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附导学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学案

主备人: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审核人: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学习目标】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学习过程】【预习案】一、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22——29页进行知识梳理;用红笔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2、书面完成自学导航题目;3、将预习中不能自我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4、以上要求课前独立完成。
二、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自学过程任务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读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在图中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任务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读图2.9找出三个阶梯的分界线的主要山脉的名称: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山脉、山脉、山脉。
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山脉、山、山。
三、我的疑问(记下你的疑问,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探究案】1、参照图 2.2,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的名称填入下表:(上课回答时可参考)2、通过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训练案】一、选择题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A、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南高北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两级阶梯状分布D、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山地和高原B、山地和丘陵C、丘陵和平原D、高原和盆地3、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单元是()A华北平原B、柴达木盆地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4、我国水能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A、阶梯内部B、两级阶梯交界处C、南方低山丘陵区D、平原河道上5、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兼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是()A、山西B、湖北C、四川D、河北6、云贵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三级阶梯D、以上都不对二、综合应用1、下图是我国36º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大致呈级阶梯分布,在图上填写阶梯的名称(2)试判断图上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 、B 、C 、D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教案

观察中国地形剖面图,完成23页读图题,探讨分析,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观察中国地形图结合课本文字,分析讨论每个阶梯上主要的地形及其海拔。
小试
身手
课件展示:
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中国地形图”。
2.展示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格。
学生回忆回答。
探究地形特点
课件展示:图2—1—2“中国地形图”。
提问: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地形具有什么特点?
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课件展示:图2—1—3“中国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
提问:我国哪些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大,哪些小?
让学生读课本25页的文字,明确山区的概念和在我国陆地面积中的比例。
引导学生观察24页“中国地形图”,找出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的位置。
学生欣赏图片,听老师讲述。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 喀拉山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
主备人
侯兆辉
审核人
李代林
使用人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学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学案(1)备课人:侯静一、课前演练:1、说出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2、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3、说出我国的位置(从半球、纬度、海陆);4、说出我国的人口特点,分布情况;二、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通过读图记住我国主要地形区及相对位置;记住主要不同走向的山脉。
3、运用地图能说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自学提示:1.对照24页《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可知:深色集中在,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浅色集中在,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2.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
3.读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思考:①横断山脉海拔在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在米,南京的海拔在米以下。
②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
4.参照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24页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完成活动1,记忆这两条界线。
第一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是第二与第三阶梯的界线是(1)、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2)、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二):自学24页“地形复杂多样”部分内容5.根据2.6图和27页活动2完成下列问题: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北列:中列:南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西列:中列:东列: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弧形山脉是:四、随堂测试: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数码所代表的山脉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形(1)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环境(第1课时中国的地形)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知识储备】1.知识链接(1).阅读第20-22页的内容。
2.预习检测(1).读P23图2-9《中国地形图》可知:深色集中在,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浅色集中在,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2).我国的地势特征大体是高,低。
(3).读P21图2-2,在图中写出山脉的名称。
【学习过程】1.读P20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势剖面图》,思考:(1).横断山脉海拔在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在米,南京的海拔在米以下。
(2).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高,低,呈状分布,可以分为阶梯。
2.填表(1).参照P20图2-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P23图2-9我国地形分布,填写地形类型和海拔高度。
(2).参照P21图2-2中国山脉分布图和P23图2-9我国地形分布,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东西走向(2).东北—西南走向(3).喜马拉雅山走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地形区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江南丘陵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2.下列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3.下列山脉中,东西走向的是()A.武夷山脉B.唐古拉山脉C.秦岭D.横断山脉4.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一组什么走向的山脉()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东南-西北走向5.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从地势对气候、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水能、东西交通的影响分析)。
【当堂小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特点;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我国的地形,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初步掌握区域分析方法。
2、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3、学生已初步具备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②山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2、难点:①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
②我国各种地形和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PPT上的三幅图片,平原、高原、山地都属于地形,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是地形呢?什么是地形?中国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同学们观察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完成以下题目1、什么是地形?陆地表面有那几种地形类型?中国有几种地形类型?(地形: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共有5种地形,中国5种都有)小结: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连绵的丘陵,地形类型多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4.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电子白板、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2、【阅读思考】教材P22~28:中国的地形、地势各有什么特点?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是如何分布的?都有些什么特点?我国有哪些主要山脉?分几大分布类型?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图2—2 中国地形分布(一)、讲解要点:山脉纵横交错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镶嵌其中。
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靠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三列:西侧的一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 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武夷山等; 最东边的一列是台湾岛上的台湾山脉,它的主峰玉山海拔3 952米,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势(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记住我国主要的山脉名称、分布位置和主要走向。
2.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能理解我国山区在开发利用的利与弊。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初一年已经学过好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知识,回顾一下: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动植物等等。
)2.可见,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今天开始学习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3.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记住我国主要的山脉名称、分布位置和主要走向。
(2).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能理解我国山区在开发利用的利与弊。
(二)、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22—26,思考下列问题,同时完成《顶尖课课练》P16第1题。
(5分钟)1.回忆出地球陆地上主要有哪几种地形?2.读图2.2 ,能够准确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3.读图2.3说说各种地形的面积比例,比例最大的是地形?4.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山区在开发利用中有什么优势和不足?(三)学生自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四)学习新课:1、初一时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地形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些种?共有多少种?(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
要求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我们剑斗镇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2、课件展示: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提问:(1)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2)要求个别学生上台随意指住地图上某个地方,其他同学说出那是哪一个地形区,进行训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高低,呈状分布。
2.我国地势的特征: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气流深入内陆,方便了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使我国的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交通,方便了和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的大开发。
3.我国大型的水电站往往建在高一级阶梯与低一级阶梯交界处,这是因为河流的大、急,资源丰富。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知识超市
1.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2.地势第二阶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3.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4.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5.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分界线:大致从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相当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6.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7.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北段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8..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9.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10.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大致长城一线。
四平三中八年级地理科第二章第一节导学案
主备人:李鲲鹏审核人:李鲲鹏使用人:编号: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
课型
自学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我国地形构成的特点2. 了解地形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 通过对祖国地形特征的了解,增强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课前准备】1.教师为每一学生准备等高线地形图(教材中)2.实物投影仪3.学生准备水彩笔、尺子、铅笔4.有关地质灾害的录像【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地形类型多样1.地形复杂多样活动1: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学生:简单地讨论,比较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如:珠穆朗玛峰——海拔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
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水乡泽国”。
四川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2.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活动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活动3:读教材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完成下表。
走向主要的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弧形山脉教师:请同学们用彩笔在教材山脉图上分别将同一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如,先把天山、阴山、燕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连成一线,… …,观察形成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板画,并用不同的彩粉笔连接山脉)学生: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
活动4: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交织成网,高原、盆地、平原就镶嵌在网格中。
阅读教材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中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在表格中。
两侧的地形区山脉西侧东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横断山横断山两侧的地形区山脉南侧北侧天山昆仑山教师:(补充介绍)以上的山脉构成了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界线,有时山脉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与江西的界山。
教师:为了更好地记住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我找了一首《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分布歌诀》,相信对大家会有帮助的。
我们一块儿大声地读一读!(教师在黑板上的板画上随着歌诀一一点出)中国地形多样成,西高东低三级明,山区面积三有二,山脉交错网格形。
山脉走向分四种,每种三列看分明,山脉骨架牢牢记,地形网格块块清。
贺兰—六盘—横断山,大—太—巫—雪,长—武—台,阿尔—祁连—喜马山,天—阴,昆—秦,加南岭。
山脉骨架构成网,高盆丘平网中填,四高四盆一二级,平丘陆架东相邻。
转承:阅读“中国地形图”,请大家猜一猜每一种地形在我国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多少吗?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大呢?(学生的答案有很多,逐一写在黑板上)下面我们阅读教材的“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验证自己的结论:(学生很快找出结论)山地33%、盆地19%、平原12%、高原26%、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
讲授新课:二、山区面积广大1.山区面积广,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活动1:根据地形面积比例数据,计算对应圆心角,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学生:计算后很快绘制出饼状图(如图示)地形类型百分比(%)对应的圆心角山地33 118.2°高原26 93.6°盆地19 68.4°平原12 43.2°丘陵10 36°教师:请大家根据饼状图,把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累加起来,算一算占陆地面积的比重。
学生:(118.2°+93.6°+36°)/360°≈2/3教师:观察教材图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地表起伏比较大。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统称为山区,山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
所以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比较广(引导学生答)的国家。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活动2: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讨论:我国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第一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第二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补充)第一组:第二组: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3.开发利用山区,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活动3:阅读教材图“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观看关于地质灾害的录像,了解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教师: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人类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时,如果开发不合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4: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等高线地形图,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组内讨论人类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第1组:在图上画出山区和平原区的界线,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第2组:在图上画出林区农耕区的界线,你是怎样判断的?两组共同讨论问题:坡度较大的地区是发展林业还是耕种区,为什么?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补充)第1组: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组绘制的界线,并说明划分依据是等高线数值和疏密情况;因此东南部为山区,西北部为平原。
第2组: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组绘制的界线,并说明划分依据是树木和农作物的分布;因此东南部为林区,西北部为农耕区。
共同讨论问题: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发展林业区。
原因是:随着人口增加,居民区扩大,划为耕种区可以增加粮食生产;但坡度较大,不适宜耕种,且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整个区域环境,发展林业为宜。
教师:可见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3.复杂的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活动5:全班分成三组,看“多媒体课件《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阅读教材关于“地形与民俗”的文字资料、听着优美的旋律,讨论: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第一组:看黄土高原窑洞图片讨论地形与建筑的关系。
第二组:看图片、录像、欣赏名曲、赏析《敕勒歌》,讨论地形与农牧业的关系。
第三组:看图片、录像,讨论地形与民俗的关系。
(地形对民俗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了很大作用。
)学生:代表发言(略)学生:共同归纳出——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影响,人类巧妙利用和改造着自然。
教师:这些例子也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板书设计】1.地形复杂多样2.2. 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3.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有利影响4.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不利影响5. 复杂的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在地形图上判断我国不同山脉的走向。
2、能在图中熟练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学习重点】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以及判断各山脉的走向。
【学习难点】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学习过程】二、地形复杂多样【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和地图册上的地图完成1、你知道五种基本地形吗?2、读课本25页,明确怎样判断山脉的走向。
3、读课本图2.6,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1)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2)找出南北走向的山脉:(3)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4)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判断此山脉是什么走向的:(5)完成课本26页表格【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交流记忆这些山脉的方法【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山脉与其走向组合正确的是()A、横断山—南北走向B、阿尔泰山—东北西南走向C、长白山—西北东南走向D、天山—南北走向2、我国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中,中间一列是()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C、祁连山D、天山――秦岭3、下列山脉中,与其它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大兴安岭B、南岭C、长白山D、台湾山脉4、下列山脉中,既是东西走向,又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A、南岭B、大兴安岭C、秦岭D、台湾山脉《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教学重点】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有关图片。
2.自制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是为什么?中国诗词中还有什么有这句话类似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讲授新课]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多少海拔?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投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