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导学案第1篇】1、白鹭——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在宋玉的眼里,东家之女是楚国的第一美女,那在郭沫若的眼里,这白鹭岂不就是——所有鸟中的第一美鸟。
④合作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找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有关语段,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分别想象它们描绘的画面,从而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还原画面,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课型】精读悟法课【教学过程】板块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
在郭沫若看来白鹭也是一首诗,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第1课。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识“精巧的诗”1、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昨天在预习时又进行了巩固,下面我们听写几个。
白鹤嗜好镜匣望哨清澄(1)听写(2)屏幕出示核对纠错。
(3)理解:望哨(站岗放哨;借助相近的词语理解)清澄(清澈澄澈;有时候我们通过字面去感觉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借助工具书来验证。
)2、接读课文,思考:文中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本文394个字,凝练而富有意境,所以郭沫若就是把白鹭当作诗来写的。
板块三:想象画面,具化“精巧的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觉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画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交流:(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导学案

①默读第7自然段。说说白鹭是怎样栖息的。
②想象:白鹭还会在看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
(3)低飞图。
①想象画面。说说想到了那句诗。
②有感情地朗读。
5.小谈收获。
1.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话进行画面描述。
2.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白鹭的精巧与韵味。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第6~8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三幅画面。(钓鱼图、望哨图、低飞图)
2.再读课文,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朗读,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白鹭的韵味,并进行圈画批注。(完成活动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交流:
(1)钓鱼图。
①想象画面,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合适、和谐等)。 ②倾情朗读。
(2)指导学生交流识字成果。
(3)指导学生理解生字词。
4.指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相机正音。
5.指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说出作者对白鹭的印象。
1.交流课前自己了解到的作者资料。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流利。
(2)学习小组交流识字成果。
(3)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纠错。
3.(1)认读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体会白鹭诗画 般的意境美。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准备白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白鹭和作者的有关资料。(师生)
3.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学生)
(2)朗读第4、5自然段。 ①欣赏白鹭照片。了解“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②用词语形容白鹭。(和谐完美、完美无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白鹭的图片教学设计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5篇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课文详细描述了白鹭的外貌、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结构,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鹭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白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白鹭的特点。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导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白鹭的特点。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是如何描绘白鹭的?白鹭与人类的关系如何?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白鹭的特点。
3.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只白鹭,你会怎么向人们介绍自己?答案:1. 抄写生字词略。
2. 示例:白鹭是一种高贵的鸟类,它的羽毛洁白如雪,身材修长,生活在湖泊、沼泽地带。
3. 示例:大家好,我是一只白鹭。
我生活在美丽的湖泊边,喜欢在晨曦中翩翩起舞。
我的羽毛洁白如雪,身材修长,是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类。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模板第【1】篇〗【教材分析】《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美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作者寥寥数笔便将白鹭——这一普普通通的鸟儿描摹得高洁优雅、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文语言朴实流畅,极富有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如今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见到白鹭,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先欣赏白鹭的,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等,对白鹭有直观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作者对白鹭的刻画;其次,学生对于散文这一文体的了解不够,诵读也只停留在文字表象的理解上而无法深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促进者,应当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另外,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能力,但对于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审美性还有所欠缺,加之本文作者郭沫若的语言凝练、含蓄,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产生很多困难或疑惑的问题,这时教师有必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对比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手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内涵。
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手法。
2.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内涵。
【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主要采用课件展示法和点拨法。
1.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形象直观的演示配上优美的音乐熏染,帮助学生感受白鹭的优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优质教案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对白鹭赞美之情。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节《白鹭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鹭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鸟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对白鹭赞美之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描绘白鹭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白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鹭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课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课文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学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白鹭赞美之情。
4. 例题讲解:针对生字词、课文理解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白鹭》2. 生字词:优雅、悠然、孤独、寂寞、诗情画意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作者赞美之情:对白鹭喜爱、赞美和怜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三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话描述白鹭美。
(3)思考:如何保护鸟类,关爱大自然?2. 答案:(1)略(2)白鹭身姿优雅,悠然自得,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美感。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讲解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鸟类,解它们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鹭》这篇课文的字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请看大屏幕。
(出示词语,指名朗读)2.同学们复习得很到位,老师真是对你们刮目相看!《白鹭》这篇文章的作者郭沫若是用自己的真感情来赞美白鹭,谁能用课文开头的话和结尾的话来说说他是怎么赞美白鹭的?(课件出示开头的句子和结尾的句子)3.作者除了对白鹭的外形美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有没有对白鹭的活动进行描写呢?明确:描写了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画面。
4.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镜头,一起去品味白鹭的“韵味美”。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的设计,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情况,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同时,由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二、品读课文,合作探究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将目光转移到课文的第6至第8自然段,自由朗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给这三幅优美的图画分别起一个名字。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你们讨论的结果,看看哪个小组起的名字最有诗意、最有创意。
(1)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同学们起的名字都比较贴切,很有自己的想法。
老师也给这三幅图画起了名,想看看吗?(出示课件:清田垂钓图;树顶瞭望图;黄昏低飞图)(3)同学们评价一下,怎么样?觉得不错的话,让我们记在课本上。
(教师板书)2.这三幅图中,同学们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那幅。
现在,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读。
如果读到了你喜欢的那个段落,就请你做好圈画和批注,把你独特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大家。
3.教师配乐朗读第6、7、8自然段。
4.赏析“清田垂钓图”。
(1)预设学生回答:生:我感觉白鹭特别悠闲。
师: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白鹭“悠闲”的?生:从“站着钓鱼”看出来,白鹭不是主动去捉鱼,而是很淡定的站在那里,将白鹭拟人化了。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导学案

1《白鹭》导学案总结全文,升华感情1.再读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穷的快乐。
)师指导朗读。
2.从这样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突出了白鹭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4.熟读并背诵全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板书]1白鹭白鹭是精巧的诗外形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不同场景中的美白鹭垂钓图白鹭瞭望图白鹭起舞图[教学反思]《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
由于学生对白鹭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授课伊始我先出示了白鹭的图片,让学生将白鹭的形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直观印象。
在教授第2~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从颜色、身段体会白鹭的外形之美,初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在教学第6~8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他们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让他们给图画起名,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垂钓图”“瞭望图”“起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意境中。
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时间不够,我没能让学生完成小练笔。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白鹭唐白居易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导学案第1篇】1、白鹭——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在宋玉的眼里,东家之女是楚国的第一美女,那在郭沫若的眼里,这白鹭岂不就是——所有鸟中的第一美鸟。
④合作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找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有关语段,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分别想象它们描绘的画面,从而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还原画面,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课型】精读悟法课【教学过程】板块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
在郭沫若看来白鹭也是一首诗,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第1课。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识“精巧的诗”1、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昨天在预习时又进行了巩固,下面我们听写几个。
白鹤嗜好镜匣望哨清澄(1)听写(2)屏幕出示核对纠错。
(3)理解:望哨(站岗放哨;借助相近的词语理解)清澄(清澈澄澈;有时候我们通过字面去感觉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借助工具书来验证。
)2、接读课文,思考:文中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本文394个字,凝练而富有意境,所以郭沫若就是把白鹭当作诗来写的。
板块三:想象画面,具化“精巧的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觉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画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交流:(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第五自然段)①追问:精巧在哪?(预设: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这精巧的仅仅是这四处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同学们,那么精巧到什么成都才能像诗呢?你能从哪个字或者词读出来是恰到好处?预设:白鹭的大小也正好,颜色也是恰到好处的。
从“一分”“一忽”中读出来的。
聚焦“一忽”:什么是一忽?(做动作,就这样疏忽之间、微乎其微就叫一忽)试着读出你的理解。
③看,一丝一毫的改变,都是遗憾。
现在我们阅读这一段,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这就是这段话的出处。
出示: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这样的白鹭,它身段的大小是适宜的(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色素的配合是适宜的(女)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全部、每一处都是适宜的。
(齐)我们一起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⑤这一自然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面。
让我们把这幅白鹭外形的画面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生看着画面背诵。
)(2)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3、第4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第3、第4自然段并不是多余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衬托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是呀,有多少人见过白鹭呀!可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它的美。
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文字走近白鹭的身边好好地欣赏欣赏它如诗如画的美吧!(分组朗读班齐读第2自然段;一二小组读第3、4自然段;三、四小组读第5自然段)过渡:白鹭的外形精巧如诗,此外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像画面一样的诗呢?(3)在清水湖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①句子当中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为我们描绘一下你通过这段文字读出的那精美的画面吗?那清水田当中一定倒映着——(预设:倒映着白鹤那美丽的影子,远处的山被白云围绕着,映在水中若隐若现,天上还有几朵白云在那飘,十分美丽。
)②相信你也能为我们读出这样的精美,读——齐读。
③画面中的白鹭真的是在钓鱼吗?那我们换成“啄鱼”“捕鱼”好不好?为什么?出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种孤独的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这是一种天真之钓)现在我们再回到白鹭的画面,看从这样的画面当中,你又能感觉到怎样的心情呢?(悠闲地钓)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就这样,白鹭站成了一幅画,钓起了一首诗,我们一起像它这样闲适地惬意地读一读这段话吧。
读——④现在你可以给这首诗起个名字了吧?(水田闲钓)小结:刚才这样我们抓住“钓”这样看似平凡的字眼,边读边想,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又从画面当中读出了心情,走进画里,读出诗来。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8两段,看你能读出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读出怎样的心情?交流(1)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上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①交流看到的画面。
②白鹭真是在望哨吗?那是在做什么呢?③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清晨望哨)(2)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①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画面面前没有人的心是平静,没有人的心会烦躁,所有人都会感觉清澈透明,所以白鹭就是清澄,清澄就是白鹭,我们再读——②你想给这样的画面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呢?(黄昏低飞)4、我们相信白鹭怎么看都是画,怎么读都是诗,是一首精巧的诗,让我们配着音乐合作读读这几个自然段。
同学们,一静一动皆有韵,一花一鸟总关情。
所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块四:领悟表达,拓展深化1、同学们这便是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大家看这是另一篇文章当中对白鹭的介绍,请同学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
对比课文中的写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白鹭,简称鹭,也称鹭鸶。
体长60厘米左石星纺锤形。
鹭鸟的身体特征是嘴长、颈长、脚长和爪趾长,体态纤瘦。
全身羽毛白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所以被称为“蓑羽”。
白鹭脸部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黑色,胫与脚部也呈黑色。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若学生都喜欢第一种,可以这样来引领:如果要让你选择其中的一段,根据他去野外寻找我们没有见过的白鹭,那你如何选?)小结:第1种写法说明具体,第2种说法饱含深情。
2、如果你喜欢第1种,可以尝试着把本文变成这样的表达方式说一说,若喜欢第二种,可以读读《石榴》。
这是选做作业。
3、必做作业是背诵《白鹭》、完成《桂花雨》预学单。
板书设计:1、白鹭色彩水田闲钓身段身段黄昏低飞(静)(动)一首精巧的诗【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导学案第2篇】【课前解析】《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
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凝练,句句含情,白鹭形象之美和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跃然纸上。
课文插图采用中国水墨画风格,图文兼美,有助于学生对照理解白鹭之美。
文章分为三部分:一用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二是从颜色、身段写白鹭的外形之美,借助“水田独钓”“清晨望哨”“黄昏低飞”三幅画面,写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三是与第一部分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难点】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0个字。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教师引导: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白鹭的资料,初步对白鹭有了了解,现在让我们来欣赏白鹭的形态。
(出示课件3)(出示课件4)继续引导:在中国人的笔下,白鹭是经常入诗入画的一种动物。
白鹭到底是一种什么鸟儿?竟受到文人墨客的如此青睐。
今天让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细细地品味、感知白鹭美吧!教师板书课题。
(1白鹭)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有哪些诗里含有“白鹭”吗?预设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预设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图片等资料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2.(出示课件5)学习“白鹭”的“鹭”字。
“鹭”是形声字,上声下形。
读“路”的音,“鸟”表示“鹭”是鸟类的一科,常见的有白鹭、朱鹭、苍鹭等。
学生理解“鹭”的意思,自由练读。
3.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6)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
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有《女神》《星空》《天上的街市》《雷电颂》等。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出示课件7)教师引导:自由朗读课文,标注文章段落序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会认字。
(1)(出示课件8)适宜白鹤朱红望哨恩惠匣子窗框嫌弃韵味镶嵌教师引导交流: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请在小组内交流你识记生字的方法吧。
学生组内交流学习。
全班交流。
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9)重点指导形声字:黛嫌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练读生字。
(出示课件10)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匣”和“嗜”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在课前的自主预习引领下,交流识字的方法。
)3.学习会写字。
(1)(出示课件1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鹤、嫌、框、哨、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匣”是半包围结构,“宜、嵌、恩”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12)“鹤”: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注意第三笔是“长撇”。
(出示课件13)“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王”,最后写竖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