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酶工程第5章 酶的非水相催化

合集下载

酶工程思考题(附答案)

酶工程思考题(附答案)

酶工程思考题汇总第一章P251.何谓酶工程?试述其主要内容和任务.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

主要内容: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等。

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的催化特性得以改进,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

2.酶有哪些显著的催化特性?专一性强(绝对专一性——钥匙学说、相对专一性——诱导契合学说)、催化效率高、作用条件温和3.简述影响酶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激活剂浓度、抑制剂浓度等诸多因素第二章P635.酶的生物合成有哪几种模式?生长偶联型(同步合成型、中期合成型)、部分生长偶联型(延续合成型)非生长偶联型(滞后合成型)7.提高酶产量的措施主要有哪些?a.添加诱导物(酶的作用底物、酶的催化反应物、作用底物的类似物)b.控制阻遏物的浓度c.添加表面活性剂d.添加产酶促进剂11.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产酶有何特点?1.提高产酶率2.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3.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不易丢失4.发酵稳定性好5.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6.产品容易分离纯化7.适用于胞外酶等细胞产物的生产第三章P843.植物细胞培养产酶有何特点?1.提高产率2.缩短周期3.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4.提高产品质量5.其他4.简述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过程。

外植体细胞的获取细胞培养分离纯化产物6.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哪些工艺条件?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2.培养基的配制3.温度的控制4.ph的控制5.渗透压的控制6.溶解氧的控制第四章P1351.细胞破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力,使组织、细胞破碎(捣碎法,研磨法,匀浆法)物理破碎法:通过物理因素的作用(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化学破碎法:通过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添加有机溶剂,添加表面活性剂)酶促破碎法: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自溶法,外加酶制剂法)2.试述酶提取的主要方法。

酶工程-5酶非水相催化

酶工程-5酶非水相催化

咪唑类
吡啶类 季铵盐类 IL中几种常见的阳离子类型
季磷酸பைடு நூலகம்类
14
酶在离子液中的催化作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区域 选择性、立体选择性、键选择性等显著特点。 2000 年 , 嗜 热 菌 蛋 白 酶 在 离 子 液 体 [BMIm]PF6/H2O(95/5,V/V)介质中,可催化合 成Z-阿斯巴甜,产物收率高达95%。
优点:无毒、低粘度、产物易分离,但需要高压容 器,减压室酶易失活
16
有机介质酶催化的优点
1. 有利于疏水性底物的反应
2. 能催化在水中不能进行的反应
3. 可改变反应平衡移动方向 4. 可控制底物专一性 5. 可防止由水引起的副反应 6. 酶易于实现固定化 7. 酶和产物易于回收 8.可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可避免微生物污染
这种均一体系是由水和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DMSO、 DMF、四氢呋喃、丙酮和低级醇等)互相混溶组成的 反应体系。
酶和底物都是以溶解状态存在于均一体系中。不存在 传质阻碍,但由于极性大的有机溶剂对一般酶的催化 活性影响较大,所以能在该反应体系的进行催化反应 的酶较少。
5
有机溶剂对酶催化葛根素糖基化反应的影响
葛根素 溶剂比例 (%) C (mmol/L)
0 10 15 12.1 44.3 140.3 相对含量(%) 产率 (%) 98.8 96.6 96.5 P1 21.7 32.4 55.0 P2 29.4 51.4 40.5 P3 32.6 12.8 4.5 P4 16.3 3.4 0
溶剂 None DMSO
一般说来,在底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酶催化反应速 度随底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以 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的增大幅度逐渐减少, 最后趋于平衡,逐步接近最大反应速度。

酶的非水相催化

酶的非水相催化

生物柴油 -10 -20 0.88 4~6 >100 ≥56 32 104 <0.001 10
常规柴油 0 -20 0.83 2~4 60 ≥49 35 100 <0.2 0
12.5 1 98
14.5 2 70
6.5
酶非水相催化的应用
——生物柴油
生产方法
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采 用酸、碱催化油脂与甲醇之间的转酯反应, 而生成脂肪酸甲酯。 新方法:生物酶法,在有机介质中,脂 肪酶可以催化油脂与小分子醇类的酯交换 反应,生成小分子的酯类混合物。
6.1 酶催化反应的介质
水是酶促反应最常用的反应介质。
但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来说,水并不是一种适宜的溶剂。因为 许多有机化合物(底物)在水介质中难溶或不溶。 由于水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如水解、消旋化、聚合和分解等副反 应的发生。
是否存在非水介质能保证酶催化??
1984年,克利巴诺夫(Klibanov)等人在有机介质中进行了酶 催化反应的研究,他们成功地在利用酶有机介质中的催化作用, 获得酯类、肽类、手性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明确指出酶可以 在水与有机溶剂的互溶体系中进行催化反应。
6.4 有机介质中 酶催化反应的条件及其控制
6.4有机介质中 酶催化反应的条件及其控制
催化反应类型
(1)合成反应 (2)转移反应 (3)醇解反应 (4)氨解反应 (5)异构反应 (6)氧化还原反应 (7)裂合反应
6.4有机介质中 酶催化反应的条件及其控制
影响因素
酶的种类和浓度 底物的种类和浓度 有机溶剂的种类 水含量 温度 pH 离子强度
(1)对酶分子表面结构影响:有所变化 (2)对酶活性中心结合位点影响:与底物竞 争结合活性中心位点,降低底物结合力

非水相中酶催化技术

非水相中酶催化技术
酶催化技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提高生物燃料生产效 率
非水相:在非水相环境中进行酶催化反应,提高反应速 率和选择性
应用前景:非水相中酶催化技术在生物燃料生产中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能源生产。
非水相中酶催化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降解:利用酶催 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 物,减少环境污染
3
4
酶的生物合成:通过生物合成技术, 将酶的基因引入微生物中,实现酶
的工业化生产。
酶的生物催化反应:利用酶的生物 催化特性,实现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和高效化。
谢谢
酶催化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 一种或一类底物。
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即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比 非酶催化反应快得多。
非水相中酶催化反应的条件
01
非水相介质:如有机
溶剂、离子液体等
02
酶的稳定性:在非水
相中保持活性和稳定

03
底物浓度:底物浓度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04
温度和pH值:反应温
度和pH值对反应速率
和产物选择性有影响
非水相中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01
酶的性质:酶的活性、 稳定性和选择性
02
底物浓度:底物浓度 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03
反应条件:温度、pH 值、离子强度等对酶催 化反应的影响
04
非水相溶剂:溶剂的性 质、极性、粘度等对酶 催化反应的影响
非水相中酶催化 技术的应用
非水相中酶催化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机遇:非水相
3 中酶催化技术 在生物医药领 域的应用
机遇:非水相
4 中酶催化技术 在环境保护领 域的应用
非水相中酶催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酶非水相催化

  酶非水相催化

黏合剂、导电聚合物和发光聚合物等)。
15
3.与水不溶性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或多相体系
概念:是指由水和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
或多相反应体系。
反应体系中酶的存在形式:游离酶以溶解状态存在;
固定化酶以悬浮形式存在。
➢催化反应通常在两相界面进行;
➢适用于底物和产物两者或其中一种属于疏水化合物的催
化反应;
具有与水溶液中可比的催化活性。5用于酶 Nhomakorabea催








① 含微量水的有机溶剂
② 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和水形成的均一体系
③ 水与有机溶剂形成的两相或多相体系
④ 胶束与反胶束体系
⑤ 超临界流体
⑥ 气相
⑦ 离子液


它们不同于标准的水溶液体系,在这些体系中水含量
受到不同程度的严格控制,因此又称为非常规介质。
特性:酶的底物特异性、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
性、键选择性、热稳定性等有所改变。
应用:多肽、酯类、甾体转化、功能高分子合成、
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
9
二、气相介质中的酶催化
指酶在气相介质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适用范围:底物是气体或者能够转化为气体物质的酶
催化反应。
特性:气体介质密度低,扩散容易;与在水相中明显
离子液是由有机阳离子与有机/无机阴离子构成的在室
温条件下呈液态的低熔点盐类,挥发性好,稳定性好。
酶反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
键选择性等优点。
13
第二节 有机介质中水和有机溶剂
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一、有机介质反应体系
1、微水介质体系

第五章 酶工程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作用_提纲_2016

第五章 酶工程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作用_提纲_2016

第五章 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作用5.1 非水介质中的酶促反应概述5.1.1 非水介质酶反应的历史1966年,普莱斯(Price)等发现胰凝乳蛋白酶与黄嘌呤氧化酶可在有机溶剂中保持催化活性1977年,克立巴诺夫(Kilbanov)等利用胰凝乳蛋白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乙醇与N-乙酰基-L-色氨酸反应合成N-乙酰基-L-色氨酸乙酯 1984年,克立巴诺夫在Science上发表了关于非水介质脂肪酶催化行为和热稳定性的研究报告——非水介质酶催化研究的里程碑非水介质的组成:有机介质超临界流体气相介质离子液介质热点:介质工程、溶剂工程改变反应介质来改变酶催化反应的选择性,从而达到人为改变和控制酶的立体专一性。

5.1.2 非水介质酶反应的优点1、有利于疏水性底物的反应2、可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3、可改变反应平衡移动方向4、可控制底物的特异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5、可防止由水引起的副反应6、酶易于回收和重复利用7、可避免微生物污染5.1.3 非水介质酶反应具备条件1、保证必需水含量。

2、选择合适的酶及酶形式。

3、选择合适的溶剂及反应体系。

4、选择合适pH值和离子强度5.1.4 非水介质酶反应的研究进展1、超临界流体中的酶反应(1)超临界流体的概念:指温度和压力均在本身的临界点以上的高密度流体,具有和液体同样的凝聚力、溶解力,而其扩散系数又接近于气体,是通常液体的近百倍。

(2)超临界流体的有关性质: 超临界流体的P-V-T 性质超临界CO 2:是指纯净的CO 2被加热或压缩到高于其临界点(临界温度31.1℃,临界压力7.28Mpa)时的状态。

其密度和液体相近,粘度和气体相近,自扩散系数比液体大100倍左右。

(3)超临界流体中的酶反应超临界流体对多数酶都能适用: 酯化、转酯、醇解、水解、羟化、脱氢 Tsitsimpikon C. 研究了在超临界CO 2中酶催化葡萄糖的酰化,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第五章酶的非水相催化

第五章酶的非水相催化

低于最适水量
当水含量远低于最适水量时由于有机溶剂缺 乏提供形成多种氢键的能力加之介电常数较 低导致酶蛋白分子内强烈的静电作用此时氢 键作用主要体现在酶分子内部氨基酸残基处 于一种紧密堆积状态这种过于刚性的结构虽 然可以使酶在无水有机溶剂中保持二级结构 不变但已无 法表现出催化活力

高于最适水量
关联酶催化性质的溶剂性质参数 有:
疏水性、
介电常数、
偶极矩、
溶剂的水溶性、
底物和产物在溶剂水中的分配系数
第三节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一、底物专一性
在水溶液中,底物与酶分 子活性中心的结合主要依 靠疏水作用。 一般,在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中,疏水性较 强的底物容易反应;而在极性较弱的有机溶 剂中,疏水性较弱的底物容易反应。
生物催化剂的环境调控技术
通过“环境调控”技术,实现
生物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的人为控制
生物催化剂环境的改变: 会导致酶的结构构象的改变 进而酶的活性、选择性改变
第一节 酶非水相催化的研究概况 非水介质的组成
有机溶剂 超临界流体 气相介质 低共熔混合体系:两种或多种固体化合物混 合而得到的具有一个最低共熔点的状态。
三、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酶催化
超临界流体( Supercritical Fluid ,SCF) :温度和压力 超过某物质超临界点的流体。
常见SCF:CO2 (Tc=31℃,Pc=7.3atm)、H2O (Tc=374℃, Pc=218atm)、氨、甲醇、乙醇、乙烯....
*
Pressure/(P)
Pc
4学时
非水介质酶催化
20世纪60年代发现有几种酶在有机溶剂 中仍具有活性。 1984年, A.M.Klibanov在Science上发 表“Enzymatic Catalysis in Organic Media at 100℃” ,使原来认为生物催 化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酶学概念发生 了革命性的变化。

酶的非水相催化

酶的非水相催化
而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水活度却变化不大,都在的范围内。 还可以在只含有微量水的有机介质(microaqueous media,又称为微水介质)中进行催化反应。
异性、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键选 在有机介质酶催化反应中,有机溶剂对酶的活力、酶的稳定性、酶的催化特性及酶催化速度等都有显著影响。
产物是:酯类、肽类、手性醇等有机化合物
择性和热稳定性等都有所改变。 因此,作为催化介质使用的有机溶剂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选择、确定。
二、气相介质中的酶催化
气相介质中的酶催化是指酶在气相介 质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适用于底物是气体或者能够转化为气 体的物质的酶催化反应。
由于气体介质的密度低,扩散容易,
所以酶在气象介质中的酶催化作用与在 水溶液中的催化作用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
。 有机溶剂中酶对底物的对映体选择性由于介质的亲(疏)水性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例如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弹性
蛋白酶等蛋白水解酶对于底物N—Ac-A1a—OetCl(N—乙酰基丙氨酸氯乙酯)的立体选择因子[即(kcaL/Km)l/(kcat/Km)D的比值]在有
aw=rwXw
体系














相混合组成的反应体系。 三、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催化过程,pH值影响酶活性中心基团和底物的解离状态,直接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第三节
酶和反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而最佳水活度与溶剂的极性大小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的酶在反胶束中的排布模型:
5.1.2 气相介质体系:
a. 某些酶在液相中受到一定限制,如酶和辅酶操作不稳定、 底物和产物溶解性差、产物抑制,在气相中得以克服; b. 适用于易于挥发底物或能转化为气体的物质的酶催化反应;
c. 气体密度低,易扩散,气相中酶催化作用与液相明显不同。
例:Hwang 等人研究醇氧化酶在气相中催化的反应
• 底物特异性
• 立体选择性 • 区域选择性 • 键选择性 • 热稳定性 有机相中酶能够催化新的反应, 生成新产物
• pH特性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 底物特异性
• 有机介质中的酶活性中心结合部位与底物的结合状态 改变,致使酶的底物特异性改变。
N-乙酰-L-苯丙氨酸乙酯
N-乙酰-L-丝氨酸乙酯
有机溶剂介质体系类型: (1) 微水-有机溶剂单相体系 (2) 水-有机溶剂单相体系
(3) 水-有机溶剂双相体系
(4) 正胶束体系
(5) 反胶束体系
不管采用何种有机介质反应体系,酶催化反应的介质中都含 有机溶剂和一定量的水。它们都对催化反应有显著的影响。
(1) 微水-有机溶剂单相体系
又称微水介质体系、非极性有机溶剂-酶悬浮体系 有机溶剂(98%): 烃、醚、芳香族、卤代烃 水(<2%): 酶分子的结合水,维持酶催化活性 酶: 悬浮状态;不溶的固相酶,结晶/冻干 /沉淀状态;或吸附在固体载体表面 特征: 酶稳定性好,分散性差,催化效率低 适用于: 水解类酶,减少含水量利于合成反应
5.1.3 超临界流体介质体系:
a.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是指温度和压力 超过某物质临界点所形成的可压缩性高密度流体,介于气 液之间,如CO2, SO2, C2H4,CO2最常用,廉价无毒。 b. 具有高扩散系数、低黏度和低表面张力,使底物向酶的传 质速度加快,提高反应速度; c. 可以改变酶的特性,如底物专一性、区域选择性和对映体 选择性,增强酶的稳定性。 例:超临界 CO2 中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葡萄糖酰化反应
离子液体介质中的酶催化 —— 反应实例
脂肪酶催化 1-苯乙醇(1-phenylethanol)外消旋体的拆分
在离子液体中 获得的产物 e.e. 值高于在 有机溶剂中的 值,但产率偏 低。
离子液体介质中的酶催化—— 期刊论文
离子液体介质中的酶催化 —— 期刊论文
5.2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存在形式
– X 射线晶体衍射结果证明,有机溶剂中酶的结构至 少是酶活性部位的结构与水溶液中的结构相同
– 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表明,固定化乙醇脱 氢酶在有机溶剂中保持其三维构象,酶在有机介 质中维持其天然构象并非必须固定化
– 固态 15N-NMR 技术探测到酶活性部位氢键网络的 存在,说明酶活性部位(His 残基)的微环境在水 中与在有机溶剂中相同 –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直接观察不同环境 下枯草溶菌素的微观形态,发现酶活性部位不与 溶剂发生直接作用,不因溶剂的改变而发生明显 变化
Chapter 5 Enzyme Molecules Enzymatic catalysis in Non-aqueous system
酶的非水相催化
酶只在水溶液中发挥活性
有机溶剂是酶的变性剂

1966,Dostoli & Siegel
胰凝乳蛋白酶和辣根过氧化物 酶在有机溶剂中具有催化活性 1977, Klibanov 水/氯仿中脂肪酶催化N-乙酰-L-色氨酸酯 化,两相体系达100%,但水中收率极低 1984, Klibanov & Zaks,Science,224: 1249 微水介质下酶促合成酯、肽、手性醇等;酶不仅 在有机溶剂中保持稳定,且具有高催化转酯活性
离子液体介质中的酶催化 —— 反应实例
催化剂 离子液体种类 反应类型 对硝基苯酚磷酸酯水解 蛋白质复性 1,3-二氰基苯的生物转化 Aspartame(甜味剂) 合成 酮的还原 烯醇的动力学拆分 辅酶 NADH 再生 在超临界 CO2 中酯化 1辛醇 手性有机磷化合物拆分 发表 年份 1984 2000 2000 2000 2001 2001 2002 2002 2002 2002
5.2.1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5.2.2 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类型
5.2.3 水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5.2.4 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5.2.5 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条件及其控制
5.2.1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有机溶剂影响酶的表面结构、活性中心结合部位、底 物的存在状态(亲水/疏水),从而影响酶催化特性。
非水酶学 non-aqueous enzymology
非水酶学能做什么?
a. 研究非水介质中的酶结构与功能、酶作 用机制、酶作用动力学等; b. 研究酶催化的介质,开发非水介质和新 的酶促反应体系,发展出介质工程 (medium engineering); c. 拓宽酶催化反应的应用范围,使酶法合 成与化学法合成相互补充。
补充:
最常见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 其临界温度为31.06℃,临界压力 为7.38Mpa;超临界水的临界点为 374℃,22Mpa;超临界甲醇为 239℃,8.1MPa。 超临界二氧化碳可轻易穿过 细菌的细胞壁,在其内部引起剧 烈的氧化反应,杀死细菌。可用 于清洗各种精密仪器,亦可代替 干洗所用的氯氟碳化合物,以及 处理被污染的土壤。
作用力因素
酶分子“紧密”状态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内氢键, 而溶液中水分子与蛋白质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一定程度破坏 蛋白质分子内氢键,蛋白结构变得松散,呈“开启”状态。
蛋白质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的动态平衡Zaks et al, 1988
酶分子紧密和开启状态处于动态平衡,表现一定的柔性。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
5.1.1 有机溶剂介质体系:
a. 酶在含有一定量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催化反应的介质体系; b. 底物、产物两者或其中之一为疏水性物质; c. 酶在有机介质中能够基本保持其完整的结构和活性中心的 空间构象,发挥其催化功能; d. 酶的底物特异性、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键选择性和 热稳定性等都有所改变。
固态酶:以固体形式存在于有机相中,包括冷冻干燥的酶 粉、固定化酶、结晶酶 可溶解酶:水溶性大分子共价修饰酶、非共价修饰的高分 子/酶复合物、表面活性剂/酶复合物、微乳液中的酶
为什结构的完整性,至少 酶活性部位与水溶液中的结构是相同的。 X-ray FT-IR ESEM EPR NMR 不同介质中酶活性中心的完整性相差不大,但酶 活力却相差4个数量级,因此认为酶分子结构的动态 变化很可能是主要因素。
Enzyme+water
Organic solvent
(2) 水-有机溶剂单相体系
又称与水溶性有机溶剂组成的均一体系 有机溶剂(10~20%,有时50~70%): 强极性, DMSO、DMF、THF、 二噁烷、丙酮和低级醇等 水:水与极性有机溶剂可混溶 酶、底物、产物: 溶解于体系 特征: 易传质、反应效率高,对酶毒性大, 除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和某些脂肪酶 适用于: 水中溶解度低,反应慢的亲脂性底物 降低系统冰点,进行低温酶促反应
E. coli 碱性磷酸酯酶 [H3NEt][NO3] 鸡蛋清溶菌酶 红球菌 R312 完整细 胞 嗜热蛋白酶 面包酵母完整细胞 脂肪酶 [H3NEt][NO3] [BMIM][PF6] / buffer [BMIM][PF6] [BMIM][PF6] / buffer [BMIM][(CF3SO2)2N] [4-MBPy][BF4] [BMIM][(CF3SO2)2N] [BMIM][PF6]
--阴离子:
无机阴离子:BF4-、PF6-、SbF6-、NO3- 等 有机阴离子:CF3SO3-、(CF3SO3)2N-、ArSO3-、CF3CO2- 等
c. 挥发性低、稳定性好,不可燃,不氧化,低毒,环境友好 的绿色溶剂; d. 对无机/有机/高聚物的溶解性好,疏水、亲水性等溶剂特 性可调节; e. 酶在离子液体中具有良好稳定性、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 性、化学键选择性等特点。
栗树精胺
Contents of chapter 5
Go
5.1、非水相酶催化的介质体系 5.2、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 5.3、酶非水相催化的应用
Go
Go
5.1 非水相酶催化的介质体系
非水相酶催化的介质体系
5.1.1 有机溶剂介质体系(重点) 5.1.2 气相介质体系
5.1.3 超临界流体介质体系
5.1.4 离子液体介质体系
解释:疏水性的相对强弱
• 不同的有机介质,酶的底物专一性也不一样
极性较弱
极性较强
N-乙酰-L-苯丙氨酸乙酯
N-乙酰-L-丝氨酸乙酯
• 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中,疏水性较强的底物易反应 • 极性较弱的有机溶剂中,疏水性较弱的底物易反应
–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 对映体选择性
• 对映体选择性(enantioselectivity)是酶在对称的外消 旋化合物中识别一种异构体的能力大小的指标。 • 立体选择系数(KLD)
Kcat / K m L K LD Kcat / K m D
– Km —— 米氏常数 – Kcat—— 酶的转换数 立体选择系数越偏离 1,酶催化的对映体选择性越强。
• 酶在水溶液中催化的对映体选择性较强,而在疏水性强 的有机介质中对映体选择性较差(为什么?)
N-乙酰丙氨酸氯乙酯
–可能因底物的两种对映体与酶分子结合方式不同,把 水分子从酶分子疏水结合位点臵换出来的能力不同。
5.1.4 离子液体介质体系:
a.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是由有机阳离子与有机(无机) 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条件下呈液态的低熔点盐类;
b. 离子液体熔点低的原因:其结构中某些取代基的不对称性 使离子不能规则地堆积成晶体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