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燃气燃烧器理论PPT课件

燃气燃烧器理论PPT课件
作符合工艺、技术和经济的要求。
技术要求
燃 满足加热所需热量或燃烧温度——具有一定热负荷;
烧 具一定火焰特性(着火浓度、温度,燃烧速度),火焰稳定 好 燃烧效率高——燃烧完全
方便 燃烧器配备必要的自动调节、自动安全装置——自控
安全 环保
烟气毒素少——安全、环保
省地 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成本低。
省钱
.
2
分类
按一次空气分:扩散式、大气式、完全预混式 按空气供给方法分:引射式、鼓风式、自然引
风式 按燃气压力分:低压、高(中)压 按火焰形状分:直焰、平焰、可调焰 按火道处烟气出口速度分:低速(<50m/s)、
高速(200~300m/s)、
.
3
2.2 扩散式燃烧器
定义:按照扩散式燃烧方法设计的燃烧器
.
7
2.2.2 鼓风扩散式燃烧器
工作原理
燃气燃烧所需全部空气均由鼓风机一次供给,但燃烧 前燃气与空气并不顶混——燃烧过程属扩散燃烧。
结构形式
选择原因:为了强化燃烧过程和缩短火焰长度,常采 用各种措施来加速燃气与空气的混合。
具体形式:套管式、旋流式、平流式等。
.
8
套管式燃烧器
结构:由大管和小管相套而成。 工作原理:燃气和空气在火道或燃烧室内边混合边燃烧 特点:
可调喷嘴:结构复杂,阻力较大,引射空气的性能 较差,但能适应燃气性质的变化。
.
18
喷嘴孔径与燃具热负荷的关系
.
19
.
20
.
21
调风装置
作用:保证燃烧器正常工作,获得预定的火 焰特性——运行时需经常调节一次空气量。
装置分类
在一次空气吸入口外面安装调风板 通过转动调风板来改变一次空气吸入口的有效流通 截面,从而调节一次空气的吸入量——广泛应用。 在引射器混合管内安装调节螺丝或弯曲钢条 借助螺丝或钢条的上下运动来改变燃气射流的能量 损失,从而调节一次空气吸入量。

燃烧动力学PPT课件

燃烧动力学PPT课件
12
一般地说,反应物的物理性质(k0)对反应速度的影 响非常有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它涉及到分子碰撞 理论, 我在这里不多讲了。
而活化能E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十分显著,活化能 愈小,活化分子数越多,k值越大,则反应速度就 越大。 ➢什么是活化分子?能发生反应的高能量分子。 ➢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比普通分子
3
一般地说,表示化学反应速度的大小,主要是用浓 度的变化(反应物浓度减少或生成物浓度增加)来 表示。 根据不同的浓度单位,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用摩尔浓度单位:kmol/m3 .s
Vm=±dCi/dt 用分子浓度单位: 1/m3 .s
Vm=±dNi/dt Ni──单位容积中某物质的分子数 用质量浓度单位: kg/m3 .s
负荷qv可以表示燃烧速度的大小,qv(KJ/m3.s)是在单
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烧掉些燃料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这是燃烧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下面简单介绍 一下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5
二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1)浓度影响: 浓度增大,分子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质量作用定律: Vm=k·Cin n──反应级数,根据实验测定,它能直接反映出Vm与C 的具体关系,而且对进一步研究反应机理也有用处。 具体测定方法属于《物理化学》的内容。 k──反应常数 , 由实验测出:它反映了燃料燃烧能力 的大小,如k(炔) > k(烯) > k(烷) 炔烃燃烧能力最大,烯烃次之,烷烃最弱。
化学动力学在燃烧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 其是燃烧反应速度已成为衡量燃烧过程特性的一个 主要参数,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我仅 在这里粗略地介绍一个与燃烧现象有关的一些概念 和知识。其它内容主要靠自学。
2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度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
1、强制点火温度比自 动着火点温度要高。 2、点火成功时,灼热 固体颗粒表面的温度梯 度dT/dx>=0。
Q1 f A W H
Q2 A (Tf T0 )
Q1 Q2
f
f
(Tf T0 ) WH
1 2
二、热球或热棒点火
点燃条件:
4πr 2HW 4πr 2 即 Tw T0 Tw T0
不同情况讨论: ① 0, 即f g
这时有
若 , 则 e 0 fW 0 W const.

dCa =0,C a 0 W0 Ca W0 ② 0, 则 d 这时有 W fW 0
③ 0,即f g fW0 fW0 i 这时有 W (e 1) W e
一、支链着火 一、支链反应速度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压力下限与可燃混合物的组成(惰性气体、杂质)及 容器形状有关,与温度关系不大; 压力上限对惰性气体、杂质敏感,与温度关系很大, 与容器形状无关。
二、支链着火机理
假设:反应在等温下进行。 活化中心的产生速度:
dCa dC f g W0 fC a gC a 令 a W0 C a d d
式中,Ca,活化中心的浓度;W0,分子活化产生活 化中心的速度;f,由支链反应使活化中心增加的速度 系数;g,活化中心销毁的速度系数。
当 0时, Ca 0, 解 得 Ca W0

(e 1)
反应物生成的速度 链 反 应 的 速 度 , 故 W fC a
fW0 (e 1)
P

1 2
rmin
3R 2T02 E a ck c P 2 y 2 e RTm 0 P

《燃气燃烧第八章》PPT课件

《燃气燃烧第八章》PPT课件


二 燃烧器的头部
• 1 燃烧器头部的形式
• 燃烧器头部的作用是将燃气一空气混合物均匀 地分布到各火孔上,并进行稳定和完全燃烧。为此 要求头部各点混合气体的压力相等,要求二次空气 能均匀地畅通到每个火孔上。此外,头部容积不宜 过大,否则灭火噪声很大。根据用途不同,大气式 燃烧器头部可做成多火孔头部和单火孔头部两种。
完全预混式燃烧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完全预混式燃烧器由混合装置及头部两部分 组成。
根据燃烧器头部结构的不同,完全预混式 然烧器可为分三种: 1. 有火道头部结构; 2. 无火道头部结构; 3. 用金属网或陶瓷板稳焰器做成的头部结构。
• 图8-7 板式完全预混燃烧器 • 1—引射器;2—钢管;3—气流分配室;4—
计算:

F"=(55000~75000)Q
• 式中 F"—二次空气口的截面积,mm2。

• 7、火焰高度计算
• 火焰内锥与冷表面接触时,由于焰面温度突然
下降,燃烧反应中断,便会形成不完全燃烧,烟气 中将出现烟炱和一氧化碳。这对于民用燃具是不允
许的。在设计燃烧器头部时,计算火焰高度是很重
要的。
• 内焰高度

• 式中 F1—燃烧器参数。

h—引射器出口的静压力,Pa;

F—无因次面积,为喉部面积Ft和喷嘴出口面积Fj
的比,即F=Ft/Fj,它是引射器计算的基本参数;

μ—质量引射系数,μ=ma/mg为燃气与引射空气的
质量流量之比;

μs—容积引射系数,s为燃气相对密度,μs=La/Lg,
La、Lg分别为空气与燃气的耗量;
• 民用燃具大多数便用多火孔头部。如图7-10所 示为铸铁锅炉上使用的典型大气式燃烧器。

燃气工程燃气燃烧基本理论PPT课件

燃气工程燃气燃烧基本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燃气的燃烧计算
一、燃烧及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 二、燃气热值的确定 三、燃烧所需空气量 四、完全燃烧产物的计算
第1页/共161页
一、燃烧及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
• 对于气体燃料来说,燃烧是指气体中的可燃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剧烈的氧化作用,并产生大量的热 和光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 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是进行燃烧计算的依据。它可以表示出燃烧反应前后,燃气中的各种可燃物质与其燃 烧产物之间的量值比例关系。
第40页/共161页
例题8-1
第41页/共161页
第二节 燃气燃烧过程
一、燃气燃烧反应机理 二、燃气的着火与点火 三、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四、燃烧过程的强化
第42页/共161页
一、燃气燃烧反应机理
• 古典化学动力学是从分子的观点出发.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研 究化学反应的。物质能量在分子间的分布总是不均匀的,总存 在一些不稳定的分子。参与反应的物质中的这些不稳定分子在 碰撞过程中不断率先变成化学上很活跃的质点——活化中心, 这些活化中心大多是不稳定的自由原子和游离基。活化中心与 稳定分子相互作用的活化能是不大的,从而使化学反应避开了 高能的障碍。因此,通过活化中心来进行反应,比原来的反应 物直接反应容易得多。
剩空气。 • 过剩空气的存在增加了燃气分子与空气分子接触的机会,也增加了其相互作用的机会,从而促使其燃烧完
全。
第10页/共161页
过剩空气系数
• 实际供给的空气量V与形论空气需要量V0之比称为过剩空气系数α,即
•通常α>1。实际中,α的取值取决于所采用的燃烧方法及燃烧设备的运行状况。 在工业设备中, α一般控制在1.05~1.20;在民用燃具中,α一般控制在1.3~1.8。
第12页/共161页

2.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

2.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

通过活化中心与稳定分子的反应,又会不断形成新的中 间活性产物,就象链锁一样,一环扣一环地相继发展, 使反应一直继续下去,直到反应物消耗殆尽或通过外加 因素使链环中断。 燃烧反应过程中,每一链环都有两个或更多个活化中心 可以引出新链环,链形分枝,使反应速度急剧增长,这 种链反应称为支链反应。 一旦着火,燃烧反应即具有不断分枝、自动加速的特性。
燃烧反应的过程都很复杂,人们只对最简单的氢和氧的 反应机理较为清楚。
2 H 2 + O2 = 2 H 2 O
按照分子热活化理论,要使三个稳定的分子同时碰撞并 发生反应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实验表明,在氢和氧的混合气体中,存在一些不稳定的 分子,它们在碰撞过程中不断变成化学上很活跃的自由 原子和游离基—活化中心(H、O、OH 基) 。通过活化中心 进行反应,比原来的反应物直接反应容易很多。
除了在一定条件下会自发进行的自燃着火外,在实际工 程中更广泛采用的是用强制点火的方法引燃可燃气体混 合物。常见的点火源有电火花、小火焰及电热线圈等。 若要点火能够成功, 首先应使局部的可燃气体着火燃烧, 形成初始的火焰中心,然后还要保证初始火焰中心能向 其它未燃区传播开去。 下面以电火花点火为例说明点火成功所必需的条件。
最初的活化中心可能是按下列方式得到的:
H 2 + O2 → 2OH
(1-25) (1-26) (1-27)
H2 + M → H + H + M
O2 + O2 → O3 + O
式中
M
—与不稳定分子碰撞的任一稳定分子。
活化中心与稳定分子相互作用的活化能是不大的, 故在系统 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H + O2 → O + OH

《燃气燃烧第十章》PPT课件

《燃气燃烧第十章》PPT课件


rin—燃气中N2和CO2的容积成分;

r(O2)—燃气中氧的容积成分。
• 用s燃气去置换a燃气时,把用以上公式计算的结 果,与表10-2比较,只有当IL、IF、IY三个指数同 时符合所规定的范围时,才能置换。

四、 德尔布判定法
• 大量试验表明,当不同燃气在同一燃烧器上燃烧时,离 焰、回火和CO三条曲线主要取决于与内焰高度有关的因素, 而黄焰曲线则与内焰高度无关。因此可以用一个参数来表示 离焰、回火和CO互换特性,而用另一个参数来表示黄焰互 换特性。

• • 美国燃气协会(A.G.A)对热值大于32000kJ/m3的燃气
的互换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用各种试验燃烧器试验燃烧性 能,得出离焰、回火、黄焰三个互换指数来判别互换后火 焰的稳定性。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些互换指数对热值低 于32000kJ/m3的燃气也有一定的适用性。
L
式中 Ka、Ks—基准气和置换气的离焰极限常数,可 由各单一气体的离焰常数F(见表10-1)按加和性求 得。
• 3、黄焰互换指数IY
• 后称为该燃热黄气负焰互荷互换下换后的指某黄数热I焰负Y:极荷限下一的次一空次气空系气系数а数sаy′S′之与比互,换
– 式中 аay′、аsy′—基准气和置换气的黄焰极限一次空 气系数;

Ti—各单一气体为消除黄焰而需的最小空气量,见表
10-1;

V0—燃气的理论空气需要量;

第二节 燃气互换性的判定
• 燃气互换问题的提出是与燃气事业的发展相联系的。随着气 源种类的进一步增多,燃气组分更为复杂,各国相继系统地开 展了对燃气互换性的研究,根据燃气燃烧特性来确定互换性判 定指数。两种燃气是否可以互换,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手 段来确定。燃气互换性试验一般都在特制的控制燃烧器上进行。

燃气燃烧与应用PPT课件

燃气燃烧与应用PPT课件

丙烷的低热值:
H l2 2 0 2 4 .3 5 6 4 2 2 1 491468K J/N m 3
燃气热值的计算
• 例题2 乙烯的低热值为59482KJ/Nm3,8mol乙烯完
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_7_5_8_5_6____KJ。
• 例题3 CO的低热值为12644KJ/Nm3,要获得151728KJ
__1_8___ mol,CO2 __1_5___ mol。 • 某混合燃气中含有C2H2、C3H6、C3H8、C4H10各
5mol,该气体完全燃烧需O2 _9_2_._5_ mol,生成 H26O5 ______ mol,C6O02 ______ mol。
燃气热值的计算
• 热值:1Nm3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 单位:千焦每标准立方米,KJ/Nm3(或KJ/Kg) • 高热值(Hh):1Nm3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
燃气的热值
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表示各种单一可燃气体 燃烧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反应前后物质 间的体积和重量的比例关系。
C H 4 + 2 O 2 = C O 2 + 2 H 2 O + Δ H
物质的量比:1 : 2 : 1 : 2
与化学方程式相同吗?
其他常见的单一可燃气体与氧完全燃烧的反 应计量式列于附录2。
CmHn的燃烧反应通式 C m H n (m n 4 )O 2 m C O 2 + n 2 H 2 O H
例题:请写出C7H16、C10H22的燃烧反应方程式。 C7H16:m=7,n=16
C 7 H 1 6 1 1 O 2 7 C O 2 8 H 2 O
C10H22:m=10,n=22
• 例题1
由乙烷和丙烷的热效应计算各自的近似热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上限对惰性气体、杂质敏感,与温度关系很大, 与容器形状无关。
学习交流PPT
11
二、支链着火机理
假设:反应在等温下进行。 活化中心的产生速度:
d d C a W 0 fa C ga C 令 f g d d C a W 0C a
式中,Ca,活化中心的浓度;W0,分子活化产生活 化中心的速度;f,由支链反应使活化中心增加的速度
Ea
k k0e RT
该方程是一经验公式。也可以从气体反应动力学推 导而来。
设气体的总分子数为N0,则其能量分布关系式为
dN dE
2πN0(RT)2 3eR E TE1 2
式中:E,分子动能,J/mol。设μ摩尔质量,则
E 1 v 2
2
学习交流PPT
4
活化能Ea:分子活化而发生化学反应具有的最小能量。
14
二、热力着火
1、热力着火机理
设容器体积V,壁面面积F,壁面温度T0,反应物的
温度T,反应物的浓度CA、CB,那么 单位时间内容器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为
Q1WHk V 0eR ET aCA aCB bHV
令 A k 0 C A aC B bH, VQ 则 1AR E T e a
单位时间内混合物通过容器向外的散热为
能量超过Ea的分子数Na(活化分子数)为
N aE ad d N E d E E a 2 πN 0(R T )2 3eR E TE 1 2d E
令 RT,E
不 断 进 行 分 步 一积 迅分 速得 收到 敛 的 留级 第数 一, 项保 的 结 果 为
Ea
Na N0e RT
E a
W W 0eR T
情况二:温度不变情况下,改变容器的体积为V2,对应
的压力为pW 2,2 则反(d dC 应)速2度k为C 2nk(V N 2)n
W 1 (V 2)n p V c o. nW s1 t (p 1)n W p n
W 2 V 1
W 2 p 2
学习交流PPT
3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Arrhenius 方程:
1) Cl2+M→ 2Cl+M
链的开始
2) Cl+H2→ HCl+H
3) H+Cl2→ HCl+Cl
链的传递
……
4) 2Cl+M→Cl2+M
链的终止
学习交流PPT
8
支链反应举例:2H2+O2=2H2O
链的开始:最初的活化中心可能按下列方式得到
H2+O2→ 2OH H2+M→ 2H+M O2+O2→ O3+O 链的传递:
② 生成的热量等于散失的热量。
2、不稳定的氧化反应
① 活化中心浓度增加的数量大于其销毁的数量;
② 生成的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
由稳定的氧化反应转变为不稳定的氧化反应而引起
燃烧的一瞬间,称为着火。根据起因不同分为支链着火
和热力着火。
学习交流PPT
10
一、支链着火 一、支链反应速度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压力下限与可燃混合物的组成(惰性气体、杂质)及 容器形状有关,与温度关系不大;
系数;g,活化中心销毁的速度系数。
当 0时 ,C a0, 解C 得 aW 0(e1) 反 应 物 生 链 成 反 的 应 速 的 W 度 速 fC a度 f, W 0(e故 1)
学习交流PPT
12
不同情况讨论:
① 0,f即 g 若 , 则 e 0 这 时 有WfW 0co.nst
② 这 0, 时d d 则 C 有 a W W 0 f = W 00 , Ca 0 CaW 0
W 0k0C n
W0,假定所有分子碰撞均有效时的反应速度。
学习交流PPT
5
附:活化能Ea的实验测试
W W 0eR E T a ln W ln W 0E R aT 1
作图lnW-1/T,得到一条直线,用最小二乘法求 出直线的斜率,进而求得活化能Ea。
R8.31J4/4 m Kol
学习交流PPT
6
第二节 燃气燃烧反应的机理——链反应
使反应不断进行下去。
3) 链的终止:某一活化中心一旦变为一般分子,
则由原始传递学习物交流引PP发T 的这条链就被中断。
7
链反支 应 直链 链反 反应 应: :某 每有 产 个 个两 生 链 链个 一 环 环或 个 中 只多 新个 的。 活 活化 化中 中心 心
可以引出新的应 链环的反
直链反应举例:H2+Cl2=2HCl
链反应:由大量反复循环的连串反应组成。
链反应特性:一旦被引发,就会相继发生系列基元
反应,直至反应物消耗殆尽或通过外加
因素使链环中断为止。
链反应由三个步骤组成:
1) 链的开始(或链的引发):产生自由原子或
自由基(称为活化中心)。
2) 链的传递:活化中心与一般分子反应,在生成
产物的同时,能再生新的活化中心,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aA bBgG h H
WddC kCA aCBb
n=a+b称为该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一般由实验确定,简
单反应的级数常常与反应分子数相同。
学习交流PPT
2
二、压力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情况一:有Nmol气体充满体积为V1的容器,压力为p1, 则反应速度为
W 1(d dC )1kC 1nk(V N 1)n
Q 2F (T T 0 ) B (T T 0 )
学习交流PPT

0 , f 即 g 这时有 W fW 0(e 1 ) i W fW 0e
学习交流PPT
13
说明:
1、支链反应着火前存在 感应期,感应期的长短取 决于初始的活化中心浓度。
2、压力决定W0和
P,W0 。
PP下 限时 ,0。且 P,。
P下 限 P P上 限时 , 0。
P P上 限,0。
学习交流PPT
第二章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燃气燃烧反应的机理 第三节 燃气的着火 第四节 燃气的点火
学习交流PPT
1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化学反应速度的表征
化学反应速度: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消 耗的摩尔数来衡量。
W dC
d
二、影响化学反速度的因素——浓度、压力和温度
链的终止:
H+O2→ O+OH
2H+M→ H2+M
O+H2→ H+OH OH&#→ H2O+M
课本上还给出了CO和CH4的燃烧机理。
燃气燃烧反应都是支链反应。
学习交流PPT
9
第三节 燃气的着火
任何可燃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接触,都要发生氧 化反应。
1、稳定的氧化反应
① 活化中心浓度增加的数量正好补偿其销毁的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