动效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传动元件和传动方式。

在分析过程中,则需要通过计算传动效率、分析转矩和功率、研究动力学特性以及评估可靠性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定稿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定稿

4.设计步骤
(1)拟定机械的工作原理 (2)执行机构的运动设计
(3)原动机的选择 (4)机构选型 (5)机构的尺寸确定 (6)绘制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7)方案分析与评价
(1)拟定机械的工作原理
根据需要制定机械的总功能,拟定实现总功能的 工作原理和技术手段,确定机械所要实现的工艺动作。
(2)执行机构的运动设计
9
工作台一个工作循环总时间: T1 = t1 + t2 + t3 + t4 + t5 =24.6s
工作台每分钟工作循环数: n1 = 60 /T1 =2.44
送料杆的运动为往复直动。循环时间与工作台相同: Ts = 24.6s 工作台的行程: Hf = h0 + h1 + h2 =41mm
h0 : 工作台快速趋近钻头的运动距离,取h0 =15mm; h1 : 单孔钻削深度,取h1 =13mm; ;
h2 : 三孔同时钻削深度,取h0 =13mm。 送料杆的行程取工件的两倍: Hs = 100 mm 工作循环图: 送料杆
送料 静 止 送料 快 工作台 停止 单孔钻 进 凸轮转角 0 90˚ 180˚
三孔钻 270˚
快退 360˚
(3)原动机的选择
类型—交流异步感应电动机 转数—额定转数: nn = 1440 rpm 为了减少原动机的数量,三个钻头共用一个原动机。
根据功能和工艺动作,确定各执行构件的数目、 运动形式、运动参数以及运动协调配合关系,生产阻 力等,绘制机械的运动循环图。
(3)确定原动机的类型和功率
(4)机构选型
根据机械动力与功能的要求 ,合理选择机构类型 , 拟定机构的组合方案 , 形成能满足运动和动力要求的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绘制机械运动方案的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1
456.5
③复合齿形系数 YFS 由 zv1
z1
3
cos
20
3
cos 12
21.37 ,
zv2
z2 cos3
67 cos3 12
71.59 ,
查图 6-21 得, YFS1 4.34 , YFS2 3.96 ; ④重合度系数 Yε
由t
1.88 3.2 1 1 cos z1 z2
1.88 3.2 1 1 20 67
0×.4=0.88 ,符合表
6-9 范围。
( 4) 按轮齿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计算
按式( 6-34 )计算法面模数
mn
3 2KT 1 cos2 d z12 [ F ]
YFS YεYβ,
确定公式内各参数计算值:
①载荷系数 K 查表 6-6 ,取 K A=1.2 ;
②小齿轮的名义转矩 T1
T1 9.55 106 P 9.55 106 14.4 301.25 103 N · mm;
查得 K L=1.03,
z
18
4.47 ,
(3.77 0.3) 0.96 1.03
取 5 根。
(7 )计算轴上的压力 F0
由表 9-1 查得 q=0.17 kg/m, 故由式 (9-18) 得初拉力 F0
F0
500Pc ( 2.5 1) qv2 zv K α
500 18 2.5 (
1)
0.17 10.162
(5 )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 1
由式 (9-16) 得
1
1800
d2 d1 57.30 a
0
180
425 200
0
0
0
57.3 162.84 120 ,
合适。
751.2
(6 )确定带的根数 z
由式 (9-17) 得
z ( P0
Pc

P0 ) Kl K α
由表 9-4 查得 P0 = 3.77kW, 由表 9-6 查得 ΔP0 =0.3kW; 由表 9-7 查得 K a=0.96; 由表 9-2
第 17章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实例
设计题目: V 带——单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某带式输送机的驱动卷筒采用如图 14-5 所示的传动方案。已知输送物料为原煤,输送
机室内工作,单向输送、运转平稳。两班制工作,每年工作
300 天,使用期限 8 年,大修期
3 年。环境有灰尘,电源为三相交流,电压
380V 。驱动卷筒直径 350mm,卷筒效率 0.96 。
1. 总传动比计算
根据电动机满载转速和工作机主动转速求总传动比:
i 总=n 电动机 /nw =970/136.4=7.11 。
2. 总传动比分配
为使 V 带传动外廓尺寸不致过大, 初步取 iV=2.1,则斜齿轮传动比 i 齿轮 =7.11/2.1=3.386 。
三、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1. 各轴输入转速 nⅠ=n 电机/ iV 带=970/2.1=462 r/min ,
1 189.8 (
2.45
0.781
0.99)2
0.88
3.35
1500
39.43mm,
d1 cos
mn
z1
39.43 cos12
V 带。
(2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 d1 和 d2 由表 9-2 取 d1=200 mm, 由式 (9-6) 得
d2 n1d1(1 ) / n2 id 1(1 ) 2.1 200 1 0.02 411.6 mm ,
由表 9-2 取 d2=425mm 。
(3 )验算带速
由式 (9-12) 得
v
n1d1 π
四、带传动设计计算
见例 9-1。见下
设计后带传动实际传动比 iV 带=425/200=2.125>2.1 ,使轴Ⅰ转速 nⅠ略有降低,误差小于
5%。若保持斜齿轮传动比 i 齿轮 =3.386 ,则输送带速度下降幅度在允许范围内;也可在保证 总传动比不变的前提下重新分配传动比, 则输送带速度满足 2.5m/s。本章采用设计后所得到 的带传动的实际传动比: iV =2.125,修正斜齿轮传动比 i 齿轮 =7.11/2.125=3.35 ,此时,重新 计算轴Ⅰ的输入转速和转矩(其他参数不变) :
×
106×
14.4/462=297.66
×
10
3
N
·
mm

TⅡ=9.55× 106PⅡ/ nⅡ=9.55× 106× 13.83/136.4=968.3971.15 × 103 N· mm。
* 注: 此处以额定功率为依据,可保证系统在电动机最大输出情况下的工作能力。
有些教材以计算所得
的实际输出功率为依据,则保证的是系统在目前工作机环境中的工作能力。
由式 (9-14) 得带长
L0
2a0
2 (d1
d2 )
(d2 d1 )2 , 4a0
2 800
(425 (200 425)
200) 2
2597.6 mm 。
2
4 800
由表 9-2 选用 Ld=2500 mm ,由式 (9-15) 得实际中心距
a a0 (Ld L0 ) / 2 800 (2500 2597 .6) / 2 751 .2 mm 。
YFS2 ,故
YFS1 [ F ]1
YFS2 ,
F2
于是
mn
3 2 KT1 cos2 d z12[ F ]1
YFS1YεYβ
2 1.2 301.25 103 cos2 12
3
0.88 202 368
4.34 0.709 0.9 2.45 mm。
( 5)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计算 按式( 6-32 )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1— 2。见下
九、联轴器的选择计算 见例 15-1。 见下
十、箱体及其附件设计计算
例 9-1 试设计某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 V 带传动,已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P ed =15
KW, 转速 nⅠ=970 r/min ,传动比 i=2.1 ,两班制工作。
[解 ] ( 1) 选择普通 V 带型号
由表 9-5 查得 KA =1.2 ,由式 (9-10) 得 Pc=K APed =1.2 ×15=18 KW ,由图 9-7 选用 B 型
cos12 0.99 ;
⑤ 许用应力
查图 6-19(b) , Hlim1
Hlim2
1500 MPa
查表 6-7, 取 SH=1,则 [ H ]1 [ H ]2
Hlim 1500 1500 MPa
SH
1
于是
d1
3 2 KT1 u
1
(
Z
E
ZH
Z
εZ
β
)
2
d
u
[ H]
3 2 1.2 301.25 103
3.35
nⅠ=n 电机 /i V 带=970/2.125=456.5r/min , TⅠ=9.55× 106PⅠ /nⅠ=9.55×106× 14.4/456.5=301.25 × 103 N · mm。
五、斜齿轮传动设计计算 见例 6-3。 见下
六、轴的设计计算 低速轴设计计算见例 14-1。 见下
七、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 从例 14-1 的轴系受力分析知,低速轴两轴承处的合成(水平和垂直两平面)径向支反
输送带拉力 5kN ,速度 2.5m/s,速度允差 ± 5%。传动尺寸无严格限制,中小批量生产。
该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如下:
一、电动机选择 1. 电动机类型选择
按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封闭式结构,电压
380V , Y 型。
2. 电动机容量选择 工作机所需工作功率 P 工作=FV =5× 2.5 =12.5 kW ,
所需电动机输出功率为 Pd=P 工作/η 总 电动机至输送带的传动总效率为: η 总=η V 带× η 2 轴承× η 齿轮× η联轴器 × η 滚筒
查表 16— 3 取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分别为 0.96 和 0.97 ,取联轴器效率 0.99,参 照式( 16—3)取轴承效率 0.99,可求得 η 总=0.96 × 0.992× 0.97× 0.99× 0.96=0.867 ,
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nd= nw× i 总=( 6~28)× 136.4=818.4~3819.2 r/min 。
根据容量和转速要求,从有关手册或资料选定电动机型号为
Y180L-6 ,其额定功率
15kW ,同步转速 1000r/min ,满载转速 970 r/min 。
二、传动系统总传动比计算与分配
nⅠ=n 电机 /i V 带=970/2.125=456.5r/min , TⅠ=9.55× 106PⅠ /nⅠ=9.55×106× 14.4/456.5=301.25 × 103 N · mm。
例 6-3 试设计某带式输送机单级减速器的斜齿轮传动。已知
输入功率 P=14.4KW,小齿轮
转速 n1=456.5r/min ,传动比 i =3.35, 两班制每年工作 300 天,工作寿命 8 年。带式输送机 运转平稳,单向输送。
301.75 N,
5 10.16 0.96
由式( 9-19 )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F Q
FQ
2zF0 sin
1
2
162.840 2 5 301.75 sin
2
2983.73 N 。
(8 )带轮结构设计及绘制零件图(略)
设计后带传动实际传动比 iV 带=425/200=2.125>2.1 ,使轴Ⅰ转速 nⅠ略有降低,误差小于
5%。若保持斜齿轮传动比 i 齿轮 =3.386 ,则输送带速度下降幅度在允许范围内;也可在保证 总传动比不变的前提下重新分配传动比, 则输送带速度满足 2.5m/s。本章采用后者: iV =2.125, 斜齿轮传动比 i 齿轮 =7.11/2.125=3.35 ,此时,重新计算轴Ⅰ的输入转速和转矩(其他参数不 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