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金融市场监管.ppt
合集下载
金融监管

银行的监管 二、对证券业的监管 三、对保险业的监管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
金融监管从对象上看,主要是对商业银 行、对证券业、对保险业的监管。 具体监管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市场 准入监管、日常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 管。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
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二、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形式 1、双边的谅解备忘录; 2、多边论坛; 3、以统一的监管标准为基础的协调; 4、统一监管。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三、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组织 根据协调能力,现有的国际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组 织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成员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监管组织, 包括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国际 保险官联合会等。这类组织主要通过没有法律约 束力的“君子协定”来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以 及国际性监管标准的推广。 另一类是以国际法或区域法为基础的监管组织。 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组织等。 在国际监管组织中,巴塞尔委员会影响突出。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二)金融业的特殊性 1、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 2、金融业的内在风险; 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其面临风险的客观必然性; 金融业经营的高负债性; 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极大破坏性 3、金融业的公共性 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对社会公众产生影 响,因此,保护投资者利益,对整个金融体系的 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 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
1、依法管理原则;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
金融监管从对象上看,主要是对商业银 行、对证券业、对保险业的监管。 具体监管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市场 准入监管、日常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 管。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
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二、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形式 1、双边的谅解备忘录; 2、多边论坛; 3、以统一的监管标准为基础的协调; 4、统一监管。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三、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组织 根据协调能力,现有的国际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组 织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成员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监管组织, 包括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国际 保险官联合会等。这类组织主要通过没有法律约 束力的“君子协定”来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以 及国际性监管标准的推广。 另一类是以国际法或区域法为基础的监管组织。 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组织等。 在国际监管组织中,巴塞尔委员会影响突出。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二)金融业的特殊性 1、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 2、金融业的内在风险; 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其面临风险的客观必然性; 金融业经营的高负债性; 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极大破坏性 3、金融业的公共性 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对社会公众产生影 响,因此,保护投资者利益,对整个金融体系的 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 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
1、依法管理原则;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第十章国际金融市场

10.3 欧洲货币市场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 ★欧洲货币市场是世界各地离岸金融市场的总体 ★欧洲货币(Euro-currency)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Off-
shore Currency),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 各种货币的总称。 ★欧洲银行:是指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的一种或另几种货币 存款业务的银行。
(二)国际债券的发行与流通
1、发行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发行人、担保人、牵头人、承销 商、法律顾问等。
2、国际债券资信评级:目前美国主要的评级公司是标准普尔 公司(S&P)、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菲奇公司(Fitch)、 达夫公司(D&P)和麦卡锡公司(M&M)。
3、国际债券的流通方式:场外交易为主要方式。 两大清算系统:欧洲清算系统(Euro Clearing System,ECS) 和塞得尔(Cedel)
(Agent Bank)和参加行(Participant Bank)组成。 ★担保人:一般是借款人所在国的政府机构
(四)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的信贷条件
1、利息及费用负担(即直接成本) 2、利息期——起息日与利率适用的期限 3、贷款期限——贷款期、宽限期和偿付期 4、贷款的偿还 5、贷款货币的选择
1、贷款成本
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 ★前苏联——1950年
★英国——1957年,财政发债——资金供求——管制:本
国金融机构不得向非居民提供英镑贷款——结果?。
国际金融中心
西欧区
亚洲区
中美洲 和加勒 比海区
北美洲区
中东区
黄金 市 场
伦 敦
以 现 货 交 易 为 主
最 早 、 交 易 量 最 大
苏 黎 世
金融监管PPT课件

42.2
流动性比例 = 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第6页/共22页
2010年四季度末
余额
占全部贷款比例
不良贷款 其中: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 损失类贷款 不良贷款分机构 主要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
第7页/共22页
4293.0 1591.6 2042.7
第3页/共22页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1、单一监管体制 —一家监管机构对金融业实施高度集中监管 —实施机关:央行/央行附属机关;独立分设
机关 —推行国家:英联邦;意、瑞士、瑞典,等
2、多头监管体制 — 不同监管机构对不同金融机构及不同金融业 务实施监管 — 分类:监管权限在中央和地方的不同 ☺ 分权多头:联邦制国家——美国、加拿大 ☺ 集权多头:中国、日、德;法;新西兰
问题
警戒
资本状况
充实
0.23(0.04) 0.26(0.07) 0.29(0.21)
适当
0.26(0.07) 0.29(0.14) 0.30(0.28)
不足
0.29(0.14 ) 0.30(0.28 ) 0.31(0.31 )
① 关于资本状况的划分。 充实:风险加权资产资本比率为10%、 并且其一级资本比率为6%以上;适当:上述指标分别为8%、4% 以上;不足:未达到8%、4%。 ②关于健全性的判定。监管当局以各银行的CAMEL(资本、资产、 经营、收益性、流动性)为基准,将其健全度分为5个等级, 1~2为健全、3为问题、4~5为警戒。
▪ FDIC建立:减少 “存款挤兑”,以稳定金融 体系。
▪ 上世纪60年代后,其职能得以强化:参与问题 金融机构的处理;金融监管。
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课件.ppt

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课件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三、金融市场的类别 1、按融资交易期限划分为:
①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主要供应一年以
上的中长期资金,如股票与长期债券的发行与流通; ②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是一年以下的短
期资金的融通市场,如同业拆借、票据贴现、短期债 券及可转让存单的买卖。
③公开竞价方式决定交易价格。 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课件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4、场外交易市场 ①电话、电报、传真、网络……进行交易,不在证券交易所。 ②特征:
分散的无形市场。 多数采用做市商制度。 一般交易未上市证券。 监管松懈、效率不如证交所。
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课件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③无期限:股权资产、永久性债券。
筹资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成本越大、风险递增。
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课件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 永久性债券
不规定本金返还期限,可以无限期地按期取得利
息的债券。永久债券的利息一般高于浮动利息,债券 的发行人一般多为商业银行。其发行目的是为了扩充 银行的自有资金实力。
实际上这种债券以失去了一般公司债的性质,并
且具有股票的特征,因而可认为这是一种最彻底的公
司债。在美国有一种期限为数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公
司债,也可认为是一金种融变市场相和金的融工永具课久件 公司债。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4、价格和收益
① 票面价格:名义价值,计算账面注册资本
• 市场价格:市场成交价格
上证综指、深证综指。
第十章+金融监管

(一)主张多个分业监管模式的主要观点 (二)主张单一全能监管模式的主要观点
(一)主张多个分业监管模式的主要观点 • 有明确的、集中的目标和合理的监管 • 针对不同类型机构和业务进行区别监管 • 权力分散,存在权力的竞争和监督,避免
出现极端的官僚主义 • 多样化监管,可从不同方式中总结经验,
互相参考
• 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 部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实际上,许多风 险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这些风险的主要 原因有: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与方针的偏差 • 业务承办不能形成足以分散风险的规模 • 业务结构比例不协调
• 二、银行业监管的含义
• (1)从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货币稳定角度 看,银行监管是指银行监控。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 1997年,英国将金融监管职能集中于金融机 构管理局;
• 1998年,韩国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集中负 责金融金融监管;
• 1998年,日本将大藏省的金融检查和监督职 能分离出来,成立金融监督厅;
• 1998年,澳大利亚成立审慎监管局,专门负 责金融业的审慎监管。
• 1999年,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标志着全球金融分业经营时代将结束,混业经 营时代开始。
• 二、银行监管目标 • (一)银行监管目标比较
从各国和地区的银行监管目标来看,主要有三种 类型:
• 1.保护金融消费者及允许银行体系适应经济的变 化而变化,以美国为代表。
• 2.维护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从而促进国民经济 的发展,以德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
• 3. 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的有效经营, 以英国、中国香港地区为代表。
第三节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对商 业银行的监管就成为金融业监管的核心 内容之一。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及其与国 民经济各部门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对银 行业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主张多个分业监管模式的主要观点 • 有明确的、集中的目标和合理的监管 • 针对不同类型机构和业务进行区别监管 • 权力分散,存在权力的竞争和监督,避免
出现极端的官僚主义 • 多样化监管,可从不同方式中总结经验,
互相参考
• 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 部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实际上,许多风 险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这些风险的主要 原因有: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与方针的偏差 • 业务承办不能形成足以分散风险的规模 • 业务结构比例不协调
• 二、银行业监管的含义
• (1)从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货币稳定角度 看,银行监管是指银行监控。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 1997年,英国将金融监管职能集中于金融机 构管理局;
• 1998年,韩国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集中负 责金融金融监管;
• 1998年,日本将大藏省的金融检查和监督职 能分离出来,成立金融监督厅;
• 1998年,澳大利亚成立审慎监管局,专门负 责金融业的审慎监管。
• 1999年,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标志着全球金融分业经营时代将结束,混业经 营时代开始。
• 二、银行监管目标 • (一)银行监管目标比较
从各国和地区的银行监管目标来看,主要有三种 类型:
• 1.保护金融消费者及允许银行体系适应经济的变 化而变化,以美国为代表。
• 2.维护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从而促进国民经济 的发展,以德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
• 3. 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的有效经营, 以英国、中国香港地区为代表。
第三节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对商 业银行的监管就成为金融业监管的核心 内容之一。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及其与国 民经济各部门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对银 行业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十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经济法学》PPT课件)

(三)现行外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 对经常项目实行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实行一定的管制; • 对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实行监督管理;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流通; • 保税区实行有区别的外汇管理。
宏观调控职能 服务职能 监管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的一般规定
•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 • 终极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现实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法》对货币政策实行的是“有层次和主次之分的单 一目标”。 • 稳定币值是货币政策目标的第一层次,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目
二、金融调控法的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调控法的目标
•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二)金融调控法的原则
• 间接调控原则 • 计划指导原则 • 相互协调原则
三、金融调控法的体系与手段
(一)金融调控法的体系
•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为金融调控法体系的核心 • 专业性金融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的配套制度 • 外汇管理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中的重要制度
标的第二层次。
三、货币发行的基本制度
• 人民币的发行
1
• 人民币的管理
2
四、中央银行调控的保障制度
• 存款准备金制度 • 基准利率制度 • 再贴现制度 • 再贷款制度 • 公开市场操作制度 • 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制度
第三节 其他金融调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法中的调控制度
二、外汇管理法中的调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法中的调控制度
第二节 中央银行调控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调控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发行的基本制度 四、中央银行调控的保障制度
• 对经常项目实行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实行一定的管制; • 对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实行监督管理;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流通; • 保税区实行有区别的外汇管理。
宏观调控职能 服务职能 监管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的一般规定
•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 • 终极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现实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法》对货币政策实行的是“有层次和主次之分的单 一目标”。 • 稳定币值是货币政策目标的第一层次,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目
二、金融调控法的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调控法的目标
•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二)金融调控法的原则
• 间接调控原则 • 计划指导原则 • 相互协调原则
三、金融调控法的体系与手段
(一)金融调控法的体系
•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为金融调控法体系的核心 • 专业性金融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的配套制度 • 外汇管理法律制度是金融调控法体系中的重要制度
标的第二层次。
三、货币发行的基本制度
• 人民币的发行
1
• 人民币的管理
2
四、中央银行调控的保障制度
• 存款准备金制度 • 基准利率制度 • 再贴现制度 • 再贷款制度 • 公开市场操作制度 • 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制度
第三节 其他金融调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法中的调控制度
二、外汇管理法中的调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法中的调控制度
第二节 中央银行调控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调控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发行的基本制度 四、中央银行调控的保障制度
金融监管PPT.

图2 股票总市值和GDP 比较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数据库。
图3 单周参与交易的A 股账户数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数据库。
上述统计数字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中国股市的高波动性特征,对于这一问 题国内学者做了很多研究。中国股市的波动表现出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波动性远高于美国、法国和日本的股票市场,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合 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市场特征,应当从国内股票市场的制度性以及相 关基础性问题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股市高波动性问题
如果从股指变化上看,在2001—2011 年间涨少跌多,呈现出与宏观 经济运行越来越明显的背离。
图1 是从2001—2011 年的上证综指的年度变化幅度。我们定义△V 为年度市值变化,那么每个市场的年度市值变动的计算公式为:△Vt = ( Vt + Vt-1) /2 × L其中: Vt 为当年年末市值;Vt-1为上一年度年末 市值;L 为股票指数变动幅度,计算单位为%。
为什么中国股市与 经济运行相背离?
晏承明 韩杰 顾海 陈垚 李亚强
一、中国股市的回顾与特征描述
在过去的10 年里,中国股市发生的重要事件有: 颁布《基金法》; 修改 《证券法》; 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建立了中小板和创业板; 市值规模进入 全球股票市场前10 名。但是,在急速膨胀过程中股市积累的问题和矛盾 也日益突出,并开始显现出制约未来发展的迹象,这与世纪之初人们期 待的大国崛起战略中的股市表现大相径庭。
分别计算出两个市场的年度市值变动后,整个股市的年度市值变动 为:V = Vsh + Vsz
2001—2011 年之间,△V 为正的年度有4 年,市值增加幅度最大的 年度是2007 年,两市市值共增加22. 74 万亿元; △V 为负的年度有 7 年,市值损失幅度最大的年度是2008 年,两市市值共损失14. 58 万亿元。2001—2011 年的△V 加总值为21. 02 万亿元,这意味着, 如果不剔除每年股权融资对市值增加影响, 2001—2011 年的累计市 值增加为21. 02 万亿元( 详见表1) 。事实上,从市值变化的计算公 式很容易理解,这些增加的市值主要来自每年新上市流通的股份。
金融监管全PPT课件

从小的角度讲,金融监管可以保护个人和家庭的 财产安全,提供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
3
精品课件
课程内容
第一篇 金融监管基础理论 ➢ 金融监管导论 ➢ 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 ➢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第二篇 金融监管体系 ➢ 金融监管体制(监管当局、体制变迁、我国情况) ➢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内外情况) ➢ 其他监管防线(行业自律、市场约束、存款保险制度) ➢ 金融监管的外部支持(法律、会计、统计支持)
金融机构之间和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区别日益模糊,金
融国际化和国际资本流动不断扩张,与此同时,金融领
域的风险也在急剧增大。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和金融在
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显著增强,通过监管保证金融业的稳
健运行日益成为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
8
精品课件
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
联系邮箱:nktingting@
6
精品课件
第一章 金融监管导论
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的本质 金融监管的要素、历史演变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作用 金融监管的目标、原则、 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组织体系、内容体系 金融监管的方法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银行的主要监管方法 如何形成有效的金融监管方法体系
2
精品课件
学习金融监管学的意义
通过对金融监管发展历程,监管的领域和范围、 方法、手段等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增加对金融体 系发展和变化过程的理解,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 使认识更加全面。
深入理解金融监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从大的角度讲,金融监管可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发 展成果、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秩序、维护公 平正义。
7
精品课件
监管的本质
➢ 所有监管本质上都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需要政府或 其他部门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管理,金融监管也不例外。
3
精品课件
课程内容
第一篇 金融监管基础理论 ➢ 金融监管导论 ➢ 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 ➢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第二篇 金融监管体系 ➢ 金融监管体制(监管当局、体制变迁、我国情况) ➢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内外情况) ➢ 其他监管防线(行业自律、市场约束、存款保险制度) ➢ 金融监管的外部支持(法律、会计、统计支持)
金融机构之间和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区别日益模糊,金
融国际化和国际资本流动不断扩张,与此同时,金融领
域的风险也在急剧增大。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和金融在
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显著增强,通过监管保证金融业的稳
健运行日益成为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
8
精品课件
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
联系邮箱:nktingting@
6
精品课件
第一章 金融监管导论
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的本质 金融监管的要素、历史演变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作用 金融监管的目标、原则、 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组织体系、内容体系 金融监管的方法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银行的主要监管方法 如何形成有效的金融监管方法体系
2
精品课件
学习金融监管学的意义
通过对金融监管发展历程,监管的领域和范围、 方法、手段等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增加对金融体 系发展和变化过程的理解,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 使认识更加全面。
深入理解金融监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从大的角度讲,金融监管可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发 展成果、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秩序、维护公 平正义。
7
精品课件
监管的本质
➢ 所有监管本质上都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需要政府或 其他部门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管理,金融监管也不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这类产品具有价值上的不确定性,即产品 的价值可能会与人们的预期价值不一致,会随某 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具 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性,其成本的决定和效用的 实现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第四,金融产品或证券产品基本上是一种信息产 品,消费者完全是按产品所散发出的各种信息来 判断其价值,产品的物理形态与产品价值之间没 有直接的联系,有些证券产品可能只是以概念的 方式存在,不存在物理形态。
第十五章 金融市场监管
• 金融领域内存在的垄断、外部性、产品的公共 性、信息的不完整性、过度竞争所带来的不稳 定性以及分配的不公平都会导致金融产品和金 融服务价格信息的扭曲,这种情况被称为金融 市场失灵,它引致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下降,所 以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避免、消除或部分消除 由金融市场机制本身所引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价格信息扭曲,以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
第一节 金融市场监管概论
一、监管与金融监管 1、基本概念: 金融监管即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之简称。 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全面的、经常性
的检查以促使其依法稳健地经营、安全可靠和健康地 发展。 金融管理是指“国家根据有关法律,授权有关部门制定 和颁布有关金融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活动的特殊规定 或条例。这些法令和规定的目的,在于使金融业务活 动纳人正轨,建立一个安全和健全的金融体系,对金 融客户公正地有效地提供服务。”从动态意义上讲, 金融管理是一个国家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 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监督、组织、协调和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
三、金融监管的对象与范围
• 笼统地说,金融监管的对象是人类的金融行为和金 融活动领域.
• 根据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 称性、过度竞争等容易引起价格信息扭曲以至市场 机制失灵的现象往往发生在资本密集型、信息密集 型、高风险型和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行业, 金融业中的商业银行业、保险业 主体(即监管者)、对象(即被监管者)、手 段和目标构成了监管的4大要素。
• 经济或者金融监管是经济或者金融监管的主体 为了实现监管的目标而利用各种监管手段对监 管的对象所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和主动的干预 和控制活动。而经济学家们的分歧也正是表现 在监管4大要素的具体内容上。
第二,金融监管的实施对象是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
第三,金融监管的基本方法是针对金融机构的具体行为 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并据以对金融机构实行常规的 检查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以及对出现问 题的金融机构进行稽核处罚。
对金融监管内涵的把握还必须区分它与金融调控、金融 监察和金融稽核之间的关系。
金融调控其实是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虽然它 与金融监管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最终目标 一致,但它们在具体内涵、实施手段和具体目标等方 面存在差异,金融监管着眼于金融机构的运作,而金 融调控着眼于金融总量。
金融监管界定为: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利用行政权力对金融 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规制和约束,促使其依法稳健运 行的一系列行为总称。具体说来,金融监管可从以下 几方面把握:
第一,实施金融监管的机关是一国的金融主管当局,它 是一国政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金融监管权的行 使是国家行政权力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和实施,具有强 制性质。
第四,金融机构的稳定对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稳 定具有重要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的内在特点,决定了 必须有一个规范权威的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市 场业务实行监督管理,以协调和解决金融业市 场缺陷所导致的各种矛盾。
(3)金融产品的特性
第一,这类产品具有价值上的预期性,即产品的 价值与其未来的状况有关;
金融监察是对金融监察机关和监管工作人员是否履行职 责而进行的监督,这是金融监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 一项制度保证。虽然两者都是金融监督,但其监督对 象、方法和手段有显著区别。
金融稽核是指通过专门的监督机构,依法对金融机构的 业务经营、财务收支和会计帐务进行真实性、合法性 和收益性的捡查 。
2、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公共政治理论中的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负外部性监管理论 公共产品监管理论 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 自然垄断监管理论
(2)金融业的特殊性 第一,金融业是一种公共性和社会性产业。
第二,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反应 。
第三,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金融业尤其是银行 业是高负债行业,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
• 对于金融市场的失灵问题,经济学提出了3种手段, 经济监管只是用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3种手段之一, 但显然不是唯一的手段。市场机制、市场失灵、政 府干预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可以用图15.1表示。
• 从图上可以看出,金融监管的对象是人类的金融活动 和金融行为;但并非人类全部的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为 都属于金融监管的内容,只有金融市场失灵的部分才 有可能成为金融监管的内容;而金融监管也不是解决 金融市场全部失灵问题的唯一手段,它只是解决金融 市场某些失灵问题的手段。
• 一般来说,对于通过政府财政经济金融政策引导金融 市场就能解决的金融市场失灵问题,通常都诉诸于财 政经济金融政策;在政府直接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 务比实施金融监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时,就采取直 接提供的做法;只有在上述两种方法失效或者成本太 高的情况下,才考虑采用金融监管的做法。
• 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机制之间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是 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金融监管的主体
• 一般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和金融的 监管是由两类主体完成的:
• 第一类主体是所谓的“公共机构”,通常被称为 “金融当局”,其权力是由政府授予的,主要负 责制定金融监管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 章制度的实施,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些规章制度, 就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处罚。
• 第二类主体是各种非官方的民间机构或者私人机 构,其权力来自于其成员对机构决策的普遍认可。 出现违规现象并不会造成法律后果,但可能会受 到机构纪律的处罚。
• 四、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三,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具 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性,其成本的决定和效用的 实现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第四,金融产品或证券产品基本上是一种信息产 品,消费者完全是按产品所散发出的各种信息来 判断其价值,产品的物理形态与产品价值之间没 有直接的联系,有些证券产品可能只是以概念的 方式存在,不存在物理形态。
第十五章 金融市场监管
• 金融领域内存在的垄断、外部性、产品的公共 性、信息的不完整性、过度竞争所带来的不稳 定性以及分配的不公平都会导致金融产品和金 融服务价格信息的扭曲,这种情况被称为金融 市场失灵,它引致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下降,所 以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避免、消除或部分消除 由金融市场机制本身所引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价格信息扭曲,以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
第一节 金融市场监管概论
一、监管与金融监管 1、基本概念: 金融监管即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之简称。 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全面的、经常性
的检查以促使其依法稳健地经营、安全可靠和健康地 发展。 金融管理是指“国家根据有关法律,授权有关部门制定 和颁布有关金融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活动的特殊规定 或条例。这些法令和规定的目的,在于使金融业务活 动纳人正轨,建立一个安全和健全的金融体系,对金 融客户公正地有效地提供服务。”从动态意义上讲, 金融管理是一个国家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 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监督、组织、协调和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
三、金融监管的对象与范围
• 笼统地说,金融监管的对象是人类的金融行为和金 融活动领域.
• 根据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 称性、过度竞争等容易引起价格信息扭曲以至市场 机制失灵的现象往往发生在资本密集型、信息密集 型、高风险型和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行业, 金融业中的商业银行业、保险业 主体(即监管者)、对象(即被监管者)、手 段和目标构成了监管的4大要素。
• 经济或者金融监管是经济或者金融监管的主体 为了实现监管的目标而利用各种监管手段对监 管的对象所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和主动的干预 和控制活动。而经济学家们的分歧也正是表现 在监管4大要素的具体内容上。
第二,金融监管的实施对象是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
第三,金融监管的基本方法是针对金融机构的具体行为 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并据以对金融机构实行常规的 检查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以及对出现问 题的金融机构进行稽核处罚。
对金融监管内涵的把握还必须区分它与金融调控、金融 监察和金融稽核之间的关系。
金融调控其实是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虽然它 与金融监管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最终目标 一致,但它们在具体内涵、实施手段和具体目标等方 面存在差异,金融监管着眼于金融机构的运作,而金 融调控着眼于金融总量。
金融监管界定为: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利用行政权力对金融 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规制和约束,促使其依法稳健运 行的一系列行为总称。具体说来,金融监管可从以下 几方面把握:
第一,实施金融监管的机关是一国的金融主管当局,它 是一国政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金融监管权的行 使是国家行政权力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和实施,具有强 制性质。
第四,金融机构的稳定对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稳 定具有重要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的内在特点,决定了 必须有一个规范权威的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市 场业务实行监督管理,以协调和解决金融业市 场缺陷所导致的各种矛盾。
(3)金融产品的特性
第一,这类产品具有价值上的预期性,即产品的 价值与其未来的状况有关;
金融监察是对金融监察机关和监管工作人员是否履行职 责而进行的监督,这是金融监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 一项制度保证。虽然两者都是金融监督,但其监督对 象、方法和手段有显著区别。
金融稽核是指通过专门的监督机构,依法对金融机构的 业务经营、财务收支和会计帐务进行真实性、合法性 和收益性的捡查 。
2、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公共政治理论中的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负外部性监管理论 公共产品监管理论 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 自然垄断监管理论
(2)金融业的特殊性 第一,金融业是一种公共性和社会性产业。
第二,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反应 。
第三,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金融业尤其是银行 业是高负债行业,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
• 对于金融市场的失灵问题,经济学提出了3种手段, 经济监管只是用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3种手段之一, 但显然不是唯一的手段。市场机制、市场失灵、政 府干预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可以用图15.1表示。
• 从图上可以看出,金融监管的对象是人类的金融活动 和金融行为;但并非人类全部的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为 都属于金融监管的内容,只有金融市场失灵的部分才 有可能成为金融监管的内容;而金融监管也不是解决 金融市场全部失灵问题的唯一手段,它只是解决金融 市场某些失灵问题的手段。
• 一般来说,对于通过政府财政经济金融政策引导金融 市场就能解决的金融市场失灵问题,通常都诉诸于财 政经济金融政策;在政府直接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 务比实施金融监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时,就采取直 接提供的做法;只有在上述两种方法失效或者成本太 高的情况下,才考虑采用金融监管的做法。
• 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机制之间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是 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金融监管的主体
• 一般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和金融的 监管是由两类主体完成的:
• 第一类主体是所谓的“公共机构”,通常被称为 “金融当局”,其权力是由政府授予的,主要负 责制定金融监管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 章制度的实施,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些规章制度, 就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处罚。
• 第二类主体是各种非官方的民间机构或者私人机 构,其权力来自于其成员对机构决策的普遍认可。 出现违规现象并不会造成法律后果,但可能会受 到机构纪律的处罚。
• 四、金融监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