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题库

固体矿产勘查题库
固体矿产勘查题库

固体矿产勘查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固体矿产勘查: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基础上,运用成矿理论采用有关勘查技术手段方法

对矿产资源进行专门性的地质调查工作。

2.矿业权: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

或开采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利。

3.矿产资源所有权:是指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依法对矿产资源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4.地质测量法: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反映到相应的平面图或规划图上的方法。

5.重砂测量法:从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有用重砂矿物有关

的矿产及地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重砂取样为主要手段,以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6.遥感找矿法:通过遥感的途径对工作区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从

中提取矿化信息而实现找矿目的的一种技术手段。

7.矿体地质:以矿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矿体各种标志变化性阐明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特征或变化

规律,为选择合理的勘查方法及矿床工业评价提供依据。

8.含矿系数:工业矿化地带的长度面积或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9.矿化强度指数:反映品位变化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矿化强度是通过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

合矿体的平均品位之比来确定的。

10.矿床勘查类型:在矿体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

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11.加密法:有代表性的地段加密工程,根据2种网度所取得的勘查成果分别绘制图件进行储量估

算,验算对比加密勘查工程前后矿体地质因素和储量变化情况。

12.稀空法:按照一定规则放稀勘查工程间距,分析对比放稀前后的地质因素和储量变化情况重中

选择合理勘查网度的方法。

13.原始地质编录: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及各种地质现象进行仔细观察,

并用图表和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

14.矿产质量:指决定矿产能够满足社会生产要求的那种性质。也就是说矿产质量是指决定矿产在

国民经济中的工业价值、利用可能性和途径的特性的总和。

15.工业指标:在现行的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提出要求即衡量矿体能否为

工业开采利用的标准。

16.边界品位: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是区分矿体和围岩的品位界限。

17.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可采品位):单个工程中单矿层或储量估算段中,有工业意义的有用组分

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

18.最小可采厚度:矿石质量符合要求时,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真厚度值。

19.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它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的乘积。

二、填空

1.固体矿产勘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经济评价)三个方面。

2.矿产勘查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经济合

理原则)

3.矿产勘查依据勘查工作程序及目的意义任务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阶段。

4.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为(国家)。

5.重砂分散晕含量与(迁移距离)有直接关系。

6.由于水流搬运与沉积作用在(冲积层)中形成高含量带称为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流)。

7.遥感图像对于(环形)(线形)(隐伏)构造的解译尤为准确。

8.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勘查工程技术手段是(坑探)(钻探)工程。

9.成矿预测分为(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三类。

10.矿体变化性包括(变化性质)(变化程度)(变化因素)三个方面。

11.矿石成分品位是大部分矿床特别是(有色)(稀有)(贵金属)矿床的最大变化标志。

12.矿体变化性质包括(规则的或坐标性变化)(偶然的或不规则变化)。

13.矿体(简单)(中等)(复杂)等级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勘查类型。

14.矿体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侧伏向)(侧伏角)(倾伏角)

15.矿体形态分类(一向延长型矿体)(二向延展型矿体)(三向等长型等轴状矿体)

16.矿产取样方法包括(物理取样)(化学取样)(矿物取样)(工艺取样)

三、判断

1.石门属于垂直坑道(×)

2.为了不漏圈矿床找矿远景区圈定的范围应大一些(×)

3.矿体的地质特征主要是矿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质量特征(√)

4.矿产勘查工作是不确定条件下采取决策的一种活动(√)

5.类比预测法是在相似原理指导下的一类成矿预测方法(√)

6.边界品位是对矿产内有用组分的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

7.刻槽法是一种可靠程度最高的化学取样方法(×)

8.穿脉是一种无直接地面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

四、简答

1.固体矿产勘查的目的?

答:①寻找和发现新的能源,探求各类矿产资源/储量,提交各个阶段的勘查报告,最终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固体矿产勘查的性质?

答:①通过了解矿产的形成、分布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矿床的工业利用条件及价值。

3.固体矿产勘查主要内容?

答:①勘查区地质②矿体地质③矿石物质组成④矿石质量特征⑤水文地质条件⑥工程地质条件⑦环境地质⑧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⑨综合评价⑩放射性检查

4.固体矿产勘查工作方法?

答:①地质观察研究法②勘查统计分析法③勘查模型类比法④技术经济评价法

5.简述重砂机械分散晕的分布规律?

答:①重砂机械分散晕的形态与矿源母体的形态产状及其所处位置有直接关系。

②重砂机械分散晕中重砂矿物含量与其迁移距离有直接关系。矿源母体较近重砂含量高愈远愈低。

③重砂机械分散晕中重砂矿物的粒度及磨圆度与其原始的物理性质及迁移距离有关。矿物稳定性强迁移小,矿物颗粒大,磨圆度差,成棱角状;反之,粒小,呈浑圆状。

6.遥感找矿法的主要应用?

答:①进行地质填图②研究区域控矿构造格架,总结成矿规律③编制成矿预测图、确定找矿远景区。

7.成矿预测工作的一般程序?

答:①确定预测要求②全面收集地质资料③研究成矿规律和建立矿床成矿模式④编制预测图⑤重点工程验证⑥编写报告

8.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

答:①相似-类比理论②求异圈矿理论a体形地质异常b面型地质异常c线型地质异常d点型地质异常③定量组合控矿理论

9.成矿预测准则?

答:①循序渐进准则②最小风险最大含矿率准则③优化评价准则④综合预测评价准则⑤尺度对等准则⑥定量预测准则

10.矿体内外标志值通过那些手段研究?

答: ①表征内部标志方法:元素相关特征图解法、含矿系数和含矿率、矿化强度系数

②表征外部标志方法:地质图方法、边界模数

③表征内、外部标志方法:等直线法、文字说明、统计分布曲线、自然分布曲线、平差曲线、变异函数曲线、均方差和变化系数、二级差变化和变化指标

11.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原则?

答:①追求最佳勘查效益的原则②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③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④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⑤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12.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答: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13.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

答:(一)验证方法①类比法②加密法③稀空法④探采资料对比法⑤验证对比法

(二)统计分析精度法①根据变化系数及给定精度确定合理勘查网密度②根据参数的方差及给定精度要求确定勘查网密度③根据地质统计学法确定矿产勘查工程间距④SD法确定矿产勘查工程间距

14.影响生产勘探工程间距选择的主要因素?

答:(1)地质因素:①矿体规模大小②矿体的形状厚度在走倾向上的复杂程度③矿体的产状在走倾向上变化的复杂程度④矿体品位在走倾向上变化的复杂程度⑤矿体内不同矿石类型,品级以及夹石分布的复杂程度⑥矿体内受地质构造变形,破坏程度

(2)开采因素:①矿床开采方式及开拓系统②矿床的采矿方法以及矿石损失贫化要求

③各种开采工程具体布置及间距。

15.勘探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答:(1)勘探线①用于两个方向延长产状中等且较陡的岩体②垂直于走向③一组勘探线在同一平面内。

(2)勘探网①正方形网:用于等轴状矿体。用于平面上近于等向的矿床②长方形网:有明显方向性的矿体③菱形网:矿体规则变化均匀的④三角形网:精度高,不反应走倾向变化。

(3)水平勘探:适用于陡倾斜的层状脉状透镜状筒状柱状矿体。

16.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答:原始地质编录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部分。①现场编录,指在野外现场,编录人员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保留下来的宏观和微观地质现象的记录。②整理,指在室内,编录人员根据野外测量结果和采集的标本、样品的鉴定及测试数据,对现场编录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制图、制表、整饰和归档的过程。

17.刻槽取样断面规格的确定方法及特点?

答:(1)类比法:据地质特征类似矿床采样规格经验数据来确定特点:直接套用国家规范,简单易行,但不能因地制宜,受条件限制。

(2)试验法:在矿区内选代表地段采样。分两种方法①共槽法:品位变化大,尽量减少由于空间不同而引起的影响。②分槽法:适用于矿化均匀矿床,不适用于品位复杂地段。

18.样品的采集方法?

答:(一)实测剖面及地质填图采样(二)坑探采样①刻槽法②剥层法③全巷法④方格法⑤拣块法⑥打眼法(三)钻探采样①矿心部分采样②矿粉部分采样

五、论述1*15=15

1.我国现行的固体矿产分类是怎样的?储量的分类是怎样的?

答:依据:(1)地质可靠程度①探明的②控制的③推断的④预测的(2)可行性评价:①可行性研究②预可行性研究③概略研究(3)经济意义①经济的②边际经济③次边际经济④内蕴经济

储量的3种类型:①可采储量(111)②预可采储量(121)③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的6种类型:①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②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③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④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⑤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⑥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资源量的7种类型①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②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③控制的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④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⑤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⑥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⑦预测的资源量(334?)

六、计算

1.已知某钻孔第四回次孔深为20m,第五回次为23.5m,第五回次岩心长

2.8m,第五回次中第一

分层岩心长1.4m,第二分层岩心长1.4m,求第一、二次换层孔深?

答:有公式原长×岩心采取率=进尺可知:

23.5-20=3.5 14*2=2.8 2.8/3.5=0.8 L1*0.8=1.4 L1=1.75 20+1.75=21.75

矿产勘查学复习题

矿产勘查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某铜矿床矿石Cu平均品位1%,矿石中Pb含量达到0.2%,Zn含量达到了0.4%,则铅锌可称为该铜矿床的B A:共生矿产; B:伴生矿产;C:属于共生矿产的一部分; D:因为不够品位,所以既不能称共生矿产也不能称伴生矿产。 2、基础储量111b、121b和122b中的“b”的含义是C A:基础储量(以便同可采储量相区别);B: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C: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D:可采的基础储量。 3、基础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包括以下6种类型B A:111、121、122和111b、121b、122b; B:111b、121b、122b和2M11、2M21、2M22; C:111b、121b、122b和2S11、2S21、2S22; D:2M11、2M21、2M22和2S11、2S21、2S22。 4、河流(水系)重砂测量法采样点的布置,一般是依照下述原则D A:只需采集小河的样品,且同一条水系则下游密上游稀; B:只需采集大河的样品,且同一条水系则上游密下游稀; C:大河密,小河稀,同一条水系则下游密上游稀; D:大河稀,小河密,同一条水系则上游密下游稀。 5、从已探明储量看,我国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到第三位,并占世界基础储量的15%以上的优势矿产是B A:铁、铝土、铅、锌、汞,硫、硼、高岭土、珍珠岩及磷等; B:稀土、钽、铌、钛、钒、钨、锡、钼、锑、锂、铍、煤、芒硝、镁、重晶石、膨润土、耐火粘土、石棉、萤石、滑石、石膏及石墨等; C:石油、天然气、锰、铜、镍、金及银等; D:铬铁矿、Pb族金属、钾盐、天然碱、金刚石。 6、地质测量法在有些自然景观条件下效果是不佳的,或者是难以应用的C A:高寒山区和干旱戈壁区; B:干旱戈壁和森林地区; C:森林地区和厚覆盖平原区; D:厚覆盖平原和亚热带农作物区。 7、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包括A A 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和经济合理原则。 B 系统规律原则、垂直矿体走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考虑今后开采原则; C 考虑矿体外部特征原则、矿体内部特征原则、开采技术条件原则和矿石选冶性能原则 8、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包括A A 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条件; B 地质构造条件、围岩力学性质条件、矿 体形态产状条件和矿石品位条件; C 最小可采厚度、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夹 石剔除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 9、右图为一铅锌矿体勘探线剖面图,通过探 槽、平窿、穿脉、沿脉和钻探等工程的揭露和 取样分析,圈定了矿体的边界线。该矿床仅开 展过概略评价研究。根据剖面图,确定矿体的

固体矿产勘查题库

固体矿产勘查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固体矿产勘查: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基础上,运用成矿理论采用有关勘查技术手段方法 对矿产资源进行专门性的地质调查工作。 2.矿业权: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 或开采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利。 3.矿产资源所有权:是指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依法对矿产资源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4.地质测量法: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反映到相应的平面图或规划图上的方法。 5.重砂测量法:从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有用重砂矿物有关 的矿产及地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重砂取样为主要手段,以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6.遥感找矿法:通过遥感的途径对工作区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从 中提取矿化信息而实现找矿目的的一种技术手段。 7.矿体地质:以矿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矿体各种标志变化性阐明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特征或变化 规律,为选择合理的勘查方法及矿床工业评价提供依据。 8.含矿系数:工业矿化地带的长度面积或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9.矿化强度指数:反映品位变化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矿化强度是通过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 合矿体的平均品位之比来确定的。 10.矿床勘查类型:在矿体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 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11.加密法:有代表性的地段加密工程,根据2种网度所取得的勘查成果分别绘制图件进行储量估 算,验算对比加密勘查工程前后矿体地质因素和储量变化情况。 12.稀空法:按照一定规则放稀勘查工程间距,分析对比放稀前后的地质因素和储量变化情况重中 选择合理勘查网度的方法。 13.原始地质编录: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及各种地质现象进行仔细观察, 并用图表和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 14.矿产质量:指决定矿产能够满足社会生产要求的那种性质。也就是说矿产质量是指决定矿产在 国民经济中的工业价值、利用可能性和途径的特性的总和。 15.工业指标:在现行的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提出要求即衡量矿体能否为 工业开采利用的标准。 16.边界品位: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是区分矿体和围岩的品位界限。 17.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可采品位):单个工程中单矿层或储量估算段中,有工业意义的有用组分 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 18.最小可采厚度:矿石质量符合要求时,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真厚度值。 19.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它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的乘积。 二、填空 1.固体矿产勘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经济评价)三个方面。 2.矿产勘查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经济合 理原则) 3.矿产勘查依据勘查工作程序及目的意义任务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阶段。 4.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为(国家)。 5.重砂分散晕含量与(迁移距离)有直接关系。 6.由于水流搬运与沉积作用在(冲积层)中形成高含量带称为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流)。 7.遥感图像对于(环形)(线形)(隐伏)构造的解译尤为准确。 8.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勘查工程技术手段是(坑探)(钻探)工程。

【最全】矿产勘查学总结

1-1 绪论=2 1.矿产勘查学的概念(找矿勘探地质学或矿产普查勘探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工业矿床最有效的勘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地质学。 2.矿产勘查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内容:矿产预测、矿产勘查及矿产评价三个基本方面。 3.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矿床产出的(局限性)、矿体变化的(复杂性)与人们对其勘查范围和观察研究的(有限性)的矛盾。 4.基本任务:研究矿床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性特征;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提高矿产勘查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更好地指导矿产勘查生产活动的实践。 5.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地质观察研究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技术经济评价法。 2-1矿产勘查基本问题 1.矿产勘查的含义(矿产资源勘查或矿产地质勘查),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总称 ?含义: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基本任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地质条件的可能,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 ?目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

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 矿产勘查是指对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普查和找矿是同义词! ?可分(来自苏联) ?初查(初步普查)(概查)利用小比例尺,简单查明地质构 造和矿产生成的条件 ?详查(详细普查) ?矿产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可能的规模、形态、产状、质量以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可进一步分为: ?初勘(初步勘探):利用探槽,,浅井,,浅钻等工程,,并配合物 化探对矿床进行地表地质研究,,揭露,,追索和圈定矿体 ?详勘(详细勘探):矿体的形状,,产状,,内部结构,,矿石的物 质成分和加工技术性能,,研究和评价可供综合开采利用的共生 矿产或伴生有用成分,研究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 ?开发勘探(生产勘探):重点是为生产提供足够数量的矿产 储量 2.地质调查与地质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区调):一般指基础性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比例尺1:5万、1:20万、1:25万;山西省区域

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表时间:2019-07-23T10:41:51.53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9期作者:胡骥 [导读]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质环境非常复杂。 昆明工程勘察公司云南省 650011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质环境非常复杂。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类新型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勘查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矿产需求越来越多。对于我国来说,矿产资源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部分领域及行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愈发增多,但由于资源分布并不均衡等问题,就导致矿产资源稀缺的问题愈发严重。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勘查技术 第一种是物化探勘查技术。在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前期,相关人员应对地质条件的局限性以及前期投入的有效性进行充分考虑,并利用物化探勘查的方式进行大面积勘查。比如,开展激电测深工作以及物化探剖面工作等。而且,在实际查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利用相应的物理方法或是化学方法进行有效查找,比如,重磁勘查法以及地震勘探法等。该勘查技术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对大量复杂参数信息进行有效搜集的同时对更多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获取。这不仅能够使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也能够推动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种是地质填图技术。在对物探数据进行合理解译并对化探采样进行有效分析后,相关人员应对靶区以及勘探范围进行合理选定,并对勘测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及掌握,再通过研究地质理论知识对该勘测地区的地质特点进行科学分析,以确保能够对实际的固体矿产情况及其演变与分布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第三种是浅部找矿技术。对于固体矿产来说,其矿体总是会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矿体断裂的现象,甚至会出现矿体坍塌、倒转或是超覆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相关人员必须对影响矿体走向的构造以及岩浆的活动迹象进行合理搜集,并根据实际情况在矿体出露处利用地表浅部揭露的方式开展相应的作业工作,然后再利用浅钻的方式对矿体的走向以及产状等信息进行获取。第四种是深部探测技术。 2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分析 (1)资金投入大幅下降。前几年世界范围内对于固体矿产勘查的资金投入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新技术在资源的勘查和利用方面展现了明显的成效,伴随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矿产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下落,使用矿产资源所带来的收益不断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我国对于矿产勘查工作资金投入的大幅下降。在长期以来的以牺牲矿产资源为代价进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很多的矿产资源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下想要满足发展需求以及极为困难,长久下去必然会使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出现枯竭的现象。因此,对于矿产资源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勘查仍然是当前时代的主题。(2)资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在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都受到资源所在的地质条件的影响,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在储量方面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不足,并且因为长期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对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现阶段矿产资源的供需关系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矛盾关系。很多的矿产资源当前的情况都是优质的矿藏较少,并且大规模存储的矿藏资源不足,这样的形势下想要对这些矿产进行开发,往往所获的利润甚至会小于实际开采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是人们的居住和出行方面的需求以及生活中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程度上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想要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然需要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开发为经济增长提供便利。但是现阶段已经有很多的矿产资源在储量方面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不足,很多的矿山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矿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生产经营方面的难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使矿产资源方面的供需关系更加紧张。 3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法 3.1维护探矿人员的合法权益 在新时期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做好各项规定的优化,为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奠定基础与保障,另探矿人员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诸多矛盾,比如采矿权与探矿权的矛盾,需正面解决,从根本上保证探矿人员的经济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如探矿人员合法权益受到威胁的时候,需采取法律的途径加以解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探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地质勘查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 3.2加大资金投入及引进先进的开发技术 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资金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观察全程,在各个环节中都十分重要,因此,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加强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要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给勘查单位给予一定的帮助,并在固体矿产勘查中投入更多的资金。②发挥政府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对矿产勘查的组织与协调,使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得到进一步降低,积极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固体矿产勘查中。③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完善了矿产勘查体系,确保矿产勘查企业的经济利益。在矿产开发的过程中,新型先进的开发技术十分重要,通过,新型先进的开发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勘查工作的准确率与有效率。目前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主要施工的勘查技术为雷达技术、卫星技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并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对仪器设备的熟练使用,进而有效促进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有效率。 3.3加强应用找矿信息 找矿信息是极其重要的找矿依据,一般而言,通过找矿信息可以快速判断矿产资源的大致范围,可节约时间与成本。其中勘查人员可采取遥感地质找矿技术,实现对找矿信息的全面分析,或者在查找隐伏矿中,需要对矿产深部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或者准确的数据信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分析地表信息的时候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局限性,隐伏矿床众多,导致矿种与类型存在差异性,对此在应用找矿信息的时候需要对矿产空间数据信息加以分析,明确其分布规律,考虑自然环境。 3.4构建并且严格落实矿产勘查质量机制,增强理论研究 对矿产质量增强的基础条件就是建立健全固体矿产勘查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质量体系中所有任务与程序的监控与审查,保证勘查工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 2002D) 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 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12719 —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 /T 13908 —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 /T 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 /T 0078 一 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 /T 0079 — 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 / 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 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 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 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 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 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 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 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 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 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浅谈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勘查对象不断扩宽、科学技术政策支持,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技人才不断汇集,我国固体矿产技术方法不断进步,并在我国地质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发展趋势 固体矿产(solid mineral resource)是指地壳内或地表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固体自然富集物,这种固体自然富集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1]。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查明矿产资源的储量。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就是在勘查固体矿产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总称[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勘查对象不断扩宽、科学技术政策支持,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技人才不断汇集,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作为技术发展自然规律的反映,在推动固体矿产技术方法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1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面临严峻形势 经过长达50多年的奋斗,我国固体矿产资源的产量不断增长,其产量超过美国,成为固体矿产产量最大生产国之一。然而随着固体矿产资源开发越来愈多,浅部固体矿产和已探明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固体矿产资源产量连续多年呈现负增长局面。固体矿产资源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是资源人均拥有量较低,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50%。目前我国固体矿产矿山经过常年开采,可以供开采的储量和矿石品位急剧下降,固体矿产浅部以及已探明的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至2010年,我国多种矿山有300多座已关闭,产量也减少了接近5000万吨,到2020年,只有不到1/5有矿山能够维持生产,固体矿产资源危机日趋严重。造成固体矿产资源危机的原因:首先,矿山的浅部资源枯竭,深部资源勘探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对固体矿产的勘探深度停留在500米以内,而对500米以下深度的勘探尚不清楚;其次,矿山本区资源枯竭,外围资源勘探尚不清晰;再次,已探明矿床资源枯竭,新型矿床资源前景模糊[3]。 2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固体矿产勘查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解决我国固体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诸多固体矿产勘查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应用。首先,地球化学测量。随着固体矿产勘查力度不断加强,部分难以识别的矿产逐渐成为矿产普查找矿的目标,在对难以识别的矿产勘查过程中,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亲睐。其中痕量分析方法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绩。目前,我国的痕量测试能够达到0.1×10-9[4]。在野外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灵活应用痕量测试,构建起固体矿产快速分析和快速追踪方法体系,在

固体矿产勘查实施方案编写大纲要求

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本大纲主要适用于申请探矿权新立、延续、变更(扩大勘查范围、变更勘查矿种)时固体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实施方案的编制。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水气及地热矿产可参考本大纲进行编制。 一、绪言 (一)基本情况 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申请探矿权类型(新立、延续、变更)、区块位置(图幅号、拐点坐标)、面积、矿种、勘查年度(期限)、矿权历次转让情况;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等。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 (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工作程度、地质工作成果、矿产开采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申请延续、变更的项目,须简要介绍自首次登记(受让)探矿权以来地质工作概况,重点反映探矿权人前一勘查期内的工作情况,包括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地质勘查投入、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概况,以及区域物探、化探等地质工作成果。 (二)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勘查区内与成矿有关(特别是与勘查主矿种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等情况,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四、勘查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矿床勘查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涉及多矿种的,要进行综合勘查。 (二)年度工作安排 依据总体部署,提出分年度目标任务、工作量及年度经费预算,第一年度的工作安排应详细表述。 五、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根据工作目的任务要求,分别说明所采用各项工作方法手段(测量、地质测量、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物化探、采样和样品测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评价等)的基本任务及工作量。 具体的技术质量要求参照相应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 六、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的依据、标准、计算方法。参照地质大调查预算标准和编制方法,结合市场及项目所在地区具体情况进行编制,明确各年度经费,附相应表格。

最新矿产勘查学试题A答案(11)

矿产勘查学试题A(答案) (20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土壤为采样对象的地球化学测量,又称为(次生晕)。 2.地球物理测量结果的(多解性)一直是影响地质矿产勘查效果的重要因素。 3.勘探网布置形式中所使用的工程种类只能是(垂直的工程)。 4.衡量地质编录资料质量好坏的首要标准是(真实性 )。 5.合理勘探网密度,就是指所获得的地质成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的(最稀的)网度。 6.取样的核心问题是样品的(代表性)。 7.矿化越均匀,取样长度(越大 )。 8.基本分析项目为矿床中的(主要有用)组分。 9.我国现阶段固体矿产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三类。 10.边界品位是区分(矿体与围岩)的分界品位。 11.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 )乘积。 12.矿产勘查的五个具体原则是(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和经济合理原则。 13.目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矿产预查、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四个阶段。 14.确定矿体纵投影图的投影面依据是(矿体产状 )。 15.编码为121的固体矿产储量是(预可采储量)。 16.矿体地质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矿体标志值的(变化性 )。 17. 传统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形态复杂的 )矿体变为与该矿体(体积大致相等的 )简单形体,从而计算其体积与储量。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矿产勘查是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的总称。(√ ) 2.研究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的科学,称为矿产勘查学。(×) 3.矿床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矿产储量。(√ ) 4.矿产详查是矿产勘查工作的最终阶段。( × ) 5.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法、地球物理法、遥感遥测法、探矿工程法都是矿产勘查技术方法。(√ ) 6.地质测量法既研究成矿地质条件,也研究成矿标志。(√ ) 7.重砂测量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岩石中人工重砂矿物。( × ) 8.地球物理测量的对象必须具备与围岩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别,且应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规模。(√ ) 9.穿脉指在矿体中沿走向掘进的地下水平坑道。( × ) 10.勘探工程布置形式,是依据工程种类确定的。( × ) 11.勘探线布置形式中所使用的工程种类只能是垂直的工程。( × ) 12.灵活布置工程也是一种勘探工程布置形式。(√ ) 13.矿床勘探类型是根据自然类型和成因类型划分的。( × ) 14.矿产取样是研究矿产质量的主要方法。(√ ) 15.穿脉编录通常画两壁一底展开图。( × )

矿产勘查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工业矿体: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冇经济价值,可被工业部门开发利用的矿体。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1.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4、推断的3、控制的2、探明的1 2.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3、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1 3.经济意义: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 3.经济意义未定的? 储量:是基础储量的一部分。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和控制的,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吋,经过了对采矿、冶金、经济、市场、会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索的研究及论证,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基础储量:是发现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资源量。经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论证,经济评价具有边际经济意义的资源量,均划入经济的基础储量范畴。基础储量主要用于国家的矿产开发监管、矿产资源统计、规划和政策研究。 资源量:是指发现矿产资源中,除基础储量以外的其他部分。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认定为不经济的部分和未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以及预测的资源量。 矿业权: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力。 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 矿业权市场:因物业权流转、交易所产生和形成的经济关系和行为的总和。 主体:是矿业权交换关系的行为人。客体:就是矿业权本身。 结构:矿业权市场作为矿业权这一特殊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其市场体系的结构模式,按矿业权所有者的不同分为一级(出让)市场和二级(转让)市场。 一级(出让)市场:是指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以批准屮请、招标、拍卖等方式,向申请人授予矿业权的行为。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向申请人、投标人出让矿业权即构成矿业权一级市场。 二级(转让)市场:转让是指矿业权人将矿业权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方式。矿业权在-?般民事主体之间转移构成矿业权二级市场。 笫二章矿床成因类型: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成因类型。矿床的工业类型:一般把这些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上起重要作用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勘查类型的概念:在矿体地质研究和对以往矿床勘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3.08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

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4.采空区、压覆区的核实 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压覆资源储量估算必须有批准文件为依据,对未经批准的事实压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算资源量。 5.样品化验与质量检查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复习题答题要点 第一章: 1.矿产勘查、普查、勘探的概念? 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围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矿床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2.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书上6个方面、讲课8个方面)? (1)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隐伏矿已成为主要的找矿对象; (2)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找寻工作。如斑岩型矿床、蚀变岩型和卡林型金矿、天然水合物等矿产的利用; (3)为了有效的指导勘查实践,不断加强勘查理论研究; (4)为适应理论找矿阶段的新要求,加强了对矿床模型和勘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5)为提高勘查工作效益,日益重视经济和环境效应分析; (6)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及应用; (7)勘查成果日益商品化; (8)对勘查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章: 1.简述矿产勘查的五论基础 (1)地质基础 (2)数学基础 (3)经济基础 (4)技术基础 (5)预测基础 2.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 (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一切矿产勘查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 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但同时又必须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为前提。 ?在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这两者统一有不同的容: 普查阶段应以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方法尽快找到潜在矿床并作出远景评价为目的。 在勘探阶段则以查明矿床的工业价值为目的。 ?矿产勘查的经济合理性应从整个勘查过程来加以考察: 纯属矿山开拓、采准或开采时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不宜要求在地质勘探阶段加以解决;矿床勘探工作也不能忽视未来矿山开采设计的基本需要而单纯地追求地质勘探部门的经济效果。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

固体矿产勘查中区域找矿技术的运用

固体矿产勘查中区域找矿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6-17T09:03:41.79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6期作者:王瑛[导读] 本文探讨了目前固体矿产勘查中区域找矿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区域找矿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王瑛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烟台 265409摘要: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下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固体矿产勘查区域找矿技术的落后,对地下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并不十分准确。为了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找矿技术水平落后局面,本文探讨了目前固体矿产勘查中区域找矿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区域找矿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地下矿产;固体勘查;区域找矿前言 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地下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矿产勘查技术水平的落后,目前,我国已查明矿产储量并不高,要想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需要提升我国矿产勘查技术手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区域矿产勘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为主的区域矿产勘查技术成为目前区域找矿技术的主要技术[1]。本文探讨了目前固体矿产勘查中区域找矿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区域找矿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固体矿产勘查中区域找矿技术总体思路相较于传统矿产勘查技术而言,区域找矿技术在传统找矿技术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查明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时,区域找矿技术首先需要明确矿区物性条件,根据地下地质体物性特征来选择不同的勘查方法,这样不仅大大减小了技术人员工作量,同时也提升了矿产勘查工作效率,节约了找矿技术成本。随着找矿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区域矿产勘查中需要对具体工作进行统筹安排[2]。首先,需要应用全局观念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结合目标区域实际地质特点,科学规划勘查方案,以完善的布局来确保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在组建勘查队伍过程中需要选用专业能力强,工作态度积极的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保证勘查工作的有序进行;最后要统筹规划工作范围,在确定目标区域后对整个工作区域勘查任务进行分配,落实每项具体工作,明确个人职责,确保勘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2.区域找矿技术对展开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意义区域找矿勘查工作对固体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区域找矿勘查工作可以提高矿产勘查技术的工作效率,区域找矿技术综合了目前运用广泛的多种找矿技术,是多种技术的集合体,在找矿过程中能够充分提高找矿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找矿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区域找矿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在传统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会对工作区域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区域找矿技术综合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对周围环境破坏程度小;最后,区域找矿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矿产勘查难度,能够从整体上分析目标区域实际情况,从而把握区域整情况,提升整体找矿工作的效率。 3.固体矿产勘查中区域找矿技术的具体运用 3.1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以地下地质体与周围岩石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供电电极向地下通入一定大小的电流,在测量电极上测得电位差,从而达到找矿目的。在区域固体矿产勘查中,不同地质体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通过分析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从而判别地下地质体赋存状况[3]。由于电法勘探具有探测深度大,受外界影响小等优点,目前,在固体矿产勘查中电法勘探已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方法。 3.2地震勘探地震勘探兴起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其主要是根据地下介质的弹性特征达到勘探目的,通过人工敲击铁板产生的地震波,在经过目标体后被检波器接收,通过对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地质勘探的目的。在区域固体矿产勘查中,由于找矿面积较大,地震勘探震源通常采用炸药激发。由于受到构造因素的影响,目前在矿产勘查中多是采用地震反射波法。 3.3井中物探法井中物探法主要是指在目标区域内对存在异常地方进行钻探,并将信号接收器放入井底,在接收器提升过程中向井中供入一定大小的电流,电流经地层传导后被信号接收器接收,从而测得地层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分析解释后即可得到地下目标体地质信息[4]。井中物探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物探方法,其具有高效、快捷等优点。目前,井中物探法最大探测深度可达三千多米,能够准确测量井孔周围一百多米范围地质情况,由于探测深度大,井中物探法在油气勘探中被广泛使用,发展空间与前景良好。 3.4航空物探法航空物探法是通过在飞行器上搭载摄影仪器,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对目标区域进行摄影成像,将获得的目标区域地质信息与已知区域地质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目标区域地质矿产分布特征[5]。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区域地貌较为明显。因此,在运用航空物探法进行矿产勘查时需要综合考虑目标区域实际地质条件[6]。同时,由于数据测量结果受外界影响较大,单一的物探方法对数据解释精度不足,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可在飞行器上搭载多种传感器,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从多角度、多方向对目标区域进行摄影,从而采集到目标区域相关图像,在飞行过程中,传感器同时记录好飞行器航速、航高、坐标等有关参数,最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4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也在不断提升,但由于区域找矿技术的落后,对地下矿产资源的勘查结果并不十分准确。为了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找矿技术水平落后局面,本文介绍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区域找矿技术总体思路,明确了区域找矿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找矿技术对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区域找矿技术的具体运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勘测区域地质地貌的实际情况,实现相应技术方法的综合运用,为提升固体矿产资源勘测区域中找矿技术的精准度、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工作制度】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汇编(DOC 119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汇编(DOC 119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目次 前言................................................................................. V 引言................................................................................ V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1) 3.1 目的任务 (1) 3.2 基本内容 (1) 3.3 基本要求 (2) 3.4 基本技术方法 (2) 3.5 勘查工作程序 (2) 3.6 勘查阶段划分 (2) 3.7 勘查类型确定 (3) 3.8 工程间距确定 (3) 3.9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3) 3.10 矿床工业指标 (4) 4 勘查阶段 (4) 4.1 预查 (4) 4.2 普查 (5) 4.3 详查 (6) 4.4 勘探 (8) 5 矿产勘查设计 (9) 5.1 种类 (9) 5.2 基本原则 (9) 5.3 设计书基本内容 (9) 5.4 基本要求 (9) 5.5 勘查工作部署 (10) 6 地质填图 (10) 6.1 目的任务 (10) 6.2 基本原则 (10) 6.3 基本程序 (11) 6.4 基本内容 (11) 6.5 技术要求 (13) 6.6 工作成果 (16) 7 重砂测量 (16) 7.1 目的任务 (16) 7.2 基本原则 (16) 7.3 基本程序 (17) 7.4 基本内容 (17) 7.5 工作成果 (20)

固体矿产勘查分析题

1.某岩芯钻探,钻孔倾向垂直岩层走向,钻孔倾角78°,第21回次钻进孔深200m, 残留进尺0.8m;第22回次孔深218m,残余进尺1.4m,提取岩芯长14.5m,其中上段岩芯(页岩)长8m,下段岩芯(砂岩)长6.5m,岩层假倾角30°。求岩芯 采取率(83.3%);页岩与砂岩换层深度(208.8m);岩层真倾角(42°) 正确答案:【岩芯采取率(83.3%);页岩与砂岩换层深度(208.8m);岩层真倾角(42°)】 2.某铅锌矿床(体)采用勘探线形式勘探,勘探网度为100×50m。相邻两勘探剖面:Ⅰ剖面测得矿体面积600m2;Ⅱ剖面测得矿体面积900m2;已知矿石平均体重(D)4T/m3,平均品位(C)0.6%,求该块段金属储量。 正确答案:【(P=1800t)】 3.试述样品质量和重量的关系。 正确答案:【在采样方法合理的条件下,样品的重量与质量是成正比的关系。但样品的重量增大,不仅增加采样的消耗,而且还增加运输、保管、加工制备等费用,这就会增大整个采样的成本,从整体上说,这就不符合采样的质量概念。因此,不能用盲目增大样品重量的方法来增强样品的代有性,必须在保证样品代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样品的重量。】 4.试述原始样品的最低重量标准。 正确答案:【样品的质量有两重含义,其一是对样品采集地的代表,必须要有充分的代表性,一定的数量是质量的心要保证。其二,样品的作用是实验测试的物料,样品的重量必须满足实验测试对试料的需求,因此,样品要有一个最低原始重量的标,以充分保证样品的质量。】 5.论述影响采样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影响采样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有: (1)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化均匀程度,有用矿物颗粒大小,有用组分的含量,矿体(或矿化带)的厚度及其内部构造等。 (2)样品的试验项目和试验对样品的重量、块度等的要求。 (3)采样的设备条件和采样工的技术水平。 (4)采样的经济效益。 化学分析采样必须在充分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样品的测试目的和可能达到的采样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将各种采样方法进行对比,在保证样品代表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选择合理的采样方法和规格。】 6.比较样品合并的两种方法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