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考试直接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考试直接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6分)1.下列动物中,主要在夜间活动的是( )。

A.蝴蝶B.蝙蝠C.蜜蜂2.有关绿豆发芽实验,下列叙述正确对是( )A.绿豆发芽必须有土壤B.绿豆发芽时先长叶后长根C.绿豆芽的根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3.每个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一定是() 。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4.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1)我的猜想:。

(2)要改变的条件:。

(3)不改变的条件:。

(4)试验方法:(5)我的发现:。

(6)我的结论。

5.生态瓶中水量的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应该()A.少些B.多些C.不变6.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

A.微生物B.土壤C.植物7.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8.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 )A.给植物提供盐分B.生产氧气C.疏松土壤9.奇奇从宣传板上还了解到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比如有一种鸟喜欢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影响它的这种习性的因素是()。

A.空气B.温度C.光照D.水10.如图是小明在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中的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相同条件:水分,空气,数量和大小相同的两组绿豆种子等不同条件:……实验方法:一组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地方。

(1)实验计划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

A.阳光B.空气C.水(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组种子不能少于_________。

A.1粒B.3粒C.50粒(3)如果本次实验成功,小明可以发现_________。

A.种子发芽需要水分B.种子发芽需要阳光C.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4)小明又做了其他实验,总结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_________。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必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必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46分)1.研究水量的多少对小鱼生存的影响。

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1)生态瓶里的水较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小鱼的数量。

(3)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2.每个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一定是() 。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3.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单元后,你认为维护生态平衡最好的方法是()。

A.进行人工饲养和培育B.保护适合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少人为影响C.人为地把更多种类的生物组合在一起,为生物搭建复杂的食物网4.奇奇制作生态瓶时,下面做法合适的是()。

A.把生态瓶放置避光处B.植物可以供氧气,所以瓶子里的植物越多越好C.瓶子内的水用消毒过的自来水D.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5.(1)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起因是什么?(2)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应该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6.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

A.微生物B.土壤C.植物7.食物链的理论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1942年首先提出的。

他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

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

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

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

在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1)写出林德曼例子中的食物链:→→→→→(2)这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

(3)这条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是。

8.对种子发芽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会发芽B.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芽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9.田野里的蝗虫,( )A.只是生产者B.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C.既吃植物也被其他动物吃10.完成制作生态瓶的步骤。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1.当研究空气是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时,需要使( )成为对照组、实验组显著不同的条件。

A.水B.空气C.温度2.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3.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4.田野里的蝗虫,( )A.只是生产者B.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C.既吃植物也被其他动物吃5.认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通过茎里的导管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实验过程:()→()→()→()→()⑴在其中一个容器加入一药匙红色色素,搅拌均匀使水染色。

⑵分别取出浸泡在液体中的植物,截取一段茎,将茎纵向剖开,观察现象并将发现记录下来。

⑶取两个透明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

⑷选取两条带花的枝条,分别插入两个容器中。

⑸准备一种开白花的植物。

6.对种子发芽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会发芽B.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芽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关系为()。

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8.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单元后,你认为维护生态平衡最好的方法是()。

A.进行人工饲养和培育B.保护适合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少人为影响C.人为地把更多种类的生物组合在一起,为生物搭建复杂的食物网9.小草、老虎、狐狸、野兔等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1)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2)其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3)如果狐狸被大量捕杀,这个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10.( )会把卵生在其他鸟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A.杜鹃B.喜鹊C.麻雀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精选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精选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8分)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水质污染造成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3.在一个美丽的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草原上鹰、兔和草之间的食物链。

(2)①鹰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②兔子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③草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④草原上的鹰、兔子和草三者应达到平衡,任何一方出现大量减少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

4.常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是()。

A.猫头鹰B.老鹰C.羚羊D.老虎5.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

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B.是不科学的C.我不知道6.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里牧草丰茂,牛羊成群。

可是,历史上由于这里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野狼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读了这个小资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7.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 )A.经常浮到水面B.钻到水底不动C.没有变化8.用一些沙子、金鱼藻和小鱼做成生态瓶,瓶中这些沙、金鱼藻、小鱼之间( )A.有的存在食物联系B.它们构成食物网C.只有食物联系9.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10.负鼠靠()防御敌害。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预热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预热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44分)1.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式开展研究。

A.对比实验B.模拟实验C.控制变量2.制作的生态瓶应该放在( )地方。

A.阴暗B.阴暗、有阳光都行C.阳光3.如图是小明在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中的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相同条件:水分,空气,数量和大小相同的两组绿豆种子等不同条件:……实验方法:一组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地方。

(1)实验计划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

A.阳光B.空气C.水(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组种子不能少于_________。

A.1粒B.3粒C.50粒(3)如果本次实验成功,小明可以发现_________。

A.种子发芽需要水分B.种子发芽需要阳光C.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4)小明又做了其他实验,总结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_________。

A.水分和空气B.水分、空气、温度C.水分和阳光4.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1)我的猜想:。

(2)要改变的条件:。

(3)不改变的条件:。

(4)试验方法:(5)我的发现:。

(6)我的结论。

5.对种子发芽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会发芽B.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芽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6.在饮料瓶、小鱼、水草、沙和水构成的生态瓶中,如果水量减少到1/4,容易观察的现象有( )A.小鱼伏在沙层附近不动B.小鱼浮到水面附近的次数变多C.水草死去并腐烂7.人们在金鱼缸中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A.给金鱼提供食物B.给金鱼提供氧气C.给金鱼提供二氧化碳8.在一个美丽的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草原上鹰、兔和草之间的食物链。

(2)①鹰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②兔子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③草大量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④草原上的鹰、兔子和草三者应达到平衡,任何一方出现大量减少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知识点梳理及实验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知识点梳理及实验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班级: 姓名:一、填空题1.在研究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这样的实验方法叫做( )。

2.将一组蚯蚓放在一半明亮一半黑暗的交界处,一段时间后蚯蚓聚集在黑暗处,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的( )环境中。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 )。

二、判断题4.种子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它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发芽。

( )5.在探究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的实验中,应重复多次实验。

( )6.草原上成群的羊和茂盛的小草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因此羊和草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 三、选择题今年,学校增设了劳动教育这一门新课程,并给每个班划分了一片植物园。

佩佩和同学们在一个多月前播下的种子现如今已长成了一棵棵成熟的植物。

看着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园,佩佩产生了很多新问题。

7.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可能不止一个,于是佩佩还设计了下表的实验方案,她想要研究的是( )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A.光B.温度C.水分8.佩佩还想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她应该选择( )进行实验对比。

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9.阳光下和黑暗处的两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这个实验说明绿豆种子发芽( )。

A.需要阳光B.不需要阳光 C 不需要空气10.为了让绿豆芽生长得更好,佩佩将绿豆芽移到植物园里种植。

在土壤中,佩佩惊喜地发现了蚯蚓。

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A黑暗、干燥 B.明亮、潮湿 C黑暗、潮湿11.现如今已是草长莺飞的夏天,佩佩最有可能会看到植物园的青蛙出现的行为是( )。

A.挖洞B.冬眠C.捕食12.佩佩注意到植物园里的绿豆苗的叶子出现了小小的虫口,仔细一看叶子上爬满了蚜虫。

这片植物园最不可能出现的食物关系是( )。

A.绿豆苗→蚜虫→瓢虫一→蜘蛛→小鸟B绿豆苗→羊一→狮子C.小草→蚜虫→瓢虫→小鸟在科技社团活动课上,佩佩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了一个生态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培优b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培优b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42分)1.种子萌发最不可缺的一组条件是()。

A.阳光、适宜的温度、水分B.土壤、充足的空气、水分C.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2.奇奇也体验了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奇奇制作生态瓶的步骤正确的是()。

A.准备玻璃瓶--种水草--放鱼虾B.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C.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D.准备玻璃瓶--种水草--铺沙装水--放鱼虾3.金鱼藻是在阳光照射下,叶片周围不断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4.小科同学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研究。

请根据下表请完成答蚊小题:1.如果要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应该选择()A.甲组和乙组B.甲组和丙组C.乙组和丙组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这种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A.需要B.不需要C.不知道3.在种子发芽实验过程中,首先钻出种皮的是()A.胚根B.胚芽C.子叶4.甲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以推测:最有可能的是()A.在①这边浇水B.在②这边浇水C.在培养皿中均匀浇水5.我还知道,如果把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也不容易发芽,其原因是缺少()A.阳光B.土壤C.空气5.关于光照下的绿豆芽与黑暗处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黑暗处,绿豆芽不能生长B.在黑暗处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C.光照下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6.完善生态系统关系图。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2)有人认为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

结合上面图示,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并写出理由。

7.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8.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因其长相可爱,神态温驯,给人以优雅、活泼的感受,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1.每个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一定是() 。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2.奇奇从宣传板上还了解到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比如有一种鸟喜欢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影响它的这种习性的因素是()。

A.空气B.温度C.光照D.水3.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种小动物,为了研究这种小动物的生存环境,他四(1)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可以知道最适宜这种小动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B.土壤干燥C.阴暗、潮湿(2)如果这种小动物怕生存的环境突然变得十分干燥,那么这种小动物会( )。

A.迅速适应干燥的环境B.生存得很健康C.生病或死去4.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互惠互利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5.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少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6.下列描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动物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7.负鼠靠()防御敌害。

A.用盔甲保护B.放臭气C.放“墨汁”D.假死8.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

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B.是不科学的C.我不知道9.(1)这是(填“草原”或“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短时间内会使兔和鼠数量,造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4)下列既有消费者又有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

A.蛇鼠B.草树C.草兔10.下列动物中,喜欢昼伏夜出的是( )A.老鼠B.羊C.舵鸟D.鳄鱼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书面形式有( )、( )、( )。

2.种子的萌发需要( )、( )和适宜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一、填空。

1.种子发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2.蚯蚓喜欢、的环境。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是食物联系叫,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
叫。

通常从开始,到结束。

4.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
叫。

5.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水稻生活在水田里,鱼生活在水里,狼生活在草原里……说明生物。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彼此之间也
是、的。

7.增加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8.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叫。

如果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

9.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10.1956年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成立。

二、判断。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生物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3.生物不会改变它所生存的环境。

4.只要没有自然灾害,生物就不会灭绝。

5.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群落。

6.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7.保护一种生物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8.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

9.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三、选择。

1.()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A、大熊猫
B、小熊猫
C、扬子鳄
D、金丝猴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
A、螳螂蝉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树蝉螳螂黄雀
3.浸泡在水里的种子不容易发芽的原因是()。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水温太低
4.我们的生态瓶可以看作是()。

A、食物链
B、生态系统
C、食物网
5.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黄鼠狼吃鸡
C、长颈鹿吃树叶
6.大量捕食青蛙带来的后果是()。

A、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B、粮食增产
C、害虫增多
7.鱼必须生活在水里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8.一些珍稀的动物正面临灭绝,保护它们的最好办法是()。

A、进行人工饲养
B、把它们迁移到安全的地方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的环境不破坏
9.菜场上有的绿豆芽发黄,主要原因是()。

A、缺少空气
B、缺少阳光
C、浇水太多
10.下面不在食物链中是()。

A、蔷薇
B、瓢虫 C小鸟 D、花坛
四、简答。

1.请根据制作生态瓶的情况回答。

(1)你的生态瓶里生活着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2)通过“改变生态瓶中一些条件”的实验,你发现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应注意什么?
2.你认为哪些活动可能引起沙尘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举两例说说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五、连线。

1.仙人掌叶刺热带雨林
松树叶宽大山地
香蕉树针形叶沙漠
2.狗尾草、麦苗、高粱、蜘蛛、蟾蜍、麻雀、瓢虫、田鼠、狐狸、猫头鹰、小草、落叶、兔、蛇、蝗虫。

写出三条食物链。

六、探究。

1.你是怎样探究蚯蚓与环境的?
研究问题:
我的猜测:
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实验方法: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2.你是怎样研究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
研究问题:
我的猜测:
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实验方法: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