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检测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后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做出改变的是()。
A.鸭子游水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变色龙变成岩石颜色2.下列选项中,()不是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
A.会生长发育B.需要水和空气C.会运动3.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个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B.二C.三4.下列属于食物链的是()。
A.落叶→蚯蚓B.草→山羊→狼C.毛虫→小鸟→鹰5.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
A.越多越好B.越少越好C.适度放养6.某小组准备了这些材料:金鱼藻、田螺、小鱼、沙子、石头、池塘水、大塑料瓶,打算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瓶,下面哪个不需要考虑()。
A.生态瓶中的食物链B.生态瓶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数量C.选择一个气温合适的天气7.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A.企鹅和雪狼B.青蛙和蛇C.燕子和大雁8.某同学把一把绿豆种子扔到水盆里,发现有些种子发芽,有些种子没有发芽,没有发芽的种子可能是因为()。
A.缺少阳光B.缺少空气C.水温太低9.一些珍稀的动物正面临灭绝,保护它们的最好办法是()。
A.进行人工饲养B.把它们迁移到安全的地方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10.蚯蚓最喜欢生存在()的环境里。
A.干燥明亮B.潮湿阴暗C.干燥阴暗11.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系统12.我们分组做结网游戏,一个同学扮演一种生物,两个同学有吃和被吃的关系就可以用线连接起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组内的同学越多,这张网就越不容易断裂B.组内的同学越少,越简单,这张网就越牢固C.组内同学的多少对这张网没有影响二、判断题13.为了增加牛奶产量,牧场应在草原上无限制地增加奶牛。
(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消耗水和养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 )1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 )16.发芽后的绿豆苗如果得不到阳光,是无法正常生长、开花、结果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1.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2.奇奇到参观区,宣传板上介绍了蚯蚓可以帮忙松土,它适宜生活在()。
A.干燥的土壤里B.潮湿的沙堆里C.草堆下的湿土壤里D.潮湿的草堆上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消费者C.食物链4.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里的动物是( )A.蜈蚣B.蚯蚓C.苍蝇D.蚊子5.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研究茎的作用B.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C.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7.研究水量的多少对小鱼生存的影响。
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一次观察第二次观察第三次观察水多时 1 0 0水少时 3 3 4(1)生态瓶里的水较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小鱼的数量。
(3)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8.(1)这是(填“草原”或“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短时间内会使兔和鼠数量,造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4)下列既有消费者又有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
A.蛇鼠B.草树C.草兔9.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①在瓶中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上浮萍②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③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减去上半部分④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水。
A.④②①③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10.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老虎→狼→草B.阳光→狼→老虎C.草→昆虫→青蛙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生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试题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B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面的动物行为,()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A.孔雀开屏B.蜻蜓点水C.大雁南飞2.下列现象能说明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青蛙冬眠B.北方的苹果远销南方C.企鹅来到杭州动物园3.小明在研究完蚯蚓后,应该如何处理这些蚯蚓更为合适呢?()A.放回大自然B.放入垃圾桶中C.随丢掉4.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B.消费者C.食物链5.甲组同学设计的种子发芽实验:准备两个同样的花盆,取同样多相同的土壤洒同样多的水,然后种下种子,摆在同一张桌子上,但把其中一盆用暗箱罩上,我们可以推断甲组同学要研究的是()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A.水B.温度C.光照D.养分6.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的多少B.温度的变化C.空气的质量7.绿豆芽的根会朝着哪个方向生长()。
A.有水的地方B.没有水的地方C.与有水没水无关8.在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选用两颗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一样的容器里B.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器里保持适量的水分C.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二、填空题9.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 )、( )、( )。
10.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 )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 )互相影响的。
11.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 )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 )的需求。
12.江山如画生态农场是绿色的、生态的、环保的。
小明在农场的围墙边看到了美丽的月季花,叶片上还有蚜虫和瓢虫,墙角还结了一张巨大的蜘蛛网。
请根据以上描述写出条完整的食物链:____________。
13.同一盆植物放在窗台上,靠窗台外的长得茂密,窗台内的长得要稀疏些,根本原因是植物生长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20分)1.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出发,“万物生长靠太阳”表达的意思主要是()A.太阳为地球送来了光明和温暖B.动物晒太阳可以增加钙的吸收,利于健康C.没有阳光,植物就无法生长,就不会有食物链的开端2.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
A.依赖环境B.影响环境C.适应环境3.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草←野兔←鹰B.蝉→黄雀→螳螂C.绿豆苗→蚜虫→小鸟4.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A.褐色B.绿色C.黄色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6.下列动物中,能通过冬眠来适应寒冷环境的是()。
A.天鹅B.蛇C.企鹅7.在“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中,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的环境是()。
A.干燥的环境B.黑暗的环境C.明亮的环境8.由多条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构成网状的食物关系,被称为()。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群落9.种子发芽的实验证明,以下哪个条件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A.温暖的阳光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水分10.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二、填空题(9分)1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绿色叶片(或者植物体其他绿色部分)中制造植物生存所需要的养料,并释放出_____________。
12.春天,青蛙把卵产在水里,温度适宜时就会孵化为__________。
13.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水分。
14.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___的土壤里。
15.看下图,我们可知这是一个绿豆苗地常见的_____________,食物网的最顶端是_____________(填生物)。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检测

遂昌实验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检测2010.9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18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______。
3、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彼此之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
4、池塘里鱼、水草、水、泥沙等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网状结构,叫做。
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7、在蔷薇花丛里,蚜虫吃蔷薇茎的汁液,七星瓢虫吃蚜虫,它们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
8、动物在_______、_________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9、蚯蚓喜欢的环境,企鹅喜欢的环境,仙人掌喜欢_________环境,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需要_________的环境。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4分)1.种子发芽实验每组至少两粒种子是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植物生长也可以不需要。
()3、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氧气,所以生态瓶里水草放得越多越好。
()4、蛇冬眠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5、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所以在生态系统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6、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7、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黄色的。
()8、在大自然中,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9、蚯蚓的栖息地里有泥土就可以了。
()10、小明写了一条食物链:蛇→田鼠→小麦。
()11、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A. 让里面的植物见光B. 便于观察C. 既让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7.“小草→蚜虫→瓢虫→小鸟”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
题号 评分一二三四五总分A. 小草8.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 A. 长出嫩芽B. 种皮破裂9.植物的根具有( )生长的特性。
A. 向水B. 向光二、判断题(共 9 题;共 18 分) 10.只要吸足水分,绿豆种子就会发芽。
()B. 蚜虫C. 瓢虫)。
一、单选题(共 9 题;共 36 分)1.采用拟态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动物是( )。
A. 枯叶蝶B. 变色龙C. 种子膨大C. 背地C. 负鼠2.在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选用两颗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一样的容器里 B. 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器里保持适量的水分 C. 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3.下列属于食物链的是( )。
11.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12.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 )13.蛇冬眠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A. 落叶→蚯蚓B. 草→山羊→狼C. 毛虫→小鸟→鹰14.为了增加牛奶产量,牧场应在草原上无限制地增加奶牛。
( )15.不同的动物对环境需求是相同的。
()4.某生态系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方法是( )。
A. 蛇多、鹿多、草少 B. 鹿少、蛇多、鼠少 D. 蛇少、草多、鹿少16.在生态瓶中,植物可以给动物提供氧气,所以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 )17.池塘生态群落包含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两大类。
( )18.植物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芽。
( )C. 兔少、草少、鼠少5.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一、填空题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充足的和适宜的,植物的生长还需要,它们是植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
2.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阳光进行,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和。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5.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
二、判断题6.在探究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时,不需要考虑蚯蚓的数量,用一条还是多条都可以。
7.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出实验结论。
()8.对比实验是常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次可以研究两个以上的变量。
9.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它的茎总是会向着太阳光的方向。
10.动物的羽毛的颜色是不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
()11.在动物进化史上,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一条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其实是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4.食物链断裂后,人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15.改变生态瓶中的条件,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不会受影响。
16.建造生态瓶其实就是建造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三、单选题1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水质污染造成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18.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A.经常浮到水面B.钻到水底不动C.没有变化19.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20.某同学全家出去旅行了一周,回到家,发现放在客厅里的橘子发霉了。
下列操作中最可能帮助该同学找到发霉原因的是()。
A.准备两个新鲜的橘子,一个放在冷藏室,一个放在常温下B.准备两个烂水果,一个烂苹果,一个烂橘子,都放在常温下C.准备两个新鲜的橘子,一个浸没在水中,一个放在干燥的地方21.奇奇发现旁边的黑豆芽有的叶子翠绿且茎粗短,但有的叶子发黄且茎细长,可能是因为()造成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参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54分)1.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小兰同学依据此生态系统,书写了三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A.鹰→草→鼠→蛇B.草→鼠→蛇→鹰C.鼠→草→蛇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关系为()。
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3.“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谜语体现燕子的生活习性是( )。
A.冬眠B.迁徙C.洄游4.奇奇发现旁边的黑豆芽有的叶子翠绿且茎粗短,但有的叶子发黄且茎细长,可能是因为()造成的。
A.缺少阳光B.温度过低C.缺少水分D.缺少空气5.在生态瓶中增加一定数量的小鱼,观察、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在一分钟内浮到水面的次数,探究“增加生态瓶里小鱼的数量,会对小鱼有什么样的影响”。
(1)观察小鱼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2)观察生态瓶中植物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3)观察生态瓶中水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4)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
6.(1)这是(填“草原”或“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短时间内会使兔和鼠数量,造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4)下列既有消费者又有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
A.蛇鼠B.草树C.草兔7.食物链的理论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1942年首先提出的。
他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
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
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
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
在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验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15分)
1、植物种子发芽所必须的条件是:、、。
2、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
它通常是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_______,互相_______,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看成一个__________。
5、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6、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说明它适应在、的环境中生活。
8、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温室里,同时加适量的水。
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东西罩住。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二、判断题:(20分)
1、非生物在生态系统里不起任何作用。
……………………………………()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3、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
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
6、凤仙花它的种子落在大自然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发芽。
…………………()
7、小红说:“毛虫被小鸟吃”是一条食物链。
……………………………()
8、沙尘暴的形成与草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有着直接联系。
………………()
9、各种生物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下来。
……()
10、绿豆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
…………………………………………… ()
三、选择题:(30分)
1、冬天,大棚里的蔬菜也能生长得很好,主要原因是()
A、这些蔬菜适应了寒冷的环境条件
B、有蓬布和草苫遮挡风雨
C、具有蔬菜生长需要的条件
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动物()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
6、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A青蛙B企鹅C燕子
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A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B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C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8、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
A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B三江源保护区C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9、我们制作的生态瓶,应该放在( )的地方。
A、阴暗
B、有阳光
C、阴暗、有阳光都行
10、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绿豆芽种子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没有水
11、“小草→蚜虫→瓢虫→小鸟”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A、小草
B、蚜虫
C、瓢虫
D、小鸟
12、假定在一个由草、鹿、狼组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
A、迅速上升
B、上升后下降
C、保持相对稳定
13、数百年前,我国的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荒山,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
14、在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二个实验组分别用三颗以上种子,这是为了()
A、好看
B、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防止意外事情的影响
C、数据会大一些
1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时,不正确
...的是()
A、选用基本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基本一样的容器里。
B、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器里保持充足的水分。
C、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
D、两个容器放在同个地方。
四、实验题。
1.请你做个生态瓶。
(6分)
(1)如果我在这个生态瓶中增加一倍的小鱼,会发生什么情况?(4分)
答:动物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________。
这是因为由于小鱼增加,耗氧量________,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越来________,甚至会因缺氧而________。
(2)请你写出这个生态瓶中。
植物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10分)
A
(1有关的实验。
(2)实验改变的条件:(1分)
(3)把实验结论填在表格“我的解释”中。
(1分)
B、绿豆芽生长实验记录,把实验记录补充完整。
(
6
分)
绿豆芽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我的解释
阳光下的绿
豆芽
15
茎上部有点绿
色、下部有点褐
色,叶绿色
黑暗处的绿
豆芽
15
茎白色、叶淡黄
色
3.根据对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完成下表填写任务。
(10分)
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有光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想
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实验的方法
实验的结论
4、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9分)
(1)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