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完整版)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指南

(完整版)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指南1. 背景介绍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它适用于所有行业和组织,旨在帮助管理者和员工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的因素的过程。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场所条件:包括场地布局、设备状态、环境因素等。
- 工作活动:包括物理活动、化学品接触、噪音暴露、辐射等。
- 工作任务:包括职位要求、工作负荷、工作时间等。
通过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和与员工进行讨论,可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评估识别到的危险源对员工的潜在风险程度的过程。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危险性:评估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并判断其可能造成的伤害。
- 暴露程度:评估员工可能接触到危险源的频率、时间和强度。
- 敏感性: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通过综合评估危险性、暴露程度和敏感性,可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健康安全的风险水平。
4. 风险控制与管理基于风险评价结果,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消除危险源:优先考虑消除危险源或减少危险源的使用。
- 控制措施:采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来减轻潜在风险。
-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管理者应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并提供培训和指导,使员工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所提供的防护设备和措施。
5. 管理体系和改进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持续改进和保障员工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管理者应确保以下方面的落实:- 确定职业健康安全政策和目标。
- 分配职责和权限,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 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调查、辨识、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及评价项目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本项目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 职责3.1 项目安全总监负责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
3.3安质部负责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应以项目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⑵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火灾、坍塌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⑶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⑷与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等(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⑸与生产实现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⑹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4.2 危险源辨识依据和途径⑴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⑵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⑶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与项目有关的危险源;⑷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⑸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⑹工作场所环境和辅助生产设施;⑺与员工和其它相关方协商和沟通的信息。
4.3 危险源辨识要求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情况:⑴三种时态:—过去(公司遗留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或过去曾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现在(明细现有的、现存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将来(项目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⑵三种状态:—正常(例行的作业活动状态);—异常(计划中但非例行活动,如开车、停车、试验、停电、检修状态);—紧急(合理预见,但不能预见何时何地发生,如火灾、爆炸、洪水、地震、雷击等事故);⑶七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危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危险源及其相关风险的体系化管理制度。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危险源辨识:通过对工作场所、作业过程、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是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等;化学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气体、液体等;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危险生物等;以及人为因素,如工作方式、操作不当等。
2. 风险评价: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及工作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一般包括风险的频率、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等方面的考虑。
评价的方法可以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
风险控制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员行为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技术控制包括改进设备、工艺流程等;管理控制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等;人员行为控制包括培训教育、行为纪律等。
4. 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
管理制度包括相关的文件、规程、制度等,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确保危险源的持续管控。
通过建立和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险源,评估和控制风险,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降低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维护员工的权益和福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本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本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就业问题的不断增加,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1. 调查问卷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2. 现场勘查法现场勘查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进行观察和检测,通过对劳动者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工艺流程、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
3. 检测仪器法检测仪器法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判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例如,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来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
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1. 准确性评估准确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与实际情况的比对来判断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是否准确。
2. 可行性评估可行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评估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操作性来判断其可行性。
3. 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对辨识过程的重复实施来判断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靠性。
四、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指标1. 危害因素浓度危害因素浓度是指职业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
可以通过使用专业检测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
2. 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指劳动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在危害因素下的时间。
可以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来进行评估。
3. 暴露频次暴露频次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接触危害因素的次数。
可以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周期和休息周期来进行评估。
五、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结果1. 分析评价结果根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结果,可以对危害因素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是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本文将阐述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报告等手段,识别企业活动中潜在的、已知的、实际上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可能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伤害、损失和影响的各种因素。
辨识内容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危险源鉴定:指根据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分类,对企业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鉴定。
2.风险评价:指对企业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及其可能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的伤害、损失和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3.建立危险源档案:指将各种危险源的辨识和鉴定结果记录在档案当中,并进行定期更新。
辨识方法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体验法:指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向工作者了解和获取危险源的相关信息,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2.系统法:指通过对企业现状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对危险源的相关文献和规范要求进行查阅和调查,以确保危险源的准确辨识。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了解危险源的实际风险水平,为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步骤风险评价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风险识别:通过危险源辨识过程中的各种手段,将潜在的、已知的、实际上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确定。
2.定性分析:对已知的危险源,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集体评估,从而确定各种危险源的优先顺序。
3.定量分析:通过对危险源进行细化评估和量化分析,计算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各种危险源风险等级。
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定性评价方法:指通过专家判断、规则推理和信息表示等方式,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判断。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与控制

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 空系统的密封设施。
⑺紧急处理设施
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 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 表联锁等设施。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⑻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 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频繁程度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越大,风险越大。 包括: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 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
严重性C:事故发生后能带来多大的人员作伤亡和财产损失。 包括: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重大,致残;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
2.风险控制的原则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 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使用环保材料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 使用安全电压、漏电保护器、安全带、安全帽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 的措施。如使用通风装置、耳麦、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警告: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标志、警示标志等。
步骤(策划)
成立工作小组:
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副总经理,工程师,技 术员,安全员,班组长,机械司机,管库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 有经验的工人 。 确定活动场所划分依据,危险源辨识的原则,风险评价的方法等。
识别相适的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编码》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 等等。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
b、《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 发〔2015〕92号)
粉尘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放射性因素 生物因素 其他
c、制药企业危害防治规范 (AQ/T 42552015)
C、按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a、《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速记口诀: 物车机起电, 淹烫火坠塌, 顶水炮药瓦, 锅容其毒它。
b、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13版)
2.危险源描述
A、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三个对象
公司所有(区域界定)的活动 所有的设备设施 所有的人员
B、危险源的描述举例
a、 错误:仓库甲醇的存放 正确:仓库甲醇存放区甲醇装卸作业发生甲醇泄露 b、 错误:菌种室灭菌柜 正确:菌种室灭菌柜消毒作业超压、超温 c、 错误:自动装盒机运行过程 正确:自动装盒机运行状态下作业人员违章操作,调整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
2
每月一次
1
每年几次
0.5
非常罕见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危险等级划分(D)
分数值
后果
分数值
危险程度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40
灾难,数人死亡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7
严重,重伤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3
重大,致残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后果(C)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保护职工健康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提升职工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模板,旨在为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关键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类别,并确定其具体存在的岗位及工作环境。
2. 危害辨识对于每一类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危害辨识。
例如,对于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需要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对于化学因素,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暴露途径等,需要评估其毒性及浓度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危害。
三、职业健康危害评价1. 评价方法选择根据风险辨识结果,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职业健康危害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观察记录、测量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等。
2. 评价指标设定根据危害辨识结果,设定适当的评价指标。
例如,对于噪声危害评价,可以设定噪声测量值、工作场所等效声级等指标;对于化学物质危害评价,可以设定浓度值、接触时间等指标。
四、评价结果分析1.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评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各个岗位或工作环境的职业健康危害指数、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等。
2. 结果解读根据评价结果,对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解读。
根据评价指标的阈值,判断是否存在职业健康危害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评价结果应用1. 预警与提醒根据评价结果,预警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并提醒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优化工作环境根据评价结果,优化现有工作环境,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六、监测与改进1. 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持续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人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因素的危害,引起人体健康问题的现象。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辨识及风险评价是探明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源和危险因素的过程,以及根据危害和风险的程度对它们进行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职业健
康安全的核心就是管理危险源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一、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是指发掘和说明工作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因素对工作者健康和安全的危害及可能造成事故
的危险因素的过程。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工
作环境的健康和安全,控制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险源和危险因素,
从而提高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对工作者会产生影响的具有物理性质
的因素,如辐射、噪声、震动、温度、湿度、通风等。
(1)辐射
辐射是现代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物理危害,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电磁波辐射等。
这些辐射源照射时如不加注意,会导致重大的健康
危害,甚至可以致癌。
(2)噪声
噪声是工作环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害因素,如机器噪音、交
通噪音、工具噪音等。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觉、神经
系统和心理造成损害,导致耳聋、神经衰弱、失眠等。
(3)震动
震动是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物理危害,如机械振动、工具震
动等。
长期受到高频低阶的震动环境对人体各个器官也会产生不同
程度的损伤。
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能够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如有毒气体、粉尘、液体、蒸气等。
(1)有毒气体
有毒气体是工作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化学危害。
在化学工厂、煤矿、印染厂等工作场所,有毒气体的排放量很大,如氨气、二氧
化硫、一氧化碳等,会严重影响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甚至可以致命。
(2)粉尘
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大量粉尘对于工作者的健康影响非常显著。
如石棉粉尘、硅尘、铁锈粉尘、木屑等,长期暴露在这些有害粉尘
中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病毒等生物体产生的危害,如结核菌、肝炎病毒等。
这些生物体一旦进入人体,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对工作者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4.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和组织管理导致工作者心理产生不适的因素,如工资待遇、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
长期处于这种有害的心理环境中会引起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风险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风险评价是基于危害源辨识结果,对危害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将危害源按其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者的有害程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建立梯度管理制度,既可以更好地保障工作者的健康与环境安全,也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工作环境对人体进行潜在的生理危害的可能性。
2.评价工作环境对人体进行潜在的心理危害的可能性。
3.评价工作环境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风险评价的主要作用是分析和评估危害源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者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工作者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三、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是通过改进和升级管理体系、加强设
备维护、提高操作技能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健康安全危害,保证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控制工作场所危险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从根本上控制危险源。
优先寻找危险源产生的原因,综合分析,采取根本性措施,从源头上消除或减轻危害源的危害。
2.调整工作环境。
对于工作环境直接对工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如物理因素,就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
3.设备升级和维护。
对于环境里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安
装高效、低风险的设备,或者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和维修等方式进
行控制。
4.培训与创新。
在整个过程中,应该重视训练,借鉴优秀的方法,不断创新,以提高工人素质,提升安全水平。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构建全面、系统、有效
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
危害程度,为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