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养生小知识】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有皮质激素使用过敏史 系统性真菌感染
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禁忌症
• 糖尿病 • 高血压 • 结核 • 牛皮癣 胰岛素 利尿剂 抗结核治疗
• 精神症状
• 消化性溃疡 • 疱疹
密切控制
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方法(2)
用药方式 处方方法 治疗的目标 在其他药物起效前
桥接疗法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
霜剂、损伤部位用药、
先控制症状(如:RA)
减少激素的全身用量 并减少其副作用
局部用药
滴眼、气雾吸入 或栓剂
抗炎治疗
• 紧急治疗
3Ls原则: 不要太晚使用 不要太低(剂量) 不要太长(时限)
• 短期治疗
糖皮质激素活性 盐皮质激素样活性
长效GCS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相对强度
糖皮质激素:选择哪一种?
甲强龙是最合适的选择
适宜的 生物 半衰期
盐皮质 激素 作用弱
最小的 HPA轴 抑制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1.替代治疗 • 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常发生于突然中断大剂量应用皮质类 固醇时,表现为胃肠道综合征、低血压、极度衰弱和脱水 治疗:甲基强的松龙+葡萄糖静滴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不足
• Addison 病 (皮质激素可以低到0.8 mg/day !)
– 失 NaCl, H2O – 血液粘滞度增高 – 血压下降 – 高血钾- 无力 – 胃肠道症状 – 体重下降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
• 免疫抑制作用
• 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 增强对应激的抵抗力 • 血液和造血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 • 骨骼肌 • 其他: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机制相当于正常人体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作为一种药物,在体内发挥其生理作用,如:升高血糖、促进蛋白分解、保钠排钾等,用来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称为替代治疗。
但是,通过临床实践,人们发现超过生理剂量的GCs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抗炎和免疫抑制,还有抗休克、抗毒素、减轻纤维组织增生等。
1.方法与作用1.1 抗炎作用药理剂量时,GCs的抗炎作用很强,可以抑制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
主要通过抑制炎症细胞趋化、改变炎症介质。
1.2 大剂量的GCs可引起免疫抑制药理剂量的GCs可影响免疫反应多个环节,主要是诱导T细胞凋亡,也能抑制抗体的生成。
外周血中,大多数白细胞如: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臣噬细胞的数量皆会因之减少,中性粒细胞虽然数量增多,但皆来自粒细胞循环的边缘池。
1.3 抗休克GCs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从而改善微循环,并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在抗休克治疗时,GCs成为重要的药物之一,特别是在感染性休克时,由于GCs具有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提高机体对细胞内毒素的耐受力,更可能降低休克的严重程度。
1.4 杀伤肿瘤细胞GCs与受体结合后可诱发某些肿瘤细胞的溶解或凋亡,可用于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瘤等的治疗。
1.5 减少纤维组织增生GCs通过影响炎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基质蛋白的调节,并抑制I型胶原蛋白合成,从而减少纤维组织增生。
在早期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中,人们对此类药物的广泛作用和诸多的副作用产生机制深感不解。
20世纪末,科学家们在动物及人类的细胞中发现了糖皮质激素受体(GR),才进一步在分子水平对GCs的作用机制有所了解。
GR是一种核受体,存在于人类几乎所有的细胞中,不同类型细胞其表达数量存在差别,受到细胞周期特异的方式调节。
GR与另一种核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MR)共同介导了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虽然MR较GR更容易与GCs结合,但MR的分布远较GR局限,仅存在于肾脏、结肠、唾液腺的上皮细胞和心、脑细胞中,这就是GCs容易发生水、钠潴留与高血压等副作用的原因。
糖皮质激素定义分类、生物效应期、用药疗程时间及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临床表现和治疗

糖皮质激素定义与分类、来源、生物效应期、换算、用药疗程、用药时间及在慢性炎性脱髓销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肌炎等疾病临床表现和治疗定义与分类糖皮质激素,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超剂量使用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等药理作用。
根据来源分为:①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体内自行分泌,包括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②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体外合成,包括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根据生物效应期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其中短效糖皮质激素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中长效糖皮质激素均为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根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注射、吸入、局部外用。
换算临床工作中,常需面临不同激素之间的换算,要遵循“等效剂量”的原则。
等效剂量是指虽然剂量不同,但是其疗效等同。
对于糖皮质激素,虽然各类型抗炎活性不同,但服用等效剂量,可以发挥相同程度的作用。
剂量换算:氢化可的松20mg=可的松25mg=泼尼松?mg=泼尼松龙?mg=甲泼尼龙4mg=地塞米松?mg=倍他米松?mg。
用药疗程对于糖皮质激素,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短程治疗、中程治疗、长程治疗、冲击治疗、终身替代治疗。
短程治疗:疗程<1月,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结脑),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中程治疗:疗程1-3月,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逐渐减量。
长程治疗:疗程>3月,适用于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维持治疗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冲击治疗:疗程多<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可迅速停药。
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用药时间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日上午8时左右为分泌高潮,随后逐渐下降,午夜12时为低潮。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1)

给药途径选择
口服给药
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具有方便、经济等优点。但长期大量 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吸入给药
适用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支气管哮喘等。吸入给药可直 接作用于呼吸道,减少全身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 用
汇报人:XX
目 录
• 糖皮质激素概述 •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 常见疾病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 特殊人群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糖皮质激素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 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 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
THANKS
感谢观看
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常需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为免疫机制参与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等。
肾脏疾病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及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减少渗出、细胞增生 和浸润,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达到利尿消肿,减少、消除尿蛋白的目的 。
对于患有哮喘、肾病综合症等疾病的 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 素,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副作用情 况。
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根据年龄、 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尤其是在怀孕早期,因此应尽量避 免使用。
哺乳期妇女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健康, 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医学资料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5.0
12~36
4.0
30.0
36~72
0.75
35.0
36~72
0.60
五、临床应用原则
糖皮质激素适应证较多,药物种类也比较多,临床使用时 应全面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 疾病,因在短期能迅速抑制一些炎症反应,可以收到很好 的“疗效”如降低体温,改善症状,因此有些医生经常使 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感染,以期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实际 上这对患者的痊愈是没有帮助的,尤其是病毒性感染,只 有在感染造成的炎性反应非常严重以至于威胁到患者生命 的情况下如感染性休克,才可以短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 素缓解症状。
六、适应证
➢ 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宜与其它免疫抑制剂合用。 ➢ 血液病 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
改善症状但效果不持久。 ➢ 炎症粘连及疤痕形成 如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腹膜炎、
风湿性心瓣膜炎等,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防止组织过度
破坏、粘连及疤痕形成造成的功能障碍。
六、适应证
➢ 严重感染如中毒性感染或伴有休克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作 辅助治疗,可迅速缓解严重症状,但必须合用有效而足量 的抗菌药物。急性症状缓解后,先停用糖皮质激素,仍需 继续使用抗菌药物直到感染完全控制。对严重病毒感染, 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否则不宜应用。
➢ 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分布,以肝中最多,血浆次之,脑 脊液、胸水、腹水再次之,肾和脾中分布少。
➢ 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内分别转化成氢化可的松和氢化 泼尼松才有生物活性。
四、分类与常用药物
➢ 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其长短在多数情况下与血浆浓度无关,它反映药物 在体内的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的速度。
七、主要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方法探讨

需糖皮 质激素替代治疗 的主要 疾病有两类 :1 下丘脑- ()
垂体- 肾上腺轴 病损所致 的继 发或 原发性 肾上腺皮 质功能 减 低, 常见为垂体前 叶功 能减低 和慢性原发性 肾上腺皮质功 能
减低 ( d i n病 ) 2 因羟化酶缺 陷等原 因导致皮 质醇合 A ds o后 于 A T C H。( ) 激 性 : 术 、 伤 、 染 、 3应 手 外 感 发 烧、 急性心肌梗 死及脑血管 意外等任何应激刺 激均 可激发其
替代治疗是常用 的方法 。 由于替代 激素 的药代 动 力学 与激
素 自身分 泌的特 性之间 的差 异 , 以及各 疾病的病理生理情 况 不 同, 要求替代激素 的选 择和 给药 方法 必须 个别化 。因此 ,
表 1 常用替代 治疗的糖皮质激 素特 性
名称
P 等效 量 理糖 作用 滞钠作用 抑制 H A 时 间 ) () h (g a r
替代治疗的名词解释

替代治疗的名词解释在当今医疗界,替代治疗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们对整体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替代治疗的潜力。
那么,什么是替代治疗呢?本文将对替代治疗进行名词解释,探讨其概念、方法和局限性。
概念解析替代治疗,顾名思义,即在传统医学方法之外,采取其他替代方式来促进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治疗的方法。
与传统医学不同,替代治疗着眼于整体健康,强调身心灵的统一。
它追求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综合方法,注重个体需求和自然疗法的运用。
方法探讨替代治疗采用多种方法和疗法,以达到维持健康和医治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对其中几种主要的替代治疗方法进行解释。
1. 草药疗法:草药疗法是替代治疗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使用植物的各种部分,如根、叶、果实等,制成草药汤剂、粉末或外用药品,用于治疗疾病。
许多传统文化中都有对草药的运用经验,这些草药被认为具有疗效,能够改善身体的自愈能力。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调整人体的气血流通,以达到治疗疾病、平衡身体功能的目的。
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管理、消化系统问题、压力缓解等多个领域。
3. 艺术治疗:艺术治疗是一种通过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来促进身心健康的疗法。
它可以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和写作等形式。
艺术治疗被认为有助于表达情感、减轻焦虑、增强心理弹性,并在心理疾病和创伤恢复中发挥积极作用。
4. 中医学: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强调平衡人体的阴阳和五行元素,通过调整气血、脉象等来治疗疾病。
中医学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和饮食疗法等。
它注重整体观察和个体化治疗,长期以来被广大中华民族所信仰和实践。
局限性探讨尽管替代治疗在一些方面表现出了许多积极的效果,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与传统医学相比,替代治疗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其有效性。
由于缺乏系统化的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替代治疗难以取得一致的治疗效果。
其次,替代治疗往往需要患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糖皮质激素

GCSGLUCOCORTICOID
科室:xxx 姓名:xxx
目录
GCSGLUCOCORTICOID
前世今生
基本概念
糖皮质激素的来源及分类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选用
7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8 激素不良反质激素
GCSGLUCOCORTICOID
8-12
泼尼松
0.05
0.8
4.0
3.5
5.00
60
12-36
中 泼尼松龙
2.20
0.8
4.0
4.0
5.00
200
12-36
效 甲泼尼龙 11.90
0.5
5.0
5.0
4.00
180
12-36
曲安西龙
1.90
0
5.0
5.0
4.00
>200
12-36
长 地塞米松
7.10
0
20.0-30.0 30.0
0.75 100-300 36-54
糖皮质激素的来源分类
GCSGLUCOCORTICOID
下丘脑
A
调
B
节
垂体
C
肾上腺轴
(HPA轴)
D
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促皮质素(ACTH)
03
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糖皮质激素的来源分类
GCSGLUCOCORTICOID
来源
①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体内自行分泌,包括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 ②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体外合成,包括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 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甲基泼尼松龙,甲强 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文章导读
糖皮质激素是有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激素,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和代谢作用。
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也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是什么意思。
1.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时,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由于替代激素的药代动力学与激素自身分泌的特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各疾病的病理生理不同,要求替代激素的选择和给药方法必须个别化。
2.正常人皮质醇的分泌有以下特性:①昼夜周期分泌节律性无论ACTH或皮质醇,每天上午6~9时分泌最高,以后渐降,到午夜时最低。
②脉冲性分泌脉冲分泌峰以上午
6~9时最高大、密集,以后渐变稀、变小,到午夜时达最低谷。
③应激性手术、外伤、感染、发烧、急性心肌梗塞及脑血管意外等任何应激刺激,甚至疼痛、精神紧张均可促进分泌。
3.激素人工替代时缺乏上述特性,如口服氢化考的松后迅速被吸收,在30分钟左右达高峰,以后迅速下降,半衰期约为80分钟。
到下次给药时血中浓度已降至很低水平。
因此,在替代治疗时给药剂量应早晨最大,以后递次减小,短效制剂分次给药时更应如此。
当病人处应激情况下时,应酌情增加替代剂量。
4.用于临床治疗的糖皮质激素除氢化考的松外,绝大多数为人工合成的非天然产品。
掌握这些激素特点对替代药物的选择颇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