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与美学

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与美学

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与美学漆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工艺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漆器工艺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不仅因为其精巧的工艺技术和起源悠久的历史渊源,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和文化精髓。

漆器制品的材料以漆为主,辅以竹木等辅料,漆具有很强的附着力,耐酸碱腐蚀,防水、耐磨、不易变形等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器物,尤其是食器、饰品和家具等艺术品。

漆器制品通常包括底漆、彩漆、贴金等工序,凭借纯天然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技艺,漆器制品具有着极高的实用和美学价值。

漆器工艺的美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以自然为美的审美观中国古代美学强调“以自然为美”的审美观,在漆器制品中这一观念得到充分体现。

漆器工艺不仅在色彩和纹饰上向自然取材,并将自然的繁华、瑰丽、圣洁等特点融入其中,从而客观地体现了自然美的感受。

例如,漆器中常见的瑞兽图案就是从我国古代图腾信仰和神话传说中演变而来,表现出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敬和敬畏。

此外,漆器中常见的山水、花鸟等图案,也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二、强调中庸之美中国古代美学另一重要理念就是“中庸之美”,强调在美的表现中不可过度、不可缺失。

漆器制品在形制、装饰、色彩等方面,一般体现出具有宽容、沉稳、克制、内敛的审美特点。

例如,传统漆器制品多采用素雅质朴的基本色调,如红、黑、金等颜色,用银丝、金丝、彩色横线等简单的装饰方式勾勒出图案,没有过分的花哨和华丽,却体现出了淡泊、克制的美感。

三、强调应景思想中国古代美学强调应景思想,认为艺术作品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欣赏。

漆器制品在材料选择、施工技艺、形制、图案等方面,都考虑到了具体的使用需要、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例如,南方地区的漆器制品多用竹制为底,注重透气性和防潮;北方地区的漆器特别注重保暖性和防冻性,因而使用较厚的松木等质地硬实的材料作为底材。

不同地域的漆器还表现出了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

传统之美:漆器工艺

传统之美:漆器工艺

传统之美:漆器工艺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它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

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它发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直至明清,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漆画之美,在于其独特的材料与工艺。

或素朴,或璀璨,或闪光,或亚光的质材,嵌贴出若即若离,似又不似的优美画面。

凹凸无秩的漆面,若施以屑粉,填以彩漆,又可以形成虚实相间,出奇制胜的图像效果。

描漆似工笔之美,画漆似重彩之美,刻漆似版画之美,堆漆似浮雕之美,刮漆似油画之美,泼漆似水彩画之美。

它可以如浮雕压缩块面,也可以如镶嵌画分块装饰,更可以与油画相较厚重感之短长。

既可纵横挥洒,泼金如水,也可双勾重彩,绵密绚丽,又可淡擦干敷,雅致清逸。

中国传统工艺——漆器(组图)

中国传统工艺——漆器(组图)

中国传统工艺——漆器(组图)巧法造化,质则人身,纹象阴阳。

《髹饰录》漆器是以木或其它材料造型,经髹漆而成的器物。

在中国, 漆之为用历史悠久。

1978年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朱漆木碗,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漆器。

河姆渡文化朱漆木碗,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碗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漆器,外壁涂有一层薄薄的朱红色天然漆,微见光泽。

新石器时代,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漆器经历了它最初的繁荣期。

到了战国、汉代,漆树栽培受到重视,漆器生产规模宏大,盛况持续数百年。

战国时期,设有专官对漆器生产进行管理。

《史记》记载庄子(约前369—前286)“尝为漆园吏”,说明庄子曾任管理漆园的官职。

汉代的漆器生产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当时的漆器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

1932年,朝鲜乐浪出土的汉代漆器铭文中详细记录了制作的时间、地点、分工、工官等。

各工种各司其职,如素工制作漆胎灰底,髹工涂漆,画工彩绘,上工在漆器口缘上铜扣,清工最后修饰,漆工专门制漆,供工供应材料等。

战国早期彩绘漆内棺,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早期,漆器制作采用木胎,比较厚重。

到了后期,器胎类型开始变得丰富:有轻便的木片卷粘胎、多变的夹(今称脱胎,由漆灰制成,再用麻布裱糊表面)和坚韧轻便的皮胎(由牛皮制作,多制成漆盾)。

战国漆器的制造以楚国为中心,主要出土地点在湖北江陵、湖南长沙和河南信阳。

漆器的色彩一般是黑红两色,以黑地红纹为多,对比明快,既朴素又华美。

装饰纹样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车马、舞蹈、狩猎等社会题材,具有清新活泼、形象生动的特点。

漆器品种丰富,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不仅可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还可应用于乐器、兵器、丧葬用具等,取代了部分青铜器。

所以,尽管当时漆器价格不菲,仍备受新兴诸侯的宠爱。

汉代漆工艺在继承战国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地分布也更广,以四川的蜀郡和广汉郡为中心。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pptx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pptx
(2)夹纻胎:战国晚期发明,其制作是先以木或泥制成器形,成为内胎,然后以湿 抹布一层层糊涂其上,干后去胎成型,在进行髹漆彩绘。
(3)皮胎:牛皮制成,加漆饰,坚韧轻便,多用于漆盾。
漆器品种
(1)生活器:耳杯、勺、盘、豆、壶、俎、案、几、榻、座屏、奁、盒、箱等。 (2)兵器:盾、弓箭、矛柄、剑鞘等。 (3)乐器:鼓、瑟、钟架等 (4)葬具:棺、椁、灵床、佣等
漆 箱等。
装饰方法与装饰题材
装饰仍以彩绘为主,多用黑色和红色,一般以内红外黑为主要风尚,常在黑底上绘以红 色花纹,但也兼有黄、白、绿、褐、赭、蓝、灰、金、银等。因而创造了汉代彩绘艺术的 独特艺术风格----流畅、奔放。
装饰题材仍是当代其他各种工艺上常见的题材,如几何云雷、流云禽鸟、龙凤虎鹿、 人物故事等。
---彩绘变形鸟纹卮
器壁为薄木胎,卷制;底为厚木胎,斫制。缺盖,直壁, 平底,半环形鋬已残。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在黑漆 地上用红、褐漆绘变形鸟纹等图案。
表现手法
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具有独立的、动人的表现力,尤其具有“动”的效果。流动的云纹 曲线作~状勾勒穿梭,由于漆液的粘稠,在快速运笔时自然出现了时断时续的效果,增加了 画面的“节拍感”。
胎体仍多以木胎、竹胎、卷胎、木心夹纻、夹纻等。
制胎工艺
装饰技法
除了传统的彩绘,针刻,金铜釦之外,汉代漆画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金箔贴花----刻以细致的纹线细部,然后贴在黑红底的漆器表面,产生辉煌灿烂的富丽效果。金箔 贴花的漆器有着独特的装饰特点,贴画图形都是单独的单位,每个单位不过一二厘米大小, 图案形象都是剪影效果。图案虽小,但取材相当广泛,有驾车的、骑马的、骑龟的、负弓 的、舞蹈的、奏乐的、表演杂技的、还有各种动物,如虎、鹿、猪、羊兔、凤、孔雀、燕 等。

3课 漆器工艺

3课 漆器工艺

漆器设计一、漆器简况漆器从新石器时代起,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漆器工艺不断发展。

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1、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漆器具有防腐蚀耐酸碱的性能,轻巧美观,适用于各种器具,如生活用具、家具、武器、乐器等。

2、髹漆:用漆作装饰的工艺,叫髹(髹xiū,指把漆涂在器物上)漆。

3、漆器的发展历程:1)六、七千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木胎朱漆碗(1978年在浙江省出土)是现知最早的漆器。

2)商周时代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

西周时期流行用蚌泡作为镶嵌。

蚌泡镶嵌:木质或编织物为胎,外涂漆液,再镶蚌(bang)泡,是今天螺钿的前身。

颜色反映了礼仪制度。

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青色)3)战国时期:全面发展时期,一部分生活器皿代替了青铜器。

漆树的种植与管理有专人,《史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

”4)汉代时期:鼎盛期。

产地、数量、造型、装饰。

5)魏晋南北朝:夹纻(zhù,指用苎麻织成的粗布)像漆器。

6)唐代:金银平脱、剔红、犀皮,工艺华美,漆器从实用开始走向装饰。

7)宋代:色漆器制作精良,堆漆与镶嵌、戗金与填漆相结合。

8)元代:剔红、剔犀、戗金,漆工名匠辈出。

9)明代:我国漆工史上又一次有重大发展和革新的时代,髹饰工艺可谓至此而大备。

《髹漆录》黄成著。

10)清代:精工细巧趋于纤密繁琐。

4、漆器的用途:1)装饰性:以髹涂、描绘为主的工艺性漆器,棺椁、家具、车具、漆雕、建筑彩绘。

2)实用性:以木、卷木、皮、竹、藤、铜、夹纻等材料为胎骨的实用性容器。

如盒、碗、盘、豆等。

二、漆器的发展:奁(lian)1、战国楚国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漆器产地,如河南信阳、湖南长沙、湖北江陵等地的漆器工艺发达。

还有四川成都、山西长治,河北平山,山东淄博。

漆器大致工艺流程

漆器大致工艺流程

漆器大致工艺流程
《漆器大致工艺流程》
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精美艺术品,它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下面是漆器大致工艺流程:
1. 木胚制作:漆器的制作通常以木胚为基础,首先需要选用适合的木材,然后经过切割、雕刻、磨光等工序,制作成所需的形状。

2. 底漆涂抹:木胚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底漆的涂抹工序。

在漆器制作中,通常选用特制的底漆作为基础,可以增强漆器的耐久性和质感。

3. 手工绘制:漆器的制作需要经过手工绘制的工艺流程。

工匠们使用细细的画笔,在漆器表面绘制各种图案和纹样,这需要非常耐心和技巧。

4. 混合彩绘:混合彩绘是漆器制作中的重要环节,这一工序需要将各种颜色的漆料混合搅拌,然后在漆器上进行绘制,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

5. 渐变彩绘:渐变彩绘也是漆器制作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需要工匠们在漆器表面进行渐变色彩的绘制,使漆器更加艳丽。

6. 抛光涂蜡:最后一道工序是抛光涂蜡,这一环节需要对漆器进行抛光处理,然后再上一层蜡,使漆器更加光亮。

以上就是漆器大致的工艺流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精心制作和艺术加工,最终才能打造出精美绝伦的漆器艺术品。

漆器制作工艺流程

漆器制作工艺流程

漆器制作工艺流程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漆器制作工艺繁琐细致,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漆器作品。

下面将介绍漆器制作的工艺流程。

首先,漆器制作的第一步是选材。

漆器的主要原料是漆树的树脂,而漆树的树脂只能在特定的季节和地域采集,因此选材非常重要。

漆器制作者需要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漆树树脂,并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

第二步是基础制作。

基础制作是指在木制或金属制的器皿表面涂覆数层漆树树脂,然后进行干燥、打磨和抛光的过程。

这一步是漆器制作的基础,决定了漆器表面的质感和光泽。

第三步是图案绘制。

漆器上的图案多为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制作者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用细腻的笔触在漆器表面绘制出精美的图案。

这一步需要制作者具备扎实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四步是彩绘。

彩绘是漆器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为漆器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

彩绘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运用各种颜料和工具,在漆器表面进行精细的绘制和描绘,使漆器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第五步是镶嵌。

在一些高级的漆器作品中,还会进行镶嵌工艺。

镶嵌是指在漆器表面嵌入珍贵的宝石、玉石、贝壳等材料,增加了漆器的豪华和珍贵感。

镶嵌需要制作者具备精湛的工艺技能和丰富的审美经验。

第六步是烘烤。

在完成了漆器的各项工艺后,需要进行烘烤。

烘烤是为了让漆树树脂充分固化,使漆器表面更加坚硬耐磨。

烘烤的温度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漆器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一步是抛光。

抛光是漆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抛光需要使用特制的研磨工具和抛光膏,对漆器表面进行精细的打磨和抛光,使漆器呈现出细腻光滑的质感和明亮的光泽。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一件精美的漆器作品就完成了。

漆器制作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工艺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漆器作品。

漆器制作工艺流程繁琐细致,但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艺精神,才赋予了漆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5.3.1)--漆器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5.3.1)--漆器

精细制作: “一杯卷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价格不菲: “木器髹者千枚,……亦比千乘之家”;
“一文杯得铜杯十” 平民用器价不高昂,“赤卮五枚直二百五十”,与
“白素一丈”相当 坚实耐用:
平壤西汉墓,漆杯纪年铭相距 80 余年 贵州清镇,西汉漆器出土于东汉墓葬 上层大量占有: 马王堆三墓。 700 余件 新莽初年常乐室,漆盘至少几千只 主要出土: 湘鄂川苏皖,朝鲜、蒙古
第三节 漆器
一、引言
发展—— 西汉:艺术高峰,漆器历史地位的颠峰 东汉:中期以后,盛极而衰(陶瓷崛起)
生产格局—— 官府 中央:少府属下考工、右工 地方:蜀郡、广汉郡工官(声誉高,供宫廷) 分工细密,检验严格 民间 民间:广布,偏远广州、桂平,扬州、成都最优 发展:东汉中期前,官府兴盛,而后豪强地主取代
二、制胎与造型
制胎—— 胎质:木和夹纻为主,少数为竹 主流:到西汉前期,木胎居多,以后,夹纻胎增多 木胎:
旋木胎,旋削器形,剜空内腔,多做鼎盒钟盘,常较厚 重
斫木胎,刨削剜凿,多做耳杯匜案,亦较厚重 卷木胎,薄木片卷成,裱麻布以防开裂变形,用于奁卮 等,较轻巧 夹纻胎:后世又称“脱胎” 做法,以木或泥做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干后 去内胎,在麻布壳上髹漆。颇轻巧 发展,初见于战国;两汉中期以后,渐流行;魏晋以来 ,常做佛像;入清,福州以之闻名
云气纹彩绘漆钫(西汉前期,通高 51.5 厘米)时人称方形壶为“钫”。钫在战 国、西汉时很流行,而以青铜器居多。 器底朱书“四斗”,是容量的说明。
锥画几何纹三角形漆壶(西汉中期, 高 14.4 厘米)造型线或曲或直,相 得益彰。对这样的设计,除要表扬俊 秀外,还应赞叹其超越时代的现代感
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 (西汉前期,口径 35.2 厘 米) 盖、壁夹紵,底斫木。 出土时,下层放置小盒,上 层放手套、组带、镜衣等。 所绘云气纹也被认为是云龙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
引言
中国工艺美术之漆器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大瑰宝。

作为一种古老而复
杂的工艺,漆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并且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

本文将介绍中国漆器工艺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漆器工艺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根据考古发掘
的文物证据,最早的漆器出现在中国河南省的良人山遗址。

这些漆器是由植物胶涂覆的木制器具,显示出远古人类对于利用天然物质进行装饰和保护的早期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工艺逐渐发展,并在商代、周代时期达到巅峰。

在商代,漆器主要是用于祭祀和宴饮。

然而,在周代,漆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漆器不仅在形式上更加精美,还增加了图案和装饰的种类。

到了秦汉时期,漆器工艺进一步发展。

秦汉时期的漆器以其细腻的图案和精湛
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特别是在汉朝的宫廷中,漆器成为了显贵地位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工艺逐渐衰落,在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漆器虽然发展缓慢,但仍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制作过程
制作漆器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原料准备:漆器的原料主要来自于漆树的树脂。

在制作漆器之前,
首先需要将漆树的树脂收集起来,并进行加工和处理,以获得适合制作漆器的漆液。

2.基材制备:漆器的基材一般采用木材,如柳木或木骨,以及一些硬
质材料,如铜或瓷器。

这些基材需要经过加工和雕刻,以便于之后的涂漆和装饰。

3.漆液涂覆:在基材准备完成后,将漆液涂抹在基材表面。

这个过程
需要技巧和经验,以确保漆液均匀、平滑地覆盖整个表面。

4.装饰与雕刻:通过在漆液表面绘制图案或进行雕刻,为漆器增加装
饰效果。

这一步骤需要高超的技艺和对漆液性质的深入了解。

5.涂层与抛光:在漆器的装饰完成后,需要进行涂层和抛光的过程,
以增加光泽和保护漆器表面。

6.修整与包装:最后,进行一些修整和雕刻细节的调整,并将漆器装
箱包装,以保护其完整性。

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中国漆器工艺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漆器不仅是实用的器具,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漆器工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应用。

从古代到现代,漆器一直是重
要的行礼和赠礼之物。

在婚嫁、寿宴、祭祀等各种场合,漆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漆器还是中国茶道文化、文人雅士的艺术创作等领域的重要元素。

其次,漆器工艺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古代人们钟爱漆器
的原因之一是其光泽和细腻的质地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漆器的图案和装饰也常常以自然景物、传统神话等为主题,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漆器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工艺技艺的结晶。

制作漆器需要熟练的
技巧和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耐心。

漆器工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艺术的创新和变革,也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结论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古
老而复杂的工艺,漆器工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效果而享誉世界。

漆器不仅是艺术品,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

通过对中国漆器工艺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