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实事求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怎样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浅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王正苇“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它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些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些理论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的形成,都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离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理论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成为科学的理论。
我们只有掌握这个精髓,才能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些理论,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一、毛泽东思想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髓。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立的毛泽东思想,贯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无论是新民主主义论、社会主义和建设理论、还是党的建设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都体现了这一精髓。
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但是毛泽东在晚年背离了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社会主义曾经遭受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挫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在总结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
二、事实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邓小平依据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总结了我国的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他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旗帜鲜明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标签:标题]篇一:论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 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思想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解决的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就是冲破禁锢,摆脱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它侧重于破除一切过时的旧观念、旧传统、旧框框,使思想获得自由;实事求是就是研究实际情况,从中找出客观规律,使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它侧重于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就会落后于实际,更谈不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认识事物及其规律;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只有思想摆脱了各种旧观念、旧框框的束缚,才能面对现实,使思想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从而达到从实际出发,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目的。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虽各有侧重,但却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阻碍。
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指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 把握规律性, 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学创新、 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学创新、文化创 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 指导。 指导。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要大力弘扬求真务 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四、与时俱进
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理论上与时代同进步, 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理论上与时代同进步, 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要求她所领导的国家事业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要求她所领导的国家事业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要求她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要求她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 要在实践发展中不断检验和丰富这一伟大学说, 要在实践发展中不断检验和丰富这一伟大学说,不 断推向新的发展境界,而不是因循某些原理、结论、 断推向新的发展境界,而不是因循某些原理、结论、 章句,教条主义地生搬硬套,削足适履。 章句,教条主义地生搬硬套,削足适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与时俱进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一大法宝
我们讲解放思想,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 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 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 题。” ——邓小平 邓小平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 的前提条件。 的前提条件。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中实事求是是实质和核心。
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谈“实事求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谈“实事求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问题。
“实事求是”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重要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落脚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思想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初步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要实事求是。
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首次同时使用了“实事求是”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了进一步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对实事求是原则,进一步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解释。
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已经融入了中国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既有中国特色又有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
作为一个批判的、开放的、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从实践和发展中汲取新鲜血液,不断开拓未来发展的道路。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丰富、完善与发展,成为中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不断丰富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事业,今后在前进的道路中还会遇到这样的或那样的新问题、新情况,还要应付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应该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应对发展中的问题。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逻辑起点,又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范畴。
论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

论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摘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实事求是”具有全面、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它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具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意义。
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地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关键词:实事求是实践1.实事求是的定义实事求是中“‘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一)“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诠释,继承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内涵。
(二)“实事求是”的唯物辩证法内涵首先“,实事”和“是”的矛盾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其次“,实事”和“是”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
第三“,求是”就是探求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四“,实事求是”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统一。
(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实事求是”隐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和实践关系的基本原理。
其二“,实事求是”隐含了认识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两次飞跃”和认识辨证过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
四“)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内涵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现实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而“实事求是”的最重要的落脚点,则是认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切实警惕和反对主观主义,否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3.实事求是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进行了实践论的重新解说,使之成为一个集中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命题。
从实事求是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课程论文设计》题目从“实事求是”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学号01061114姓名高东专业班级2010级自动化(2)班指导教师李红梅日期2012年5月18日从“实事求是”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 基于《党的章程》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基本内容,阐述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实事求是”为指导原则的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所取得的成果,从而知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始终,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新的胜利。
[关键词]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命线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对于人类发展也是如此,人类是极具智慧的高等动物,对于任何一个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否认清事物的本质显得至关重要,具体地说就是我们是否能够从实际发去看待事物显得至关重要。
在马克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中就明确提出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唯一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够使人们达到思想中预想的结果,人们的认识才能够被证实。
不从实际出发看待问题,只是凭空的想象那是空想主义,是永远都行不通的。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看待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二而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在新的社会与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也曾强调,在不同的时期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与矛盾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解决不同时期的问题与矛盾时我们必须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
若不根据当前的条件思考问题、下决心,很多新的问题就提不出来,而且原有问题与矛盾也解决不了。
江泽民把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思想概括为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既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作业【结合实际谈一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姓名:郭健班级:化工14-A1学号:120143301108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结合实际谈一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由于这学期刚刚学习这门课程,加上以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且借鉴网络查询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告诉我们: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因而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的题为<<论新阶段>>中提出开始,已经走.过了72个春夏秋冬,共有两个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从这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相当的丰富从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中国人民开始实践马克思主义。
在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大众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过程中,深刻和创造性地分析了中国各个阶级情况和社会形态,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同时共产党人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创造性的得到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重要理论成果,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实事求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问题。
“实事求是”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重要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落脚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思想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初步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要实事求是。
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首次同时使用了“实事求是”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了进一步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对实事求是原则,进一步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解释。
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已经融入了中国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既有
中国特色又有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
作为一个批判的、开放的、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从实践和发展中汲取新鲜血液,不断开拓未来发展的道路。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丰富、完善与发展,成为中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1
结果。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不断丰富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事业,今后在前进的道路中还会遇到这样的或那样的新问题、新情况,还要应付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应该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应对发展中的问题。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逻辑起点,又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范畴。
实事求是用中国式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稳定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和体现。
1937 年 7—8 月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学上继续深化了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途径的探索。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以及从矛盾
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联结的核心问题出发,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供了认识论的依据。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实事求是”贯串在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产物,毛泽东和邓小平不同于一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知识分子,他们重视从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理论,而不是从理论的视角进行学术研究。
“实事求是”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内容上要注重调查研究,熟悉中国国情,坚持在革命实践中自觉运2
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革命实践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升华;二是在形式上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民族的思维方法、语言形式等特点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
这两个条件中,第一个更为根本。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真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础和依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进行概括和总结,提炼和升华。
三、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及“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3
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同时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其中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
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纵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以贯之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而实事求是这一理论精髓是党的各项创新理论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事实证明,正是依靠和运用解放思想这个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突破陈规,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总结汲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
把握了这个精髓,就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上把握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历史联系,把握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内在联系。
只有紧紧抓住这个精髓,才能真正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掌握、用好这个理论体系,也才能真正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
4
四、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落脚点
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正在从事的最根本的实践,我们在学习中只有分析、研究、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不断丰富马克思主
义的内容,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正如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那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成果,都离不开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
因此,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