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
接力版音乐五年级下册《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管弦乐合奏)》教学设计

接力版音乐五年级下册《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管弦乐合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管弦乐合奏曲。
这首曲目具有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圆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在乐曲的分析、演奏技巧和音乐欣赏方面还需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背景知识,包括作曲家、创作年代等。
2.培养学生对圆舞曲的特点和风格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合作演奏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舞曲的特点和风格。
2.乐曲的分析与欣赏。
3.合作演奏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知识、圆舞曲的特点等。
2.示范法:教师演奏乐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乐曲的分析、演奏技巧等。
4.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欣赏音乐,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图片、背景知识、圆舞曲特点等。
2.乐器:钢琴、小提琴、木琴等。
3.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4.分组标志:不同颜色的卡片或小旗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
随后,引导学生谈论对乐曲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及乐曲的背景知识。
同时,讲解圆舞曲的特点和风格,让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演奏乐曲,学生跟随模仿。
在模仿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旋律等方面,帮助他们掌握演奏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合作演奏乐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

(1)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1849年9月25日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他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
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
(2)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
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得华·施特劳斯(1835-1916)。
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
因为父子俩人都叫约翰。
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这么两个字。
4、对比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5、拓展。
约翰·施特劳斯虽然写上了上百首圆舞曲,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茨基进行曲》了。
6、小结。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学设计(合集5篇)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学设计《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学设计城关中学李芳芳教学内容:欣赏音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能模唱第一、第四圆舞曲的主题一旋律(2)会画旋律线感受音乐情绪(3)能抓住音乐形象更好的表现音乐知识目标:(1)深入体会圆舞曲的特点(2)初步了解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情感目标:(1)喜爱圆舞曲(2)点燃学生学习其他舞曲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美丽的景色、动听的乐曲常常让我们沉醉其中。
(播放几张多瑙河的图片)这就是欧洲的第二大河——多瑙河,他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横贯欧洲大陆,很多文人墨客用诗句赞美它,同学们想和老师一起感受之中的魅力吗?(生)想(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和而柔顺犹如矿山闪闪发光的金子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就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生)和老师一起有感情的朗诵,进入多瑙河的教学情景中。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乐曲《蓝色多瑙河》。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作曲家生平,请同学们看书自己学习。
(生)默看1分钟(师)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二、讲授新课引子:(师)播放音乐(生)聆听音乐,感受情绪(师)引子部分中主题一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主奏乐器——圆号(师)请同学们用“wu”母音模唱主题一(出示乐谱)(生)看乐谱模唱(师)通过感受体验,同学们可以表达一下这段音乐渲染了怎样的情境吗?(生)谈感受第一小圆舞曲:(师)播放音乐(生)聆听音乐,感受情绪(师)请同学们翻看课本中的乐谱,视唱乐谱(生)演唱(师)分析乐谱旋律的特点,1 35,上行的旋律特点(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出主题一的音乐特点,明朗乐观的情绪特点。
(师)弹奏主题二(生)聆听(师)带领同学们学跳手指舞,感受圆舞曲的舞曲特点。
(生)学生跳手指舞(师)这段音乐的音乐特点,用对比方法感受体会(生)欢快、跳跃第二小圆舞曲:(师)播放音乐(生)聆听音乐,感受情绪(师)弹奏主题一,加深对音乐的了解(生)听(师)出示顿音记号,讲解顿音的音乐特点(有表情的讲解)(生)感受顿音的音乐特点,更好的理解音乐。
人教版(简谱)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教版(简谱)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能够用三角铁、碰铃、铃鼓、纱巾随音乐表现出各乐段的旋律特点。
3.学唱、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1.了解《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结构,借助乐器与纱巾表现各乐段旋律。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用具:课本、多媒体、钢琴、三角铁、碰铃、纱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依次出示 1 3 5;7 2 6;师生用柯尔文手势练唱。
二、感知主题1.加入旋律练唱2.看图示加入手中的乐器或声势练唱。
3.听音乐,加入乐器和声势,感受音乐主题。
三、新曲简介同学们,刚才我们聆听的这首动听的旋律片段是奥地利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主题旋律,这首乐曲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让我们跟随一段微视频先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微视频)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
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共由序奏和五首圆舞曲构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共有五个小圆舞曲组成,这五个圆舞曲各具特色,有的充满生活气息,有的描写美丽风光,有的表现轻盈舞步,有的雄浑有力,有的典雅而富有新趣。
乐曲犹如多瑙河水一般,从宁静平稳到轩然大波、浪花四溅,多样的变换,形成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特有的效果。
四、分段聆听聆听简介,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感受到《蓝色多瑙河》之美,我们知道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由序奏和五首圆舞曲构成,图示中就是这首合唱曲的结构。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蓝色多瑙河》教学内容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解: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
这充分说明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
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
(圆舞曲旋律听辨)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教案标题: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音乐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圆舞曲舞蹈动作和技巧。
3.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舞蹈协调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音乐特点和历史背景介绍。
2. 基本的圆舞曲舞蹈动作和技巧讲解与练习。
3. 学生分组进行圆舞曲编排和表演。
教学准备:1.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 圆舞曲舞蹈动作和技巧的讲解材料。
3. 学生分组表演的准备时间和场地安排。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圆舞曲的了解和印象。
2. 播放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情感。
主体:3. 介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音乐特点和历史背景,包括作曲家、创作背景等。
4. 分析圆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如转动、转圈、手牵手等。
5. 指导学生进行圆舞曲舞蹈动作和技巧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动作。
6.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编排一段圆舞曲舞蹈,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7. 学生分组进行圆舞曲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8. 回顾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9.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圆舞曲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10. 结束课堂,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音乐和舞蹈的世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圆舞曲作品,如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舞蹈演出,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表演其他舞蹈作品,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学习态度、舞蹈动作的准确性等。
2. 评估学生分组表演的创意和表现水平,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共同总结和改进。
教学资源:1.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 圆舞曲舞蹈动作和技巧的讲解材料。
最新人教版音乐五上第五单元《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

最新人教版音乐五上第五单元《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1. 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 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1. 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 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材分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众多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一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乐曲。
这首已流传百余年、闻名全球的作品创作于1867年,原先是合唱圆舞曲,在维也纳完成。
同年2月15日在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举行的音乐会上首次演出。
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序奏部分是非常著名的。
圆号在小提琴颤音的衬托下引出了多瑙河柔和的水波,象征黎明时的曙光拨开了河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序奏过后,接下来是五首连在一起演奏的各具特点的小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开头的主题简洁、明朗,饱含着对人生的希望,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第二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巧妙而富于变化,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
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主题的特点是充满活力、健美爽朗。
第三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
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音乐更富流动性,旋转不停的舞蹈场面有声有色。
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圆舞曲是全曲的高潮,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
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荡舟时的情景,乐曲用乐队的全奏表现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杜磊

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课题:《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具:多媒体、录音机、单簧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掌握3/4拍特点及图标。
2、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乐曲。
3、通过欣赏,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介绍圆舞曲相关知识重点:通过欣赏感受乐曲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难点:3/4拍的特点及图示的掌握,要求熟练掌握。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带领学生学习3/4拍得强弱练习。
3/4 ×××| ×××| ×××| ×××|| 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二、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回答歌曲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歌曲?由春天引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同样是描绘春天的歌曲,看看风格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对比?三、新课教学1、通过多媒体视频软件完整欣赏乐曲,有学生自己说出欣赏过后有什么想法,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由教师引导,这首《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作曲家表达自己热爱故乡之情的作品,那么欣赏乐曲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讲解3/4拍得特点及指挥图示:基本图示实用图示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要求的讲解的过程中抓住要点,使学生尽快的掌握。
3、介绍圆舞曲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给学生插上音乐的翅膀可以去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明显,速度多为小快板,节奏感鲜明,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又被称为圆舞曲。
典型节奏为:3/4 ×××| ×××||我们今天欣赏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是一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乐曲,同时也渗透着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深情厚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色多瑙河》
教学内容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
这充分说明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
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
(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
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
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
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学生体会演唱。
5、听赏第三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三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节奏有切分的感觉,表现了舞姿很轻俏、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
6、听赏第四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四主题谱例,并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旋律上下起伏,节奏自由,表现人们翩翩起舞悠然自得的样子。
师:让我们跟着旋律画旋律线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变化,再次熟悉音乐。
7、听赏第五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五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五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五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力度较强,表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师:四分附点音符和四拍长音的连续使用使这段音乐显得有弹性,富有动感。
学生体会欣赏。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
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了解异国文化,丰富我们的音乐视野。