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探究 (20)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分析(10篇)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分析(10篇)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分析(10篇) 第一篇: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思维研究实验创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激活学生思维,能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是有益的。

实验创新;思维;实验著名科学家说过实验是实施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形式,高中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概念、原理,便于挖掘学生的潜力。

结合点滴教学实践,说一说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合理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书上的好多实验,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它只是一味地模仿,按照已设计的方案比着葫芦画葫芦,要学生理所当然地接受事先已知的结论。

慢慢的,就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想如果把书上的实验稍加改动,我想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会始终处于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实验,主动观察实验,主动思考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不但能帮学生获取基本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把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问题变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浓硫酸的黑面包实验:把25克蔗糖放入100mL的烧杯中,滴加5~6滴水,再滴加20mL左右的浓硫酸,搅拌一会把一根玻璃棒插在烧杯中间。

不一会蔗糖变黑,慢慢的变黑的蔗糖体积膨胀,这就是比较有名的黑面包实验。

让学生得出浓硫酸的一个特性脱水性。

本实验操作简单易行,但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在脱水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生成的C会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有毒的SO2气体,污染环境,给同学们带来伤害。

所以我就稍微改动一下实验装置,减少SO2的污染。

找一个大点的培养皿里加适量的稀释NaOH溶液,把100mL的小烧杯放在水槽中,小烧杯上罩一个500mL的大烧杯(水槽溶液应与500ml的烧杯下口接触),SO2就能被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另外还可以在大烧杯的内壁上贴个沾有品红试液的滤纸条,观察浓硫酸和蔗糖发生黑面包实验时产生的SO2使滤纸褪色的过程。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1、题型简介:一般考查类型(1)物质组成成分探究(2)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3)物质变质的探究(4)物质性质的探究(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6)其他方面的探究2、方法指导:1、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探究活动的具体操作(1)明确实验目的,弄清所给新信息,并加工处理好信息;(2)选择合理的仪器药品;(3)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4)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题型之一: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1、实验桌上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

现将其放入一干净的烧杯M中,加入足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讨论猜想】经过分析,针对白色粉末的组成,大家提出如下猜想:小红:氢氧化钠、硫酸钠;小华:氢氧化钠、碳酸钠;小明:碳酸钠、硫酸钠;小亮: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

【实验探究】四位同学共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将试管A、B中的物质倒在同一个烧杯中,然后过滤,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有。

2、某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碳酸氢钙[Ca(HCO3)2],属于硬水,煮沸时会有水垢生成,实验小组欲探究该水垢的主要成分。

【猜想与分析】分析Ca(HCO3)2与水的元素组成,该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Ⅰ.CaO Ⅱ.Ca(OH)2 Ⅲ.CaCO3 Ⅲ.Ca(OH)2和CaCO3小强同学认为该水垢中不会存在CaO,理由是。

【实验与事实】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水垢消失,溶液澄清;玻璃片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理与呈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践与应用】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在日常生活中,可使用来检测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高中化学实验图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图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图讲解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氯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现象,掌握酸和碱中的化学物质
的性质,了解气体生成的条件和观察气体变化。

实验原理:氯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 H2SO4 → HCl +
Na2SO4。

实验仪器:氯化钠、硫酸、试管、试管架、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立起,向其中滴加一滴酚酞指示剂。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

3. 再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浓硫酸。

4. 观察试管中气体的变化,用火柴点燃气体看其是否燃烧。

5. 实验完毕后,及时清洗试管和实验台面。

实验注意事项:
1. 行实验时需要戴上安全眼镜,避免发生危险。

2. 在操作试管时要小心轻放,避免试管破碎。

3. 实验室内不得私自吸烟及点火。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实验台面,做好实验室清洁。

实验结果及讨论:
1. 氯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现象清晰可见。

2. 氯化氢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且能让火柴发出“吱吱”声响并熄灭,表明氯化氢具有燃烧性。

3. 氯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了Na2SO4的盐类,且在反应中酸性物质H2SO4起到了催化剂
和指示剂的作用。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和硫酸进行反应,观察不同浓度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气体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目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目录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选修6)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必修1)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必修2)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选修4)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选修2)。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教案
主题:金属反应活性的比较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的反应性和活性的概念;
2. 掌握金属反应活性的比较方法;
3. 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金属的反应性和活性的概念,引出本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0分钟)
讲解金属反应活性的比较方法,包括金属的位置和活动性表等。

3. 实验操作(20分钟)
实验1:铁与不同金属离子的反应观察
材料:铁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镁
步骤:
1)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镁的溶液;
2)将铁钉分别放入不同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2:不同金属之间的反应活性比较
材料:铝箔、镁丝、铜片、铁片
步骤:
1)将铝箔、镁丝、铜片、铁片依次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2)根据观察结果,比较不同金属之间的反应活性。

4. 分析实验数据(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分析不同金属的反应活性。

5.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金属反应活性的比较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金属反应活性的概念,提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认识化学动力学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数量。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1. 烧杯、试管、搅拌棒等实验器材;
2. 稀盐酸、锌粉等试剂。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并快速搅拌;
3.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放出的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4. 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反应速率与时间的曲线。

五、实验问题:
1.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如何定义反应速率的大小?
六、思考与讨论:
1.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探讨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可能的解释。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应用。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全(完整答案-教参版)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全(完整答案-教参版)

必修1课本实验实验1-1 题目:过滤食盐和泥沙蒸发食盐水实验目的:粗盐的提纯(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和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①“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②“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待过滤液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原理:利用泥沙不溶于水来分离出来操作步骤及现象:思考: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不纯CaCl2和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Ca2+用碳酸根除去,镁离子用氢氧化钠除去实验1-2:题目:除杂:除去食盐中的硫酸盐、CaCl2和MgCl2原理:利用碳酸钙是沉淀除去钙离子,利用硫酸钡除去硫酸根,利用氢氧化镁除去氢氧根步骤:(加的试剂及化学方程式)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BaCl2+Na2SO4==BaSO4↓+2NaCl然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MgCl2+2NaOH==Mg(OH)2↓+2NaCl然后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BaCl2(两个反应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过滤最后滴加适量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除去NaOH和Na2CO3(可以用PH试纸检测酸碱度,也有两个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蒸发溶液,析出NaCl晶体。

高中化学实验例题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例题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例题讲解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掌握测定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

实验材料:
1. 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溶液
2. 酚酞指示剂
3. 烧杯和滴管
实验步骤:
1. 取两只烧杯,分别加入适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盐酸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淡粉红色。

3. 缓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盐酸溶液颜色变为深粉红色。

4. 记录下实验时所需的氢氧化钠用量。

5. 反复实验,取平均值,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盐酸的浓度。

实验原理: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粉红色。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时,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为淡粉红色,表示反应已中和。

通过测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量,可以计算出盐酸的浓度。

实验要求: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2. 实验后及时清洗实验器具,注意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实验总结: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和原理,掌握酸碱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化学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