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的误用与辨析

合集下载

例析关联词误用的六种类型

例析关联词误用的六种类型

例析关联词误用的六种类型作者:张文霞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文》2014年第04期病句是高考中一个高频考点,解答病句题时,我们要高度关注含有关联词的句子,这些句子的语病往往是因为关联词使用的不当。

总结近几年高考实践,我们发现关联词有如下六种误用类型:一、递进不当。

递进不当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句子本身没有递进关系,但用了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另一种情形是,表递进关系的两个句子前后位置错位,表示递进一层意思的句子放在了前面,这种误用情形十分常见。

【例1】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此句句子间并没有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应用不当,应去掉。

【例2】他不仅能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

此句根据句意,应为先掌握理论,后指导实践,表递进意思的句子是“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此句应该作为第二分句,放在后面,所以此句需改为“他不仅能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还能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例3】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2012年湖北卷)“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二、强加转折。

句子本身没有转折之意,却用了表示转折意思的关联词,这就是强加转折。

【例4】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2008年广东卷)“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超出预料,在文中起转折作用,不合语境,应改为表因果关系的“因而”,该句即属于强加转折。

三、强加因果。

前后分句本身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但是却用了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给二者强行加上因果关系,这就属于强加因果。

词表(二) 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词表(二) 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词表(二) 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1.“不单是……而是……”“这已经不单是有趣的故事了,而是真实的血淋淋的搏斗了。

”这一句子中的“不单是”是“不只是”“不仅是”“不光是”的意思,“不单是”常常和“还是”“而且是”搭配,表示递进关系,而“而是”一般和“不是”搭配,组合成“不是……而是……”结构,表示选择关系,否定前者,选择后者,因此“不单是”和“而是”分别属于不同关系的关联词组,不能混用。

又如:“在内蒙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这里说“昭君不是人物”“昭君墓不是坟墓”显然是错误的,作者的意思是“昭君不仅是一个人物”“昭君墓不单是一个坟墓”,因此应该把“不是……而是……”改成“不单/仅/只是……而且是……”。

2.“不仅”“不仅”常常和“而且”“并且”“还”等搭配,构成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组,一般来说“不仅”要用于前一分句,且后一分句必须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相配合,不能单独使用。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不仅”属于误用:“这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不仅为全国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模板。

”这里,“不仅”只用于一个分句中,后面没有表示递进的分句承接,因此是误用,应该在后面加上一个表示递进意义的分句。

3.“凡是……不少……”“凡是”强调主语的总括性,强调主语范围内的“所有”性,常常与“都…‘总”等搭配组成关联词组,而“不少”强调的是大多数,很多,但不是所有,所以“不少”和“凡是”在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构成搭配,属于误用。

如:“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这一句子中应该删掉“凡是”,保留“不少”,因为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缺乏“客观物质条件”。

4.“非但……却……”“非但”一般和“而且”“反而”搭配,表示的是递进关系,而“却”表示的是转折关系,一般不能和“非但”连用。

关联词用法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

关联词用法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

关联词用法错误是病句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关联词使用不当就会出现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现象,甚至会造成病句。

关联词的主要作用是把句子的各部分联系起来,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以下是四种常见的关联词用法错误:
1. 错用关联词语:在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非常灵活,如果错用或滥用,就容易造成病句。

例如:“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个句子中,“以及”应改为“等”。

2. 配搭不当:有些关联词语是必须搭配使用的,如果随意改换,就会违背语言的习惯,造成病句。

例如:“既然你认识到自己错了,为什么还不改正?”这个句子中,“既然”和“为什么”应互换位置。

3. 分句残缺:在一些复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缺少一个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就造成了分句残缺的现象。

例如:“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这个句子中应在“建立”前面加上“完成”,因为“建立”的主语是并列词组,而它前边的词组只包含一个动词“完成”,这就造成分句残缺的错误。

4. 两面对一面:在一个句子中,如果出现两个意思相对或
相反的词语,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时,就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来看待。

但是有些同学却把它分开来理解,从而造成语病。

例如:“能否考上大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个句子中应去掉“否”字或者把“能”改成“不能”。

关联词使用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

关联词使用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关联词使用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一、搭配不当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和”应改为“还是”)2、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应改为“尽管”)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是必要的。

(应改为“进而”)4、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了观众的称赞。

(“从,,到”应改为“是,,还是”)4、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报道。

关联词的误用与辨析

关联词的误用与辨析

关联词的误用与辨析1.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1.1 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1.2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2.注意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

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

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

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3.常见关联词1.因为……所以、2.不但……而且、3.与其……不如、4.宁可……也不、5.宁可……也、6.之所以……是因为、7.如果……就、8.只要……就、9.既然……就、10.即使……也、11.无论……都、12.不管……都、13.不仅……还、14.不仅……而且、15.不但……还、16.虽然……但是、17.不是……而是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

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4.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

”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

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4.1 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4.2 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4.3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关联词使用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

关联词使用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

关联词使用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关联词使用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一、搭配不当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和”应改为“还是”)2、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应改为“尽管”)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应改为“进而”)4、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了观众的称赞。

(“从……到”应改为“是……还是”)5、不管气候条件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应为“尽管”。

)6、大家走得很快,但不一会儿就赶到了目的地。

(“但”改为“所以”。

)7、只要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有些关联词必须配套使用。

如,“只有……才……”就不能用作“只有……就……”。

)8、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两个分句间是折关系,不是条件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9、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10、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该句中“反而”用错了,应为“从而”。

因为前讲原因,后讲结果。

)11、为革命流血尚且不怕,况且淌点儿汗?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况且要到大庭广众之中。

(尚且/何况都/何况是表递进关系的固定搭配,“况且”全部改为“何况”。

用反问语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的句子,一定要用“何况”,不能用“况且”。

如:干旱即使在汛期也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是世界难题,何况现在是风干物燥降雨少的枯水季节呢?)1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何况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何况”应改为“况且”,表示对前文陈述的两个理由的进一层说明,用于陈述句中。

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词表(二)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凡是......不少......""凡是"强调主语的总括性,强调主语所涉及的范围内的"所有"性,常常与"都""总"等搭配组成关联词组,而"不少"强调的是大多数,很多,但不是所有,所以"不少"和"凡是"在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构成搭配,属于误用。

如:"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这一句子中应该删掉"凡是",保留"不少",因为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缺乏"客观物质条件"的。

*"虽然......但是......"和"即使......也......""虽然......但是......"和"即使......也......"表示的都是让步关系,但是"虽然......但是......"侧重让步和转折,"虽然"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只能是已然性的事实,而不能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即使"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则多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侧重假设和让步。

因此,把"虽然......但是......"用于对假设事实的让步,则是误用。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如:"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绝对不能骄傲,何况我们的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呢?"这里因为实际上"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可见"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不是已然的事实,而只是一种假设,因此不能用"虽然"引出,而要用表示假设的"即使",后面也相应地换为"也",构成"即使......也......"结构,表示假设让步。

关联词语使用常见错误

关联词语使用常见错误

关联词语使用常见错误关联词语是复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和语法关系,使语意表达得严密而有条理,因此组织复句时要十分重视关联词语的运用。

下面是复句中关联词语运用的常见毛病。

一、关联词语残缺在复句中,如缺少了必要的关联词,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就表达不清,句子的语气就不顺畅。

例如:(1)只要想想先烈的英勇献身的事迹,我们面前的困难不在话下。

(2)虽然我们的工作还赶不上先进单位,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干出好成绩来。

(3)一个人犯错误有时是难免的,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不要明知故犯。

例(1)的第二分句“不”字前应添上“就”,与第一分句中的“只要”相呼应,构成条件关系。

例(2)的第二分句头上应添上“但(是)”,与第一分句中的“虽然”相呼应,构成转折关系。

例(3)是个二重复句,第一与第二、三分句为第一层,是转折关系,第二与第三分句为第二层,是递进关系,因此须在第二分句头上添上“但是”,第三分句头上添上“更”。

二、关联词语误用所谓误用,是指本来应该用关联词语甲的,却用了乙,结果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

例如:(4)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首先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然后要有科学分析的头脑,发扬巧干精神。

(5)你们连队刚入伍不到一年的新战士枪法就那么准,况且你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6)你是三好生,何况又是语文科代表,这份语文试卷一定不成问题吧。

例(4)的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一先一后的承接关系,因此应该改为“既……又……”。

如果要强调第二、第三分句的内容,则也可以改为“不但……而且……”,构成递进关系。

例(5)(6)中的“况且”和“何况”应对调。

这两个连词都能表示递进关系,但具体用法是有区别的:(1)“何况”,是通过对比更加逼进一层,表示甲这样,乙更是这样;或者甲都不能如此,乙当然就更不能如此。

“况且”,只是在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新的理由,相当于口语中的“再说”。

(2)用“况且”的分句大都是陈述语气,用“何况”的分句大都是反问语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词的误用与辨析
1.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1 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1.2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2.注意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

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

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

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
3.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
2.不但……而且、
3.与其……不如、
4.宁可……也不、
5.宁可……也、
6.之所以……是因为、
7.如果……就、
8.只要……就、
9.既然……就、10.即使……也、
11.无论……都、12.不管……都、13.不仅……还、14.不仅……而且、15.不但……还、16.虽然……但是、17.不是……而是?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

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

”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

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4.1 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
4.2 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
4.3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
5.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例如:?
5.1 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
5.2 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
5.3 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

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
6.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6.1 虽然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
6.2 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

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
7.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

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

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

例如:?
7.1 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
7.2 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

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

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

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
8.不要滥用关联词?
8.1 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
8.2 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收稿日期:2011-0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