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病毒的分子结构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衣壳
核酸
核衣壳
包膜 刺突
完整病毒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 两者构成核衣壳。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 叫病毒粒子。一种是不具被膜的裸露病毒粒子; 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有包膜(囊膜)包围所构 成的复杂病毒粒子。
1.蛋白质衣壳: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由一种或 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按一定的排列 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称蛋白质衣壳。由于衣壳粒的 不同排列组合,使病毒有三种对称性构型。
envelope spike
nucleic acid
DNA or RNA
capsid
Virion: The complete virus particle. Capsid: The protein coat that surrounds nucleic acid. Nucleocapsid: The nucleic acid plus the capsid.
•廿面体对称结构 (球状)
•螺旋对称结构 (杆状)
•复合对称结构 (蝌蚪状)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2016版
1)球或近球形; 2)高倍电镜下为多面体,
具20个等边三角形和 12个顶点; 3)多面多角多棱,是多颗 粒按一定方式对称排 列形成,在角上为五邻 体(penton) ,面上为 六邻体(hexon)。
(1)立体对称型:外观为球状,实际为20面体,呈 立体多面体,如腺病毒等;
(2)螺旋对称型:衣壳粒一个接一个地呈螺旋对称 排列而成,核酸存在于螺旋状沟中,如烟草花叶病毒;
(3)复合对称型:头部为立体对称,尾部为螺旋对 称,如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蛋白质的功能: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
响;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 毒力和抗原性。
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病毒的分子结构.ppt

• 2.病毒的命名规则
(1)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应是国际性的,应普遍适用于 (2) 通用的病毒分类系统采用目、科、亚科、属和种
的等级制度,在种的命名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许多病 (3) ICTV不统一规定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和命名。关于
血清型、基因型、病毒株、变异株等的命名由公认的 (4) 对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杂交株不予分类考虑
• (6) 脂质含量和特性;糖类含量和特性 。
2020/10/2
• (7) 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 包括对细胞种类的特异性,病毒蛋白
的聚集场所,病毒粒子的装配场所,病 毒粒子成熟和释放的部位和性质。 • (8) 抗原性:
与其它相关病毒的血清学关系。 • (9) 生物学特性:
包括自然宿主范围,传播方式,传播 载体,地理分布,致病性及与疾病的关 系;组织嗜性,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
。 • (8) 不使用人名。 • (9) 类和病毒的名称应便于使用,容易
记忆,最好使用听起来悦耳的名称。 • (10) 不使用下标、上标、连字符、斜杠
和希腊字母。 • (11) 新名称不应与已通过的名称有重复
,应选用与正在使用的或过去使用的名 称不相近的名称。
2020/10/2
• (12) 如果缩拼词对病毒学家有意义,且 得到公认的国际专家组的推荐,可以接受 作为类的名称。
• (13) 由一个类或病毒的名称所隐含的任 何意义都会因在名称中涉及不是所有成员 或潜在成员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不是均等地 适用于不同类的特征而排斥该类中的合适 成员病毒,这种情况应当避免。
• (14) 新名的选用应考虑国家或民族敏感性 问题。应采用那些被病毒学家在科学杂志 上发表的工作中常用的名称及其衍生名称 应作为命名的基础,此时可不必考虑国家 来源;在有一个以上的候选名称时,相应 的研究组或分委员会向ICTV执行委员会提 出建议,由执行委员会决定取哪一个名称 。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点讲解和考点梳理

生命科学热点 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点一:病毒结构一、知识框架病毒结构{ 基础知识{ 分类地位: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遗传物质: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 或RNA 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 DNA 病毒: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RNA 病毒有: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毒(破坏T 淋巴细胞)、烟草花叶病毒等特殊病毒{朊病毒:仅含蛋白质(故不能说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类病毒:仅含RNA 根据寄生对象{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结构:核酸位于病毒的中心,构成它的核心,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的衣壳。
生活与繁殖方式:复制增殖。
只能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并利用宿主细胞的“装备”和“原料”增殖结晶态:在非寄生时,呈结晶状态,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常见病毒{ 命名:2020年2月被世卫组织命名为COVID −19,2020年2月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 −CoV −2分类地位:属于单股正链RNA 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包膜病毒{ 裸露病毒 包膜病毒包膜来源:包膜主要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也含一些病毒自身糖蛋白组成{ 核酸:单股正链RNA ,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蛋白质{ 包膜蛋白{刺突糖蛋白(S 蛋白):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并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小包膜糖蛋白(E 蛋白)和膜糖蛋白(M 蛋白):参与了病毒包膜的形成与出芽过程血凝素糖蛋白(HE 蛋白)(少量):可引起红细胞的凝集以及对红细胞的吸附核衣壳蛋白(N 蛋白):①保护遗传物质;②参与感染过程 雒老师汇编病毒结构{ 图解{说明:pp1a 和pp2a 编码16个左右复制相关的酶图解{来源{ 与SARS 来源同一物种:经基因组全序列检测,关键区域与SARS 有94.6%的一致性可能与中华菊头蝠有关:与提取自中华菊头蝠的蝙蝠冠状病毒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6.2%图解{ 说明:从生物进化角度,属于生物化学证据;从生物多样性角度,体现遗传多样性★感染分子机制:通过S 蛋白与人ACE Ⅱ相互作用完成感染雒老师汇编知识点二:病毒感染与繁殖一、知识框架病毒感染{ 基本过程(6个步骤):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增殖方式:复制式增殖{ {模板:病毒RNA 原料:宿主细胞提供的四种核糖核苷酸酶:宿主细胞提供的RNA 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蛋白质{原料:宿主细胞的氨基酸场所: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感染步骤{①吸附:病毒与细胞表面蛋白受体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发生特异性结合(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功能)②侵入{方式一:通过被宿主细胞胞吞途径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RNA 释放到细胞质中方式二:通过膜融合途径,即病毒包膜直接与细胞膜融合,将病毒基因组RNA 注入到细胞质内③脱壳:病毒的感染性核酸RNA “脱下”蛋白质外壳④合成{(+)RNA 翻译产生负链RNA 聚合酶前体蛋白,随后通过蛋白质水解过程产生RNA 聚合酶通过RNA 聚合酶的作用,生成全长的(−)RNA(反义负链模板),以其为模板再合成核酸(+)RNA 从(−)RNA 亚基因组模板中合成亚基因组mRNA,再翻译会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⑤组装{在内质网(ER)中进行病毒膜蛋白装配,并形成小泡运出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中,被衣壳蛋白包裹的正链RNA 与膜蛋白识别,小泡内卷包住RNA ⑥释放:随后病毒通过病高尔基体释放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而释放(体现细胞膜半流动性)图解{雒老师汇编病毒感染{ 图解{ 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体现了基因的两大基本功能: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冠状病毒{与逆转录病毒的区别:逆转录病毒{ 举例:HIV 病毒病毒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来源:基因突变(不来源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图解{ 与DNA 比较:与DNA 病毒相比,RNA 为单链,基因组小,结构不稳定,RNA 在复制过程中 更容易出错,发生基因突变,且RNA 病毒缺乏具有修正功能的的RNA 聚合酶 雒老师汇编知识点三:病毒与免疫一、基本框架病毒与免疫{ 细胞识别{ 概念:细胞识别是指动物体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胞以及物质的识别识别结构(物质基础):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
病毒的结构

衣壳系由一定数量的壳粒(capsomere)组成。 每个壳粒又由一个或多个多肽分子组成。不同 种类的病毒衣壳所含的壳粒数目不同,是病毒 鉴别和分类的依据之一。
五邻体
六邻体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尚有囊膜 (envelope)。 囊膜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从宿主细胞获得的, 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的化学成分。 有的囊膜表面有突起,称为纤突(pike)或膜 粒(peplomer)。囊膜与纤突构成病毒颗粒的表 面抗原,与宿主细胞嗜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 有密切关系。有囊膜的病毒称为囊膜病毒 (enveloped virus),无囊膜的病毒称裸露病 毒(naked virus)。
聊城大学
一、病毒分类的原则
1963年 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根 据安德鲁斯(Andrewes)提出的分类建 议提 出了新的8项分类原则: ① 核酸的类型、结构和分子量; ② 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③ 病毒粒子的结构; ④ 病毒粒子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 敏感性; ⑤ 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⑥ 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繁殖特性;
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
是
指病毒组分之外的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
某些中间产物,具有酶的活性或其他功能。非
结构蛋白的作用近年来已逐步被了解。
结构蛋白
组成病毒体的成分
衣壳蛋白 包膜蛋白 基质蛋白——连接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 的部分, 有跨膜及锚定功能区
非结构蛋白
20面体对称
核衣壳形成球状结构,壳粒
排列成20面体对称型式,有20个等边三角形 构成l2个顶、20个面、30个棱的立体结构。
病毒颗粒顶角由5个相 同的壳粒构成,称为五 邻体(penton),而三角 形面由6个相同壳粒组 成,称为六邻体(hexon)
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病毒的分子结构

精品文档
(7) 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 包括对细胞种类的特异性,病毒蛋白
的聚集场所,病毒粒子的装配场所,病
(8) 抗原性:
(9) 生物学特性: 包括自然宿主范围,传播方式,传播
载体,地理分布,致病性及与疾病的关 系;组织嗜性,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理化学特性: 病毒粒子的分子量、浮密度、沉降系数
,对酸碱(pH)的稳定性,对热的稳定性,对 两价离子(Mg++和Mn++)的稳定性,对脂溶剂 (乙醚或氯仿)的稳定性,对去污剂的稳定性 ,对幅射的稳定性。 (3) 基因组:
核酸类型(DNA或RNA);基因组大小 (kb);是单股还是双股、线状还是环状;正 义、负义或双义;是整个的还是分节段的, 节段的大小和数目;核酸的序列或部分序列 ,是否具有重复序列,是否有同聚物,G+C 含量;5'端帽的存在与否和类型,5'端共价 结合蛋白存在与否,3'端多聚A尾的存在与 否。 精品文档
淋巴隐伏病毒属 人疱疹病毒4型
蛛猴病毒属
蛛猴疱疹病毒2型
精品文档
疱疹病毒科动物的常见病毒有:
马鼻肺炎病毒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牛溃疡性乳头炎病毒 恶性卡他热病毒 猪包涵体鼻炎病毒 犬疱疹病毒 猫鼻气管炎病毒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鸭瘟病毒
精品文档
6、腺病毒科(Adenoviridae)
YATA痘病毒属 代表为Yaba猴肿瘤病毒
1.2昆虫痘病毒亚科( Entomopoxvirinae )
昆虫痘病毒A属 代表为鳃角金龟痘病毒;
昆虫痘病毒B属 代表为桑红缘灯蛾痘病毒;
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病毒的分子结构73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病毒的分子结 构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7、心急吃不 Nhomakorabea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六)

2、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 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 DNA上 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 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 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 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 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即整合在宿 主核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 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 主核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 溶原性细菌: 溶原性细菌: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 噬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 噬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而不 被裂解。 被裂解。
病毒
二、定义和特点 形体极其微小, 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 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 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 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 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 两种; 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两种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 就是RNA RNA; 就是RNA;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在宿主细胞协助下, 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 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 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 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 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 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在离体条件下, 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 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8病毒各论

五、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
形态 分子特征 抗原特性: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力有差异 致病特性 肠炎、脉管炎及广泛的局灶性坏死。 诊断 荧光抗体,分离病毒等;特征性症状:食道黏膜上 有呈条纹纵向排列的黄色假膜
第4节 腺病毒科 (Adenoviridae)
痘病毒科 非洲猪瘟病毒科 疱疹病毒科 腺病毒科 细小病毒科 圆环病毒科 反转录病毒 科呼肠孤病毒科 双RNA病毒
副黏病毒科 弹状病毒科 正黏病毒科 冠状病毒科 动脉炎病毒科 微RNA病毒科 嵌杯病毒科 黄病毒科 朊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科
痘病毒科
虹彩病毒科
细小病毒科
多瘤病毒科科
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 痘病毒科 非洲猪瘟病毒科 疱疹病毒科 腺病毒科 虹彩病毒科
环状双股DNA病毒 线头病毒科 杆状病毒科 多瘤病毒科 乳头瘤病毒科
痘病毒科 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 黏液瘤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科 非洲猪瘟病毒
疱疹病毒科 伪狂犬病毒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马立克氏病病毒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鸭瘟病毒
自然感染仅感染山羊, 形态: 分子特征:单股RNA 抗原特性 致病特性 诊断:琼扩
三、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形态:有囊膜 分子特征:单股RNA 抗原特性:8个血清型 致病特性: 诊断:补体结合试验,琼扩
第8节
呼肠孤病毒科ຫໍສະໝຸດ 禽正呼肠孤病毒 蓝舌病毒 质型多角体病毒
一、禽正呼肠孤病毒
第1节
痘病毒科(Poxviridae)
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 黏液瘤病毒
一、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XX
3 2021/3/10
二、病毒分类和命名的规则
1.
ICTV的分类规则以病毒的基本特性为依
据,这些特性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病毒的形态学:
病毒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呈球形、子
弹状、砖形、卵形或杆状、丝状还是多形
态;有无表面纤突及纤突的特征;有无囊
膜;衣壳对称型和结构、立体对称、螺旋
(7) 在类和病毒的命名中不遵守优先率 。
(8) (9) 类和病毒的名称应便于使用,容易
(10) 不使用下标、上标、连字符、斜
(11) 新名称不应与已通过的名称有重复 ,应选用与正在使用的或过去使用的名
讲解:XX
9 2021/3/10
(12) 如果缩拼词对病毒学家有意义,且 得到公认的国际专家组的推荐,可以接受 作为类的名称。
讲解:XX
2 2021/3/10
一个理想的动物病毒分类方案,既要
反映病毒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能被广大病
毒工作者所接受,也就是说,应在着重依
据病毒本身特性的同时,相应考虑使用时
的方便,要有利于人们了解和研究病毒的
本质,有利于人们利用和开发病毒以及开
展病毒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这也 是1966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九届国际 微生物学会议上专门成立国际病毒命名委 员会(简称ICNV,1973年后改称国际病毒 分类委员会,简称ICTV)的原因,ICTV的 任务是建立适合所有病毒通用的分类系统 ,以便统一协调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病毒的分子结构
第一节 动物病毒的分类
一、概述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1995年的第六 次报告,现在已知的病毒有3600多种,它们分别属 于71个病毒科中,其中动物病毒(包括脊椎动物病 毒和无脊椎动物病毒)有2000余种,分属27个病毒 科,而且可以肯定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新的动物病 毒存在,或者还有新的病毒即将产生。
对称、还是复合对称;立体对称病毒粒子
的壳粒数目或螺旋对称病毒的核衣壳直径
讲解:XX
4 2021/3/10
(2) 理化学特性:
病毒粒子的分子量、浮密度、沉降系数 ,对酸碱(pH)的稳定性,对热的稳定性, 对两价离子(Mg++和Mn++)的稳定性,对脂 溶剂(乙醚或氯仿)的稳定性,对去污剂的 稳定性,对幅射的稳定性。
(20) ICTV通过新提议的种、种名和型名的程 序分两步:首先,给予暂时性通过,这样的 建议将发表在ICTV报告中;然后,经过三年 的等候期,如果不撤销或修正,该建议将得
讲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X
11 2021/3/10
关于属的规则
(21) 属是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种。 (22) 属名应是一个以“virus ”结尾的单词。 (23) 通过一个属名的同时需通过一个代表种
(3) 基因组:
核酸类型(DNA或RNA);基因组大小
(kb);是单股还是双股、线状还是环状;
正义、负义或双义;是整个的还是分节段
的,节段的大小和数目;核酸的序列或部
分序列,是否具有重复序列,是否有同聚
物,G+C含量;5'端帽的存在与否和类型,
5'端共价结合蛋白存在与否,3'端多聚A尾
的存在与否。
(13) 由一个类或病毒的名称所隐含的任 何意义都会因在名称中涉及不是所有成员 或潜在成员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不是均等地 适用于不同类的特征而排斥该类中的合适 成员病毒,这种情况应当避免。
(14) 新名的选用应考虑国家或民族敏感 性问题。应采用那些被病毒学家在科学杂 志上发表的工作中常用的名称及其衍生名 称应作为命名的基础,此时可不必考虑国 家来源;在有一个以上的候选名称时,相 应的研究组或分委员会向ICTV执行委员会 提出建议,由执行委员会决定取哪一个名
(6) 脂质含量和特性;糖类含量和特
讲解:XX
6 2021/3/10
(7) 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 包括对细胞种类的特异性,病毒蛋白
的聚集场所,病毒粒子的装配场所,病
(8) 抗原性:
(9) 生物学特性:
包括自然宿主范围,传播方式,传播 载体,地理分布,致病性及与疾病的关 系;组织嗜性,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
讲解:XX
7 2021/3/10
2.病毒的命名规则
(1)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应是国际性的,应普遍适用于 (2) 通用的病毒分类系统采用目、科、亚科、属和种
的等级制度,在种的命名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许多 (3) ICTV不统一规定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和命名。关于
血清型、基因型、病毒株、变异株等的命名由公认
讲解:XX
10 2021/3/10
(15) 新的名称和名称的变更应以分类建议格 式提交ICTV
(16) 病毒种是组成一个复制系并占有一个特
(17) (18) 种名,通常与株名一起,必须表示明确
(19) 已经广泛应用的数字、字母及其组合可 用作种名性质形容词。但新提出的连续数字 、字母或其组合不单独接受作为种名性质形
讲解:XX
1 2021/3/10
病毒分类不仅有利于对已知病毒的认
识和研究,促进对未知新病毒的发现,而
且有助于对病毒的利用以及对病毒病的控
制。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同科或同属病毒之
间共同抗原的存在,利用同科异属或同属
异种的病毒进行免疫预防。应用牛痘苗预
防人的天花就是一例,虽在当时仅仅是一
种偶然的发现。应用鸽痘病毒预防鸡痘, 应用火鸡疱疹病毒预防鸡的马立克氏病(也 是一种疱疹病毒性疾病),用猪呼吸道冠状 病毒(PRCV)疫苗预防TGEV, 也都是这 方面的明显例子。
(4) 对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杂交株不予分类考虑 ,这些病毒的命名也同样由公认的国际专家组决定
(5) 当代表成员病毒经过充分鉴定并在发表的文献上
描述后,才能建立一个类,以便与相似的类区别。
同样,命名一个病毒时,该病毒必须经过充分鉴定
讲解:XX
8 2021/3/10
关于类和病毒的命名规则 (6) 现有的类和病毒的名称无论是否适
讲解:XX
5 2021/3/10
(4) 基因组组成和复制策略,开放阅 读框架的数目和位置,转录特征,翻译
(5) 蛋白质: 结构蛋白的数目、大小 和功能活性,非结构蛋白的数目、大小 和功能活性;蛋白质的特殊功能活性, 尤其是转录酶、反转录酶、血凝素、神 经氨酸酶和融合特性;氨基酸序列或部 分序列,糖基化、磷酸化、豆寇酸化的 程度;表位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