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词的比较(原创,一位教师的感悟)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随意讲堂唐诗和宋诗的区别文/郝学敏如月老师要求特训部同学每人讲一堂课,以我目前的水平还真不具备讲课的能力。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读诗背诗的一点心得。
因为上学时课本里的古诗老师都要求背诵,渐渐也就喜欢上了背诗。
背的多了,懵懵懂懂就觉得唐诗和宋诗好像哪儿有明显的不同,于是我就开始搜罗这方面的文章论述。
好在现在网络发达,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这番话说的便是唐、宋诗各自的特色。
1举一个例子说明,比如李白的《洞庭湖》(之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天南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此诗只是写洞庭西望之所见,信手拈来,毫不着力,读来的确是蕴藉空灵,情在景中,这是以韵胜。
2再看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之一):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这首诗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诗人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
前三句的烘托作势,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费匠心,深折透辟,即以意胜。
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
比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诗人眼中,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月光地映照下,既像一面光洁的镜子,又像一只银盘,而美丽的君山就像盘中的一只青螺。
可谓想象奇特,比喻贴切。
这便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
又如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
而同是写庐山,我们再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唐诗和宋诗的区别《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一、从诗歌的总体风貌看, 唐诗和宋诗气象迥异唐诗的气象来源于诗经、汉魏风骨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精神, 形成于“潮平两岸失, 风正数帆悬”的盛唐时代环境, 体现了唐代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和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光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 故唐诗的气象可用“雄壮浑厚”来概括。
最能体现唐诗气象的是李白和杜甫, 他们共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李白渴望建功立业, 抱负满怀, 纵情欢乐, 傲岸不驯, 大气磅礴, 冲破一切规范和约束, 美妙奇异, 酣畅淋漓之至。
杜甫忧国忧民, 感时伤世, 深沉博大, 沉郁顿挫, 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基本原则。
李白雄壮, 杜甫浑厚,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的唐诗气象。
由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国势, 宋诗始终笼罩着沉郁悲凉之气; 同时也因为政治上重文轻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 宋诗作者每每感到难以超越唐诗的焦虑, 刻意求工求新, 尤其是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注重诗文的法度, 在创作上体现为诗文的“终始”、“关键”和“开合”, 体现为句法的严谨和押韵的严密。
同为悲春伤秋之作,唐人杜甫,与宋人晏殊就表现了不同的气象出来《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中秋月》晏殊一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同样是写“悲”, 宋诗是“悲凉”, 而唐诗则是“悲壮”。
二、从表达方式来看, 唐诗主抒情, 宋诗则重在揭示蕴涵在诗歌形象之中的理趣唐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所追求的是人生的辉煌,漫游名山大川的豪迈,行走江湖,执剑仗义的豪爽。
唐诗宋词的异同

唐诗宋词的异同篇一: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且唐代诗人在诗歌方面的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 (《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唐诗和宋词究竟有哪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从结构上来看。
1、分类:①唐诗的体质完备,《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
”古代的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指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或七言。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都是绝句。
唐诗有山水田园、边塞、元白、韩孟等诗歌流派。
②词的别名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引、近)、长调(慢)三类。
清代毛先舒《古今词话?词品》: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唐诗宋词读后感(一)昨天附件,附件尔正在教室上教了唐朝孟郊的一尾诗附件,附件名鸣《游子吟》。
教了当前,尔的表情暂暂不克不及安静,做者母亲辛苦天为儿子缝衣服的情形常呈现正在尔的面前。
那尾诗形容了:一名慈母脚外拿着针线在为筹办没门的儿子缝衣服。
她担忧儿子迟迟不克不及归去,便把衣服的针手缝失稀稀的,使它更牢固,更耐脱。
读完那尾诗当前,尔开端领会到母爱的伟年夜。
母亲以前怎么对尔孬,怎么敬服尔的工作慢慢浮如今尔的脑海面。
尔念到:母亲平时时常为一点大事便骂尔。
正在以前,尔几乎便是恨透尔母亲了,感觉她一点皆没有爱尔。
然而如今尔末于领会到母亲平时所作的所有皆是为尔着念。
其真平常母亲没有是正在骂尔,而是正在学育尔,让尔辨浑长短乌皂。
然而尔却没有承情,有时借会顶撞。
而母亲从二年前便开端本人孤独一人来深圳找事情。
她赔了一点人民币当前,便归去广州为尔报教习班,让尔教习更多的常识。
而后又归深圳赔人民币。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年夜的,诗外这慈爱的母亲是这样爱她的儿子,尔的母亲又未尝没有是呢?尔的母亲不只把零个天球送给了,让尔糊口正在那五彩的天球上,借为尔献没了本人的所有。
尔应该为尔领有那样的母亲而感触骄傲,感触幸祸战高兴。
那尾诗让尔易记。
果为那尾诗让尔懂失了母爱的伟年夜!唐诗宋词读后感(两)曲到上了下外,教了《唐诗宋词选读》,尔才感想到这神韵。
若是说古代诗是提醒了现真的暗中,挖苦社会丑陋嘴脸,是一把锋利的匕尾;这么唐诗是一杯茶。
只要浓浓的品茶,安好的看着茶火的雾气,能力晓得它的神韵,理解斑斓取娴静暗地里诗人的思维取情绪。
唐诗擒使带了太多的愤激,伤感,豪爽没有羁,离忧别绪…但正在尔眼外,它究竟是一杯茶,一杯蕴露了有数情绪的茶。
那杯茶面,曾有一名诗人的激情壮志:“会当凌续顶,一览寡山小。
”那杯茶面也曾融进了一个诗人的豪爽没有羁“安能摧眉合腰事显贵,使尔没有失谢口颜”;那杯茶面暗露着一名奸臣的血泪“欲为圣亮除了弊事,肯将盛朽惜残年。
汉语言文学论文--唐诗与北宋诗的比较

汉语言文学论文——唐诗与北宋诗的比较一,前言.当古典的诗意从现代的嘈杂、浮躁和嚣尘弥漫中逐渐远逝的时候,我们很难,哪怕让她只做一小会儿踟蹰和停留。
诗歌,连同她最为虞诚的追随者,就像是被历史流放的囚徒,带着其完美的躯壳与昔日的辉煌的韵姿,于人烟稀少的巅峰独自起舞。
曾经是士人大夫醉酒后的浅酌低唱,曾经是樵者渔翁小憩时的欢声笑歌,此时,都以一种决然的姿态,同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风花雪月,她们的圣洁与堕落,她们的流光和异彩,一起在虚无和浮躁中消散殆尽。
只有弥留的晚霞或是黑暗中闪动的萤火,才会使人们偶尔想起,他们曾经钟爱的那片圣地。
因为,诗歌是,曾经是,毕竟是,他们古老的——王。
从神话和巫术纠缠不清的远古歌谣,到披着香草羽化作美人的楚辞,古典诗歌便借着高傲的骨气与迷药的劲力开始挪移,途径幸福的孕育,和最为静谧的欷歔高度契合。
于是历史上每一次旅人的醉酒都化作酣畅淋漓的万千气象,接着,便由悲怆的灵魂中渗透出来的苦涩与磐石的顽强。
终于,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连天真率性的通脱也略显曲折。
古典,游离于送别的长亭、疲倦的屋檐、啼血的杜鹃,与枯萎的意象一同无奈的老去。
但她,仍在远方漂泊。
二,唐初和北宋初的诗歌。
1.初唐诗歌。
初唐的早期,诗坛基本还是笼罩在南朝靡艳雕琢宫体诗风之下,南朝的浮艳和北朝的刚劲并未合而为一。
然而在整个初唐,真正能反映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个人。
他们勇于改革浮夸的南朝诗词,而且他们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转移到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其次,他们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比如杨炯《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立功边塞的慷慨情怀,与当时弥漫诗坛的齐梁余风迥然相异。
而稍后的“文章四友”也对诗体方便很有贡献,其中杜审言最为有才。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一、基本上宋诗、唐诗虽是各富风采,但因为宋人以诗馀(词)为先,诗反而成为配角了,因此唐诗不仅数量上胜过宋诗,在素材上也多于宋诗。
宋诗有以下特色:1.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诗主要向理想、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这是宋诗较精之处。
2.宋诗倾向议论化、散文化。
3.派别多。
4.诗话多。
5.消失了唐代悲壮的边塞派的作风,但是整鍊规矩,无唐诗有时不工整之病。
6.消失了唐代感伤的社会派的作风,但描写越发细致,无唐诗有时粗率之病。
7.失去了唐代哀豔的闺怨宫怨诗的作风,很多诗人描写时特别冲淡,无唐人豪迈意气的作风。
8.不同於唐代缠绵活泼的情诗的作风,宋诗中有一种充满画意的诗(题画诗)。
9.宋诗之弊:模拟、诗话、诗派杂。
其中各诗派还成为相互竞逐甚至批判的情形,这与唐诗诗人各派之间相互共融的情形颇为不同。
10.词本作为诗馀却反而越居诗的上位。
唐宋诗可作以下比较: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宋诗的派别及人物(後有**记号者为反江西之诗派)1.西昆-宗李义山,代表为杨亿、刘筠、钱惟演。
五七言近体,以「雕章丽句」为主。
2.晚唐体-宗晚唐贾岛、姚合,代表为寇准、林逋、魏野。
多隐士和尚,五律为主,重构思,以轻丽小巧之辞,写眼前景,抒情苦琐细之意。
3.白居易体-宗白居易,代表为王禹偁、徐铉。
「闲中取适」,切近易晓。
及「惟歌生民病」。
4.唐体(复古派)-宗杜、韩,代表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
重视创作古体,追求散文笔法。
5.元佑体(革新派)-代表为苏轼、黄庭坚、王安石。
使诗走向散文化、议论化。
6.江西派-宗杜甫,代表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以故为新」发展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7.理学派-宗邵雍,代表为程颐、张载、朱熹。
以「道学」为诗。
8.中兴四诗人-宗江西派,代表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后感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后感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种绚烂花朵。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宋词则是在唐诗之后,继承其精华,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含蓄深沉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风景。
唐诗过后是宋词,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唐诗和宋词,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宋词则是在唐诗之后,继承其精华,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宋词则是在唐诗之后,继承其精华,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我深深感受到了诗词之美,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在这1000字的篇幅里,我将分享我对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
第一,唐诗宋词的语言之美。
唐诗宋词的语言优美,深具韵味,经典之作给人以清新、流畅和畅快的感觉。
诗句字字珠玑,句句入情入理,充满了艺术的张力。
例如杜甫的《登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水满春回。
芙蓉塘水满春回”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风景的笔墨描绘,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倍感身临其境。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以柔婉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失去爱情的心情,令人动容。
唐诗宋词的语言之美是我这一段时间里最深刻的体会之一。
第二,唐诗宋词的情感之美。
唐诗宋词以感情的抒发为主题,诗人们借助艺术的形象和表达方式将内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用简练而又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爱国之志、爱情之忧、生活之痛等各种各样的情感。
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流露出对乡国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留恋之感,令人动容;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则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追求和无奈的苦闷之情。
这些诗词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和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第三,唐诗宋词的人生之美。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唐诗宋词不仅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体悟。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感受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如白居易的《东篱乐府·登阳台》:“欲问旧恩,茫茫恩里,无处话凄凉。
寻昔庄生堂上事,令人不忍见,泪如阴雨朝阳。
”这首诗传达了对逝去岁月和旧日恩情的回忆和思念,表达了对光阴逝去不可追回的哀叹。
这些文化内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唐诗宋词,我深深感受到了唐诗宋词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独特的艺术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闲暇时我又翻开唐宋诗词来读,在以前不断思考基础上忽然明白了宋词相比唐诗具有的妙处。
我以前一直给宋词比较差的评价:口语化太深、用词泼放随意、节奏抑扬感弱、画面感凌乱、伤春悲秋多愁善感、题材狭窄、多关注个人而少关注国家社会,总之没有什么太好评价。
而最近我发现了宋词也具有很多唐诗所不具备的优点,这些优点是我以前所不曾注意的。
比如:摆脱格律押韵束缚,更能充分发挥语言的表意功能;用生活化的口语创作,更能吸收创作者,吸引受众;变每句固定字数为长短句相衔接,抒情功能大大增强;用典故减少,不需要懂得太多历史知识就能解读欣赏,受众更广泛;词意明晰,不隐约晦涩,更贴近群众。
总之就是更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转唐诗白雪之雅为巴人之俗,俗才能共赏,才能打破仅在文人雅士内流转的小艺术圈子而融入百姓生活,生命力更强。
由于对宋词的评价提高,我也产生了将宋词唐诗互相转化的兴趣,这样相同的内容用唐诗或者宋词的格式来展示,其雅俗大相径庭,各有参差。
我将李白的一首《下终南山过觥斯山人宿置酒》改编成宋词清平乐。
清平乐
夕阳西下,山月随人归。
相携田家开荆扉,却顾来径苍翠。
绿竹幽径青萝,欢言美酒共乐。
曲尽星河疏稀,松风伴吟长歌。
将范仲淹的《苏幕遮》改编为唐诗烟波秋思。
烟波秋思
波上寒烟翠,
山山黄叶飞。
旅思伴愁肠,
江流百转回。
改编完之后,对于唐诗和宋词的差异,体味更深了。
唐诗改成宋词,虽然失之高大上,但是更亲切随和;宋词改成唐诗,虽然失之表意抒情,但是更凝练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