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菌体离心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酵母单杂交实验流程

酵母单杂交实验流程

酵母单杂交实验流程概述:酵母单杂交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用于确定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相互作用。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可以获得具有两个不同亲代特征的杂交子代。

本文将详细介绍酵母单杂交实验的流程。

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1. 两个不同的酵母菌株,分别标记为A和B。

2. 酵母菌培养基。

3. 酵母菌培养皿。

4. 酵母菌细胞计数板。

5. 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

6. 移液器和移液管。

7. 离心机。

实验步骤:1. 预培养酵母菌株:将酵母菌株A和B分别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分别培养过夜,以确保菌株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2. 制备酵母菌株的细胞悬液:用适量的酵母菌培养基将菌落转移到离心管中,用移液管充分混合。

然后,使用显微镜和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细胞的浓度。

调整浓度至所需的菌数。

3. 杂交:将菌株A和B的细胞悬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在培养皿中滴加混合液。

确保混合液均匀分布在培养皿表面。

4. 孵育: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以便杂交子代形成。

5. 筛选杂交子代:从培养皿中挑选出杂交子代的克隆菌落。

使用显微镜检查克隆菌落的形态,选择具有两个亲代特征的菌落。

6. 单克隆培养:将所选菌落分别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培养过夜。

确保每个菌落都是来自单个细胞的纯系。

7. 验证杂交子代:对单克隆菌落进行遗传分析,以验证杂交子代的基因遗传方式。

可以使用多种遗传分析方法,例如基因重组实验、基因敲除实验等。

8. 结果分析:对杂交子代的遗传方式和相互作用进行统计和分析。

根据结果可以推断出酵母菌株A和B的基因遗传方式和相互作用。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外源性污染。

2. 实验室应保持干净整洁,设备要经过正确的消毒和清洗。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操作过程中的伤害风险。

4. 实验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控制组进行比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酵母单杂交实验是一种重要的遗传研究方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可以获得具有两个不同亲代特征的杂交子代。

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原理

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原理

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常见于土壤、果皮和发酵食品等环境中。

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通过这种实验可以得到纯净的酵母菌培养物,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酵母菌的分离、酵母菌的培养和酵母菌的纯化。

酵母菌的分离是实验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从自然界中采集到含有酵母菌的样品,比如果皮、土壤等。

将样品放入培养基中,利用其富含的养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促使酵母菌开始生长。

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培养基中存在着许多酵母菌细胞。

选取单个酵母菌细胞,将其转移到另一个培养基中,再次进行培养。

经过多次的分离,我们可以得到纯净的酵母菌培养物。

酵母菌的培养是纯培养实验的关键步骤。

酵母菌的培养基一般由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组成,提供了酵母菌生长所需的养分。

培养基的配制需要根据酵母菌的需求来确定,以确保酵母菌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

在培养过程中,温度和氧气供应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酵母菌对氧气的需求较高,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酵母菌的纯化是实验的最后一步。

在酵母菌培养物中,可能会存在其他微生物的杂菌。

为了获得纯净的酵母菌培养物,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温度选择法、抗生素选择法和营养选择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温度、添加抗生素或改变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来选择性地培养酵母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干扰。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纯净的酵母菌培养物。

这些纯净的酵母菌培养物可以用于研究酵母菌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纯培养的酵母菌也为酵母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总结起来,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通过分离、培养和纯化等步骤,可以得到纯净的酵母菌培养物。

这些纯净的酵母菌培养物可以为酵母菌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也为酵母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验一 酵母菌株的筛选分离

实验一 酵母菌株的筛选分离

一、实验目的:1.通过酒母中酵母的筛选实验,熟悉微生物分离纯化、接种微生物操作实验;2.熟悉产酒精酵母的TTC显色平板等性能筛选实验;二、实验材料与仪器:培养基:YPD培养基、MEB、TTC显色培养基;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TTC、0.1%吕氏碱性美蓝仪器:灭菌锅、恒温培养箱、厌氧培养箱;移液管、涂布棒,接种环,平板、三角瓶、试管(15*150mm)、硅胶塞、杜氏小倒管、纱布、报纸;三、实验步骤:1.1 培养基的配制YPDS固体培养基(1L):称取酵母膏10g、蛋白胨20g、葡萄糖20g溶于1L的水当中,分装到三角瓶中后加入2%琼脂粉,115℃灭菌20min;注:为抑制霉菌菌丝的生长。

可在培养基中加入0.5%-1%的脱氧胆酸钠。

YPD液体培养基(1L):按YPDS配方配制,不加琼脂,121℃灭菌20min;TTC显色培养基:每100mlYPDS培养基中加入0.05g的TTC;1.2 酵母的分离纯化:1.2.1 梯度稀释将酒样混匀后取1ml加入到9ml的无菌水中制成10-1浓度梯度,之后从中取出1ml再加入到9ml的无菌水当中,浓度梯度为10-2,依次往下推,分别制得10-3,10-4,10-5,10-6不同稀释度的菌液;1.2.2 涂布将稀释得到的10-2,10-3,10-4三个梯度的菌液取0.5 ml到预先倒好的TTC显色培养基平板中,沿一个方向均匀的进行涂布,然后将涂布好的平板用报纸包好避光培养,倒置于恒温厌氧培养箱中28℃培养2-3d。

1.3 酵母的保藏将划线纯化后的酵母菌株接种在YPDS斜面试管上,用记号笔写上将接种的菌名、日期和接种者,28℃培养1-2d,培养好后放置于4℃冰箱保存;四、实验结果1、对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拍照;注:左上图浓度梯度10-2,右上图浓度梯度10-3左下图浓度梯度10-4,右下图为酵母菌株接种在YPDS 斜面试管2、 记录所筛选到酵母菌株的颜色分级并进行编号;酵母菌株的颜色随浓度梯度增加而变深,如颜色深:10-2>10-3>10-4五、思考题1、涂布之前稀释的目的?答:稀释涂布平板的目的是降低菌的浓度.浓度过高的菌会在培养基上长出过多的菌落,以至于没法挑出单菌落,那样就无法获得单一种类的菌,或者无法统计菌落数来计算菌液浓度了.2、如何获得纯化的微生物菌株? 答:1)划线分离法2)稀释分离法3)组织分离法3、酵母菌TTC 筛选的原理是什么?答:TTC (2,3,5一氯化苯基四氮哇)是一种显示剂。

酵母实验文献_实验全过程1

酵母实验文献_实验全过程1

• (选自 共表达_1_3_1_4_葡聚糖酶_省略_酿酒酵母的构建及其性能的应用研 究_鲁健章 浙江大学 博士学位 论文 P60)
酵母感受态制备
1. 将活化的NY—K菌株从平板上接入5mLYPD 液体培养基中,250rpm 30℃过 夜培养。 2. 以0.5%接种量转接至200mL YPD培养基中(为了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使 用1L 的三角瓶) 摇瓶过夜至1.0—1.3。 3. 3000rpm 4℃下,离心5min,离心,收集细胞沉淀,重悬于200mL冰冷的无 菌水。 4. 3000rpm 4℃下,离心5min,收集细胞沉淀,重悬于100mL冰冷的无菌水。 5. 3000rpm 4℃下,离心5min,收集细胞沉淀,重悬于8mL冰冷的1mol/L山 梨醇溶液。 6. 3000rpm 4℃下,离心5min,收集细胞沉淀,重悬于1mL冰冷的1mol/L山梨 醇溶液。分装,80μl管,即为感受态细胞。-80℃存。 (选自 多基因转化构建重组工业酿酒酵母及其在木薯酒精发酵中的应用研究_ 阳辛凤 海南大学 博士论文 P44)
(选自酿酒酵母生产白藜芦醇关键酶基因4CLcDNA的克隆与转化_王 永智 西北大学 硕士论文 P29)
• 酿酒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
1. 挑取酵母 H1246 的单菌落到 10m L 的 YPD 培养基,30℃、180rpm培养 12h。 2.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培养物 OD600,转接到 50m L YPD 液体培 养基培养 3h,重新测定培养物的 OD600至 0.4-0.6(不得小于 0.4,否 则 影响转化效率)。 3. 2500rpm 离心菌液 5min,用 40m L 的 1×TE 重悬细胞。 4. 2500rpm 离心 5min 弃上清,加入 2m L 的 1×Li AC/0.5×TE。 5. 室温培养细胞 10min。 6. 接入 10u L 质粒(PYES2-1、PYES2-2、PYES2-3 载体)、10u L 的 10g/L的 ss DNA,上下震荡离心管 5-6 次。 7. 加入 700u L 的 1×Li AC/40%PEG-3350/1×TE,混合均匀。 8. 在 30℃下 200rpm 培养 30min。 9. 加入 88u L DMSO 混合均匀,42℃热激 7 分钟。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实验目的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技术;2.无菌操作技术;3.工业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4.工业微生物的检测及保藏。

∙基本原理1、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用于培养、分离、鉴定和保存各种微生物的营养基质。

也适合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积累各种代谢产物。

由于微生物种类不同,营养类型各异以及实验目的不同,因此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

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在配置时根据微生物对PH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PH。

由于本次实验主要是分离纯化酵母菌,所以配置的培养基是适合酵母菌生长麦芽汁平板培养基,同时添加抗生素抑制霉菌及其它菌的生长。

2、接种和培养过程中必须保证不被其它微生物所污染,关键在于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操作,但是绝对无菌是不可能的,只能人工创造相对无菌的环境。

所以本次实验无菌操作是在超净工作台的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3、把特定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而获得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叫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首先根据其生长特性设计只利于此菌生长的条件,再根据各种稀释法使他们在固体培养基上单独长成菌落。

分离纯化的方法通常有:稀释混合倒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

此次实验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

4、微生物检测项目最常用的是细胞数的检测,方法比较多,主要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CFU)、光电比浊计数法等。

本次实验设计酵母菌的数量检测,选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器材仪器设备恒温水浴锅、电热干燥箱、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水浴锅、电炉、铜锅、酒精灯、接种环、电子天平、研钵、光学显微镜、血细胞计数器玻璃器皿烧杯、锥形瓶、大小试管、培养皿、漏斗、三角涂棒、吸管、试管架、玻璃涂棒、盖玻片试剂与材料苹果、大麦芽、琼脂、蒸馏水、碘液、抗生素、染色液其它纱布、滤纸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一)、样品的选择酵母菌一般在果园的土壤中或者水果的表面含量较多,因此选择苹果为样品。

酵母菌纯培养的实验步骤

酵母菌纯培养的实验步骤

酵母菌纯培养的实验步骤
酵母菌纯培养的实验步骤如下:
1. 取少量酵母菌样品,使用选择培养基(例如固体葡萄糖、面粉琼脂培养基,添加有特殊药液和增菌剂的选择培养基有利于酵母菌的筛选)进行分离纯化。

2. 筛选出发酵力良好的菌落并进行纯培养。

在酒精发酵实验中发现典型的酵母菌菌落可移种至综合生化管培养箱中进一步鉴定。

3. 使用液体培养基进行酵母菌扩大培养,准备好无菌吸管和无菌锥形瓶,将酵母菌从锥形瓶中转移到试管中。

4. 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准备血液培养皿和牛肉膏琼脂培养基,接种菌液到培养基中使其生长并繁殖,观察生长情况并进行计数。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对酵母菌进行纯培养,请确保所有使用到的工具和试剂都经过灭菌处理。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
酵母菌的筛选思路和分离筛选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采集样品:从自然环境中或已知的发酵样品中采集可能含有酵母
菌的样品,如水、土壤、植物材料、发酵食品等。

2. 预处理样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抑制细菌生长等。

这可以通过过滤、离心、稀释等方法实现。

3. 分离酵母:将预处理后的样品通过不同的分离方法(如稀释涂布法、滴管稀释法、涂布法等)分离到培养基上,使单个酵母菌落生长。

4. 筛选途径:根据所需目标酵母菌的特征,选择特定的筛选途径加
以筛选。

- 抗性筛选:在培养基中添加特定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可以筛选出对此类物质具有抗性或耐受能力的酵母菌。

- 产物筛选:培养基中添加特定的检测试剂或基质,通过对应的反应或变色现象,筛选出产生特定产物的酵母菌。

- 形态特征筛选: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如菌落形状、颜色、纹理等,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酵母菌。

- 发酵能力筛选:通过检测酵母菌的发酵能力,如对糖类底物的发酵能力,选择具有高发酵活性的酵母菌。

5. 分离纯培养:将筛选出来的单个酵母菌菌落分离到新的培养基上
进行纯培养,以获得纯种的酵母菌。

6. 鉴定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
等对所分离出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确定其菌种。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为一般的酵母菌筛选思路,具体的筛选
方法和流程可能会因实验目的和需要而有所差异。

酵母菌培养操作

酵母菌培养操作

酵母菌培养操作一、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体内。

它们在生物学、医学和工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生理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科研人员经常需要进行酵母菌的培养操作。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酵母菌培养方法。

二、材料和试剂准备1. 培养基:选择适合酵母菌生长的培养基,如YPD培养基(1%酵母粉、2%蛋白胨、2%葡萄糖)。

2. 培养器具:培养皿、试管、离心管等。

3. 酵母菌菌株:选择所需的酵母菌菌株。

三、酵母菌的分离和接种1. 从酵母菌菌株保存液中取出所需的菌株。

2. 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株转移到含有YPD培养基的试管中。

3. 进行适当的稀释,使培养液中的菌落数量适中。

4. 震荡培养液,使菌落均匀悬浮于培养基中。

四、酵母菌的培养条件1. 温度:酵母菌的生长温度一般为28-30摄氏度,根据不同的菌株和实验目的可以进行调整。

2. pH值:酵母菌的最适生长pH通常在5-6之间,也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3. 培养时间:酵母菌的培养时间根据实验目的和菌株的生长速度而定,一般为24-48小时。

五、酵母菌的培养方法1. 平板培养法:将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均匀倒在培养皿中,待其凝固后,将所需的酵母菌菌株接种在培养基表面,然后在恰当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形态和数量。

2. 液体培养法:将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倒入无菌的离心管中,加盖后在恰当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液浑浊度和细胞数量的变化。

3. 摇瓶培养法:将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倒入无菌的摇瓶中,盖紧盖子后在恰当的温度下进行摇床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酵母菌菌液。

六、酵母菌的保存1. 冷冻保存:将酵母菌培养液加入等体积的甘油溶液中,混匀后分装在无菌冷冻管中,置于-80摄氏度的冷冻箱中保存。

2. 高温保存:将酵母菌培养液均匀涂布在含有蔗糖的平板培养基上,置于30-37摄氏度的恒温箱中保存。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所有实验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菌菌体离心实验步骤
以酵母菌菌体离心实验步骤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如下: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酿造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离心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生物物质的方法,下面将介绍以酵母菌菌体离心实验步骤。

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
1. 酵母菌培养液:含有大量酵母菌菌体的培养液。

2. 离心管:用于离心实验的管状容器。

3. 离心机:用于离心实验的设备,能够以高速旋转离心管。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工作
1. 将离心管清洗干净,并确保没有任何杂质。

2. 用无菌技术取出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注意避免外界的污染。

3. 准备好离心机,确保离心机内部的离心管是干净的。

步骤二:装样品
1. 将取出的酵母菌培养液缓慢倒入离心管中,避免产生气泡。

2. 确保离心管中液体的高度不超过离心管的容积的70%。

步骤三:离心实验
1. 将装有酵母菌培养液的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

2. 调节离心机的转速和离心时间。

一般来说,酵母菌的离心转速为3000-5000转/分钟,离心时间为5-10分钟。

3. 启动离心机,使其以设定的速度旋转。

步骤四:离心结束
1. 离心结束后,停止离心机的运转。

2. 注意离心管内可能产生的沉淀,避免晃动或颠倒离心管。

步骤五:收集上清液
1. 将离心机中的离心管取出,并小心地将上清液倒入另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2. 注意避免将沉淀带入上清液中。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将酵母菌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上清液。

离心实验通过利用离心力将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物分离出来,其原理是根据颗粒物在离心力作用下的不同沉降速度来实现分离。

在酵母菌菌体离心实验中,酵母菌菌体由于其较大的体积和密度,会向离心管底部沉积,形成沉淀,上清液中则是相对较为纯净的液体。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酵母菌菌体离心实验时,应注意使用无菌技术,以避免外界的污染。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离心机的转速和离心时间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酵母菌的性质进行调整。

总结起来,酵母菌菌体离心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生物物质的方法。

通过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可以将菌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上清液。

这一实验步骤简单易行,是进行酵母菌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基础实验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