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的拜访礼仪-商务礼仪
商务拜访行为举止礼仪

商务拜访行为举止礼仪 商务拜访行为举止礼仪 (1)要守时守约 (2)讲究敲门的艺术。
要用食指敲门,力度适中,间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
如无应声,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应声,再侧身隐立于右门框一侧,待门开时再向前迈半步,与主人相对。
(3)主人不让座不能随便坐下。
如果主人是年长者或上级,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
主人让座之后,要口称“谢谢”,然后采用规矩的礼仪坐姿坐下。
主人递上烟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谢意。
如果主人没有吸烟的习惯,要克制自己的烟瘾,尽量不吸,以示对主人习惯的尊重。
主人献上果品,要等年长者或其他客人动手后,自己再取用。
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也不要过于随便。
(4)跟主人谈话,语言要客气。
(5)谈话时间不宜过长。
起身告辞时,要向主人表示:“打扰”之歉意。
出门后,回身主动伸手与主人握别,说:“请留步”。
待主人留步后,走几步,再回首挥手致意:“再见”。
公务拜访的基本礼仪 约好去拜访对方,无论是有求于人还是人求于己,都要从礼节上多多注意,不可失礼于人,而有损自己和单位的形象。
我们要注意的首要规则是准时。
让别人无故干等无论如何都是严重失礼的事情。
如果有紧急的事情,不得不晚,必须通知你要见的人。
如果打不了电话,请别人为你打电话通知一下。
如果遇到交通阻塞,应通知对方要晚一点到。
如果是对方要晚点到,你将要先到,要充分利用剩余的时间。
例如,坐在汽车里仔细想一想,整理一下文件,或问一问接待员是否可以在接待室里先休息一下。
当你到达时,告诉接待员或助理你的名字和约见的时间,递上你的名片以便助理能通知对方。
冬天穿着外套的话,如果助理没有主动帮你脱下外套或告诉你外套可以放在哪里,你就要主动问一下。
在等待时要安静,不要通过谈话来消磨时间,这样会打扰别人工作。
尽管你已经等了二十分钟,也不要不耐烦地总看手表,你可以问接待/助理约见者什么时候有时间。
如果你等不及那个时间,可以向助理解释一下并另约一个时间。
不管你对要见的人有多么不满,也一定要对接待/助理有礼貌。
商务拜访中的礼仪常识

商务拜访中的礼仪常识在商务拜访中,礼仪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
遵守适当的礼仪规范可以帮助建立和谐的商务关系,促进业务合作。
以下是商务拜访中的一些礼仪常识:1.适当的着装:根据不同的商务场合选择适当的服装。
通常情况下,正式的商务会议需要穿着正式的西装和领带。
而一些非正式的商务场合,如座谈会或者业务午餐,可以选择商务休闲装。
2.准时到达:准时是商务拜访中最基本的礼仪。
如果迟到了,必须提前告知对方,并尽量不要影响整个会议的进程。
3.礼貌的称呼:在商务拜访时,要注意对对方正确地称呼。
通常可以使用先生、女士或者职位名称加上姓氏。
4.寒暄问候:在见面时,要用友好的语言进行寒暄问候,例如“您好”、“很高兴见到您”等。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于亲密的问候,以免冒犯对方。
5.握手礼仪:握手是商务拜访中常用的问候方式。
要掌握正确的握手方式,如牢牢握住对方的手,适度地用力,同时保持目光接触。
6.注意姿势和肢体语言:在商务拜访中,要注意保持自然的姿势和肢体语言。
避免交叉手臂、嘴馋地吃东西、脚渴望离开地面等不礼貌的动作。
7.注意礼貌用语:在交流中使用礼貌的用语非常重要。
要注意避免使用粗俗或争吵的语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不满。
8.具备基本的礼仪常识:在商务拜访中,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如用餐礼仪和酒桌礼仪。
在用餐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餐具和举止,尽量避免说话的同时吃东西。
9.尊重对方文化:在国际商务拜访中,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事先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避免出现冒犯或失礼的行为。
10.感谢与回访:商务拜访结束后,应当对对方的接待表示感谢,并表示期待下次合作。
如果对方也来过你的公司进行拜访,你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回访,这样能够增进双方的合作关系。
总之,商务拜访的礼仪常识是建立和谐商务关系的基础。
要积极学习和应用这些礼仪规范,以提升自己的商务素养,并有效推动商务合作的发展。
(精)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

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发布时间:2020-05-02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以及语言习惯等造成了商务礼仪差异。
那么现在宝岛优品小编就来说一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
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中西方交际语言的差异打招呼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但就是这司空见惯的小事也能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大差异。
在我国,熟人碰了面相互问一声:吃了吗?上哪去?今天不用上班呀?这本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是最平常的打招呼的方式,但如果你拿这些套话与西方人打招呼,外国人一定会感到奇怪,甚至会产生误解。
因为这些套话对于西方人来说全部是期待对方给与答复的真正问题,而不是打招呼语或问候语。
称谓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
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但在西方,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
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
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西方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
商务拜访的礼仪

商务拜访的礼仪:
商务拜访礼仪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提前预约:在拜访之前,应提前与对方进行沟通,约定好时间、地点等具体细节。
这不仅体现了
尊重对方的意愿,也有助于确保拜访顺利进行。
2.准时到达:在约定的时间,应准时到达拜访地点。
若因不可抗力因素迟到,应提前告知对方,并
诚恳道歉。
3.穿着得体:在拜访时,穿着应得体大方,以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
同时,注意个人形象的整洁卫
生,保持良好的形象。
4.携带礼物:在拜访时,可以携带一些小礼物,如鲜花、巧克力等,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感激之
情。
但应注意礼物的选择,避免过于贵重或不合时宜。
5.等待介绍:如果拜访时有多人在场,应等待主人或其他人员介绍,然后再与对方握手、寒暄等。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
6.注意言辞:在拜访过程中,应注意言辞的使用,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敏感的话题。
同时,应保持
礼貌、热情、诚恳的态度,与对方进行愉快的交流。
7.告别:在拜访结束时,应向对方表示感谢,并礼貌地告别。
在离开时应保持低调,不要过于张扬
或打扰对方。
商务拜访6大礼仪

商务拜访6大礼仪商务拜访是商务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在商务拜访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促进沟通交流,增加互信,提升合作效果。
以下是商务拜访中应该遵守的六大礼仪。
第一、准确的时间安排商务拜访的时间应该提前与对方商定,遵守约定的时间。
因为商务拜访牵涉到双方的工作计划安排,如果没有提前确认好时间,可能会造成对方没有空余时间接待。
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更改时间,一定要提前告知对方,并征得对方的同意。
第二、适当的仪容仪表商务拜访是一种商务活动,要对对方映象良好,因此适当的仪容仪表是必不可少的。
穿着要整洁得体,发型要得体整齐,对于男性来说,要注意背心的选择搭配,鞋子擦亮,不要带有强烈的香气等等。
女性注意服饰得体,妆容清新,不要夸张。
第三、合适的礼品商务拜访中赠送礼品是一种传统,它能够增加双方的情感连接以及友好气氛。
但是在赠送礼品时,要注意礼品的选择。
要了解对方的国情和文化背景,选择与对方相适应的礼品。
同时,礼品的价值也要恰当,不要过于昂贵或者过于廉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第四、得体的交谈方式商务拜访中的交谈方式要得体,要尊重对方,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感。
开头的寒暄要友好亲切,但不能太随意随便,要注意维护职业形象。
在交谈过程中,要注意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礼貌得体,并且注意语速和音量的控制。
第五、注意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交流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商务拜访中,要保持良好的身姿,坐姿端正,显得自信得体,但不要夸张。
保持适当的眼神交流,不要触目他人,不要玩弄手指等干扰动作,不要瞪大眼睛或者咬牙切齿等过于激烈的表情。
第六、文明礼貌的举止商务拜访中要保持文明礼貌的举止,包括为对方让坐,提供方便等等。
在用餐时要有食品卫生意识,注意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或者张开嘴吃的过激。
在商务拜访结束时,要适时道别,表达自己的感谢,并与对方约定后续的合作。
总结来说,商务拜访中的礼仪要从内外兼备。
要注重与对方的时间安排,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赠送适当的礼品,采用得体的交谈方式,注意身体语言,保持文明礼貌的举止。
商务拜访礼仪

商务拜访礼仪
商务拜访礼仪是指在商务场合进行拜访时所应遵循的一些行为和礼节规范。
以下是一
些常见的商务拜访礼仪:
1. 提前预约:在拜访前提前与对方预约,确认对方的时间和地点,并确保您的出发和
到达时间准时。
2. 穿着得体:在商务拜访中,应着正式、得体的服装,给人留下专业和有信誉的印象。
3. 准时到达:务必按照预约时间准时到达,尽量不要迟到或过早到达。
4. 注重形象:在拜访中,要保持良好的仪表和形象,例如干净整洁、保持微笑、牢记
自己的身体语言等。
5. 握手礼仪:在商务拜访中,握手是一个重要的礼仪动作。
握手时应站直身体,握手
时要用力适度,同时保持目光的交流。
6. 注意礼貌用语:在拜访中要使用礼貌用语,例如称呼对方为先生/女士、感谢对方的时间等。
7. 注意交谈技巧:在商务拜访中,要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和看法,尽量避免插嘴和打
断对方的发言。
8. 带上名片:在商务拜访中,带上个人的名片,并适时将名片交给对方,以便对方能
够记住你的联系方式。
9. 注意礼仪规范:在商务拜访中,要遵循当地的礼仪规范和习俗,尊重对方的文化和
传统。
10. 谢意和跟进:在拜访结束后,要向对方表示感谢,并及时跟进与对方的交流和合作,保持持续的沟通。
中方接待英方外宾涉外礼仪

保持专业形象
在接待过程中,保持专业、得体的形象,展现中 方人员的良好素质。
在商务活动中,注意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在与外宾交流时,保持自信、冷静,展现出专业 能力和素养。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中方接待英方外宾涉 外礼仪
• 接待背景与目的 • 中方礼仪规范 • 英方礼仪习惯 • 文化差异与应对 • 注意事项与建议
目录
Part
01
接待背景与目的
背景介绍
历史渊源
中英两国在历史上有着深厚交往 ,此次接待英方外宾是对传统友 谊的延续。
政治关系
当前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 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此次接 待有助于加强双方互信与合作。
在道别时,中方人员应遵循礼仪规范,表达 感激之情和诚挚的邀请,为双方今后的交流 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Part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英方礼仪习惯
见面交往
握手礼
英国人见面时通常会握手 1
,这是基本的礼仪,表示 友好和尊重。
名片交换
4
在商务场合,英国人通常 会交换名片,这是建立联 系和交流的一种方式。
拥抱礼
在私人场合,如朋友或家
提供优质服务
在接待过程中,中方人员应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包括餐饮、住宿 、交通等方面的安排,确保外宾在华期间的生活便利和舒适。
送别工作
安排交通送行
在送别外宾时,应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确 保外宾能够顺利离开中国。
赠送纪念品
为表达中方的友好和感激之情,可以向外宾赠送一 些纪念品,如照片、光盘等。
礼貌道别
谈判风格
英国人的谈判风格比较保守和谨慎,注重细 节和合同的履行。
Part
04
商务拜访中的礼仪注意事项

商务拜访中的礼仪注意事项商务拜访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活动,它不仅关系到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还关系到个人的商务形象和职业发展。
在商务拜访中,适当的礼仪举止将有助于打开话题、促进交流、建立信任。
以下是商务拜访中需要注意的礼仪细节。
第一,着装得体在商务拜访中,适宜的着装是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第一步。
穿着要整洁、合身,并适应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气候环境。
男士应穿着正式西装,女士应穿着得体的商务套装或裙装。
避免过于花哨的服装或夸张的装饰品。
第二,准时到达准时是商务拜访中的基本礼仪。
提前规划好路线,确保能够按时到达对方约定的地点。
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准时到达,应提前沟通并尽快安排新的时间。
第三,会议礼仪在商务拜访的会议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1.进入会议室前,应短暂敲门并等待被邀请进入。
2.见到对方时,可以适应当地的习俗进行握手、鞠躬或交换名片。
3.会议期间要保持专注并尊重发言人,不要中途打断或争论。
4.注意言辞得体,避免使用不恰当或冒犯性的言语。
5.会议结束时,可以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并表示感谢。
第四,用餐礼仪商务拜访中的用餐是建立人际关系和深化沟通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用餐礼仪的注意事项:1.坐姿端正,不要靠在椅背上或身体靠在桌子上。
2.使用餐具时,要使用正确的顺序,并遵循当地的用餐习俗。
3.遵守用餐礼仪,不要发出大声咀嚼声或咳嗽声。
4.尊重主人,等主人举杯后再举杯回应。
5.用完餐后,要展示自己的谢意,并不要过分拖延离开时间。
第五,文化差异的尊重在商务拜访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为了避免冒犯他人,需要尊重并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
例如,有些国家认为在商务拜访中送礼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而在其他国家则不常见。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六,待人真诚在商务拜访中,真诚待人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关心对方的需求和利益。
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决策,并表示合作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的拜访礼仪-商务礼仪
中英的拜访礼仪-商务礼仪
1.拜访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如果双方有约,应准时赴约。
万一因故不得不迟到或取消访问,应立即通知对方。
2.到达拜访地点后,如果与接待者是第一次见面,应主动递上名片,或作自我介绍。
对熟人可握手问候。
3.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应安静地等候,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该场所是否有禁止吸烟的警示。
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
4.与接待者的意见相左,不要争论不休。
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致以谢意,但不要过分。
5.谈话时开门见山,不要海阔天空,浪费时间。
6.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立即起身告辞。
英国拜访礼仪如果去英国人家里做客,最好带点价值较低的小礼品,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
因服饰之类的物品涉及个人私生活,一般不用作礼品。
主人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包装,无论价值大小或者是否喜欢,都会给予赠送者热情地赞扬或表示谢意。
盛情邀请对方吃饭或观看戏剧、音乐、舞蹈演出,也可被视为赠送礼物。
英国人在朋友来往时喜欢请人吃茶,这种非正式的茶会少则三四人,多则数十人。
其时间一般是下午四五点之间,历时一个多小时,出席茶会时要服装整齐,座次随意。
正式的茶会,客人可达两三百人,要准时赴会,离开时却不必专门去告辞、道谢。
大多喝红茶加奶和糖,也备有咖啡供选用。
邀请他人赴宴最少提前10天发出请帖,收到请柬后要尽快答复能否出席,有变故时应尽早通知主人,解释并道歉,席间不要劝酒,喝多少随客人自便,宴会后可多留一会儿,在告辞握别时表示感谢,客人之间告别时可随意,点头示意也行。
受到款待之后一定要写信致谢。
此外,还有一般在午后1时30分左右举行的午宴,在服装礼仪等方面不像正式晚宴那样严格,菜肴也比较简单,这多半为业务上有联系的人士相聚的方式。
如宴请的客人较多,则往往采用自助餐形式的冷餐会,随意就座,甚至不备餐桌,室内外均可举办。
企业开张,某种活动揭幕、送往迎来等,都可举行鸡尾酒会,可达数百人,时间不超过1小时30分钟,时限在请贴上注明,客人可随来随走,不安排座位,宾主都是手持一杯随意走动与人攀谈。
中英的礼仪差异1.问候礼仪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是对西方人来说,“吃了吗?”的问候语是有请客的意思,当问完这句话后,如果对方回答“还没有”,就应该请客吃饭。
而“上哪?”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对西方国家友人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
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
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心天气。
第二,谈近况。
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2.称谓礼仪差异
在中国,只有对熟悉、亲密的人或对晚辈、下级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称谓上似乎“不拘礼节”,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
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上下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
在社会交往中,称呼家庭以外的成员,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师傅”,有时可直接尊称其职务,如“张处长”、“李经理”等。
但英美人除了几个传统习用的称呼――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之外,对“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在英、美国家,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
3.告别礼仪的差异
西方朋友告别时会说:“我会保持联系”。
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词语,相当于“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诺,没有必要刻意等待他的联系。
此外,西方人在别人家做客如果想告别,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才可以离开。
如果突然说“我还有事情,得回去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别,这在西方国家是被认为是失礼的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