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

合集下载

印染与织绣

印染与织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印染和织绣
印染与织绣是我国传统工艺的重要 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概念
蜡染
技艺
扎染 夹染
印染
历史发展
印染是指在各
种纤维织物上 以物理或化学 的方法染色和 印花的工艺技 术。
印染历史发展: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 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清代的丝织,南京、 苏州、杭州已形成全国生 产中心,品种丰富,织造 精美。此外,四川、广东 等地区,丝织工艺也很兴 盛。
清· 升龙
争当首席鉴定员
温馨小提示:
(1)请4人一小组,观察图片。
(2)每4人一张学习卡,填写你们小组的鉴定结 果(由小组长填写)。
(3)可以从色彩、图案、寓意来鉴定
色彩
图案
寓意
蜀绣
产地:四川成都 艺术特色:针脚整齐、 紧密柔和、色彩明快、 浓淡适度 代表作:《熊猫》《芙 蓉鲤鱼》
中国的丝织物是何时出现的呢?
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始于东南地区新石 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此后,经过殷商的发展,春 秋战国时期的织绣工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春秋战国 1982年,曾在湖北江陵马山发掘了一座楚墓,出土了大批丝织品、编结和刺绣等。
我国当代三大名锦 云锦 蜀锦 来自 宋锦产地:江苏苏州一带 历史:宋元以来一直是皇 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 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 (御容像)和摹缂名人 书画。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 教科文将“缂丝织造技 艺”作为“中国蚕桑丝 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 分,列入第四批世界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 产代表作名录”。
什么是织绣:
是用棉、麻、丝、毛等纺织材料 进行织造、编结或绣制的工艺

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点

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点

第一章.战国秦汉工艺美术铜器向精巧秀美发展,丝织技术提高,漆制器物进人生活,瓷器出现,第一节.青铜工艺如壶、鼎、盘、鉴、尊、敦、豆、钫、钟等,另有在这一时期大发展和新发展起来的如各式铜灯、铜镜、薰炉、带钩等,还有各式量器、俑、符节等。

一般生活用器:造型:轻便、整洁,器壁较薄,附饰件较少,方正雄状的大型器物被大量圆球形低矮器物所代替,狰狞厚拙的兽状耳也为方便、适用的各式套环、提梁、提链所代替。

装饰:纹样内容为各式云纹、龙凤纹及取于现实生活的人物、树鸟等纹样,还有以优美的鸟虫书进行装饰。

或单独、或连续。

或适应在一定形式中,变化多样,不拘一格。

敦是用以盛放饭食的器皿。

器和盖几乎对称,各有三足,可分开放置。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西汉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部一对铺首衔环。

豆:高足盘,或有盖但壶体上的花纹却颇不寻常。

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

二. 铜灯[样式] 高足灯、雁足灯、豆形灯、盒灯、行灯、牛灯、羊灯、鹿灯、人物执灯等[种类] 可分为三大类;1.人物、2.动物、3.其他《长信宫灯》(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

三薰炉造型:变化也有多种,常见的是一种叫做“博山”形的薰炉。

四铜镜铜镜,继鉴以后而出现的鉴照用具,其造型一般为圆片状,也见有方形、瓜棱形、瓦形等。

早在商代以前已经出现。

五带钩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

西汉的带钩形式多样带钩的装饰花纹,有用浮雕式手法较典型的作品有:六塑造艺术青铜塑造艺术也有较高成就,塑造的形象有车、马、人物及各种动物、神兽等,都造型极写实。

典型作品有:1978年河北平山出土战国《错银双翼铜兽》、《虎噬鹿器座》。

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及近年陕西出土的秦青铜车马等。

中山王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

第二节织绣工艺[官方][民间]一、丝织[品种][技术][装饰][代表作品]<< 素纱禅衣>>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长乐明光锦>汉代织锦。

秦汉工艺品-织绣印染

秦汉工艺品-织绣印染

马王堆西汉丝织纹样
菱纹罗(局部)(西汉前期,循环经向6、纬向4厘米) 图案虽 形似耳杯,但现实中的耳杯却做椭圆形。丝绸杯纹用直线表达, 是因那时的织机尚难织出圆润的曲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鸟菱纹绮花纹摹写图(西汉前期, 循环经向6.2、纬向4.8厘米) 在马 王堆1号墓的丝织图案里,这是题材最 丰富的一种,而对鸟形象十分生动, 极其飘逸,同墓的孔雀纹却颇呆板。
黄绢地长寿绣(西汉前期,长57、宽40.5厘米) 此墓中,长寿绣有7件。 和信期绣一样,长寿绣也有多种类型,但每个类型中,都有穗状的流云。
黄绮地乘云绣(西汉前期,长50、宽49.5厘米) 此墓的乘云绣有 8件。其得名当因图案为神兽(仅表现头部)在缭绕到云雾中游走。
新疆出土东汉刺绣
六、丝绸图案
品种——除印花和刺绣外,带图案的主要是锦 西汉(马王堆1号墓)——
几何纹:最多,菱纹为典型 常见复合菱纹(杯文),变化多
动物纹:不多,对鸟、凫鸟、豹、鹿、夔龙 对鸟优美秀逸,其他颇呆板
植物纹:甚少,唯一可辨识的是茱萸 云气纹:线形的舒卷起伏,两汉最有代表性的纹样
成熟不晚于战国,两汉大盛,神仙思想 较少单独组成图案,常串联瑞兽灵禽,成云虡 增加图案动感,既分割画面,又使效果统一
不巧” (《论衡 ·程材篇》) 成都:东汉末,蜀锦享誉,曹操遣人入蜀购锦 湘鄂江浙等: 有一定规模
三、著名丝绸品种
纨素:洁白平纹丝织物,又称“素”、“纨” 满城汉墓玉衣里衬垫物,每平方厘米经丝200,纬丝90
缣:平纹,双经丝或双纬丝织就,更致密坚实 满城汉墓玉衣左袴筒丝绸残片,每平方厘米经丝75,
茱萸纹锦,汉晋,新疆民丰尼雅出土
七、毛、棉织物
毛织物—— 出产 游牧:西北、北方、西南 农耕:汉族,织褐(粗糙) 品种 罽、西域风刻毛、栽绒花毯

汉代美术

汉代美术

作业
• 搜集关于汉代文化的更多资料,更深入 地了解汉代文化。
玉 器
• 汉玉石工艺,在传统 基础上继续提高完善。 其中最富特色的也是 空前绝后的是作为殓 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具的玉衣。
玉衣长1.88M,所用金丝合黄金重1100 克。玉片都经过仔细打磨抛光,用金丝 缀合。
织绣印染服饰
• 汉代的纺织和印染工 艺有很大的发展,取 得了很大的成绩。考 古出土了大批汉代纺 织品,特别是西汉前 期,长沙马王堆,江 陵凤凰山和河北满城 汉墓的发现,所出资 料非常丰富。
汉代雕塑
汉代大型 纪念性雕 刻,以霍 去病墓前 石刻为代 表
四川出土的《说书 俑》,就艺术性而 论是非常精彩的。
铜 器
战国以后,随着铁器的推广,铜器 的神圣的地位被打破,主要不在扮 演装点礼制的大角色,而是充当装 饰人们生活的小角色。如灯,樽, 炉,车 等。
甘肃武威墓出土的《铜奔马》 长45cm 高34.5cm 无论是造型的高度完美,还是 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都称得上 是一件杰作。 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妻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漆器陶瓷工艺
• 汉代的漆器工 艺,是中国漆器发 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制作之精远胜前朝。 汉代出土的漆器以 饮食器和出华贵, 粗犷,质朴的时代精神风貌,尤其 以漆器,织绣工艺最为突出。它们 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其真实性,广泛性是空前的。
汉代美术
• 教学目的:了解汉代文化 • 教学重点:1.汉代雕塑 2.铜器 玉器 3.织绣印染服饰 漆器陶瓷工艺
汉代美术
• • • • 概述 汉代雕塑 汉代工艺 小结
汉代美术概述
•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汉 代文化表现出了多元性、统一性、包容 性、和谐性与创造性,使中华传统文化 具有了“博大兼容”的特点。使得美术 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筑,雕刻,工 艺,绘画,书法等等,全面繁荣。

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

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

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染织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染织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美学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将从技术和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

一、技术方面1. 染料的使用汉代染织工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染料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各种天然染料,如蓝靛、茜草、槟榔等,使得染织品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人们也开始使用染料的混合物,以达到更加细腻的效果。

2. 织机的改进在汉代,织机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人们开始使用更加高效的织机,如横机、经织机等。

这些织机的使用,使得织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纺织品的加工在汉代,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如烫染、绣花等。

这些技术的使用,使得纺织品的质感和装饰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美学方面1. 色彩的运用汉代染织工艺在美学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的运用。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色彩的搭配和配合,以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

同时,人们也开始使用一些新的染色技术,如水染、褶染等,使得染织品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2. 图案的设计在汉代,人们开始注重图案的设计,以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

在图案的设计上,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新的技术,如织花、刺绣等,使得图案更加细腻、美观。

3. 质感的表现汉代染织工艺在美学方面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质感的表现。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纺织品的质感,以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

同时,人们也开始使用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如烫染、绣花等,使得纺织品的质感更加细腻、柔软。

综上所述,汉代染织工艺在技术和美学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水平和审美观念,而且对今天的纺织工艺和美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工艺美术史汉代织绣印染

工艺美术史汉代织绣印染

汉代织绣印染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作品。

生产的形态等同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

而工艺美术是个后起的语词,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

但它涵盖的若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

与原始美术相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加成熟!在中国历史上,汉是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则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统一。

然而在汉武帝时代,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不断发展,令国土和中国文化疆域不断扩张,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中国开始以文明、富强的大国文明于世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和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两个举措对工艺美术影响深远。

在工艺美术,丝绸是最重要,其次是毛织物。

两汉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于丝绸的进步,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大大提高。

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

因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幸封禅,“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而那一年,国家能够得到“诸均输帛五百万匹”。

在汉代诗文和画像石、墓室壁画里,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以丝织、蚕桑为题材的作品,尽管织物易腐难存,但两汉丝绸仍有大批出土,实物资料远比前代丰富,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织造的发达。

西汉织物主要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及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东汉方织物主要出土于新疆及甘肃,此外,在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也有发现。

墓中出土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衣物以品种分,有绢、纱、绮、锦、绦等,装饰方法则有织纹、刺绣和印染。

汉代丝绸品种众多,织造精良,装饰丰富。

由于须遮羞蔽体,服装不可或缺,而中国古代的高档服装基本以丝绸为面料,所以,从两汉开始,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巨大,而汉代丝绸的成就又为后代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基础。

绢衣汉人称洁白的平纹丝织物为“素”,那时的“绢”则指未经漂练而泛黄的丝织物图片为汉代绢衣长约15CM新疆罗布泊高台土墓出土。

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

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

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历史悠久,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智慧和文化积淀。

这些技艺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纹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人们运用棉、麻、丝等各种纤维素材料,将图案或文字印在布上,使其成为一种包装、标识和艺术品的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从单一的印染技艺发展出了绣、刺、染、漆、绘等多种手工艺术。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印染技艺达到了顶峰。

此时,人们开始将印染作为一种绘画的形式,将各种生动的动物、植物、山水等图案印在布上,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

在这个时期,印染技艺不仅在中国内地广泛流传,还传播到周边各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后来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印染技艺逐渐式微,但是在现代,随着人们对原始文化和手工制品的重视,印染技艺重新得到了关注,成为了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手作品。

二、技艺特点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印染技艺包括了千变万化的织物种类、染色方式和图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纹样。

例如,印花、刺绣、手绘等等。

2、独特性:印染手工技艺是独特的文化符号,其特点在于其所表现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如民间手工艺术的技巧传承、饱含文化内涵的花纹、色彩的对比和搭配,等等。

3、高度工艺性:印染手工技艺是精良的工艺品。

手工制造的印染制品具有更高的文化和工艺价值,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手工制品的精致和独特性。

4、环保性:印染手工技艺是一种绿色产品,其中所采用的染料成分均是源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成的有机染劑,极少产生污染。

三、应用领域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家居饰品领域,手制的印染椅垫、桌布、床品、靠垫等都是很受欢迎的。

在服装领域,诸如印花长裙、刺绣汉服、手绘围巾等,不仅体现了传统的美学审美,同时含有文化寓意;在装饰领域,华丽的印染工艺被运用到墙饰、摆件、屏风等装饰品上,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

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

漆木梅花鹿欣赏

虎座鸟架鼓通高 149.5cm,连体宽 145.7cm,为战国时期 楚国的乐器,距今已有 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是荆州楚墓中出土的最 为典型的文物。其主体 由双虎、双凤、扁鼓三 大部分组成,均为楠木 雕刻,木胎上髹生漆, 绘有凤、虎以及其他装 饰图案。绘画线条流畅, 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虎座鸟架鼓这一造型的 内在实质是楚人的信仰 与观念的生动体现,反 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 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 不畏强暴的精神。


陶女俑,高31厘米,出 土于陕西汉长安城址。 这位汉代妇女,身穿深 衣,头上像我们现在常 见的农村妇女一样包着 头巾,丰满的面部似带 着微笑,清秀的眉目流 露出含蓄的愉悦。她拱 手而立,显得那么娴淑 端庄。作者以简化繁, 用朴素自然的写实手法, 使对象亲切地站在观者 面前。整体的轮廓线简 洁而优美,形体对称的 处理及富有条理性的衣 纹,再加上细腰与宽大 下摆所形成的强烈对比, 构成了作品和谐统一的 装饰趣味,于稳定之中 又具有一种轻盈洒脱的 视觉效果,如果除却衣 装因素的话,她简直就 是一个我们身边随处可 见的活生生的人。

击鼓说唱陶俑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 年)
高55厘米
1957年四川省成都天回 山出土 秦汉陶俑的造型不仅有 威武的军阵,也有这样极具 生活气息的人物。这件陶俑 以灰陶作胎,手塑成型,左 臂挟鼓,右手举槌作击鼓状, 正忘情地进行说唱表演。其 手舞足蹈的形态,眉飞色舞 的表情,将一位汉代“说唱 艺术家”的现场感觉展现得 淋漓尽致,也反映了东汉时 期高超陶塑艺术水平。
它们的花纹式样构 图独特,以人物、 鱼鸟、车马、故事、 狩猎等为主要题材, 画工精细;现代仿 制者均难与伦比。
木胎: 旋木胎——旋削器形,剜空内腔,多做 鼎盒钟盘,常较厚重 斫(zhuó)木胎——刨削剜凿,多做耳 杯匜(yí 古代一种盛水洗手的用具 )案, 亦较厚重 卷木胎——薄木片卷成,裱麻布以防开 裂变形,用于奁(lián古代盛梳妆用品的 匣子 )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 量四升)等,较轻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织绣印染
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作品。

生产的形态等同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

而工艺美术是个后起的语词,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

但它涵盖的若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

与原始美术相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加成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是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则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统一。

然而在汉武帝时代,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不断发展,令国土和中国文化疆域不断扩张,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中国开始以文明、富强的大国文明于世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和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两个举措对工艺美术影响深远。

在工艺美术,丝绸是最重要,其次是毛织物。

两汉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于丝绸的进步,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大大提高。

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

因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幸封禅,“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而那一年,国家能够得到“诸均输帛五百万匹”。

在汉代诗文和画像石、墓室壁画里,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以丝织、蚕桑为题材的作品,尽管织物易腐难存,但两汉丝绸仍有大批出土,实物资料远比前代丰富,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织造的发达。

西汉织物主要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及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东汉方织物主要出土于新疆及甘肃,此外,在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也有发现。

墓中出土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衣物以品种分,有绢、纱、绮、锦、绦等,装饰方法则有织纹、刺绣和印染。

汉代丝绸品种众多,织造精良,装饰丰富。

由于须遮羞蔽体,服装不可或缺,而中国古代的高档服装基本以丝绸为面料,所以,从两汉开始,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而汉代丝绸的巨大成就又为后代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基础。

绢衣
汉人称洁白的平纹丝织物为“素”,那时的“绢”则指未经
漂练而泛黄的丝织物图片为汉代绢衣长约15CM。

新疆罗布泊高
台土墓出土。

此件为殉葬所用,图为服装的模型。

因为穿用方
便,在汉漠至北朝流行,为“胡服”的式样。

素纱禅衣
轻雾般的纱縠,对
轻薄的丝绸,汉人怀着
特殊的爱恋,因为有资
财的支持,富贵人家自
然是榜样。

禅衣为仕宦
平日燕居之服,禅为上
下连属,样式与袍略同,
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
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
时穿的衬衣,也可以解释为罩在外面的单衣。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

交领、右衽、直裾。

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

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

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

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也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这件素纱禅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锦、绦
锦是以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
显花的多重丝织物。

由于用料已费,
做工更繁。

导致锦价若黄金,锦的
做工精美使它是丝绸中声誉最隆
的高档品种,其也往往是丝绸以致
工业美术装饰的代表,
出土的起绒锦实物,锦面上绒
圈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看去有层
次感,丰满而美丽,有锦上添花的立体效果。

它是后世提花丝绒的前身。

汉代起绒锦织造技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纺织技术的一大贡献。

今天美丽而柔软的绒类织物,均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绦是一种带状的编织物,常以丝为质料。

与江陵马山1好墓中的纬编绦不同,今见的汉绦都被认定为经编织物。

汉代的绦有无纹的,也有带花的。

如同最受称道的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千金绦”千金绦”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机械编织的时候,以精巧的双手,高超的技术,编织出来的。

织物结构上具有正反面相同的图形,用不同色彩的经线编织,是汉初提花绦带画意写实的典型代表作品。

可以说“千金绦”带是量小、费工、结构复杂的高级工艺品,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技艺,为我们研究绦带织物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史料。

印染
若不染色,的多数织物仍非成品,
印花丝绸则出土有印花敷彩纱和泥
金银印花纱等,其中印花敷彩纱上印
出的植物枝蔓,蓓蕾,花蕊和花叶,
共使用了五种颜色,包括朱红、粉白、
墨、银灰、深灰,这应是多次套印的
结果,印花线条婉转,色彩十分鲜明。

另一件泥金银印花纱的图案由一些
小圆点和细密的曲线组成,小圆点为
金色和朱红色,曲线为银白或银灰,点与线的套印十分准确,而且没有渍版,胀线的情形,这种印染工艺已远超前代技法之上。

以往文献记载秦汉间有夹缬、绞缬、蜡缬三种印染法,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花丝绸。

刺绣
制作刺绣费工耗财,用绣常被认做是奢侈,秦汉刺绣
最集中的发现是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里40件绣品。

其中,
数量最多也最美丽的是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她们的
命名都是根据遣策的记录。

三种刺绣的花纹虽不尽相同,
但无论纹样还是构图,都飘逸俊秀、缭绕漫卷,大有风云流
动之感,信期绣的花纹尤其细密,表现也最突出。

三种
刺绣上都有涡旋状纹样。

同时在马王堆1号墓里,还
有茱萸文绣和方棋文绣,如果说前者花纹形象依然婉
转优美,映出的审美感受和信期绣等相似,那么,后者则周正单纯,表现车严整规矩的追求。

在马王堆1号墓里的若干绣品上,依稀可见以细线打稿的痕迹,但修文并不拘泥于稿样,刺绣中还时时修正调整,显示了绣工的精湛技艺和良好修养。

丝绸图案
除印花和刺绣外,带图案的两汉丝绸主要是锦。

西汉的丝绸图案以马王堆的出土物为代表。

其中,几何纹样的最多,菱纹则为典型即以大菱纹居中,两侧各套一个小菱纹,形象累死耳杯,《释名》所谓杯纹当即指此。

复合菱纹以粗细线条间隔表现,即严明精致,又有虚实相生,农贷相间的意趣,形象虽然单纯,变化却相当丰富。

菱纹还坐轮廓,以包围对鸟等主权。

在汉代,丝绸以致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中,出现最多也最有代表性的是云气纹。

它以线形的舒卷起伏为代表形式,成熟不晚于战国,而大圣于两汉,其流行显然同神仙思想有关。

云气纹较少单独组成图案,往往用以串联瑞兽灵禽等题材,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进具有分割画面的作用,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

汉代工艺美术的重要体现是够构图满密、大量采用动物题材,特别是其丝绸图案的重要现象。

西汉丝绸以长沙马王堆为代表,东汉作品多出土于游牧民族生息地的西北和北方,西汉丝织图案常取用散点式构图,而到东汉则多取四方连续,题材繁满紧凑。

至于其动物形象,则每每夸张变形,强调动态表现,省略细节刻画,极富装饰性,丝绸是最具展示性的高档服用面料,其装饰荟萃了艺术的精华,标志着时代的潮流,积极传播着新样式,对其他工艺美术每类影响巨大。

汉代艺术设计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它不仅以其优美的器物造型和卓越的性能为后人所仰慕,更因其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塑造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品格而光被后世。

无论是从文化史还是从艺术设计史角度看,建立文化背景下的汉代艺术设计思想研究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汉代艺术设计所展示的就是在这一思想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特点。

在独尊儒术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汉代的文化观念不仅对政治、经济、法律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
它们还使汉代艺术设计具有文化观念的痕迹。

它们往往借助于各类艺术设计形式表达他们的思想。

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设计师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着这一社会中的文化观念。

同时,汉代艺术设计诸形式,又以物态文化符号的形式反作用于文化观念。

实际上这也正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原理的最好注脚。

历史在延续自身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回顾历史。

这促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丝绸工艺美术的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