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

合集下载

日本上代文学特点

日本上代文学特点

日本上代文学特点
日本上代文学也称为大和时代的文学,分为口承文学和记载文学。

五世纪时,汉字开始得到使用,汉传佛教传入日本。

另外在经历了大化改新和壬申之乱后,七世纪左右,大和朝廷改革为统一律令制国家,天皇权威得到保证。

这些都对日本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口承文学
从集体生活中诞生,宗教色彩浓厚,有很多的叙事要素。

历史背景:全面向中国学习颁布授受法三省六部
时代:古坟时代(367-592年)无文字器物
飞鸟时代(593-794年)
二、记载文学(710-794奈良时代)
随着汉字的传入,用文字携文学,文学的个性和艺术性逐渐增强,逐渐从叙事文学反转为抒情文学。

其中根据文字记载的形式形成的文学类型有:
《古事记》
现存日本最早的书神话传说
《日本书记》
日本流传最早的正史编年体史书
《万叶集》
日本最早的和歌集国家整理编纂
《怀风藻》
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

日本文学简史

日本文学简史

日本文学简史奈良时期(8世纪)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

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后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

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

稍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平安时期(8~12世纪)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

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

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条道路,《宇津保物语》开长篇物语的先河,这就为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

作者以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源氏苦乐掺半的一生及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人生无常的佛学观和以哀为极至的美学观。

除紫式部外,许多女作家的作品都于此时脱颖而出,如《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

这些日记成为日本后世文学中私小说的滥觞。

女性散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作者观察之敏锐细腻,用笔之纤柔清丽,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此期散文创作的最后收获是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和历史物语《大镜物语》。

这些物语一改王朝物语的纤弱文风,拓展了物语文学表现的范围。

镰仓室町时期(12~16世纪)随着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贵族和歌文学走向衰落。

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虽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连歌和俳谐的兴起。

二条良基、山崎宗鉴等人确立了连歌、俳谐的文学地位。

散文方面也出现了描写新兴武士生活的军记物语和抒发隐遁者之情的僧人随笔。

军记物语中臻于成熟的经典之作是记述平、源两大武士集团兴衰始末的《平家物语》。

小说刻画了平清盛等骁勇善战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现了他们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客观上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

日本文学(1)

日本文学(1)
Your company slogan
参考文献
《万叶集(精)》,(日)佚名著,赵乐甡译,译林出 版社,2002 《万叶集与中国文化》,(日)中西进著,刘雨珍, 色艳军译,中华书局,2007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平安时期(公元794—1185)
和歌: 《古今和歌集》 随笔、日记文学: 清少纳言 《枕草子》 物语文学
物哀美学的意义物哀论既是对日本文学民族特色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日本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试图摆脱对中国文学的依附与依赖确证其独立性独特性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日本文学观念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物哀论涉及文学价值论审美判断论创作心理论读者接受论中日文学与文化比较论等诸多方面是理解日本文学和文化的一把要匙具有相当程如何以物哀美学理解源氏物要正确理解源氏物语不能用善恶道德观去评判
Your company slogan
《Hale Waihona Puke 草子》《枕草子》 :日本随笔文学的鼻祖。清少纳言 :歌人 清原元辅的女儿 ,父兄的官名 “少纳言” 。 “枕” ——“枕词” ;“枕边” ;随笔、笔记、手 记 。“草子” ——日语中又写成不同的汉字,如:草 纸、双子、双纸 。(草稿或稿本 )。 全集12卷,约分300段,分为列举、随想、日记回忆等 。内中文章长短不一,长篇有如“草庵”、“积善寺” 、“二条宫”等达数页者,短篇有如“歌集”者,只列 举了散部歌集的名字,不到一行。全集内容丰富,题材 广泛涉及四季节令、情趣、宫中礼仪、佛法人事、山水 花鸟、日月星辰等。还谈论歌谣、和歌、小说、绘画、 棋道等。
Your company slogan
《竹取物语》
日本最早的物语文学,讲述 生于竹心的美貌姑娘赫映姬 的神话故事。“人”的内心 世界,在日本文学发展史上 第一次得到了生动展现。赫 映姬性格中的沉静、机智、 矛盾和忧郁通过精细的语言 技巧和华美的词藻展现出来, 将真实性与传奇性、现实与 理想、美与丑、幻灭与永生 对立而又和谐地融合在一个 整体中。

日本文学作品推荐3篇

日本文学作品推荐3篇

日本文学作品推荐第一篇:《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

该作品描写了舞踏家小熊与少女富江之间的暧昧情感,以及小熊在旅途中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小说鲜明地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揭示了人们内心真实的渴望和矛盾。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富有诗意的叙述手法极具吸引力。

小熊和富江的感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卿卿我我又是匆匆而过。

小说中所描写的景色宛若一幅美丽的画卷,让读者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日本伊豆的美丽风景。

此外,小说中还提到了许多具有思想性的问题,如人生、艺术、爱情、自由等等,都让人深思。

且小熊所遇到的各种人物,都代表着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哲学观点。

可以说,《伊豆的舞女》是一部集文学艺术、心理描写、哲学探讨于一身的杰出作品。

总之,《伊豆的舞女》是一部优美动人的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第二篇:《思维的技巧——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源氏物语文化”的代表作。

该作品以平安时代的贵族们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他们的爱情、人生、意欲、悲伤等等丰富感情,对平安时代的文化、风俗、礼仪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源氏物语》是一部非常深刻的心理描写小说,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表现了贵族们斑斓多彩的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同时,《源氏物语》体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如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艺术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等等。

另外,小说中还具有许多寓意和象征意义,如花的象征、色彩的象征、音乐的象征等等,都深刻地反映出日本文化的特点。

总体来说,《源氏物语》是一部有关日本古代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典型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和思想内涵,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

第三篇:《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渡边和他的恋人们之间的情感,以及他们在追求自由、渴望真实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和现实考验。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日本文学以大和民族为主体,以其传统的文学思想和世界观为基础,吸收海外文学创作的思想和技巧,在彼此融合中蜕变,最终“本土化、日本化”。

从本土诞生,到吸收大陆文学,再到近现代的欧化学习,可以充分肯定,日本文学的每次发展都是本土文学与海外文学融合的产物,且日本文学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征。

标签:本土化;传统文学;民族性;世界性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曾表示,“同海外各国进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本国本土文化势必立足其中。

创造世界文学,就是在创造民族文化;创造民族文化,也应该是创造世界文化。

”日本文学受到外国文学、文化的浸润得以壮大,但依靠日本本土的、传统的文化主体,才能最终促使文学和思想发生实质的变化,形成了“融合·并存”的独具日本特色的文学发展模式。

一、日本文学中传统古典文体得以延续,多种文学形式并存和歌、歌舞伎、川柳、俳句等仍然以固定形式得以保留,这种一贯性使得日本文学在思想、艺术性方面的多样性并存成为可能。

当今日本,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方面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并存的格局。

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称雄世界,日本涌现出了一批立志图强的有识之士,在思想、政治、文化、文学等各方面展开了举世瞩目的革新运动,使得日本快速成长为亚洲的资本主义强国。

与此同时,近现代的日本文学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大,古典与传统、本土优秀文化与欧美文学高效地融合,现代的诗歌、小说等由此产生。

甚而日本在假名的语言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加入大量“外来语”,扩充、丰富当代语汇,力推日本文学走向世界。

二、善于向各国优秀文学借鉴、学习日本受岛国环境所限,再加上早期落后的社会、文化制度,想要独立发展本土文明十分不易,只有积极地向海外借鉴、学习,才能较快地摆脱落后的局面。

与日本社会发展相似,日本现代文学高效地融合借鉴,从而诞生了两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

川端康成将现实主义和日本的传统文学相结合,运用传统手法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人文因素,展现人物细腻的柔美情感,并将现代意识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美。

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

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

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日本文学在近现代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受到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选读三部代表性的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分别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村上春树的《飞鹤山庄》和北岛悦子的《饥饿海峡》。

一、太宰治《人间失格》太宰治是日本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早期以自杀题材的小说闻名。

《人间失格》被认为是太宰治最为代表性的小说,也是他最后一部作品。

小说中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太郎的青年,他在父亲自杀后,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想要自杀解脱。

但是,他总是被别人救起,不能够如愿以偿。

太郎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苦难,包括一段失败的婚姻,以及和朋友的复杂关系,最终,在爱情和家庭的支持下,他重新拾起了希望。

《人间失格》描绘了太郎的内心世界,他的孤独和无望,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以及最终获得救赎的机会。

小说风格独特,语言简洁,深深触动了很多读者的心灵。

二、村上春树《飞鹤山庄》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

《飞鹤山庄》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

小说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塔子的女性,她的儿子小龙和未婚夫昆仲在旅游时失踪了。

塔子决定独自前往寻找他们,经过了一系列的险象环生,最终找到了小龙,但昆仲却已经死去了。

小说中描绘了塔子的母爱和为了寻找儿子而不顾一切的决心,也描写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和失落。

村上春树的语言简洁、直白,但是却充满了深刻的人类情感。

三、北岛悦子《饥饿海峡》北岛悦子是日本当代女性作家,她的作品通常关注女性命运和性别问题。

《饥饿海峡》是她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小说中的主角是一个叫纪子的女孩,她生活在一个传统、保守的家庭里,却一直渴望自由和真正的爱情。

她的生命被动荡的社会和家庭背景所束缚,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最终获得了自由。

《饥饿海峡》描绘了一个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挣扎,以及对自由和真正的爱情的追求。

北岛悦子运用独特的笔墨描绘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将读者带入她的情感深渊。

综上所述,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村上春树的《飞鹤山庄》,以及北岛悦子的《饥饿海峡》,是三部代表性的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它们的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但都深刻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日本文学总结

日本文学总结

第一章古代前期(391-794)文学(奈良時代)口承文学の時代から記載文学の時代へ1、最古の書籍:「古事記」712年太安万侶(おおのやすまろ)2、最初の地志(ちし):「風土記」713年3、最初正歴史書:「日本書記」720年舎人親王(とねりしんのう)4、最古の汉诗集(かんししゅう):「懐風藻」751年淡海三船(おうみのみふね)???5、最古の歌集:「万葉集」340年から759年まで大伴家持(おおとものやかもち)内容:雑歌(ぞうか)、相聞歌(そうもんか)、挽歌(ばんか)、比喩歌(ひゆか)、東歌(あづまうた)、防人歌(さきもりうた)などがある。

万葉一期(発生期)舒明天皇629年の時代から672年前後まで額田王(ぬたかのおおきみ)がその中の代表的な女流歌人万葉二期(発展期)専門歌人が多く誕生した。

特に、柿本人麻呂(かきのもとのひとまろ)は万葉中最高の歌人だ。

彼は典型的な宮廷詩人で、山部赤人(やまべのあかひと)とともに后世(こうせい)に「歌圣かせい」と称されている。

万葉三期(最盛期)710年から733年まで代表的な歌人:山上憶良(やまのうえのおくら)、大伴旅人(おおとものたびと)、山部赤人(やまべのあかひと)「思想歌人」万葉四期(衰退期)(天平6年)734年から年759まで代表的な歌人:大伴家持(おおとものやかもち)6、最初の歌学書:「歌経標式」(かきょうひょうしき)772年藤原浜成(ふじわらのはまなり)第二章古代後期の文学(平安時代794-1192)唐風文化から国風文化へ7、最古の物語(物語の祖)「竹取物語」(たけとりものがたり)9世紀末ー10世紀初空想的、ロマン的な作り物語の最初で。

8、最初の勅撰和歌集(ちょくせんわかしゅう):「古今和歌集」905年、醍醐天皇(だいごてんのう)の勅命によって、紀友則(きのとものり)、紀貫之(きのつらゆき)、凡河内躬恒(おおしこうちのみつね)、壬生忠岑(みふのただみね)。

日本文学史ー中古文学(古代後期文学)-まとめ

日本文学史ー中古文学(古代後期文学)-まとめ

凌雲集 漢詩文 詩歌 和歌 文華秀麗集 経国集 古今和歌集
土佐日記 蜻蛉日記
日記
散文文学 (かな文学・ 女流文学)
和泉式部日 記
紫式部日記 更級日記
物語
随筆
作り 物語
歌物 語
集大成 の源氏 物語
源氏物語ー若紫
源氏物語ー朝顔
• 主な内容ーー光源氏(ひかるげんじ)の女性 遍歴 • 一夫多妻制(いっぷたさいせい) • 背景 • 妻問い婚(つまといこん)
日本文学史ー中古文学
中古文学の流れ
一、中古文学の背景
• 藤原一族 の外戚政 策
摂関体 制の成 立
• 遣唐使 の廃止 (菅原道 国風文 真)
化への 移行
• 中国から の影響
仏教 の浸 透
かな文 字の誕 生
• かな文学 散文文学 女流文学
第一期 唐風謳歌の時代(国風暗黒時代)
漢詩文の隆盛期 (9世紀中ごろまでの約60年間)
源氏物語の特質:
• ①先行文学の集大成であり、日本古典文学の 最高傑作である。 • ②構想が雄大で、登場人物約400余名、70年に わたる。 • ③自然と人事を調和融合し、「もののあはれ」の 情趣が底流。 • ④文章は流麗、典雅、優美である。 • ⑤人間性格は明確に描かれ、心理は精細に掘 り下げられている。 • ⑥中国文学の影響と仏教思想の影響がみられ る。
一条天皇
定子(道隆 の娘) 彰子(道長 の娘)
女房は清 少納言 女房は紫 式部
枕草子
源氏物語
随筆ー枕草子
随想的章 段(自然 観照)
類聚的章 段(もの 尽くし)
日記的章段(回 想日記)
有名な冒頭
• 春はあけぼの。やうやうしろくなり行く、山ぎはすこし あかりて、むらさきだちたる雲のほそくたなびきたる。 • 夏はよる。月の頃はさらなり、やみもなほ、ほたるの 多く飛びちがひたる。また、ただひとつふたつなど、ほ のかにうちひかりて行くもをかし。雨など降るもをかし。 • 秋は夕暮。夕日のさして山のはいとちかうなりたる に、からすのねどころへ行くとて、みつよつ、ふたつみ つなどとびいそぐさへあはれなり。まいて雁などのつら ねたるが、いとちひさくみゆるはいとをかし。日入りは てて、風の音むしのねなど、はたいふべきにあらず。 • 冬はつとめて。雪の降りたるは言ふべきにもあら ず、霜のいと白きも、またさらでもいと寒きに、火など 急ぎおこして、炭持てわたるもいとつきづきし。昼にな りて、ぬるくゆるびもていけば、火桶の火も白き灰がち になりてわろ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学一、日本文学的概念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

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

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

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

二、历史时期划分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1、上古日本文学上古日本文学兴于八世纪,日本直到中国的汉字传入之后才开始有书写系统,但在最早汉字尚未能适用于书写日语时,中国文言文仍是唯一的文学形式。

直到后来才发展出能够用于表记日语的万叶假名(万叶仮名) ,纯日本文学粹假借一套指定汉字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

在日本奈良时代所创作的作品包括712年的《古事记》(为神话与史实参半的史书)、720年的《日本书纪》(以编年体写成,为日本流传至今最早的正史)和759年的《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假名即是以此书命名)等。

此时在文学创作上所使用的日文,无论在语法和音韵等方面皆与后来的日文有明显的差别。

甚至同时各地已经出现明显方言上的差异。

2、古典日本文学古典日本文学兴于九世纪至十二世纪,古典日本文学的经典名著《源氏物语》。

古典日本文学与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时被誉为“日本艺术与文学的黄金时期”。

女性文学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语》被视为当时最杰出的经典名著,该书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

此外同时代重要的文学作品尚有905年的《古今和歌集》(为一部和歌总集)以及990年代由另一位女性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散文集,描述对生活、感情与贵族生活等的观察与感想)。

伊吕波(いろは)是一首排列日文假名的全字母句(“いろは”是该诗歌的首三个音),同样创作于平安时代前期。

相较于同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的诗歌黄金时期,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杰出的诗人,诗歌大都是宫中朝臣或女性所创作,而贵族气息则反映在诗歌的端庄、老练,并注重修辞表达情感上。

3、中古日本文学中古日本文学兴于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近代日本文学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文学(1868年-1945年)近现代文学三、日本文学形式散文物语 - 拟古物语 - 军记物语 - 歌物语 - 历史物语 - 说话物语小说 - 私小说 - 剧本戯曲 - 能 - 歌舞伎 - 文楽(人形净琉璃)随笔日记纪行传记自传 - 往生传文艺评论日本汉文韵文诗 - 自由诗 - 定型诗 - 散文诗和歌 - 短歌 - 长歌 - 旋头歌 - 佛足石歌连歌 - 俳谐连歌 - 狂歌 - 俳谐(连句)俳句 - 定型 - 自由律川柳 - 狂句短歌(近代短歌)歌谣 - 记纪歌谣 - 今様 - 小呗汉诗四、文学家与经典作品1、上古日本文学《万叶集》中古日本文学清少纳言及其著作《枕草子》紫式部及其著作《源氏物语》平家物语》 (1371)2、近代日本文学井原西鹤 (1642 - 1693) 松尾芭蕉 (1644 - 1694) 近松门左卫门 (1653 - 1725) 上田秋成 (1734 - 1809) 山东京传 (1761 - 1816) 十返舎一九 (1765 - 1831)曲亭马琴 (1767 - 1848)3、现代日本文学森鸥外 (1862 - 1922)尾崎红叶 (1867 - 1903) 夏目漱石 (1867 - 1916) 泉镜花(1873 - 1939) 志贺直哉 (1883 - 1971) 石川啄木 (1886 - 1912) 谷崎润一郎 (1886 - 1965)芥川龙之介 (1892 - 1927) 吉川英治 (1892 - 1962)金子光晴 (1895 - 1975)宫泽贤治 (1896 - 1933) 壶井繁治 (1897 - 1975)黑岛传治 (1898 - 1943) 石川淳 (1899 - 1987)川端康成 (1899 - 1972) 宫本百合子 (1899 - 1951) 壶井栄 (1899 - 1967)小熊秀雄 (1901 - 1940) 小林多喜二 (1903 - 1933) 石川达三 (1905-1985)太宰治 (1909 - 1948) 远藤周作 (1923 - 1996) 安部公房 (1924 - 1993) 三岛由纪夫 (1925 - 1970) 井上ひさし (1933 -) 渡边淳一(1933-)大江健三郎 (1935 -)中上健次 (1946 - 1992)村上春树 (1949 -)村上龙 (1952 -) 东野圭吾(1958-)江户川乱步(1894-1965)岛田庄司(1948-)横沟正史(1902-1981)4、奈良时期 (8世纪)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

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后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

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

稍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5、平安时期 (8~12世纪)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

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

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条道路,《宇津保物语》开长篇物语的先河,这就为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

作者以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源氏苦乐掺半的一生及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人生无常的佛学观和以哀为极至的美学观。

除紫式部外,许多女作家的作品都于此时脱颖而出,如《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

这些日记成为日本后世文学中私小说的滥觞。

女性散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作者观察之敏锐细腻,用笔之纤柔清丽,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此期散文创作的最后收获是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和历史物语《大镜物语》。

这些物语一改王朝物语的纤弱文风,拓展了物语文学表现的范围。

6、镰仓室町时期12~16世纪,随着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贵族和歌文学走向衰落。

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虽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连歌和俳谐的兴起。

二条良基、山崎宗鉴等人确立了连歌、俳谐的文学地位。

散文方面也出现了描写新兴武士生活的军记物语和抒发隐遁者之情的僧人随笔。

军记物语中臻于成熟的经典之作是记述平、源两大武士集团兴衰始末的《平家物语》。

小说刻画了平清盛等骁勇善战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现了他们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客观上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

僧人随笔中的传世之作是鸭长明的《方丈记》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

两篇随笔各具特色,被誉为随笔文学的双璧。

该时期诞生的能与狂言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

“能”着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为主,体现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

世阿弥(1363~1443 )在能乐的表演艺术和创作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7、江户时期17~19世纪,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町人阶级(市民阶层)作为社会的主体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

适应他们的审美要求,松尾芭蕉在贞门、谈林俳谐的基础上,推出了世俗化的蕉风俳谐,井原西鹤铺写了町人的商业生活和享乐生活,丰富了浮世草子(风俗小说)的创作内容。

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木偶戏)更广泛地表现了社会下层人物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

这种以俗为美的美学追求,导致轻文学(戏作文学)的产生,给后世文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8、明治时期1868~1911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

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

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

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

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的赞许。

卓立于这一运动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猫》以嬉笑怒骂的讽刺给予近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有力抨击。

9、大正时期1912~1925年,近代文学进入末期,以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为首的白桦派作家和以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等,为文坛主流。

芥川的小说以怀疑主义对“人性的自私”等社会现实进行考察,悲观的结论导致其自杀,也意味着大正文学发展的终结。

昭和时期(1926~1988) 及其后日本现代文学开始形成并得以发展。

初期文坛的主流是无产阶级文学。

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成立,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成熟。

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说《蟹工船》和《没有太阳的街》是典范之作。

与革命文学并立的是新感觉派作家,其代表横光利一(1898~1947)和川端康成等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在那时,推理小说也开始了蓬勃发展,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岛田庄司等作家的作品开始横空出世,乃至到如今日本成为一个超级推理大国。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许多作家被征集从军,文坛冷寂不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学流派竞生,作家辈出。

进步作家宫本百合子(1899~1951)的小说《知风草》、《播州平野》(1946~1947)和德永直的长篇小说《静静的群山》,以及老作家志贺直哉的《灰色的月亮》、井伏鳟二的《遥拜队长》等优秀作品,都获得好评。

战前即已成名的川端康成以《雪国》、《千羽鹤》和《古都》3 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战后新作家中,野间宏的《真空地带》、井上靖的《天平之甍》、水上勉(1919~)的《越前竹偶》、松本清张的《日本的黑雾》、司马辽太郎(1923~1996)的《龙马奔走》等作品有较大影响。

60年代中期,文学发展进入新时期。

除一些严肃作家写出许多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外,小松左京(1931 ~)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及一些破案推理小说等也颇有读者。

70年代,内向文学的代表作家阿部昭(1924~)等人的作品,及描写当代商潮的经济小说等,都对文坛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城山三郎、高杉良、安土敏等一批作家活跃在 80 年代,他们的创作把日本经济小说提到一个新高度。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大江健三郎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实主义文学重新受到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