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动物门复习题

合集下载

动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动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动物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最早出现分节现象是门,而且是同律分节,到门,动物身体开始异律分节;蜘蛛分节不明显,身体分和两部分。

2、多细胞动物中,门的身体是辐射对称,从门开始,动物的身体出现了两侧对称。

3、在动物界,最高等的是门,在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是纲。

4、典型的两栖纲动物,身体分:、、和四部分。

5、昆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是动物的感觉和中心,胸部是其中心,腹部是代谢和中心。

6、完整的鸟类繁殖环节包括占区、、求偶、、、和七个组成部分。

7、真正的双胚层后生动物是腔肠动物门,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是门,最早出现真体腔的是门,最原始的后口动物是门,最原始的羊膜动物是纲。

8、棘皮动物的运动能力差,有的根本不能移动,如,该门的主要特征是:、、和。

9、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变时能分泌一层胶状物质,形成保护性的外壳,即。

10、鱼类的鳞片有三种,分别是:、和等。

11、海绵动物又称;腔肠动物又称;有胎盘类是指;软体动物又称。

原索动物是指和亚门的动物。

12、扁形动物的主要进步特征有、、。

13、在现存动物中,会飞行的动物存在于三个类群中,一是节肢动物的纲;二是脊椎动物的纲和纲。

14、爬行纲动物有三种体型,分别是:、和。

15、鱼类的脊椎分化为两种类型:和;两栖类的脊椎在鱼类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种类型:和。

16、哺乳动物的体型发生很大变异,以适应多种栖息环境,例如,马属于型,猿猴属于型,海豚属于型,鼹鼠属于型。

17、半索动物有三大特征,即具有雏形的背神经管、和。

因而,半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18、在整个动物界,只有两个纲的动物是恒温动物,即和。

二、选择题1、对于人类养殖食用的河蟹(大闸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十足目B.甲壳亚门C.软甲纲D.厚甲纲2、常见动物的血液多是红色的,下列动物中血液是蓝色的是。

()A.马蹄蟹B. 梭子蟹C.蝗虫D.对虾3、鸟类栖息环境多样,下列鸟中,属于走禽的是。

()A.海雕B. 鸵鸟C.啄木鸟D. 丹顶鹤4、楔齿蜥是喙头目的爬行动物,现存物种仅分布于。

环节动物门题库2-1-8

环节动物门题库2-1-8

环节动物门题库2-1-8
问题:
[名词解释]体表呼吸(皮肤呼吸)
问题:
[名词解释]反射弧
问题:
[名词解释]异沙蚕相
(中国男足 /)
问题:
[名词解释]嗉囊
问题:
[判断题]身体分节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环节动物开始有同律节现象。

()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具有完全的消化道,而且消化管壁有3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
A.正确
B.错误。

第四章 环节动物门

第四章  环节动物门

2. 疣足的有无;(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片状物,具运动、游泳 功能。)
3. 纤毛的口前叶的有无;(身体前端的肉质突起,在蚯蚓由于 体腔液压力的作用,口前叶饱胀时有摄食、掘土及感触的功能 。) 4. 吸盘的有无;
5. 体环或环轮的有无;(每个体节上又分多个体环。)
6. 葡萄状组织的有无。(蛭纲种类体腔常为葡萄状组织所填充 。)
6. 呼吸系统:沙蚕无特殊的呼吸器官。体表尤其是薄的背表面和 疣足的舌叶充满微血管网,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7. 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皆在血管中流动。 背血管:纵行于肠背部系膜之中,具收缩力使血液由后往前流, 也收集体壁、肾、疣足和体节的两对背肠血管来的血液。约在第 5体节分枝进入食道壁。 腹血管:纵行于腹中线肠下,为无收缩力的分布性血管,血液 由前向后流,并在每一体节通出两对腹肠血管。在肛节,背腹血 管以直肠血管环相连接。 连接血管:除第4、5体节外,每个体节两侧皆具两对环状的连 接血管,供疣足和体壁,并在此形成具呼吸功能的毛细血管网。 血液:亮红色,血红蛋白溶于血浆中,血浆中还含有变形的无 色具核的血球。
(1)头部:
头部由口前叶(Prostomium)、围口节(Peristomium) 、吻组成。
围口节 为体前一个大的环形节,腹面具横长的口,两侧各具4条细长的 围口节触须,背腹各两条,背须较腹须长。 口前叶 是围口节上方、口前的一个背腹扁平、多边形或卵圆形的肉质 叶(也可称为体节)。背面具四个眼。 具附肢,包括触手和触角: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下图): 体粗大,长200mm~250mm,体表满布大小不等的 粒状突起,吻圆锥形;腹刚毛1对,粗大;肛门周围有一 圈9~13条褐色尾刚毛。生活在低潮线下泥沙中的“U”形 管内,为我国华北沿海习见种类。

环节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
1. 原始种类,绕食道的神经环、足、侧神经索。
2. 较高等种类:脑、足、侧、脏4对神经节。
3. 头足类 最高级,主要集中于食道周围,外有软 骨包围。 4. 感官 眼、平衡囊、嗅检器
37
脑神经节
侧神经节
脑神经节

脑、 足、 及 侧、 节 脏 间 平衡器 4 相 对 连 神 神 经 经 节
足神经节
足神 经节
12
具口前触手、触须和围口触手;镰形大颚和细齿
13
14
15
2.寡毛纲:大多陆栖,少数淡水。 • 特征:①头部退化,无触手,触须,无疣足; ②具生殖带; ③雌雄同体; ④直接发育。 • 常见种类:瓢体虫、颤蚓、环毛蚓、水丝蚓等。
16
A:瓢体虫 Aeolosoma sp.;B:尾盘虫 Dero sp.;C:水丝蚓 Limnodrilus sp.;D:带丝蚓 Lmbriculus sp.;E:大蚯蚓 Lumbricus terrestris。 17
42
(三)多板纲
常见种类:毛肤石鳖、锉石 鳖。 主要特征:体椭圆形,背稍 隆,腹平。背侧由8块石 灰质的贝壳组成,多呈覆 瓦状排列。有环带,头部 不发达,具齿舌,消化腺 发达。足扁宽大,有外套 沟和栉鳃。
43
(四)腹足纲
常见种类:鲍、田螺、蜗牛等。 主要特征: 1. 体制 内脏团与外套膜发生180度的扭转。 2. 足部发达,扁平,位于身体之腹面。形状多样: 蜗牛:块状,爬行;泥沙玉螺:足前部铲状, 分开泥沙;足退化成吸盘,履螺,用于吸附; 伸展成翼状,蚱蜢螺,漂游。 3. 贝壳 1)单一螺旋形,又称单壳类或螺类。螺旋 部、体螺层、壳口、厣。蜗牛无厣,粘液封口。 贝壳有左右旋之分。2)帽状 圆盖形壳。3)无 壳 蛞蝓(kuo yu)

第8章 环节动物门

第8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1.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何重要意义?答: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次生体腔出现,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经系统;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快速。

(一)分节现象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

这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

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分节不仅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如体节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

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次生体腔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腔,即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

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细胞形成左右两团中胚带继续发育中胚带内裂开成腔,逐渐发育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面,分化成肌层和脏体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的内面,分化为肌层和壁体腔膜,与体表上皮构成体壁次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开形成,故又称裂体腔。

因此,次生体腔为中胚层所覆盖,并具有体腔上皮或称体腔膜。

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一个重要发展。

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同时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环节动物的次生体腔由体腔上皮依各体节间形成双层的隔膜,分体腔为许多小室,各室彼此有孔相通。

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

疣足:
多毛类动物每体节具有一对疣足,为两侧体壁向外突起
形成扁平片状物。分背腹肢,具刚毛。具有运动(游
泳、爬行),气体交换(表面富有毛细血管)等功能。 (图)
闭管式循环系统: 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中流动,不流经组
织间隙。(图) 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真体腔为肾口,一端 后肾管: 开口体壁或消化管为肾孔,以肾孔排出废物。 结构:肾口、排泄管、肾孔。(图) 动物将新陈代谢的最后产物和整体平衡剩余物排出体外 排泄: 的过程称排泄。
1、多毛纲 2、寡毛纲 3、蛭纲
1、 多毛纲(Polychaeta)(1000多种):大多海栖
(1)代表动物:沙蚕: 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图) (2)纲的特征: ①头部明显、具眼点、口前触手、触须
②无生殖带
③雌雄异体,具担轮幼虫 ④具有疣足 ⑤大多海栖 (3)主要类群:鳞沙蚕、毛翼虫、蛰龙介等。(图)
节肢动物 (异律分节)
节肢动物门及后口动物的脊索动 物的分节不再是完全相似的,而 是在环节动物的同律分节的基础 上发展形成了异律分节。

身体分节在 动物进化上 有何意义?
身体分节在动物进化上有何意义?

1)体节的出现,使每一体节等于一个单位(内部器官如循 环、排泄、神经等也按体节重复排列),促进新陈代谢作用,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
节,且腹神经索把每个体节的神节串起构成链索状神经系统。
链索状神经系统:神经节按体节排列,并由神经索把神经节 串连起来的神经系统。
脑神经节 咽
感觉末梢
口 口腔 围咽神经环 腹神经索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 使动物反应更迅速,动作更协调!
背孔
表皮、角质层
背血管
环肌
肠盲道

动物

动物
13) 鳍由(支鳍骨)、鳍条和连附鳍条的鳍膜三部分组成。
14) 心脏中只含缺氧血的动物是(A)A.软骨鱼类B.两栖类; C.爬行类;D.鸟类
15) 下列动物中具有动脉球的是( C )。A.七鳃鳗 B.鲨鱼 C.鲫鱼 D.蛙
16) 圆鳞是(D )体表的鳞片。A. 文昌鱼;B.软骨鱼C. 七鳃鳗; D. 硬骨鱼。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
1)原口动物以( 裂体腔法 )形成中胚层,后口动物以( 体腔囊法 )形成中胚层。
2.1 原生动物(Protozoa)复习题:
1) 疟原虫寄生在人、灵长类、鸟类和爬行类的( 红血细胞)及( 肝脏)。
2) 原生动物的运动有游泳、缓慢滑行等。主要有三类运动器,即(鞭毛)、(纤毛)和(伪足)。
17.七鳃鳗;D. 软骨鱼。
18) 下列哪类动物的肝胰脏混合?(A)A. 鲤鱼; B 鳝鱼; C. 小黄鱼 D.带鱼;
2.14.3 两栖纲 ( Amphibia )复习题
1 ) 古生代的(石炭)纪和( 二叠 )纪是两栖类最繁茂的时代,称为两栖类时代。
3) 猪带绦虫侵入猪体的时期是(A)。A. 六钩蚴 B. 囊尾蚴 C. 成虫
4) 血吸虫侵入人体的时期是(D)。A. 六钩蚴 B. 囊尾蚴 C. 成虫. D.尾蚴
5) 扁形动物外胚层与内胚层之间,由中胚层形成的(C)填满内部器官间的空隙。
A.上皮组织 B. 实质组织 C.结缔组织 D. 肌肉组织
3) 海星纲的个体发育中需经纤毛幼虫,( 羽腕幼虫 )和短腕幼虫期。
4) 棘皮动物成体身体为(C)对称,幼体为( A ) 对称。
A.两侧对称 B. 无对称 C. 辐射对称 D.球形对称
5) 水管系统为(D)特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动物学复习

动物学复习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们的主要特征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

身体微小原始性(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在各类动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反映了动物界最早祖先类型的特点。

)有特殊的适应性群体单细胞动物2、四个纲的主要特征(1)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器官,它是能运动的细胞表面突起,受核控制。

(2)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且形态各异。

(3)孢子纲无运动器,或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4)纤毛纲以纤毛为运动器,纤毛比鞭毛短,数目多,运动时节律性强。

3、草履虫的结构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表膜上有纤毛和口沟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

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是运动。

原生动物的纤毛、鞭毛与高等动物的精子鞭毛具有相同的结构:由9+2双联体微管纤维组成。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斜沟伸向身体中部的沟。

沟的未端为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较透明。

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

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泡伸缩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

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

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

功能:主管营养代谢、细胞分化,称为营养核。

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动物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同律分节2. 异律分节3. 次生体腔4. 疣足5. 闭管式循环系统6. 后肾管7. 大肾管8. 小肾管9. 链状神经系统10. 担轮幼虫11. 环带(生殖带)12. 砂囊13. 盲道14. 盲肠15. 体表呼吸(皮肤呼吸)16. 异相砂蚕17. 血窦二、填空题1. 动物体制上的变革,既是它们本身变异适应的结果,也是适应进化的象征,如和这些新特征,就成为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2. 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的空腔,即。

3. 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有刚毛和疣足。

刚毛是由物质构成的,除运动功能外,还在时有一定作用。

典型的疣足分为和。

疣足有、和功能。

4. 大多数环节动物除体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节在外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为分节。

体节与体节间体内以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为体节的分界。

5. 环节动物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由和及组成。

各血管以微血管网,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构成了循环系统。

6. 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后肾管来源于。

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为,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

7. 环毛蚓性成熟个体,第XIV~XVI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如戒指状,称为。

8. 环毛蚓自XI/XII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可排除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的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9. 从蚯蚓的横切面观察,可见体壁由外向内由5层组成。

,依次是、、、和。

10. 蚯蚓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及其前面的组成。

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和等功能。

11. 蚯蚓的、及其构成一个液压运动系统,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密切协作,因而蚯蚓产生蠕动爬行等运动。

12. 环毛蚓的排泄器官无大肾管,而具有三类小肾管:、和。

13. 比较(如有,则在表8-2空格中打“√”;没有则空留着。

表8-2 动物间的比较14. 环节动物门分为、和3个纲。

各纲代表动物分别为、和。

15. 解剖蚯蚓时,沿着身体背面,用剪刀由向剪开体壁。

16. 环节动物沙蚕属链状神经系统,感官发达。

感官除、和外,尚有,这是位于口前叶后端两侧的纤毛窝,有嗅觉功能,为化感器。

17. 环节动物中的蛭纲动物,营生活,头部不明显,体前端和后端各具一,称为和,有功能,并可辅助运动。

18. 环节动物蛭纲中医蛭的咽部具有单细胞唾液腺,能分泌,为一种最有效的天然。

19. 在环节动物中,多毛纲的刚毛着生于上,寡毛纲的刚毛着生于。

20. 环毛蚓雄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体节,雌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体节。

三、判断与改错题(对的填“T”错的填“F”并改正)1. 身体分节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环节动物开始有同律分节现象。

()2. 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3. 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具有完全的消化道,而且消化管壁有3层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4. 大多数环节动物都具有刚毛,由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形成刚毛。

()5. 环节动物海产种类一般有疣足,有些种类的背须特化成疣足鳃,有呼吸作用。

()6. 所有的环节动物都具有闭管式循环系统。

()7 环节动物的血液呈红色,是因为血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8. 环节动物的有后肾管开口于体腔,因此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因肾上密布微血管,故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出产物和水分。

()9. 自环节动物以后,由于真体腔的出现,消化道壁具有肌肉层,从而开始具有完整的消化道。

()10. 环节动物均具环状体节及环带。

()11. 蚯蚓的体壁肌肉分为环肌和纵肌。

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细、变长;若此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

()12. 蚯蚓的呼吸方式为疣足呼吸。

()13. 蚯蚓为保证皮肤呼吸,其上皮分泌粘液,背孔排出体腔液,经常保持体表湿润。

()14. 蚯蚓腹神经索中的两条巨纤维,贯穿全索,传递冲动速度极快,故蚯蚓受到刺激反应迅速。

()15. 从环节动物门开始具有真正的生殖系统,因此它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16. 三角涡虫、环毛蚓、沙蚕和医蛭皆为雌雄同体。

()17. 环节动物门分为多毛纲、腹毛纲、寡毛纲和蛭纲。

()18. 环毛蚓开始有了交感神经系统,由咽上神经节伸出神经至消化管称为交感神经。

()19. 叉螠雌雄异形,受精卵沉入海底,则发育成雌虫,受精卵若附着在雌性个体吻上,即发育成雄虫。

这是环境条件影响性别的典型例子。

()20. 螠虫和星虫皆具有形态似多毛类的担轮幼虫的幼虫期。

()21.环节动物门的多毛类、寡毛类、蛭类3纲中,多毛类比较原始。

寡毛类可能是多毛类较早分出的一支,而蛭类可能由原始的寡毛类演化而来。

()22. 须腕动物前端称为头叶,从其上向前伸出须状触手,在触手内有体腔、血管、神经伸入其中,这样的触手结构为腕须动物所特有。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

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

排泄、神经等)也表现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称为()。

A 异律分节B 同律非节C 不分节D 分部2. 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它有许多结构特征比扁[形动物及原腔动物高等,如()。

A 两侧对称B 身体分节C 三胚层D 完全消化道3. 在环毛蚓的体壁和肠壁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完全来源于中胚层腹膜上皮包围的空腔,称为()。

A 真体腔B 原体腔C 混合体腔D 血腔4. 无脊椎动物中开始出现真体腔的动物是()。

A 节肢动物B 原体腔C 环节动物D 原腔动物5. ()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A 纤毛B 刚毛C 鞭毛D 疣足6. 在动物进化中,从()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A 扁形动物B 原腔动物C 腔肠动物D 环节动物7. 环节动物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由纵行血管个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构成()循环系统。

A 开管式B 闭管式C 体D 肺8. 环毛蚓的前肠和后肠由()形成。

A 外胚层B 中胚层C 内胚层D 中胚层和外胚层9. 环毛蚓的中肠上皮来源于()。

A 外胚层B 中胚层C 内胚层D 中胚层和内胚层10. 环毛蚓的胃和肠来源于()。

A 外胚层B 中胚层C 内胚层D 内胚层和中胚层11. 环毛蚓消化道中的胃后约自第XV体节开始,消化道扩大形成肠,其背侧中央凹入成一(),使消化吸收面积增大。

A 盲道B 盲肠C 胃盲囊D 幽门盲囊12. 环毛蚓自第XXVI体节开始,肠两侧向前伸出一个锥状(),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

A 盲道B 盲肠C 胃盲囊D 胰腺13. 环毛蚓的消化管自食道后为肌肉发达的(),内衬一层较厚的角质膜,能磨碎食物,此结构与其土壤穴居生活相适应。

A 血细胞B 血浆C 咽D 中肠14. 环毛蚓的血液显红色,是因为其()有血红蛋白。

A 血细胞B 血浆C 白细胞D 淋巴细胞15. 环毛蚓的循环系统是闭管式循环系统,其背血管较粗,可搏动,其中的血液()流动;腹血管较细,血液()流动。

心脏4-5对,连接背腹血管,可搏动,内有瓣膜,血液自背侧向腹侧流动。

A 自前向后B 自后向前C 自背侧向腹侧D 自腹侧向背侧16. 环毛蚓的排泄器官为()。

A 原肾管B 后肾管C 伸缩泡D 肺呼吸17. 蚯蚓的呼吸方式为()。

A 鳃呼吸B 肠呼吸C 体表呼吸D 肺呼吸18. 环毛蚓性成熟形成环带,其环带位于()。

A 第VII-X节B 第XIV-XVI节 C第XVIII D 第X节19. 环毛蚓的受精作用是在()内进行的。

A 体内 B受精囊 C输卵管 D蚓茧20 环毛蚓的受精卵卵裂属于()。

A 完全均等卵裂B 完全不均等卵裂C 盘状卵裂D 表面卵裂21 环毛蚓的胚胎发育以()法形成原肠胚。

A 内陷B 外包C 内移 D分层22. 环节动物沙蚕要经过()发育为成虫。

A 两囊幼虫 B浮浪幼虫 C 担轮幼虫 D 牟勒氏幼虫23. 环毛蚓的神经系统为典型的()。

A 网状神经系B 梯式神经系C 链状神经系统D 背神经管24. 环毛蚓为()。

A 雌雄同体B 体外受精C 雌雄异体D 同体受精E 异体受精F 体内受精25. 沙蚕的雌雄生殖腺()通体外。

A 无生殖导管B 有生殖导管C 有输精管D 有输卵管26. 叉螠雌雄异体,()体极小,幼时生活在()咽部,后转计生在肾管或体腔等处。

A 雄虫B 雌虫C 雄虫成虫D 鱼类27. 沙蚕、叉螠和星虫皆为雌雄异体,()兼作生殖导管。

A 后肾管B 原肾管C 肠管 D中肾管28. 叉螠和星虫在个体发育中皆具有似()的幼虫期。

A 浮浪幼虫B 两囊幼虫C 担轮幼虫D 牟勒氏幼虫29. 蚯蚓的肌肉属()。

A 横纹肌B 平滑肌C 斜纹肌D 心肌五、问答题1. 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的特征?2. 身体分节在动物演化上有何重要意义?3. 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何重要意义?4. 蛭类适应临时性寄生生活的结构及胜利特点。

5. 沙蚕对游泳生活的适应性结构特点。

6. 环毛蚓的血液循环途径。

7. 蚯蚓是如何繁殖的?8. 蚯蚓是如何运动的?9. 环节动物分为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0. 从螠虫类和星虫类的结构特点,了解它们在演化上的地位。

六、论述题1. 简述环毛蚓与土壤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 试述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 简述环节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